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人為峰 |珠峰攀登者與太空探索者的星空對話

2020-11-27 網易汽車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為網易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網易汽車5月27日報導

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登頂時間為北京時間5月27日11點。他們將在峰頂豎立覘標,安裝GNSS天線,開展各項峰頂測量工作。

45年前的今天,中國人首次將覘標帶至珠峰峰頂。


我們無數次向前方的迷霧中拋出石頭,都期盼著能得到迴響,在偶爾獲得窸窣聲響中,人類的歷史和認知就這樣被改寫和開拓——我們稱之為探索。

2020年5月27日,中國再次登頂珠峰測量,宣告「萬山之宗、大地之母」的身高重新被測量定義。我們在珠峰,感受著地球的高度,卻又不滿足於此。地球之外,宇宙又是什麼樣子的?珠峰的複測決定了地球的高度,這是人類對高度的丈量。探月是探索宇宙的深度,是人類對於天空極致的丈量。

對未知的渴望,驅動著人類向浩渺的宇宙發起無盡的探索。在珠峰,這個距離太空最近的地方,我們為探月、為人類觸角向太空進一步延伸送上最真切的祝福。

珠峰望月 我們離月亮到底有多近

流彩冰原日出東,山高屋脊入雲中。一從寂寞皚皚雪,幾度荒涼冽冽風。但是,60年前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開始,這座一覽眾山小的世界屋脊就不再寂寞和荒涼。

在幾十年的歷程中,中國測繪工作者對珠峰進行過6次大規模的測繪和科考工作。並先後於1975年和2005年兩次成功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在年復一年的探索中,珠峰是測繪者們前行的動力,亦是見證者。

如果有一條神奇的天路,可以離月亮更近一些,這條路的起點一定在珠峰。探測珠峰的高度,也找尋我們離月亮的距離。

珠峰越來越精確的複測,依託於不斷更迭的科技水平。此次珠峰測量綜合運用了GNSS衛星測量、精密水準測量、光電測距、雪深雷達測量、重力測量、天文測量、衛星遙感、似大地水準面精化等多種傳統和現代測繪技術。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航空重力技術和實景三維技術也在測繪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此次珠峰測繪過程中國「智」造測繪儀器得到廣泛應用,而另一個國產汽車也大放異彩——北京越野BJ80。作為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野外勘測作業車,BJ80經受了極端氣候和惡劣地質條件下的考驗。事實上,對於珠峰,北京越野可謂「駕輕就熟」。早在45年前,第一次準確測量珠峰的過程中,BJ212便作為運兵車而列隊其中。

此次北京越野BJ80作為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野外勘測作業車再一次出徵,憑藉穩定的性能和過硬的質量,為測繪人員們順利完成世界之巔測繪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在海拔八千多米的「巨人」面前,人類已然渺小如斯。之於浩瀚宇宙,更是如此。但就像庫布裡克在《2001太空漫遊》中所大膽想像的那樣,宇宙有其無限的可能,而人類也終將在一代代不懈的想像與實踐中,超越生命的有限性。

因此,我們向山頂攀登;也因此,我們向太空進發。

探索太空 摘星攬月不是夢

2020堪稱探火探月的又一個航天大年,也是中國探月工程的關鍵年。中國探月工程從2004年開始實施,預計2020年前完成,整個工程共分為「繞」「落」「回」三個階段。

2019年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宣布復飛成功。從天上到人間,探月工程讓「探月」從夢想變為現實。按照計劃,今年,我國將通過長徵五號發射火星探測器,並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

實施探月工程,是中國航天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是中國航天繼人造地球衛星和載人航天之後的第三個裡程碑,摘星攬月的夢想或已不再遙遠。

在丈量世界之巔的路上,北京越野一路相伴。而「手可摘星辰」,也是北京越野的「野心」。

2019年4月,中國探月工程與北京越野正式啟動戰略合作,達成雙YUE聯盟。2019年12月,北京越野與中國探月共同成立聯合實驗室,深化深空探測技術、機器人應用技術、航空航天材料在越野車領域的應用,讓未來的越野車更加值得期待。同時,北京越野也會加速品牌高端技術的轉化升級,聯合開發探月版特別車型,為北京越野注入更多中國探月的航天元素。

如此高科技含量,能滿足極端條件下的駕駛需求,BJ80是廣大登山觀星愛好者的福音,珠峰觀星是無數航天迷與戶外「追星」愛好者的終極夢想,中國「智造」展現出的中國力量,讓普通人觀星攬月、探索秘境也不再遙不可及。

珠峰高程測量,意味著人類在地球上的又一次極致的探險,月球探秘,也是人類在宇宙中求索的全新徵程。溯流而上,道阻且長。山就在那裡,月亮就在那裡,那廣袤的、不為人所知的世界就在那裡,我們要做的,就是帶著好奇和敬畏,篤定前行。

本文來源:網易汽車 責任編輯:王灝_NA3186

相關焦點

  • | 攀登者 | 中國攀登珠峰罹難者名單
    改編自真實故事的《攀登者》主要講述了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成功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完成人類首次北坡登頂珠峰的故事。1960-2019中國攀登者珠峰遇難者名單珠峰攀登的第一次死亡記錄是在1922年英國珠穆朗瑪峰探險中七個背夫在雪崩中喪生。
  • 行在路上的攀登者!08奧運珠峰火炬手孫斌與長城炮登珠峰
    在想到「攀登者」時,相信很多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出「珠峰」這座的巍峨高山,的確,作為世界最高峰,在某種意義上,它可說是攀登者的精神殿堂。而2008年奧運珠峰火炬手孫斌,就是一個多次攀上珠峰的登山家,他深諳攀登者精神的含義。
  • 山高人為峰——記女攝影師戶外攀登者 何靜
    山高人為峰 記女攝影師戶外攀登者 何靜一次珠峰的攀登花費近50萬,自己數著一個月不到5000元的工資,算著哪一年才能攢夠攀登珠峰的費用。8848至今成了她心裡永遠的夢想,她多麼期望有一天親近珠穆朗瑪……
  • 攀登珠峰:史詩中的傳奇
    珠穆朗瑪,珠穆是藏語「女神」的意思,朗瑪是「第三」,因珠峰附近還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珠穆朗瑪意為第三女神。對珠峰地區的人來說,珠穆朗瑪峰就是他們的「神」。聳立在中尼邊境的這座高峰,見證了世事變遷,從高不可攀的神,到中英角逐的籌碼,再到人類壯舉的體現,山還是山,看山已不是山,看山卻又是山,幾度春秋,幾度風雨,這是攀登珠峰的傳奇。
  • 攀登珠峰變遷史:從政治使命到個人挑戰|珠穆朗瑪峰|北坡|攀登者|...
    這個沒受天災影響的數據在珠峰攀登史上排名第4,僅次於1996年山難、2014年雪崩、2015年大地震。  中國登山協會曾多次利用國際登山聯合會、國際攀巖聯合會召開會議的機會,與尼泊爾登山協會積極溝通,建議其根據珠峰承載力合理控制攀登人數。
  • 《攀登者》:翻越心中的珠峰,為了山頂的榮耀?
    國慶長假已經過半,要刷的三部影片已經刷了兩部,第一部就是《攀登者》,沒有厚此薄彼,只是因為合適的時間能夠看到的也只有這部影片還有個別的座位,其他的影片基本是滿座了。或許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在三部影片中,《攀登者》稍微落後一點點身位。但即使如此,看得依舊讓人心潮澎湃。
  •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電影《攀登者》重現中國登山隊勇登珠峰時刻
    「中國人自己的山,要自己登上去。」日前,電影《攀登者》發布「使命」版預告片。作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影片,《攀登者》將再現中國登山隊面對天險難關,以血肉之軀和險境抗爭,勇登珠峰的歷史。電影《攀登者》由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出品,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等主演,將於9月30日國慶檔在全國公映。接下來,小體就為你帶來預告視頻。
  • 14部《攀登者》登珠峰的電影 冒險徵服
    好了,言歸今天的專題內容,最近珠峰攀登商業旺季,有去無回的也不少。有錢的人去珠峰體驗徵服的味道,想徵服自然,生死兩茫茫,給珠峰製造越來多垃圾。商業登峰運動,對來攀登的人是自我挑戰徵服高山, 對夏爾巴人是供養和生存。大家看後都會思考, 山還是那座山,她依然還在。
  • 攀登者:從中國人為什麼登珠峰說起
    就在他們登頂之前,一組英國登山隊員本來離峰頂只有咫尺之遙,但因氧氣系統出現故障,體力不支,只好無功而返。徵服世界之巔的理想,最終由一個紐西蘭養蜂人和被稱為「喜馬拉雅山挑夫」的夏爾巴人實現,這讓他們名滿天下,也讓尼泊爾嘚瑟好幾年,叫囂著獨佔珠峰。
  • 《攀登者》:中國人連飯都吃不飽,為什麼還要去攀登珠峰?
    早在電影上映之前,就有人提出質疑:「中國人當時連飯都吃不飽,攀登珠峰到底有什麼意義?」這就是為什麼我支持攀登珠峰。這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依然保有探索精神的一個證明,這提醒了我們不要只顧低頭走路,還可以望一望高山和星空。每個人,每個時代都有存在於當下的苦難和責任,我知道很多人是被生活的壓力迷迷糊糊地推著向前走的,但也希望你對那些有志於跨越高山大海,致力於仰望星空的人,懷有一份理解和支持。
  • 「影像攀登者」在珠峰腳下的40多個日日夜夜
    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記者普布扎西)6月19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影像攀登者」在珠峰腳下的40多個日日夜夜》的報導。 (小標題)初識珠峰青藏高原本是一座山,每一座山峰又是高原母親身旁逐漸長高的兒孫。珠穆朗瑪峰,板塊「角鬥」的產物,挺拔在世界第三極。
  • 中國登山隊:電影《攀登者》背後的史實,珠峰——中國高度
    珠穆朗瑪峰電影《攀登者》以歷史背景為題材,主要講述中國攀登珠穆朗瑪峰的事跡。對於中國的攀峰史不是職業攀登者可能對這方面不是很了解,看完電影後,相信大部分觀眾對當時中國隊員攀登珠峰的史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電影是根據歷史而改編的,那麼中國真實的攀登史在當時的大環境下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 ...珠峰火炬手孫斌與長城炮詮釋攀登者精神_綜合_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珠峰長高了,祖國也長高了!此次珠峰高程測量任務的圓滿完成,是對中國實力的又一次見證,更是對攀登者精神的最佳詮釋。在2020珠峰高程測量期間,他還曾開著長城炮與測繪隊員一道前往珠峰大本營,並與長城炮共同進行現場直播,為大家帶來攀登的艱險歷程以及登頂成功的第一時間消息。而他也對攀登者精神做出自己的釋義:即使前方千難萬險,也要義無反顧。
  • 影評:《攀登者》一份關於珠峰的唯美
    《攀登者》講述了1960年,中國登山隊首次登珠峰,臨時擔任隊長的方五洲為救助同伴曲松林導致攝像機掉落,缺少環繞山頂拍攝的360度影像資料,中國登頂珠峰也不為國際所認可,於是,1975年,中國登山隊再度集結,並最終登頂珠峰、拍攝資料,為中國登山史寫了濃重一筆的故事。
  • #攀登者#珠峰即將迎來新高度
    作為整個世界的最高點,珠峰意味著「地球之巔」,它是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相互作用的結果。珠峰及鄰近地區的大地測量,可以研究我國大陸周期性地震活動的原動力。同時,精確的峰頂雪深、氣象和風速等數據,將為冰川監測、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所以,珠峰測量意義非凡。
  • 《攀登者》,因為山在那裡
    你為什麼要攀登珠穆朗瑪峰?因為山在那裡!1923年,英國登山探險家馬洛裡採訪《紐約時報》時,留下了這樣一句名言。36年後,在時間成立不到5年、平均年齡為24歲的中國登山隊,成功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
  • 為什麼要攀登珠峰?以此生,向此山
    為什麼要攀登珠峰?99%的人都不會去攀登珠峰,人性對她的「極」有一種天生的畏懼。可為什麼要攀登珠峰?沿著攀登者最多的珠峰南坡傳統路線當海拔不斷上升你會看到——一個從未經歷過的世界▼珠峰南坡徒步路線圖,星球研究所製作盧卡拉機場海拔2840米
  • 長城炮攀登者精神獲認證!08奧運珠峰火炬手孫斌熱烈點讚
    對於登山有一定了解的人對孫斌這個名字肯定不會陌生,他是2008年奧運珠峰火炬手,也是多次攀上珠峰的著名登山家,在不久前公布結果的最新珠峰測量工程中,他也曾親自趕往現場,堪稱新時代攀登者精神的典型傳承。而在車圈,同樣有一款車,其不僅作為此次珠峰測量任務的媒體專用車,並且一直以來,都憑藉勇往直前的態度備受各方認可,以攀登者的姿態屹立於世界皮卡之林,它就是長城炮。
  • 《攀登者》首映高口碑,他們兩度登頂珠峰,每步都是人類精神
    即將在9月30日正式上映、由上影傾力帶來的電影《攀登者》聚焦了一群特殊的人群:珠峰攀登者,還原了一段少為人知的歷史,以東方敘事展現了中國精神。 昨晚(9月23日),電影《攀登者》舉辦全球首映會,邀請了諸多大V參與首映禮,第一批影評出爐,從網曝影評來看,影評人們對此片給出了高度好評,增加了觀眾們的期待。
  • 在電影中與攀登者同行
    ,更是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攀登者。在世界最高峰的峰頂上,五星紅旗迎風招展。就在45年前的同一天,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隊9名隊員登頂珠峰,首次測得珠峰8848.13米的巖面高度。當時的故事,被拍進了2019年國慶檔電影《攀登者》。人類對大自然的徵服從未停止,登山運動作為人類生命力和嚴酷生存條件之間的較量,更是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攀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