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香港著名黃金配角吳孟達因病去世。他的影視作品陪伴了三代人的成長。吳孟達被譽為最佳配角,金牌綠葉,他的演技及影響力備受肯定,曾經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他的離世讓我們意識到我們都還欠他一個最佳男主角。
據媒體報導,2020年年底,他在為《少林寺之得寶傳奇》拍攝宣傳海報時,心臟突發不適,後去澳門檢查,結果確診為肝癌。發現時癌細胞已經開始擴散。後接受手術治療並化療,但病情突然惡化離世。
繼2月3日著名原創音樂人趙英俊肝癌離世,吳孟達是今年因為肝癌離開我們的第二位知名藝人。兩人同樣都經受了癌痛的折磨。據報導趙英俊在錄製最後一首單曲《送你一朵小紅花》時,因為癌痛已經難以支撐是靠不間斷注射嗎啡來止痛。據悉吳孟達在醫院時也需要每4小時打一次嗎啡止痛,隨著病程進展嗎啡用量持續加大,鎮痛效果卻逐漸減弱,同時還會出現噁心,嘔吐,便秘,尿瀦留等毒副作用。
網上也不時有人因為不堪忍受癌痛的折磨而選擇自殺的新聞。
那麼癌痛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病痛?為什麼癌痛如此恐怖!
關於癌痛的治療,我們有好的方法嗎?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癌痛,以及癌痛的治療方法~
癌性疼痛 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已經成為醫療界關注的重點之一。癌性疼痛顧名思義是由惡性腫瘤,腫瘤相關性病變及抗癌治療所致的疼痛。大多為癌痛慢性頑固性疼痛,持續時間長。很多癌症患者在確診時已經是晚期,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發生率可達60%-80%,其中1/3患者為重度疼痛。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控制,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活動,自理能力,生存質量甚至生命。很多和癌症搏鬥抗擊多年的患者,熬過了放化療的痛苦,熬過來手術,最終有的患者卻因為不堪忍受癌痛的折磨而想要放棄生命。
因此,在癌症的治療過程中,鎮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臨床上我們常用的治療手段有給患者口服止痛藥,肌肉注射嗎啡,鞘內藥物輸注系統植入術等。隨著患者癌症的進展,口服劑量會越來越大,同時會出現噁心,嘔吐,便秘,尿瀦留等毒副作用,病人難以耐受且止痛周期縮短,需要不斷加大用藥劑量和頻繁給藥,鎮痛效果卻並不理想。
鞘內藥物輸注系統植入術(IDDS)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治療癌痛的先進療法。在美國已有超過30年的發展歷史。國內開展尚未普及。
鞘內藥物輸注系統植入術是在DSA輔助下,通過藥物將鎮痛藥物輸注到脊柱硬膜外腔,直接作用中樞神經鎮痛。該技術創傷小,鎮痛效果好,手術植入後即可達到鎮痛效果,相對口服用藥所需鎮痛藥物劑量小(以嗎啡為例:用藥量僅為靜脈用藥量的1/100,口服用藥量的1/300),副作用小,方便長期控制疼痛,具有安全,方便,舒適,高效等諸多優點。而且醫生可以根據患者疼痛強度的變化,隨時調整藥量,使患者獲得最滿意的鎮痛效果。
此技術不僅適用於癌性疼痛,也適用於神經病理性疼痛,帶狀皰疹性神經痛,卒中後痙攣性疼痛等頑固性,難治性癌痛。
我院疼痛科每年會接診上千例各種頑固性難治性疼痛患者,其中包括大量的癌痛患者。
我院疼痛科已開展了鞘內藥物輸注系統植入術,在成都地區是繼華西醫院之後開展此項新技術的醫院。截至目前已經為幾十例癌痛患者成功施行了該手術,有效地為患者解決了疼痛問題,提高了癌痛患者的生存質量,也贏得了患者及其家屬的一致性好評。
我院也是川內開展此項技術的極少數醫院之一,這標誌著我院疼痛治療水平又上一個新的臺階,填補我院該技術的空白,為廣大疼痛患者帶來了福音,讓疼痛患者無痛生活不再是夢。
你如果受到疼痛的困擾,不要覺得求醫無門,416醫院在門診大樓4樓設立了疼痛科專科及疼痛治療室,每周一到周五都有疼痛科的專家為你坐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