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晚,武漢「睡」了,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依然火熱。
23點左右,記者撥通了在這裡忙碌的川籍農民工彭中田的電話。此時,正是他的晚飯時間。吃過飯,他還要繼續工作——前一天,他和團隊連續工作了22個小時。前幾天的深夜,他在朋友圈寫下,「雷神山的夜很冷,戰友們仍然飽含熱情,爭分奪秒地跟死神搶人!」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被稱為「基建奇蹟」,這背後是成千上萬埋頭苦幹的建設者,彭中田是其中之一。1月28日起,他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工地上度過了44年來最苦、最難,也是最值得的九天九夜。
我一定要回武漢去!
彭中田是新希望六和湖北分公司禽事業部的員工。2003年起,他多數時間是在武漢度過,電話號碼是武漢的,車牌號也是「鄂」字頭……
1月17日,彭中田帶著家人回到老家樂山市犍為縣過春節。「看到武漢疫情的新聞越來越多,我坐不住了。」彭中田說,自己想出點力,卻不知從哪裡入手。
1月26日,新希望集團下屬「興源環境」援建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汙水處理項目的消息在工作群裡傳開。聽說工地上缺人,有著多年水電安裝工作經驗的彭中田決定要回武漢去。
「武漢,去不得!」70多歲的父親不再「無條件」支持他。料到父親的態度,彭中田沒有多爭論,「這麼多年,我父親是曉得的,我決定的事,一定會做。」
第二天一早,簡單收拾行李離家,父親一直沒有露面。由於還處於隔離期,彭中田離開前需先到犍為縣醫院體檢。
雖內心有「怨」,妻子還是給他煮了六個雞蛋,叮囑他體檢後餓了就吃。「醫院食堂聽說我是回武漢建火神山醫院的,打包了三頓夥食讓我帶上,雞蛋最後沒派上用場。」電話那頭,彭中田笑著說道。
20多個小時,彭中田自駕到湖北。他發了條朋友圈,不少人都為他的「逆行」點讚。也有關係鐵的,說狠話勸他回去。「有個朋友知道我前些年肺出過毛病,就嚇我。我說我都幾十歲的人了,有心理準備。」
總要做幾件不為名利的事
1月28日晚,彭中田趕到火神山工地,沒收拾安頓就接手了晚班工作,負責協調工藝、配件和安裝,也幫忙電焊、氧焊、預埋等。
「哪兒缺工,就往哪兒去。」彭中田說,他跟過很多工程,要說哪個工程沒有工人偷懶的,少!但在火神山現場,大家吃飯都在趕時間,最多十分鐘就解決。
為了搶工期,工地上實行兩班倒,每班工作16個小時,中間有4小時交叉工時。一天24小時就這樣「變」成32個小時。
按計劃,彭中田每天有8個小時休整時間。但幹起活路來,那只是理想狀態。「採購難度大、運輸不穩定、電話隨時會打過來,能躺平了一口氣睡5個小時很奢侈了。」彭中田說,平均每天就三五個小時休息時間,有時候,就在物料上「貓」一會兒。
另一大困難是口罩。「一天戴十幾個小時,感覺快『長』到肉裡了。」
2月2日,武漢火神山醫院宣布完工——一個按正常工期需要45天的項目,彭中田和「戰友們」在人員配備只有正常情況一小半的條件下,不到十天完成。
彭中田告訴記者,出來打工二十來年,能參與創造「基建奇蹟」,內心也很自豪。「前二十年我都在想著怎麼掙錢養家餬口。現在我越來越覺得,人這一輩子總要做幾件不為名不為利的事。」記者 任鴻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