嗎啡

2021-02-21 雙百廢話集錦

      前些天把電影《嗎啡》看了。我找到的資源是沒字幕的生肉,但有原作小說鋪墊,所以理解起來也不算太困難。電影是小品式的,每小節用一個單詞做主題。不過單詞我是一個都不懂。

 

       說些題外話:這段時間我在追某篇海棠文學,關於裡面主角之一的長相,作者的描述如下:薄嘴唇、深目高鼻,不笑的時候目光看起來有點兇,笑起來仿佛燦爛的大狗子。一直想像不出來這是什麼長相,直到看到了《嗎啡》的男主角,我恍然大悟。遂從此拿他的臉做代餐。

 

和原作比起來,電影加了大量原創內容,邏輯上可理解為對波利亞科夫醫生日記之外生活的部分補完,據豆瓣友鄰分析,也大量夾帶了政治隱喻私貨。

關於這部分,因為我聽不懂臺詞,拿的也是別人二手,所以不多描述。只從我看得懂的圖像畫面說起。

 

故事的發展是線性的,帶有很多寓言式的劇情。三人即成政治,其中權利和人情的關係也是比較明了的,所以若說有政治隱喻也不難理解。巴導演的電影中,獵奇的行為和詭譎的氣氛總是不鹹不淡地發生著。體現在《嗎啡》裡,則一來是主角的XP,二來是對病患的摹寫。譬如碎骨分崩血肉黏連的傷腿,以及被割喉治療的瘋小孩。諸如此類可以放到恐怖電影裡的畫面被雲淡風輕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至於小說原作中的波利亞科夫醫生,我猜他有抑鬱症,比如他提到自己在遭遇「家庭悲劇」前後性格的巨變,以及日記開頭交代的變得不願見人,就是中重度抑鬱的症狀之一。小說主角「我」的前期獨白裡才提到自己(或整個醫學界)對精神類疾病的陌生,我猜也在暗示精神疾病從中作祟。

和一般認為嗑藥者享受美好幻覺的認識不同,醫生在第一次注射嗎啡之後感受到的是健康回到自己身上——精力變得充沛,心情愉快,工作也更高效。這讓他知道嗎啡是對現實有用的,他認為嗎啡是一種良藥,逐漸食髓知味,染上了嗎啡癮。

然而嗎啡的用處只是增加興奮,不能治好他的病。興奮對於沉重的現實來講,也只是一種幻覺。其他不依靠幻覺活著的人,比如女醫生安娜,竭力勸阻他繼續用嗎啡。

醫生是個很有良知的人,他知道自己不斷使用嗎啡逃避現實,對於其他人是一種背叛,也是資源的浪費。他感激安娜對他的付出,也愛安娜,對安娜的憐惜總是一點點勾通他被幻覺侵蝕的良心。文中寫道:

    我想,也只有在小說裡才會有像這個安娜這樣的人。如果有

    朝一日我能康復,我定要將我的命運與她永遠結合在一起。

「將命運與她結合在一起」的婚姻真可嘆。現在多少人結婚只是為了找個人一起應對社會的高壓,相對的,婚姻的契約性質反倒成了一種限制人身的副作用,巴不得命運早點分離。

 

在染毒癮的後半段,醫生一直活在猜忌、自責、畏懼,以及終於開始凶相畢露的恐怖幻覺之中,健康也被嚴重摧毀了。與現實脫離的快樂幻覺終於狠狠摔在地上,走到了陌路。最終,他在忍住沒用嗎啡、神志清醒的十四個小時之後,做了清醒的決定:開槍自殺。

 

小說的開頭寫了大段主角「我」的獨白,如果只把焦點放在波利亞科夫的人生悲劇,「我」的獨白仿佛都是廢話。實際上,通過前期獨白的鋪墊,可以知道「我」如今也與昔日的充實幸福再無緣,在經歷失眠、心情容易被擾亂、囈語不斷,仿佛就要步波利亞科夫的後塵,而自己絲毫不知崩潰即將降臨。在這樣詭異又沉悶的語境下,波利亞科夫的故事引入。

 

這或許是在暗示當時虛無和掙扎的心理狀況已經是人均現象。實際上,在一百餘年後的今天,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地方,這樣的現象也並不少見。

生活本身到處是沉重的負擔,每個人生來背負著家庭的宿命,也受到社會條件的嚴酷制約,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脫離了這一茬的鐮刀又成了那一茬的韭菜,剝削總是在發生。如何與無邊無盡的痛苦相處,是人類永遠的命題。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醫生的日記中曾提到嗎啡的作用:

嗎啡癮者擁有一種獨出的幸福,那可是誰也不可能從他那兒奪去的,——這便是那種在絕對孤寂之中打發生命的能力。而孤寂——這能孕生一些重大的、卓越的思想,這能產生那種靜默的觀照,那種超然的寧靜,那種出眾的智慧……

布爾加科夫早年行醫時有沒有給自己用過嗎啡,不得而知,但情緒高漲、功率加倍的狀態,估計大家都經歷過。進入這狀態必然需要一股瘋勁,在我們遺忘了一些生活沉重底色的情況下,那份原本被用來壓抑痛苦的神智立刻誕生出某種超然又敏捷的智慧。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俠肝義膽總是非常熱血,但在家庭宗族制的人身連帶關係和匱乏的社會保障制度下,怕是會演變成血脈深仇。

 

影片中我記憶最深的是主角n次盡情嘔吐的場景,尤其最後無比依戀地扒著超級髒的糞坑,那個架勢,還以為他要準備開吃。影片中的醫生看上去總是戰戰兢兢、身不由己,連濫用權力的時候也是那麼侷促,除了和安娜的杏生活可能比較享受之外,活著好像沒一點樂趣。相比電影,小說中的幸福和人與人的牽掛更為篤實得多。

另外巴導是真的好喜歡把自己主角的結局設計得在自殺前看一場電影……或許用意也如豆瓣所說:電影也是一種相對於現實的嗎啡。

 

相關焦點

  • 羅振宇的網際網路嗎啡
    羅振宇用他特有的人格魅力和過人的運營手段,給焗油屌絲經常疼痛的身體注射了一管網際網路嗎啡。這管嗎啡讓我們暫時忘記了工作的煩惱、事業的停滯、收入的窘迫、家庭的瑣碎、對周邊成功者的嫉妒恨,產生了在網際網路時代中與時俱進、潛力無限的幻覺。
  • 電影《八佰》中的嗎啡——救護與危害並存
    在戰爭中受傷的士兵成為最早出現嗎啡成癮的人之一,嗎啡依賴被暱稱為「士兵病」。嗎啡:嗎啡是鴉片類毒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鴉片中的含量為4%-21%,平均10%左右,其衍生物鹽酸嗎啡是臨床上常用的麻醉劑,有極強的鎮痛作用,常常會給癌症病人使用,在痛苦的癌症晚期,可以說是癌症病人的救命藥。
  • 合肥阿胖龍蝦底料被檢測出嗎啡
    根據抽檢不合格產品信息,該店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寧國南路青年村2-3號門面房,所檢食品為麻辣龍蝦底料(麻辣口味),生產批號是2020年7月2日,檢測結果為嗎啡‖333μg/kg‖不得檢出。此外,還有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安徽省立醫院老年醫學康復中心01、03標段項目部食堂)的韭菜檢測不合格,腐黴利‖0.45‖≤0.2。
  • 偷拿過世爺爺病歷騙取嗎啡
    慢慢的,劉某由之前服用嗎啡片劑,逐漸變成必須依靠注射針劑才能止癮。前不久劉某的爺爺去世,劉某為繼續能購買到麻醉藥品,便偷偷將其爺爺的診斷病歷藏匿,方便到醫院購買麻醉藥品。由於當地的醫院了解其具體情況,便拒絕為其開具麻醉藥品。10月上旬,劉某拿著過世爺爺的診斷病歷以及相關資料來到鄰近的津市某醫院購買了麻醉藥品嗎啡。
  • 女loser的精神嗎啡:追男星、萌CP、當腐女
    名詞解釋:嗎啡:一種強大且有依賴性的鎮痛藥物。精神嗎啡:能起到精神上的鎮痛作用,使人不必直面無能帶來的痛苦。正文:孔子曾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這話是事實,因為好色是向外尋求,好德卻需要向內尋求。好色指向佔有,所謂想入非非。
  • 合肥市包河區阿胖特色龍蝦店底料檢出嗎啡
    合肥市包河區阿胖特色龍蝦店底料檢出嗎啡 為切實保證廣大消費者的食品安全
  • 二戰時的士兵注射嗎啡止痛,戰後世界上多了200萬毒品成癮者
    嗎啡是一種毒品,由鴉片中提取,含量大約為4%-21%,以口服形式為主,有極強的成癮性,長期吸食者會從生理和心理上對其產生嚴重的依賴性,一旦成癮很難戒除。美軍選擇注射嗎啡,就不怕成癮嗎?    毒品的危害性有多大大家都清楚,我國百年屈辱史正是從鴉片開始的,因此我國的禁毒力度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的。
  • 一支嗎啡帶來的遺產爭奪戰,電影《利刃出鞘》的醫學背景
    Harlan平時有用鎮靜藥的習慣,而且還會注射低劑量的嗎啡作輔助。但這兩種藥的瓶子除了標籤上的文字外,都完全一樣,這也就給了Ransom可乘之機。他趁機調換了兩種藥品,把嗎啡換到了鎮靜藥的瓶子中,並拿走了急救包中的納洛酮。晚間,Marta像往常一樣為Harlan注射了鎮靜藥,但注射後才發現這個瓶子上寫著嗎啡!而且急救包中也找不到可以救命的納洛酮。
  • 一支嗎啡引發的遺產爭奪懸疑大戲!考驗醫學知識
    Harlan平時有用鎮靜藥的習慣,而且還會注射低劑量的嗎啡作輔助。但這兩種藥的瓶子除了標籤上的文字外,都完全一樣,這也就給了Ransom可乘之機。他趁機調換了兩種藥品,把嗎啡換到了鎮靜藥的瓶子中,並拿走了急救包中的納洛酮。晚間,Marta像往常一樣為Harlan注射了鎮靜藥,但注射後才發現這個瓶子上寫著嗎啡!而且急救包中也找不到可以救命的納洛酮。
  • 戰地無嗎啡,鹽水當麻藥,你信嗎?| 揭秘安慰劑效應(一)
    美軍一所前線野戰醫院裡,止痛用的嗎啡針劑供應十分緊張。一天,前線又送來一名重傷員,急需馬上手術。可是醫院裡的嗎啡已經告罄,軍醫比切爾(Henry Beecher)擔心如不及時給傷員止痛,不僅手術過程將極為痛苦,而且可能誘發致命的心血管休克。情急之下,一名護士口稱「嗎啡來了」,抓起一支生理鹽水注射到傷員身上。奇蹟發生了——傷員很快安靜下來,手術順利完成,沒有發生休克。
  • 孕婦分娩疼痛,醫生竟注射十倍嗎啡止疼,寶寶性命垂危
    在整個懷孕期間,Sarah都格外小心,生怕有任何閃失,但在分娩的時候,她實在忍受不了劇痛,於是接受了醫生的提議使用了嗎啡。 隨後,她在幾分鐘之內就睡著了——但事實證明,這種情況更加危險。
  • 美國「鴉片戰爭「的中國替罪羊:「百倍嗎啡「芬太尼
    1960年,強生所屬的比利時楊森製藥公司創始人保羅·楊森博士在哌替啶(別名杜冷丁,一種鎮定劑)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合成了比嗎啡鎮痛效果更強、副作用更小的鎮痛藥芬太尼。嗎啡是非常強效的鎮痛劑。我曾經有位親人患癌症,住院期間一直用止痛藥止痛。醫生說你實在忍不住了,我們才給你開嗎啡。而芬太尼的強度是嗎啡的100倍。只要0.02克芬太尼,就足以使一名成年人斃命。
  • 滕麗名斷五條肋骨並插入肺 TVB要求其吃嗎啡提早開工
    在接到通知後,滕麗名馬上找醫生開了嗎啡止痛藥。據滕麗名透露,因為生病期間脾氣不好,老公又日本香港兩地走,非常忙碌,所以同意他和朋友去加拿大滑雪,彌補日本滑雪失敗的遺憾,到時就只能自己照顧自己了。
  • 醫療|吳孟達先生生前因癌痛需每4小時注射一次嗎啡鎮痛,關於癌痛其實我們有更好的治療手段!
    據報導趙英俊在錄製最後一首單曲《送你一朵小紅花》時,因為癌痛已經難以支撐是靠不間斷注射嗎啡來止痛。據悉吳孟達在醫院時也需要每4小時打一次嗎啡止痛,隨著病程進展嗎啡用量持續加大,鎮痛效果卻逐漸減弱,同時還會出現噁心,嘔吐,便秘,尿瀦留等毒副作用。網上也不時有人因為不堪忍受癌痛的折磨而選擇自殺的新聞。那麼癌痛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病痛?為什麼癌痛如此恐怖!
  • 我上了「音樂嗎啡」王若琳的癮!11月4日,我需要治療.
    我上了「音樂嗎啡」王若琳的癮,必須每天聽上幾首我的心情才能平復!
  • Kynmobi(阿撲嗎啡舌下膜劑)美國上市:15分鐘起效...
    2020年10月07日訊 /生物谷BIOON/ --日本住友製藥美國子公司Sunovion製藥公司近日宣布,在美國市場推出Kynmobi(apomorphine HCl,鹽酸阿撲嗎啡)舌下膜劑(sublingual film),該藥於2020年5月獲得FDA批准,用於帕金森病(PD)患者運動症狀波動(motor fluctu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