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說,「山西好風景,左手太行山,右手呂梁山」,山西省境內的山峰,都是這兩座名山的發源地。儘管山西省境內有兩座名山,但我們到山西旅遊時,大多會遊覽到太行山脈的山嶽風光,在行程中,位於山西北部大同市的「五嶽之北」——北嶽恆山和位於山西省五臺縣的「中國佛教第一聖地」——五臺山,是必打的山嶽景點。僅記得太行山和太行山餘脈,卻忽視了山西「右呂梁山」的存在。
從寧武的蘆牙山、呂梁山的黑茶山,到運城的中條山,呂梁山一直延續著。儘管呂梁山長達幾百公裡,但呂梁山在山西省卻並沒有多少存在感,不像太行山和它的山脈,不僅在山西省國內享有盛名。要是呂梁山脈有太行山、恆山、五臺山等名山,那就更好了。似乎也沒什麼用,呂梁山脈有一座山,名字和武當山一脈相承,但名字卻是雲丘山,知道的人不多,存在感很低。
儘管雲丘山在山西省名山大嶽中的存在感很低,知道它名字的人也不多,但這並不代表它沒有一處可以拿得出手的風景,否則怎能有「雲丘北,武當南」的美譽?位於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境內的雲丘山,位於呂梁山與汾渭地塹交匯處,總面積210平方公裡,最高峰玉皇頂海拔1629米,境內自然資源豐富,人文景觀和文化遺產豐富。
雲丘山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石山森林環境,形成了各種奇峰異景,崇山峻岭、奇石飛瀑、溝塹、清泉、雲海等自然景觀,堪稱「千峰競秀,萬壑崢嶸」。莊子在春秋戰國時寫到姑射山,而雲丘山則是姑射山的最高峰,因而被稱為「藐姑射山最秀之峰」,享有「河汾第一勝地」的美譽。
雲丘山古稱「崑崙」、「北頂」,具有深厚的人文資源和文化底蘊,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其文化脈絡可追溯到遠古文明,相傳伏羲、女媧在此繁殖華夏子孫;羲和天在地,二十四節氣在此;后稷在此傳承農耕技藝,中原農耕文明由斯至始,以「華夏年輪」而聞名於世。
雲丘山,道教的名山,更是山西省唯一一座集儒釋道三教文化於一身的名山。兩千多年前,老子李耳曾下榻雲丘山內的一個古老村落,後世全真教北七子之一的丘處機道長,於元代親率弟子孫志堅、呂志忠等人,來到雲丘山,選擇玉蓮洞為修行之地,並在此創立了道教第一門派「雲丘山」,雲丘山也因此成為道教全真教祖庭的發源地,與武當齊名,被稱為「北雲丘、南武當」。在雲丘山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中,境內有眾多的道觀、洞觀,五龍宮、八寶宮等道觀,雲丘書院、多寶靈巖禪寺等儒釋文化,儒釋道三教在此融為一體,融為一體。
山巒不再高,有仙人之名。2000年前老子李耳曾遊至雲丘山,後世道教弟子更是在這裡開出了道教第一門,雲丘山也成了道教的名山。但在道教名山中,太行山脈被譽為「中國佛教第一聖地」的五臺山卻遠比它出名得多,遊客在制定旅遊計劃時,首選的還是五臺山,而雲丘山卻鮮有人名,即便它與武當山並稱,也鮮有人知道它的名字,在山西省內,存在感很低,可以說相當無奈,令人惋惜,但這並不代表雲丘山沒有了值得我們學習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這座以武當山命名的山西雲山,相信會越來越多的遊客了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