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浙江
一起改變世界
來源:合自觀察者網風聞社區 文/陳聰、微博@中國歷史研究院
近日,漫畫博主@old先 11月1日在境外社交平臺上曬出個人古風混搭作品,結果引來大批韓國網民圍攻,他們聲稱作品上人物所穿的服裝是韓國的傳統服裝,博主抄襲韓國風格,並發起了一項名為「韓服挑戰漢服」的活動。
說漢服模仿韓服?這簡直是天大的笑話!真相就是,包括「朝服」在內的「衣冠文物」「悉同中國」!
「這妥妥的明朝漢服」
「這妥妥的明朝漢服」,於正的一句話讓韓國網民氣炸了。
11月4日晚,演員許凱曬出自己在明朝題材新劇《尚食》中的造型自拍,引發網友關注。
其中,有個別網友提到許凱的造型「好像我之前看的韓國古裝電視劇」。
網友評論截圖
對此質疑,身為《尚食》製片人的於正直接轉發許凱的微博並解釋到:
這妥妥的明朝漢服,不能因為當時作為大明屬國的高麗沿用了,就被沒文化的說成「韓服」了!
在境外社交平臺上,於正同樣發文:
韓國在明朝時就是中國的屬國,服裝就是沿用明朝的。
於正及時糾正個別網友的錯誤說法,得到了網友們的一致稱讚:
果不其然,於正說的話傳到韓國網絡上,又把韓國網民的民族情緒給點燃了↓↓
via.微博@哎一股清流
值得一提的是,服飾之爭在韓國國內引發全網關注後,有韓國媒體聯繫到專家發表看法。
有韓國專家一邊說,韓服與漢服,尤其是明制漢服「容易混淆」;另一邊又解釋說,「長久以來,中國和韓國的服飾相互影響並共同發展,雖然我們以前很多官服來自中國,但我們的服飾也有在中國流行過」,讓大家不必過於糾結。
「衣冠文物,悉同中國」
許凱曬出的造型自拍,之所以會引發誤會,是源於他佩戴的大帽。
大帽,是明朝男子的重要首服之一,上至天子下至庶人都可以使用。與大帽相配的冒頂、帽珠等則是清代頂戴制度的起源。同時,大帽也是明代男子的重要正裝,接近禮帽性質。大帽常作為賞賜贈送給周邊部落和藩屬國,這在《明實錄》中有大量記載。
朝鮮人崔溥曾說:「蓋我朝鮮地雖海外,衣冠文物悉同中國……」朝鮮文人徐居正亦曾作詩云:「明皇若問三韓事,衣冠文物上國同。」這裡的「上國」指的自然就是中國。明王朝對李氏朝鮮也格外施恩,明太祖曾言:「九州之外,則每世一朝,所貢方物,表誠敬而已。惟高麗頗知禮樂,故令三年一貢。」這些都道出了明朝與李氏朝鮮非同一般的關係。
朝鮮大帽就是從明制大帽演變而來的。
一段時間以來,常有民眾誤以為大帽只在韓國古裝劇中出現;又有民眾會認為,區分明制大帽和朝鮮大帽,主要看是圓頂還是平頂。
韓劇《擁抱太陽的月亮》
事實上,在明制漢服中,圓頂和平頂的大帽在不同的時期裡都有出現過。
可以這麼認為,朝鮮大帽源自明制漢服,雖然在朝鮮半島上經過數百年時間的發展有了自己的特點,但是依然沒有脫離明制大帽的框架。
@中國歷史研究院 4日上午發表的文章就指出:韓服形成於朝鮮李氏王朝,對應於中國的明朝時期。朝鮮皇族的服飾都是明朝天子賜予的,稱為大明「賜服」。在文化交流中,韓服學習、借鑑了很多明朝服飾的特點。
左圖:明太祖坐像(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右圖:李朝國王李成桂常服
明朝對李氏朝鮮的賜服,從禮儀上來看,是大國對小國的一種恩寵,從政治上來說,是明朝籠絡朝鮮的一種手段。而且事實證明,這種籠絡手段的確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明與朝鮮的宗藩關係在較長歷史時期內保持穩定,李氏朝鮮成為明朝最忠實的藩屬。這種忠實的藩屬地位使李朝更積極、自覺地接受中國文化的影響。直至今天,朝鮮傳統文化中仍保留了不少明式「遺蹟」。
李朝統治者極其重視「效法中華」,主張「從時王之制」對儀章制度作出調整變革,以博取中國大明統治者的嘉獎。表現在服飾文化上,明代賜服對朝鮮君臣效法明制、改造自身衣冠有相當大的影響,相比周邊民族和國家,冠服禮儀受中國影響以朝鮮為最深。
也就是說,古代韓國本沒有自己的衣冠制度,根據明朝服飾進行改良,才形成了後來大家看到的古裝韓劇中的服飾。「衣冠文物,悉同中國」,這才是韓服的歷史真相!
華夏有衣,襟帶天地!
事實勝於雄辯,
歷史不容篡改!
泱泱大國五千年歷史的深沉積澱
給予我們無窮的文化自信!
護我華夏文明,
振我禮儀之邦!
轉載請聯繫授權(•̀ω•́)✧
「一起改變世界」
訂閱號:zhejiangtsw
新浪微博:@浙江團省委投稿郵箱:gqtzjsw@126.com
原標題:《"這妥妥明朝漢服",這話氣炸韓國網民》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