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比利奧古斯特:用《烽火芳菲》去祭奠被遺忘歷史上犧牲的人們

2021-01-10 和訊網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娛樂獨角獸。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1942年,珍珠港事件後,美軍對日本發動了大規模空戰,在飛行員返航途中由於飛機燃油耗盡,不得已迫降在中國江西境內,當地村民救起了這幾名飛行員,並幫助其逃過了日軍的追殺。之後,日軍因此事對江西和浙江邊界發動了「大屠殺」,死亡的中國人民達到25萬,僅次於南京大屠殺。

  這次屠殺被在了浙贛會戰背後,在歷史上鮮有人提及,而在這場大屠殺中被日軍「細菌戰」傷害的中國人,至今還有倖存者活著。為了還原這次事件中中國村民對美國空軍的英勇相救,為了提醒當今的中國觀眾銘記歷史,也是為在這次大屠殺中倖存者討回公道而尋求社會輿論幫助與支持,浙江天鵬傳媒公司董事長孫鵬女士找到丹麥電影大師比利·奧古斯特,想用影像和故事去祭奠大屠殺中死去的人民,也在事件過去75年後的今天,以個體的感情投射時代悲歌,試圖向新世代觀眾展示中、美兩國戰爭語境下人們通過感情尋求救贖、獲得希望的可能性,這部電影就是《烽火芳菲》。

  《烽火芳菲》是關於人性的電影

  比利·奧古斯特是丹麥乃至歐洲最知名的導演之一,曾憑藉《徵服者佩爾》和《善意者的背叛》兩度獲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是世界上第三位「雙金棕櫚導演」,能夠在象徵電影藝術至高殿堂的坎城兩度獲封,奧古斯特作品中對人與人關係與情感的深刻刻畫、對歷史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歡與惆悵、事無巨細對人性的探討與剖析,投射在電影中,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和讚賞以及電影同行的肯定。

  這是奧古斯特作品的代名詞,儘管他的電影有太多不同的風格,也跨越了多種類型和題材,但在有別於大部分北歐導演通常習慣用極為冷峻和銳利的視角,去展現和傳達會讓觀眾思考、沉痛的觀點及情感,奧古斯特不管在拍哪一種題材,都會在敘事中夾帶上自己的私人情感,讓整部影片的基調顯得溫柔而富有情緒。

  《烽火芳菲》同樣如此,雖然這對導演來說完全是一個陌生的故事和陌生歷史背景下的事件,但奧古斯特在看到劇本後,發現了其中仍舊著非常強烈的對人性的呼喚和描寫,這是他喜歡並擅長的,而且導演還被這個被太多人遺忘和忽略但卻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深遠影響的事件震懾和感動到,他也是希望能通過自己的鏡頭,去重現並記錄下這個應當被更多人看到、記得並歌頌的事。

  擔任本片製片人的孫鵬也透露《烽火芳菲》前後耗費了六年的時間,奧古斯特也的確是在這六年時間裡,從對中國歷史不甚了解到非常熟悉,從對中國文化的不了解到現在愛上中國、願意去學習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文化。奧古斯特在這六年間,也走遍了世界上許多地方,去觀察、了解和獲取靈感與這部影片背景有關的所有元素和線索,他會對自己有非常高的要求,畢竟作為非中國人,要去講述一段中國歷史故事,必須要全情投入去了解、研習知識,不能出錯。

  像片中出現的徽派建築、水墨畫式的真實場景等很中國風的元素,都是導演在對中國文化深刻了解之後選取的,這在片中也很有說服力並能將觀眾代入到故事中,這是奧古斯特的堅持與認真得來的。

  對電影而言,內容與故事才是最重要

  奧古斯特過去的作品大多數都屬於偏藝術和人文的電影,參加歐洲三大電影節的影片基本上少有商業的元素,但此次第一次拍攝中國題材影片《烽火芳菲》,卻有些商業的部分。

  不過,奧古斯特並不這麼認為,商業與藝術電影的區分不應該被刻畫的非常明顯,而主要應當看影片的故事與內容,這才是對一部電影最重要的地方,而並不是從成本、預算去判定一部電影的商業與藝術。

  《烽火芳菲》原本劇本中給出的是一個年代大背景,奧古斯特在接手項目並親力親為對劇本進行修改時,將故事的核心和影片主要展現的地方放到了中國村民和美國空軍的關係上,儘管語言不通,但在特殊年代裡,關乎人性、道德、救贖等層面的元素應該是影片著重表達且吸引人的,因此最終故事才會變成如今中國寡婦(本片英文名)與美國空軍戰士的故事。

  奧古斯特在實際拍攝中,也儘可能做到對歷史真實的還原,比如影片的人物基本都有歷史原型,人物的性格、著裝和行為習慣也在他的要求下,做到了對真實的無限靠近,所以在觀影中,觀眾會直觀感受到強烈的逼真感,沒有任何一處因為影片主觀因素而導致出戲的情況,這是導演嚴格要求下對影片負責人的態度。

  影片的主演劉亦菲在中國非常有名,而在奧古斯特的鏡頭裡她卻儼然變成了活生生的「寡婦」,在談到對劉亦菲的印象時,導演第一直覺還停留在初次見她時的印象,即他覺得劉亦菲從氣質和外型上與片中英子非常相似,從角色看,這很符合人物的要求和劇本中對角色的設定,就確定了與之合作。

  劉亦菲在拍攝時也得到了導演的「特別照顧」,全程沒有用替身,所有戲份無論危險與否都是親自完成,而這也似乎激發了劉亦菲的表演狀態,《烽火芳菲》中劉亦菲確實奉獻了極為精彩的一次演出。

  奧古斯特是非常喜歡戲劇,他角色在戲劇中人物之間的關係會被放大到非常明顯和深刻的地步,這是比較有趣的嘗試,即能夠通過簡單的故事,去看到不同人之間細緻入微或極深的情緒和心理狀態,他很享受在自己的電影裡表達這樣的東西,而《烽火芳菲》中同樣如此。

  可以相信是在奧古斯特的控制和改變下,《烽火芳菲》也許是從一部簡單記錄中國村民對美國空軍營救的故事,變成了現在看到的以寡婦與軍官感情的視角入手,去折射出那段歷史的殘酷與悲痛,那個亂世浮華年代的殘忍。

  正如開頭所言,在出品人孫鵬眼中《烽火芳菲》更多的目的其實是為了呼籲各界人士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惜和平,積極參與到幫助細菌戰受害者及先烈後代的隊伍中去。因此,影片出品方也在影片上映的同時發起了一個公益項目,從每張電影票中拿出一塊錢捐助給民建的思源基金和團省委青年企業家基金,由思源基金和團省委青年企業家基金實施資助,對象包括:參與營救杜立特行動迫降飛行員的民眾後代、二戰時期受害者和中國細菌戰受害者訴訟原告團團長王選及其團隊。

  影片目前還在上映中,通過丹麥導演比利·奧古斯特的鏡頭,更多的人了解了歷史和真相,也切身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與現在幸福的得來不易,在歷史已經過去75年的今天,這就是《烽火芳菲》的意義吧。

  應聘簡歷發送郵件:yldjs001@126.com投稿、商務合作、加群可掃我微信號:yldjskf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娛樂獨角獸

(責任編輯:于振冬 HF103)

相關焦點

  • 《烽火芳菲》: 如此烽火何來芳菲?!
    《烽火芳菲》的劇情是尤為薄弱的,簡而言之就是二戰期間一位年輕的農村寡婦救了美國飛行員,並由此衍生出了愛情的悲劇。而比利·奧古斯特在這部電影中沿用了他那緩慢而又細膩的創作風格,可《烽火芳菲》並不是他的《徵服者佩爾》,比利在這部電影中也沒有能在戰爭中下更為深度的擴展電影內在。他的西式思維與電影在很多時候都是格格不入的,這令這位導演最為拿手之處,反而成為了電影的敗筆。
  • 【新青年】去了《烽火芳菲》,就知道劉亦菲到底有多美
    昨天下午,電影《烽火芳菲》校園路演在浙江大學舉行。聽說上午十點不到,劇院門口的粉絲就排起了長隊。小編也有幸前往現場!同去的小夥伴快來找找這張合照裡有沒有你!微博留言牆@《烽火芳菲》@.zZy不二不二:以小見大的歷史劇情片最戳人了,亦菲姐姐真的很棒很美啊 !雙十一看到女神不孤單。
  • 【福利】劉亦菲主演二戰巨製《烽火芳菲》周五正式上映,我們給您送票啦!
    《烽火芳菲》的四大看點,一定會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觀影體驗,在平凡故事中感悟歷史,在美好人性中觀察罪惡。看點一:喚醒記憶,關注被遺忘的歷史電影《烽火芳菲》所描述的故事並不為大多數人所熟知,但事實上,這個二戰期間發生在浙江農村的以真實歷史為背景的故事,影響了當時至少二十五萬中國百姓。
  • 《烽火芳菲》:烽火歲月現大愛,直抵人心有亦菲
    納蘭驚夢/文初聞《烽火芳菲》這部電影名字時,納蘭就大概揣測了這部電影可能的題材。可以說,《烽火芳菲》就是部由老外視角出發的主旋律電影,只不過略微不同的是,影片以全新的角度透析和紀念著無名英雄的存在。當努力平復心情的傑克以英雄姿態出現在記者面前時,又有多少人知道像英子這樣的平民英雄同樣值得銘記呢?
  • 《烽火芳菲》熱映中,這是一部丹麥導演的中國神作!
    11月10日由丹麥殿堂級導演比利·奧古斯特拍攝中國大陸和丹麥聯合製片的電影《烽火芳菲
  • 清明節全國哀悼 我們如何祭奠犧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
    清明節全國哀悼 我們如何祭奠犧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時間:2020-04-04 10:34   來源:驅動中國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全國哀悼 我們如何祭奠犧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 今天是全國哀悼日,在過去的兩個多月中,全國人民同新冠病毒進行了艱苦的鬥爭,並且付出了生命的犧牲。
  • 全國哀悼日,我們如何祭奠犧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
    今天是全國哀悼日,在過去的兩個多月中,全國人民同新冠病毒進行了艱苦的鬥爭,並且付出了生命的犧牲
  • 《狂獸》《烽火芳菲》《天生不對》|影向標
    屬於新導演急需在風格上證明自己的作品吧,反而忽視了一些東西。2. 秦婉:6分鳳凰電影策劃。動作戲生猛有餘,情節比較套路化,人物沒有找到一條有說服力的成長曲線,主人公西狗的執念有些幼稚可笑,沒有形成張力,難以升華。
  • 歷史的遺蹟|懷安烽火臺合集
    懷安縣境與尚義交界處長城烽火臺懷安的烽火臺作為歷史的遺蹟,到處依稀可見。據史料記載,縣境內的烽火臺多數建於明嘉靖年間,後在清代又有堆築。懷安馬市口烽火臺懷安縣的烽火臺建制規格大致分三種類型:一種是圓形實體臺墩,臺高10米,下底直徑15米,上頂直徑10米,這種臺墩比較常見,左衛城東門和西門的兩座烽火臺就是這種形狀;一種是圓體空心臺墩,如下果園村北的烽火臺,臺高10米,下底直徑15米,上頂直徑10米,在高7米處築有空心窯洞,住守瞭望;還有一種是方形柱體臺墩,如左衛城北的頭臺子
  • 【清明專輯】鐵四師戰友犧牲30周年祭奠紀行
    三十多年思與情,一朝祭奠在清明鐵道兵四師戰友犧牲30周年祭奠紀行
  • 凝望歷史深處 以國家名義祭奠同胞
    凝望歷史深處,以國家名義祭奠同胞國家公祭儀式現場,國旗下半旗。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醫護人員等3000餘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默然肅立。10時整,公祭儀式開始,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10點01分,公祭現場拉響防空警報。同一時間,南京全城警報響起,車船齊鳴,行人肅立默哀。
  • 祭奠十三義士 追思英雄漁民
    張先生說,作為義士的後代,今天的活動讓他很受啟發,『他們犧牲時才二十歲左右,重溫其壯舉,讓我再次感受了他們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精神』」。說到這「十三連大巡宮」清明祭奠十三義士,追思英雄漁民,還得從五十四年前說起。一、見義勇為——1959年農曆二月初五在十三連大巡宮,人們可以看到一份編印精緻的彩色折頁——《捨生取義十三雄》。
  • 《我們的幸福時光》用溫暖去祭奠寒冷
     生活所迫,不幸的人常常做出或被做出許多我們本不想去做的事,到後來我們不得不厭棄自己,厭棄生命。我們也曾掙扎過,然而上帝不知是故意捉弄我們的命運還是考驗我們的生命力,他總是讓痛苦的人更痛苦。讓不幸的人更不幸。  臨死之前尹秀的那些話,每一句都令人心酸。
  • 祭奠英烈的話語簡短寫給烈士的一句話 清明節網上祭奠英烈作文
    1、向烈士致敬,是您喚醒了沉睡的中國,是您用鮮血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您們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有輝煌的歷史,有鐵一般的熱血男兒,有著那種致死不悔的精神,我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祖國的未業而奉獻一切。我是革命烈士的後繼者,我一生的求學難道不是為了這個目的嗎?作為身為中國人的我,去繼承先烈的遺志是理所當然的。我真想像烈士那樣,做到永垂不朽。我這個報效祖國的決心是無法動搖的。
  • 墨西哥亡靈節:為了祭奠逝者,人們載歌載舞遊行狂歡
    墨西哥亡靈節:為了祭奠逝者,人們載歌載舞遊行狂歡不同的國家擁有不同的生活習俗,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節日傳統。中國是一個看重傳統的國家,因此我們都很重視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不但會專門設立的假期,人們還會藉此和家人朋友相聚團圓。
  • 祭奠英烈的話語簡短2020 寫給烈士的一句話 網上祭奠英烈作文匯總
    1、向烈士致敬,是您喚醒了沉睡的中國,是您用鮮血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您們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奮鬥!中國有輝煌的歷史,有鐵一般的熱血男兒,有著那種致死不悔的精神,我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祖國的未業而奉獻一切。我是革命烈士的後繼者,我一生的求學難道不是為了這個目的嗎?作為身為中國人的我,去繼承先烈的遺志是理所當然的。我真想像烈士那樣,做到永垂不朽。我這個報效祖國的決心是無法動搖的。
  • 《珍珠紐扣》 拒絕遺忘的歷史
    在採訪中,導演讓這些土著人用他們自己的語言說一些詞,當說到「上帝」時,土著民想了一下,說:沒有,我們的詞語裡沒有上帝。警察?也沒有,我們不需要這些。吉米·巴頓,一個土著民,把自己賣了,換了一隻紐扣,登上了去英國的船。受了教化之後成為一名英國人,當他再度踏上智利這片土地時,他已無法找到過去和自己。
  • 他是紅軍長徵中犧牲的最後一位師長,開國中將曾親自到天水祭奠!
    正當抗日戰爭的烽火即將在全國熊熊燃燒起來的時候,這三支主力紅軍為擔負起中國革命的新任務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神聖職責而在西北會師,長徵的勝利,無疑是一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件。撤退到牡丹山腳下時,兩名紅軍戰士犧牲,張輝也身負重任。戰士們掩護張輝撤離娘娘壩,黎明時分,到達李子園。由於傷勢嚴重,光榮犧牲。在當地農民的幫助下,紅軍戰士把張輝遺體埋葬在普華寺後山坡上。獨臂將軍晏福生曾到李子園祭奠張輝烈士晏福生(1904-1984),原名晏國金。湖南省醴陵縣人。
  • ​《中國詩鄉》微刊 | 祭奠空軍某部烈士英靈詩歌作品專輯
    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尚未解除,根據上級不集中緬懷的規定,縣詩歌學會組織會員創作祭奠空軍某部英靈的新詩,在線上祭奠。《中國詩鄉》微刊特推出「緬懷先烈,祭奠空軍某部英靈詩歌專輯」。穿越萬重山祭奠長眠黃土的英雄 山坡上的花又開了 又到了清明節溼漉漉的風從遠方走來捎去我的思念飛向鮮花綻放的山坡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登上壯士休憩的地方倒上一杯酒獻上花圈把長眠黑土的英烈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