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已經過半,要刷的三部影片已經刷了兩部,第一部就是《攀登者》,沒有厚此薄彼,只是因為合適的時間能夠看到的也只有這部影片還有個別的座位,其他的影片基本是滿座了。或許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在三部影片中,《攀登者》稍微落後一點點身位。但即使如此,看得依舊讓人心潮澎湃。
蒼穹之光照耀出巍峨的堅韌,萬丈豪情歷史的聚集,承載無數世事輪迴的豐碑,有這麼一座山巒,遠離了城市的邊際,任何一位勇敢的攀登者,不懼險阻,鏗鏘跋脫,徵服繁華世人的畏懼,盡顯剛勁威嚴,誰都渴望站在山頂凌厲的巨人英豪,讓萬眾矚目。但珠峰註定了只有極少數人才能把它踩在腳下,尤其是從北坡登頂者更是令人敬佩。
山就在那裡,沒錯,去過西藏的朋友都知道,哪裡是最神聖的地方,那裡是離天最近的地方,那是任何一個心存挑戰的人都渴望去徵服的山嶽,但哪裡也幾乎是處處埋白骨。因為極端惡劣的氣候條件,並不是誰都可以徵服這座山脈。「Because it’s there!」這是英國探險家喬治·馬洛裡的著名回答。山,就在那裡,我們可以遠觀,不見得非要去徵服,而去徵服者,胸懷的是一種精神和嚮往。
1924年,第二次挑戰珠峰的馬洛裡消失在風雪中。著名的登山家最終也長眠於此,可見,這是一個很難戰勝的挑戰。最低氣溫:零下73攝氏度,最大風力:每小時189千米,最低空氣含氧量:不到6%。這就是珠峰峰頂的極端氣候。缺氧、傷凍、雪盲、高反,還有不可預測的雪崩,殺機四伏。
其實,別說是峰頂了,6500米都是一個神奇的高度——任何的身體不適,在這樣的高度都會被放大到致命。而很多人到了這個高度,也就中止了。沒有繼續攀登的能力了。據悉,在珠峰登山嚮導出現之前,每4人攀登珠峰,就有1個人死在路上。死去的人變成雪山上的豐碑,也變成後人的指路標。
據記載,1953年5月29日,紐西蘭的34歲登山家埃德蒙·希拉蕊與39歲的尼泊爾嚮導丹增·諾爾蓋一起,沿東南日一脊路線登上珠穆朗瑪峰,成為史上第一個登頂成功的隊伍。如今珠峰8790米處的「希拉蕊臺階」,就以他來命名。而從北坡登頂那時候被認為是不可能的,因為條件太惡劣了。
1960年5月25 日,中國登山者王富洲、貢布(藏族)和屈銀華首次從北麓登上珠峰——電影《攀登者》裡,他們化名為方五洲(吳京飾)、傑布(拉旺羅布飾)、曲松林(張譯飾)。據悉,攀登珠峰的難度很多,其中第一關就是北坳,海拔7028米,最大坡度有70度,像一座高聳的城牆屹立在珠穆朗瑪峰的腰部,也被稱作珠峰的「大門」。北坳險陡的巖坡上,潛伏著無數冰崩和雪崩結構。
第二關就是大風口。影片中的大風也讓我們真正見識了珠峰上的風到底有多大了。北坳海拔7400米至7500米之間,因為風的「狹管效應」,最大風速能把人吹跑。電影裡就展現了驚心動魄的一幕,十幾個隊友抓住僅有的一架梯子,在颶風中劇烈搖擺,隨時都會被輕易甩走。紮營的帳篷敲下去不到一分鐘就被颳了個乾淨。據悉,在1975年衝擊大風口時,二三十人被凍傷。
第三關就是「不可逾越的第二臺階」。也就是在北坳之後,在海拔8570米到8600米之間的「不可逾越的第二臺階」,為了登上幾乎垂直而又光滑的巖壁,到了這裡在當時只能搭人梯了。影片中也是三人疊成了人山才翻越上去的。而最難的其實就是心中的那道關口。第二次攀登珠峰的時候,他們在這裡架設了金屬梯子。這個金屬梯子在此後的幾十年幫助眾多國內外登山者通過不可逾越的第二臺階,因此也被稱為「中國梯」。據悉,在珠峰上,有藏民們畫在青藏高原巖壁上的白色小梯子,藏族人稱之為「天梯」。
第二次成功登頂之後,1975年7月23日,中國人在珠峰留下了覘標。同時,也將珠峰測量的新高度8848.13米公布給了全世界。作為電影的出品人,監製徐克表示:「攀登者的故事,就是中國故事。讓攀登精神繼續傳承下去,就像那架留在第二臺階的中國梯一樣。」
在珠峰的攀登歷史中,有太多的傳奇,太多的故事。1924年英國人馬洛裡第三次出徵,但不幸遇難,失去蹤跡。失蹤點跟珠峰頂峰相差僅僅244米,他距離成功近在咫尺,卻永遠無法目睹山頂的風景了。英國舉國上下哀悼,登山界也因而志氣受挫,直到三十年後,紐西蘭登山家艾德蒙·希拉瑞發起衝頂,最終成功。電影裡有人問:「登山能解決幾億人的吃飯問題嗎?」吳京飾演的方五洲回答:「幾億人民只能想著吃飯這點問題,我們這個民族又有什麼希望呢?」
但是,攀登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嚮往,更是一種勇氣。挫折和苦難是生命攀登的臺階,勇敢者把它看成必然的加油站,面對一級又一級陡峭的坡度,沒有畏懼沒有退縮,跟著時光踏著艱難的腳步,婉轉在嵯峨危峰間,沿途有荊棘瀰漫高山險壑,時時是寂靜荒蕪,在晨曦午日黃昏中,抬頭望峰,依然模糊在遙遠視線裡,攀登就是嚮往的棲息,繚亂了背後的風景,散落了一地艱苦寂寞,揮汗如雨似洗染的淚滴,追逐著山高水遠的豐滿,腳印記載下散落的艱辛,青苔欽佩著頑強的拼搏,歲月在記憶裡抹了縷縷傷痕,時間在容顏上添了道道溝壑,蜿蜒的崎嶇小路無邊無際,不屈的心靈卻將剩下的一點燭光,為前進的路撒下了餘暉,用淡然、灑脫、超凡的心,經過無數山窮水盡柳暗花明,終於看到頂峰風光無比。人生之途就像一場攀登,不必太在乎最終目的,途中那曲徑通幽蝶飛鳥舞,花紅樹綠碩果纍纍,也會給你意想不到的樂趣,於是跋山涉水的艱辛,頃刻間化為歡愉。
(想看,下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