豬克隆胚胎發育關鍵候選基因被找到—新聞—科學網

2021-01-13 科學網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動物基因工程與種質創新團隊研究發現與豬體細胞克隆胚胎初次分裂時間相關的關鍵候選基因,為提高豬克隆胚胎的發育效率、解析體細胞克隆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基因》上。

該團隊研究員牟玉蓮介紹,豬體細胞克隆技術是目前唯一可以通過體細胞遺傳物質獲得完整動物個體的生物技術,廣泛應用於育種新材料創製、醫學模型構建、豬基因功能研究、優質種畜繁殖以及瀕危種質保存等領域,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和應用價值,但該技術還存在著克隆胚胎發育能力低、克隆技術效率低等問題。

該研究以豬體細胞克隆胚胎為研究對象,通過RNA建庫測序,共獲得18460個基因,佔豬基因組注釋基因數量的71%。研究人員通過分析早分裂組(初次分裂時間在24小時)和晚分裂組(初次分裂時間在36小時)間的差異,得到3077個差異表達基因。

通過分析發現,差異表達基因顯著富集在轉錄和翻譯相關通路,尤其是核糖體以及糙面內質網蛋白加工通路。進一步分析發現,相對於晚分裂克隆胚胎,早分裂克隆胚胎中錯誤表達的「供體細胞記憶基因」數量更少,表明早分裂克隆胚胎的重編程效果優於晚分裂克隆胚胎。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農科院基本科研業務費等項目支持。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3390/genes11121499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控制生菜結球的基因首次克隆成功—新聞—科學網
    該論文首次報導了生菜中控制結球性狀基因LsKN1的克隆,並在分子水平上闡述了LsKN1調控生菜結球的作用機制。 萵苣屬於菊科,起源於地中海地區,由野生萵苣Lactuca serriola馴化而來,是非常重要的蔬菜之一。萵苣的主要栽培類型包括葉用的結球生菜和莖用的萵筍。
  • 奶萌奶萌的,浙江首批克隆豬寶寶出生了,為了豬媽媽的安全,產房選了...
    11月21日晚,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豬遺傳育種研究室主任徐如海和同事坐在車上,等著不遠處豬棚裡一頭母豬產仔,直到第二天9點多,第一隻小豬仔出生,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這頭豬是位代孕媽媽,懷的是冷凍保存體細胞克隆的純種金華豬,在之前的11月19日,另一頭代孕母豬已產下7隻冷凍保存體細胞克隆純種金華豬豬仔——它們是在浙江出生的首批克隆豬,更是全國首批冷凍保存體細胞克隆純種金華豬。21日,我和徐如海博士約好第二天在他們休息的地方見面。
  • 浙江首批克隆豬寶寶出生了!為了豬媽媽的安全 產房選了...
    這頭豬是位代孕媽媽,懷的是冷凍保存體細胞克隆的純種金華豬,在之前的11月19日,另一頭代孕母豬已產下7隻冷凍保存體細胞克隆純種金華豬豬仔——它們是在浙江出生的首批克隆豬,更是全國首批冷凍保存體細胞克隆純種金華豬。 21日,我和徐如海博士約好第二天在他們休息的地方見面。
  • 複製人會出現在中國嗎?
    雖然從廣義上講,幹細胞研究都可以說與克隆技術有關,但說到關係最密切的,則主要是胚胎幹細胞研究、早期胚胎發育和核轉移技術。據我所知,國內從事這些技術較好的研究單位是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湖南湘雅醫學院和中山大學的三個研究小組。他們都從事胚胎幹細胞的研究,要用到核轉移技術,而後者是目前克隆技術的核心。三聯生活周刊:您講到複製人基本上是一種低級的技術操作,那麼什麼是高級的呢?
  • 一個細胞一個細胞地跟蹤早期心臟形成—新聞—科學網
    小鼠胚胎心臟初期圖像     圖片來源:牛津大學 近日,研究人員在單細胞解析度上繪製出了小鼠胚胎心臟起源的圖譜,幫助確定了在發育初期構成心臟的細胞類型。相關論文刊登於《科學》。 研究人員對胚胎小鼠心臟進行了顯微解剖,以觀察一種非常早期的細胞條紋——心臟新月,如何轉變為線狀心臟管。研究人員利用高解析度成像、延時顯微鏡和單細胞RNA測序識別了細胞類型,能夠在大約12小時的發育過程中跟蹤不同群體的心肌祖細胞的發育。 新技術使他們第一次確定了一組祖細胞,它有助於心肌細胞和早期心外膜(心臟最外層)形成。
  • 基因讓尼安德特人「很怕疼」—新聞—科學網
    近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這些遠古人類親屬的蛋白質NaV1.7的編碼基因有3個突變,該蛋白質會向脊髓和大腦傳遞疼痛感。他們還發現,在英國人樣本中,那些遺傳了尼安德特人版本NaV1.7的人往往比其他人的疼閾值更低。 「對我而言,這是第一個使用現代人的基因改造模型了解尼安德特人的生理機能的例子。」德國馬普學會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 Svante Paabo說。
  • 23年前克隆羊就誕生了,為何複製人卻沒出現?看看克隆羊啥下場?
    現在提起「克隆」這個詞,想必大家並不陌生。這是一種「無性繁殖技術」,可以通過此技術,繁殖出無數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後代。有些人希望可以將這一技術應用在醫學上,這樣一來,一旦自己身體的某個器官出現功能性病變,便可以從自己的「複製人」身上換取。
  • 未來可能會複製人嗎?他會不會有靈魂?
    這是最關鍵的一步。(5)乳腺細胞與卵細胞在電流刺激作用下融為一體,組成一個含有新的遺傳物質的卵細胞,然後卵細胞內的分子按照乳腺細胞內的基因開始在試管中分裂、繁殖,逐漸形成羔羊胚胎。需要指出的是:以往用於核移植的細胞核多從胚胎來,這是因為它具有分裂與增值的能力。多莉則不同,它是用綿羊 A 的成年體乳腺細胞,是一種「定向」了的細胞,即這種細胞已經定了型,是哪種類型的細胞或組織就是哪種類型的細胞或組織,正如乳腺細胞只能發育成乳腺組織一樣,不像胚胎細胞那樣的「全能性」,可以發育成不同的組織。
  • 電影中的複製人,現實中的克隆技術
    此外,克隆題材的電影還有《月球》《克隆丈夫》《遺落戰境》《複製人返鄉》《你的樣子》等等。雖然故事各有不同,但它們的一個共同點是克隆技術總是被一筆帶過,製造複製人是輕而易舉的事(電影《複製人》中,從注入遺傳基因到培養出成年複製人只需要17天,而且整個過程由計算機控制在培養箱中自動進行),著墨點永遠是複製人技術帶來的倫理和社會問題。
  • 克隆猴已經有了,複製人還會遠嗎?其實你想太多了
    2019年,中國科學家創造出了兩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和「華華」,這是人類第一次通過體細胞克隆的靈長類動物,受到了世界生物學界的廣泛關注。對,你沒有看錯,直到2019年,人類才做到了克隆猴子。既然克隆猴子已經出現了,那複製人呢?實際上,複製人似乎永遠不會出現。
  • 23年前就出現了克隆羊,為何沒複製人?看多莉的下場,你就明白了
    接著促使這一新細胞分裂繁殖發育成胚胎,等胚胎發育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後,再移至子宮。這時,只需靜靜等待克隆動物的出生,在過程中還可以進行基因改造。如此一來,無性繁殖的動物後代基因就會發生相同的變化。不需要雌雄、只需要一個單細胞,就可以有一個新生命的誕生,這便是克隆。在多莉誕生後,科學家並沒有停止研究,而是又相繼克隆出了其它的動物。
  • 導致試管嬰兒胚胎停止發育的常見因素有哪些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進步,胚胎停止發育的概率也在不斷的攀升,進而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生育能力。那麼,導致胚胎停止發育的常見因素有哪些? 如宮腔粘連(Asherman症候群)、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疾病、宮頸機能不全等,這些均可影響宮腔內環境和子宮血供,從而影響胚胎著床和發育。
  • 尼人基因讓女性更「高產」—新聞—科學網
    DNA繪圖  來源:stock image 在歐洲,三分之一的女性從尼安德特人那裡繼承了孕酮(黃體酮)受體,這是一種與生育能力提高、妊娠早期出血減少和流產減少相關的基因變異。 「孕酮受體是一個典型例子,說明如何通過與尼安德特人混合,讓有益的基因變異引入到現代人體內,對今天的人們產生影響。」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神經科學學系研究員與馬普學會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Hugo Zeberg說,他與同事Janet Kelso、 Svante Paabo共同開展了這項研究。 黃體酮是一種激素,在月經周期和懷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 克隆羊多莉:277個卵細胞,發育成胚胎的只有29個,僅一例存活
    克隆之風愈刮愈烈,除了這三個人之外,相信仍有不少科學家在暗中從事這方面的研究。那麼,複製人的出現看來是不可避免的了。但關於克隆倫理的爭議,使得大多數人並不看好複製人 的降生。2001年,CNN和《時代》周刊做了一項聯合調查,調查結果表明近9成的美國民眾不贊成複製人。反對的原因中,有3成的人是從宗教信仰角度看待這個問題的。超過9成的人承認,如果克隆技術真成功了,他們也絕不會克隆自己。試管嬰兒技術的學名為「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英文縮寫為IVF。愛德華和斯特普託從1966年就開始進行IVF技術的研究。
  • 試管嬰兒過程中胚胎發育遲緩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但在胚胎培育的過程中,也免不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發生,胚胎發育遲緩就是其中的一個問題。關於胚胎發育遲緩,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這種情況,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了胚胎發育遲緩呢? 胚胎發育遲緩的原因 專家表示,胚胎發育遲緩主要歸結於兩方面原因:一是內因胚胎質量,二是外因體外培育環境。
  • 醫學史上的7月5日:轟動全人類的克隆綿羊多利誕生
    1996年7月5日,世界上第一隻體細胞克隆動物綿羊多利誕生。克隆是英語Clone的音譯,指人工誘導的無性繁殖。多利是由蘇格蘭羅斯林研究所與英國PPL醫療公司共同培育的。克隆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將生命體進行複製,這樣通過克隆技術所得到的生命體就具有和原有生命體一樣的基因。
  • 科學家發現角蛋白在早期胚胎發育中的不對稱分配與細胞譜系特化
    關於發育形成胎兒與胎盤的細胞譜系特化的具體機制,科學家們提出過幾種不同的理論。「異質性學說」(Heterogeneities model)認為在四細胞期階段多能性細胞與滋養層細胞的細胞命運已經出現不同,在組蛋白修飾、轉錄因子動態變化、非編碼RNA的定位以及基因表達等方方面面出現區分。細胞極性模型(Cell polarity model)認為細胞不對稱分配的細胞命運決定組分驅動了不同的細胞譜系特化產生。
  • 海綿竇靜脈胚胎發育
    同樣,Padget女士也發表了數篇有關腦靜脈發育研究的文章,也是目前研究靜脈發育的非常重要的文獻,很多後續研究都會引用這些研究成果(D.Padget,1957; D.H.Padget, 1956)。 3、和腦動脈的胚胎發育一樣,腦靜脈的胚胎發育也是隨著胚胎本身的演變,周圍環境的變化而有序地進行的。與腦動脈相比,腦靜脈的變化相對較晚。
  • 克隆狗現身亞洲寵物展如同「複製粘貼」! 每克隆一隻要花38萬元
    「竟然是克隆的?」「所以它們的基因也一樣嗎?」相關訓犬師表示,這三隻狗分別,是狗狗「果汁」和它的兩隻克隆狗:「小果汁」和「果凍」。果汁的主人表示,雖然狗狗長得不算英俊,卻有超強的學習能力和表演天賦,所以想把它優秀的基因通過克隆的方式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