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攀登珠峰?以此生,向此山

2020-12-20 澎湃新聞

為什麼要攀登珠峰?以此生,向此山

2020-05-20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5月19日,中國旅遊日,給你一場刻骨銘心的珠峰之旅。

99%的人都不會去攀登珠峰,人性對她的「極」有一種天生的畏懼。可為什麼要攀登珠峰?僅僅因為「她就在那裡」嗎

答案 待你登頂之後

世界之巔的日出會告訴你

「地球上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位於中國與尼泊爾邊境線上,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藏語「珠穆朗瑪」意為「大地之母」;5月7日珠穆朗瑪峰上同時出現迭浪積雲、莢狀雲和旗雲 攝影師馬春林

出發!

沿著攀登者最多的

珠峰南坡傳統路線

當海拔不斷上升

你會看到——一個從未經歷過的世界

珠峰南坡徒步路線圖,星球研究所製作

盧卡拉機場

海拔2840米

第一站是距離珠峰大本營最近的機場

尼泊爾盧卡拉機場(Lukla Airport)

它修建於山谷之中

機場跑道長度僅527米

從一端到另一端的高度差卻超過60米

相當於一幢20層的大樓

加之周邊山地、氣候環境複雜

2008年、2010年、2013年、2017年

都曾發生機組或乘客傷亡的嚴重事故

堪稱世界上最危險的機場之一

盧卡拉機場,可以看到明顯的坡度,跑道直衝山谷而下,攝影師@高承

甫一開場

就迎來這樣一個下馬威

未來的旅程尚不知會是何等驚險

而且此處與珠峰峰頂高差6000米

與大本營距離超過70千米

不通公路 只能依靠雙腿

在群山之間徒步爬升六七天方能抵達

接下來的

南池市場(Namche Bazar)

海拔3440米

它三面環山 房屋與田地層層錯落

似乎你來到的不是珠峰腳下

而是中國雲南貴州某個有著梯田的小山村

南池小鎮全景,攝影師@宋強/巔峰探遊

再往上的另一個村鎮

天波切(Tengboche)

海拔3860米

距離珠峰峰頂直線距離只有23千米

遠處的珠峰居然一點也不巍峨

以至於旁邊任何一座山峰都可以搶過它的風頭

右側海拔僅6856米的阿瑪達布拉姆峰Ama Dablam山形突出,是最受當地人崇拜的神山,而非珠峰,攝影師@老J

再往上

道格拉埡口(Duglha Pass)

海拔4830米

氣氛變得凝重起來

上百座登山遇難者的衣冠冢突然出現在道旁

凌亂的石堆讓它看上去更像是一片「亂葬崗」

令人不禁發怵

攝影師@老J

但挑戰巔峰的欲望更加強烈

高樂雪(Gorak Shep)

海拔5168米

人類居住的大部分地方都在這個高度之下

拉薩海拔3600多米 北京海拔40米

上海甚至只有「可憐」的4米

站在此處 僅憑海拔而論

你已經擊敗了地球上99%人類

高樂雪周邊擁有多個極佳的觀景平臺

應接不暇的極致風光讓人絕無可能忍心離去

你可以看到紅似烙鐵的珠峰落日

冬季在Kala Patthar半山腰拍到的珠峰日落,攝影師@高承

也可以看到難得一見的雙峰倒影

Pumori BC邊上的小池塘倒映出了雙峰,左為珠峰,右為努子峰,攝影師@曲子華

再往上

恭喜你終於完成了70公裡的徒步

呈現在你眼前的便是

珠峰大本營(EBC,Everest Base Camp)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

帳篷所在之處便是大本營

太陽從珠峰斜後方升起,被山體遮擋住的光線在天空中撕出一條巨大的口子,攝影師@高承

一條巨大的冰川

從大本營上方傾瀉而下、氣勢磅礴

人們只能在充滿亂石、泥土的冰磧物上

勉強找到一些平整之處搭建帳篷

顯得異常渺小、微不足道

大本營與昆布冰川,攝影師@高承

當夜幕降臨

星光布滿天空

攀登者終於可以沉睡在無邊的大自然中

一掃旅途疲憊

攝影師@高承

大本營

海拔5350米

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只相當於北京的50%

只有少數高山動物、植物可以在此頑強生存

藏雪雞,下方冰川旁為大本營,攝影師@高承

人類的供給則完全依靠人背、牛馱

犛牛運輸隊,攝影師@高承

以及每天不間斷的直升機運輸

攝影師@高承

極為「奢侈」的大餐

大本營帳篷內的聚餐,圖片源自@韓子君

包括清蒸魚和新鮮水果

攝影師@張偉/十四座俱樂部

唯一不便的是廁所

無論你的花費是3萬美金還是8萬美金

都只能以最簡單的方式解決人生之急了

但是 最好不要抱怨

因為接下來的路途中連這樣的廁所也沒有

攝影師@韓子君

作為攀登者生活的基地

大本營從來不意味著安全

2015年一場地震引發了雪崩

整個大本營被瞬間摧毀

造成22人死亡

2015年的救援畫面

從大本營出發

登頂之路才算正式開始

前方將有4個營地為攀登者提供補給

珠峰南坡傳統攀登線路示意圖,具體線路及營地位置每年會因實際情況略有變化,底圖來自Google Earth,星球研究所製作

首先你將經過人稱「恐怖冰川」的

昆布冰川

這裡

海拔5700米

是去往1號營地的必經之路

嚴格來說,昆布冰川是指珠峰南坡的整條冰川,一直延伸至道格拉;登山者常說的昆布冰川僅指大本營至C1的冰瀑;攝影師@張偉/十四座俱樂部

深不可測的冰裂縫 遍布腳下

昆布冰川,注意冰上渺小的攀登者,攝影師@高承

還有巨大的冰塔懸在頭頂 搖搖欲墜

不管是掉進裂縫或者被冰塔砸中

都沒有生還的可能

昆布冰川最高的一處冰壁,需要由四部梯子首尾相連才能通過;整段路程通常要走6-8小時;攝影師@韓子君

在這裡

奇蹟就是「一步一個腳印」

無論富有或貧窮

在珠峰面前 人人平等

無論何人

都必須自己一步一步走完腳下的路

穿越昆布冰川裂縫,攝影師@宋強/巔峰探遊

再往上

危險程度將逐級增加

遇難者人數也隨之上升

截止到2014年的珠峰傳統攀登路線不同位置的死亡人數,紅色為夏爾巴遇難者,灰色為攀登者遇難者;圖中標註的營地為之前的位置,現在已經有較大偏移;圖片源自@National Geographic,數據來源@GERMAN AEROSPACE CENTER/UNIVERSITY OF WASHINGTON/HIMALAYAN DATABASE

越來越難

越來越危險

你可能因此退縮

退縮可能代表你的畏懼

也有可能代表你對風險的把握非常明智

無論你做了什麼決定

在死亡面前

你都無法欺騙自己

你會清楚看到自己的本性

穿越昆布冰川之後是

一號營地(C1)

海拔5963米

攀登者後方的帳篷為一號營地,攝影師@張偉/十四座俱樂部

二號營地(C2)

海拔6400米

二號營地,攝影師@韓子君

一號營地與二號營地之間是雪崩的高發區

如果在登山過程中發生雪崩

登山者幾乎沒有可以躲避的空間

雪崩示意圖;4名登山者在攀登安納普爾納峰時遭遇雪崩,4人躲在突出的巖層下逃過一劫,土耳其攝影師TuncFindik捕捉到了這張照片,紅圈裡為登山者

之後是三號營地(C3)

海拔7300米

三號營地,攝影師@宋強/巔峰探遊

三號營地正前方的山坳

時常雲霧瀰漫 風景絕美

但此時有人已經無心欣賞美景

而是選擇了下撤

曾在三號營地黯然離開的著名登山家夏伯渝;1975年26歲的他第一次攀登珠峰,因將睡袋讓給了隊友而被凍傷,造成雙腿截肢;2018年69歲的他第五次挑戰,終於成功登頂!攝影師@張偉/十四座俱樂部

再往上是四號營地(C4)

海拔7900米

攝影師@韓子君

這裡是衝頂前的最後一站

時速超過100公裡的大風

已經變得司空見慣

大風不但會進一步降低本已稀薄的氧氣

連紮營都變得極為困難

你需要耐心等待天氣轉好

焦躁、魯莽的情緒

會一直伴隨著你 打磨你的心性

C4營地的狂風,攝影師@宋強/巔峰探遊

當時機終於來臨

為了避開冰體崩裂的不穩定時段

你必須半夜爬出睡袋

在一片漆黑中開始衝頂之路

衝頂,攝影師@韓子君

現在你已經正式進入

海拔8000米

的「死亡地帶」

這裡氧氣含量僅有海平面的30%

供氧不足的腦細胞令你的反應變得遲鈍

任何暴露在空氣中的部位都有可能凍傷

眼睛則有可能出現失明

珠峰就像一個大的測試場

你身體部件的每個細節都在這裡經受極端檢驗

任何一點小毛病都會被放大

夜間衝頂3小時後,相機凍冰了,攝影師@宋強/巔峰探遊

到了

海拔8500米

路上開始不斷出現遇難者的遺體

由於運輸困難

他們就這樣被「拋棄」在高山之上

成為一種觸目驚心的「路標」

被登山者稱為Green Boots的遇難者,位於西北山脊8500米處,身份至今不明

在8500米

放棄一個生命難

還是營救一個生命難?

任何一個答案都不會輕鬆

如果沒有攀登珠峰

你也許永遠不會知道

再往上你就到達了

海拔8790米

離登頂只差一步

然而珠峰居然未能免俗地「堵車了」

這裡被稱為

希拉蕊臺階(Hillary Step)

是一處幾乎垂直的裸露山體巖石斷面

通道狹窄、上行下行擠成一鍋粥

現在需要考驗你的溝通協調能力

究竟誰先上?

後上的人可能在等待時就會被凍傷

希拉蕊臺階全貌,攝影師@韓子君

衝出希拉蕊臺階的擁堵路段

終於站到了珠峰之巔

海拔8844.43米

晨光中的珠峰晶瑩如玉

無數雪峰風起雲湧

都「臣服」於你的腳下

攝影師@韓子君

珠峰的影子幾乎囊括群山

似乎你也是這龐大身軀的一部分

珠峰晨影,攝影師@張偉/十四座俱樂部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目前 全世界僅有4400多人成功登頂珠峰

恭喜你!

地球上再也沒有新高度供你挑戰了

自此 你擁有了催人淚下的人生

「不是因為驚懼坎坷而流淚,

而是因為狹窄後的豁然壯闊而感動。

微薄的人生對於渾厚的山巖來說那麼輕微渺小,

但有時候,一個奮不顧身的生命,

卻能比山海更寬廣和沉重。」

雲海之上的珠峰日出 攝影師馬春林

現在開始 高度下降!

多次問鼎高峰之巔的中國登山隊隊長王勇峰說,「每次下山後,地面上的每一棵綠草都讓我感動。有時,我真想緊緊擁抱一棵大樹;有時,我甚至覺得在街上騎自行車的人是幸福的。生命最可貴,平安最幸福。經受的死亡考驗越多,我對此的感受便越真切。」

在我們下山的過程中

王勇峰帶著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

從北坡出發了

如果天氣條件有利

衝頂隊員將於5月22日登頂!

今年也是中國人首次登頂珠穆朗瑪峰60周年

時隔15年 再給珠峰「量身高」

祝勇士們 平安 順利!

對了 答案你找到了麼

為什麼要攀登珠峰

因為只有接受了山巔日光洗禮的人才知道

前所未有的高度 喚起的是前所未有的勇氣

前所未有的挑戰 換回的是前所未有的勳章

此刻 我們都在攀登著各自的人生珠峰

於你而言 每一步都是前所未有的

記住今日的震撼與感動

願你由此不同往昔

縱然 灰心喪氣有時

仍要用傷痕累累的雙手

去摘 遙不可及的星!

仍要用傷痕累累的雙腳

去將「不可能」 踏成「不,可能!」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央視新聞」(ID:cctvnewscenter),原文首發於2020年5月18日,原標題為《以此生,向此山》,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原標題:《為什麼要攀登珠峰?》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攀登者:從中國人為什麼登珠峰說起
    逃過一劫的劉連滿絕對想不到,3年後,他將用身體搭一座階梯,助隊友登頂珠峰。1957年登頂貢嘎山,中國登山隊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與此同時,在冷戰中大國主義傾向明顯的蘇聯,也想通過登上世界最高峰樹立威信。1957年11月,蘇聯向中國發出邀請,提出合作攀登珠峰,「以此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周年紀念的獻禮」。
  • 攀登珠峰:史詩中的傳奇
    珠穆朗瑪,珠穆是藏語「女神」的意思,朗瑪是「第三」,因珠峰附近還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珠穆朗瑪意為第三女神。對珠峰地區的人來說,珠穆朗瑪峰就是他們的「神」。聳立在中尼邊境的這座高峰,見證了世事變遷,從高不可攀的神,到中英角逐的籌碼,再到人類壯舉的體現,山還是山,看山已不是山,看山卻又是山,幾度春秋,幾度風雨,這是攀登珠峰的傳奇。
  •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電影《攀登者》重現中國登山隊勇登珠峰時刻
    「人為什麼要登山?」「中國人自己的山,要自己登上去。」日前,電影《攀登者》發布「使命」版預告片。作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影片,《攀登者》將再現中國登山隊面對天險難關,以血肉之軀和險境抗爭,勇登珠峰的歷史。電影《攀登者》由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出品,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等主演,將於9月30日國慶檔在全國公映。
  • | 攀登者 | 中國攀登珠峰罹難者名單
    片中的中國登山隊,雖然在路途中遭遇雪崩與狂風等瞬息萬變的天險難關,但依舊以血肉之軀和險境抗爭,向珠峰頂峰發起衝刺和挑戰。真正傳遞了每一個中國人都擁有的攀登精神!然而,當這種精神沉降到現實之中的時候,不僅有榮耀,更有殘酷。
  • 為什麼選擇攀登珠峰?因為山在那裡!
    為什麼他們願意為這種輕易就會和死神接吻的運動赴湯蹈火?Why?把翼裝飛行帶進中國的傑布·克裡斯曾經說過,翼裝飛行它太容易讓人著迷,同時又具有「欺騙性」。「飛行給人的衝擊感太過強烈,以至於人們願意為它而死。克裡斯說「就算不做危險的事,我還是會死。」人終其一生找到自己所愛,又談何輕易放棄呢?是啊!當一個又一個挑戰降臨,自己都勸不住自己的!
  • 電影《攀登者》:我們為什麼要做攀登者?
    此電影為我們帶來了很強的視覺衝擊力和極大的心靈震撼,演員的凌空跳躍、絕地逢生、驚險刺激。珠峰的高大巍峨、挺拔壯麗、白茫茫一片,陽光下的珠峰神秘莫測,聖潔高貴,吸引著登山隊員向它靠近。 珠穆朗瑪峰位於中國,尼泊爾境內,印度、尼泊爾都想把這類世界上最高的山據為己有,但在人類歷史上,有個不成文的規定:誰最先到達沒有歸屬國的土地,誰就擁有這片領土的主權。
  • 「中國人飯都吃不飽,為什麼要攀登珠峰?」
    在《我和我的祖國》中,吳京的的戲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在《攀登者》中,吳京是妥妥的男一號,演技爆棚,還出現了舉起國旗登頂珠峰的情節,「含京量」高得嚇人。所以,有網友溫馨提示,到時候可能要提前準備好美國登山隊和印度登山隊在珠峰高舉國旗的照片,才能控制住某些PTSD患者們日益加重的病情。
  • 2020珠峰測高:我們為什麼一次次攀登珠峰?
    我們為什麼一次次攀登珠峰? 我們從小就會學到關於珠峰的那些知識: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環境極端險惡,每一次登頂珠峰都是一次生死大冒險。 除開這些知識之外,我們還會被告知:1960年中國人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是一件充滿愛國情懷的一件事。
  • 飯都吃不飽為什麼要爬珠峰?《攀登者》背後真實歷史殘酷且熱血
    ,既然是我們的山,我們自己就要親自攀上去,我們的腳要踏在山頂上來告訴世界,它的高度,在最高頂點告訴世界,我們的視野是多麼遼闊,多麼壯觀,這是攀登者的精神。」1960年登頂珠峰的歷史意義重大,有很多人可能會不解「為什麼在那個很多人都吃不飽飯的年代,我們要完成這麼一項在當時來看不可能的任務
  • 《攀登者》,因為山在那裡
    你為什麼要攀登珠穆朗瑪峰?因為山在那裡!1923年,英國登山探險家馬洛裡採訪《紐約時報》時,留下了這樣一句名言。36年後,在時間成立不到5年、平均年齡為24歲的中國登山隊,成功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
  • 你知道電影《攀登者》背後的故事原型嗎?為什麼一定要登上珠峰?
    電影《攀登者》是由上海電影集團出品,徐克監製、李仁港導演、阿來擔任編劇、由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領銜出演的一部大片。故事是以登山為題材,改編自六十年代我國登山運動員攀登珠峰的故事。影片講述的是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衝刺,並且在極度艱難的情況下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的任務,但是由於當時攝像機機的掉落,沒能在登頂的珠峰拍下影像證據,造成當時的登頂受到西方的質疑,也成為片中方五洲等人心中永遠的痛。時隔15年後,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
  • 山高人為峰 |珠峰攀登者與太空探索者的星空對話
    2020年5月27日,中國再次登頂珠峰測量,宣告「萬山之宗、大地之母」的身高重新被測量定義。我們在珠峰,感受著地球的高度,卻又不滿足於此。地球之外,宇宙又是什麼樣子的?珠峰的複測決定了地球的高度,這是人類對高度的丈量。探月是探索宇宙的深度,是人類對於天空極致的丈量。
  • 攀登珠峰變遷史:從政治使命到個人挑戰|珠穆朗瑪峰|北坡|攀登者|...
    這個沒受天災影響的數據在珠峰攀登史上排名第4,僅次於1996年山難、2014年雪崩、2015年大地震。  中國登山協會曾多次利用國際登山聯合會、國際攀巖聯合會召開會議的機會,與尼泊爾登山協會積極溝通,建議其根據珠峰承載力合理控制攀登人數。
  • 《攀登者》:中國人連飯都吃不飽,為什麼還要去攀登珠峰?
    2.向外界表達獨立自主的決心新中國剛成立時百廢待興,像登山這樣的專業活動要經驗沒經驗,要設備沒設備,所以按照原計劃,中國和蘇聯將進行聯合登山。1955年,中國也專門派了團隊去蘇聯學習和訓練登山技術。從地理學的角度來講,山有陰陽兩面,陽面向著太陽,氣候條件相對會好一點,而珠穆朗瑪峰的北坡又屬於大陸性高原氣候,天氣的變化會更快更猛烈。除此之外,珠峰北坡的地勢也比南坡要陡峭得多,在北坡海拔近8700米處,還存在著讓全世界登山探險家都望而卻步的「第二臺階」——那裡有一段近乎垂直(70度左右)的4米峭壁立佇立在通往山頂的唯一通道上。
  • 影評:《攀登者》一份關於珠峰的唯美
    《攀登者》講述了1960年,中國登山隊首次登珠峰,臨時擔任隊長的方五洲為救助同伴曲松林導致攝像機掉落,缺少環繞山頂拍攝的360度影像資料,中國登頂珠峰也不為國際所認可,於是,1975年,中國登山隊再度集結,並最終登頂珠峰、拍攝資料,為中國登山史寫了濃重一筆的故事。
  • 為什麼有很多人從尼泊爾攀登珠峰?
    南玻坡度較緩,登山較為容易;而北坡環境惡劣,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人完成過在北坡登頂的歷史。甚至有國外媒體大肆宣揚:就連鳥都無法飛越珠穆朗瑪峰的北坡。我國登山隊員選擇的就是難度較大的北坡,由於環境惡劣,我國登山隊員們有的腳趾頭被凍掉,有些胳膊被凍傷,還有的鼻子被凍掉,最後只剩下王富洲、屈銀華、貢布和劉連滿四人衝刺峰頂。
  • 行在路上的攀登者!08奧運珠峰火炬手孫斌與長城炮登珠峰
    在想到「攀登者」時,相信很多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出「珠峰」這座的巍峨高山,的確,作為世界最高峰,在某種意義上,它可說是攀登者的精神殿堂。而2008年奧運珠峰火炬手孫斌,就是一個多次攀上珠峰的登山家,他深諳攀登者精神的含義。
  • 「影像攀登者」在珠峰腳下的40多個日日夜夜
    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記者普布扎西)6月19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影像攀登者」在珠峰腳下的40多個日日夜夜》的報導。 (小標題)初識珠峰青藏高原本是一座山,每一座山峰又是高原母親身旁逐漸長高的兒孫。珠穆朗瑪峰,板塊「角鬥」的產物,挺拔在世界第三極。
  • 中國登山隊:電影《攀登者》背後的史實,珠峰——中國高度
    對於中國的攀峰史不是職業攀登者可能對這方面不是很了解,看完電影後,相信大部分觀眾對當時中國隊員攀登珠峰的史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電影是根據歷史而改編的,那麼中國真實的攀登史在當時的大環境下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 14部《攀登者》登珠峰的電影 冒險徵服
    好了,言歸今天的專題內容,最近珠峰攀登商業旺季,有去無回的也不少。有錢的人去珠峰體驗徵服的味道,想徵服自然,生死兩茫茫,給珠峰製造越來多垃圾。商業登峰運動,對來攀登的人是自我挑戰徵服高山, 對夏爾巴人是供養和生存。大家看後都會思考, 山還是那座山,她依然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