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穩了

2021-03-03 電影爬蟲


文/李霽琛

國慶檔就在眼前。

 

三部大片即將上映。

 

《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看哪個?

 

別著急選擇。

 

我一個一個來聊。

 

先從國慶檔大爆款的頭號種子選手說起:

 

《攀登者》

片子我前幾天已經看了,直觀感受就兩個字:

 

穩了。

 

和我一起看片的這一批觀眾,也給出了影片的第一波口碑。

 

有人用三個「牛逼」表達了自己的心情:

 

有人表示:太震撼了。

 

看來,爆款已經預定。

 

 

必須得完成的任務

 

人類第一次登頂珠峰,是在1953年。

 

紐西蘭登山家艾德蒙·希拉蕊在尼泊爾嚮導丹增·若蓋的幫助下,從南坡登上了珠峰。

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登頂珠峰必須被安排進我們的日程。

1960年,中國登山隊組建,開赴珠峰,挑戰從北坡登頂的壯舉。他們不只是要登上這座全世界最高的山峰,更是要用自己的攀登告訴全世界:1960年5月25號,中國登山隊以王富洲為首的三名隊員用「搭人梯」的方式越過珠峰「第二臺階」,成功登頂。其中,登山隊員屈銀華在登頂中凍壞了腳趾和腳後跟,下山後被全部切除。

然而,因為沒有能留下影像資料,國際上並不承認這次登頂。十五年之後的1975年,中國登山隊重新組建,再次挑戰登頂珠峰。這一次,他們不但要留下影像資料來證明自己,更要對珠峰重新進行測量。
在這之前,珠峰的測量工作皆為英國人和印度人所完成,也是因此,西方普遍以英國測量員埃佛勒斯的名字代指珠峰。我們要自己測量出珠峰的高度,並且告訴全世界,這座世界第一高峰,叫做珠穆朗瑪峰。這一次的中國登山隊,由十五年前登頂的老隊員和很多年輕人共同組成,最終在種種艱難險阻之下,他們成功登頂,並且測量得到了8848.13米的「中國高度」。《攀登者》這部電影所要講的故事,正是改編自這段「中國登山隊登頂珠峰往事」。十二名登山隊員,在狂風暴雪中捆綁在一架梯子上艱難求生,隨著風力的變化,綁著所有人的梯子像驚濤颶浪中的小船一樣飄搖旋轉。為了拍這場戲,在天寒地凍的深夜,李仁港以二十多個工作人員為一組,在兩邊巨大照明燈的照耀下左右分別拉扯著梯子,加上人造雪和鼓風機製造的狂風,拍了整整一夜。
極具衝擊力的視覺效果和富有想像力的動作設計,讓《攀登者》足以給觀眾帶來直觀的震撼感。影片拍出來的效果,對得起它的題材和故事。

主演吳京在影片的特別首映上說:「《攀登者》的類型前所未有,拍好它,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難得的機會。」

對於電影人來說,拍攝《攀登者》的過程本身就是一次向著未知山峰的攀登。
幾十年前,登山隊員完成了他們必須要完成的任務,幾十年後,電影人們也完成了。坦白講,我第一次關注到《攀登者》,是被它的演員陣容所吸引。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這大概是目前國產電影毫無爭議的最強陣容了。《戰狼2》、《流浪地球》之後,吳京的票房號召力在國內男演員中已經無人可及。大家津津樂道於吳京的眼光和魄力,感慨國產電影這幾年每一個全新類型的開拓,都少不了吳京的身影。拋開他所創造的票房神話,拋開他為國產電影發展所做出的諸多努力,作為演員本身,他的演技也足夠出色。在《攀登者》裡,1960年和1975年的兩次登頂,方五洲都是中國登山隊的重要一員。第一次,他臨危受命,中途接過隊長的重任,和兩個隊友登上了峰頂,第二次,作為中國登山隊隊長,他是隊伍裡的老大哥,更是中流砥柱。
英雄形象,很容易演出臉譜化的感覺,讓觀眾覺得沒有靈魂。有一場戲我印象極深,方五洲時隔十五年再度收到國家的召喚,重新擔任中國登山隊隊長,他一邊吃麵一邊看信,淚流不止,嘴角抽動,哭中帶笑,百感交集的情緒全被他演出來了。影片上映後大家去看的時候,可以注意吳京的這段表演,非常生動傳神。和吳京對戲的章子怡也對吳京稱讚有加,說吳京演戲走心,對著吳京說臺詞的時候,能感知到他是「真聽真看真感覺」,會得到合適的回應。
在《攀登者》裡,章子怡飾演氣象學家徐纓,這是個情感非常豐富的角色,用章子怡的話說:「徐纓既有年輕人的青澀,對愛情也充滿了嚮往,也有立志報效祖國的堅韌,對高海拔氣象的研究也充滿了執著。」在不劇透的前提下,我能告訴大家的是,章子怡承載了影片中關鍵的淚點。張譯的表演不需要我多做贅述,他在任何一部電影裡,都是讓人非常放心的一個。井柏然和胡歌在影片中飾演年輕一代的登山隊員,也都拿出了紮實的表演。新晉柏林影帝王景春出演登山的前線總指揮,同樣很好地完成了任務。《攀登者》這齣「國產年度群像表演」的背後,是一群出色的好演員。
吳京在拍攝期間膝蓋有傷,中途還不得不打針治療,醫生告誡他需要休息三周,然而一周之後,他就又開始進行高危鏡頭的拍攝。張譯為了還原角色赤腳攀登的場景,拍戲時脫掉鞋子,踩在雪地裡,一雙腳凍到麻木,他說:「冷得就好像千萬根針在扎你」。電影裡,是中國的登山隊員在攀登珠峰;電影外,演員們也在完成一場攀登。胡歌談起這次的拍攝經歷,說了一句話,我印象非常深刻:方五洲是登山英雄,身手了得,性格堅毅,但他身上也有柔軟的一部分,面對愛情,他有著自己的糾結和木訥,時不時地還會流露出孩子氣的一面。曲松林在1960年的登頂中受傷致殘,餘生只能拄拐。然而,他的付出並沒有得到完美的回報,因為缺乏影像資料,國際上並不承認這次登頂,於是,他表現出了超越其他所有人的急切,他希望中國登山隊能儘快重新完成登頂。
這種急切,讓他在行事中容易冒進,也讓他和方五洲之間的關係變得「相愛相殺」。曲松林這個人物,也因此顯得更加真實,讓觀眾更能為之觸動。影片中出現的幾條愛情線,也讓人物的性格有了更加細膩的彰顯。當我們看到影片中的一個個角色攀登過自己心中的山時,再看到他們攀登珠峰時,也會感到更加動人。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是攀登者,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山。自1949年以來的七十年間,中國人登上的「珠峰」早已超越千萬座,而中國人早已讓全世界看到,再也無需證明什麼。影片中,1960年中國登山隊登山時,在珠峰北坡的「第二臺階」搭起人梯,成功登頂。
到了1975年,中國登山隊在那裡搭建了「中國梯」,後來幫助了許多國家的登山者成功登頂珠峰。1975年之前,珠峰的高度是英國人測量出來的,在這之後,「中國高度」則成為了新的標準。我們的國家,以及我們所有的中國人,在用自己的努力完成著一次次的攀登,而如今,我們的成功,終於可以由自己來定義了。
「不管是我們今天的成功,還是明天的強大,不需要所有人的承認。」厚重的家國情懷和高概念大片所具備的動作視效,大概是《攀登者》最打動我的地方。

相關焦點

  • 《攀登者》穩了!
    吳京沒有讓我失望,《攀登者》所有主創沒有辜負影迷的期待,《攀登者》穩了!這是薛菇涼看完電影後的第一感受。且不說這部登山冒險題材片從類型上就很具有中國特色,別樹一幟,整個故事從主線到分線,線線輔佐,各有起推動故事、催化情節的作用。
  • 電影《攀登者》:我們為什麼要做攀登者?
    歌曲《攀登者》 小編相信大家一定都看過電影《攀登者》,這部電影由吳京主演,演員強強聯手,打造了一部英雄主義和愛情主義情懷於一身的電影
  • 《攀登者》:攀登精神,中國精神
    《攀登者》為國登頂,寸土不讓。國慶大片《攀登者》終於上映了,國慶節10月1號當天我去看了,感覺特別的燃,特別的勵志。看完過後,你一定會為勇於攀登的中國精神,感人的愛情故事而深受感動。下面是我看完這部電影的一些感受!中國攀登隊成功登頂,因照相機丟失無法拍下360度的峰頂照片而招質疑。
  • 電影《攀登者》
    張譯也感嘆:「這個時代需要攀登者,更需要攀登精神,希望影片可以讓更多觀眾看到登山前輩們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攀登者精神。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這種精神將永遠與我們同在。」 服化道真實還原史實  再現勇登珠峰歷史壯舉電影《攀登者》根據真實歷史改編,講述了中國登山隊在1960年與1975年兩次向珠峰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並首次完成了珠峰海拔高程的精確測量。
  • 影評——《攀登者》
    今天聊聊電影《攀登者》。片名The Climbers (2019)。2019年的國慶節可謂是大片雲集,大量影片集中在這個時間段上映,其中不乏高質量主旋律影片。其中《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和《攀登者》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集中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要時刻上映,極大地激發了觀眾們高漲的愛國熱情和觀影興趣。一同上映可以形成浩大聲勢,也會被觀眾們拿來一同比較。這一比較自然就分出了高下,在《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三部影片中,《攀登者》是最令人失望的一部,評分將將及格。
  • 攀登者夏伯渝
    而在北京香山公園晨練攀登者的隊伍裡,他卻是那麼不同:經常登山的人都和他打招呼,「老夏,又來了。」、「今兒早啊」,而當路人的眼神轉移到他的鋼鐵義肢時,又是另外一個表情:由衷的敬佩,伸出大拇指。一部是拍攝於1975年的紀錄片《再次登上珠穆朗瑪峰》,另一部是電影《攀登者》,儘管在其中他並非主角兒,但其中的細節成就了他人生最重要的一幕,也成為他藝術清單中重要的作品。
  • 「攀登者」敗於李仁港?
    而再看《攀登者》,雖然日排片佔比和票房都能維持在第四位左右,但票房剛剛達到10億元,已與前兩者拉開差距。 不僅票房落差大,相較於前兩者的全面高口碑,《攀登者》則出現嚴重的負面口碑。《攀登者》豆瓣評分已從開局的7.0分,跌落至6.5分。
  • 為《攀登者》驕傲
    《攀登者》評分6.9,讓人猶豫要不要花錢去看了,畢竟沒了票補電影票也不便宜。幸虧還是買票了,可能只是相信吳京吧。很值得,很好看。先回應一下網絡上的差評:差評1:愛情線太多太滿,拍的是《珠峰愛情故事嗎》?這種評價其實很可怕,想看這種題材的觀眾其實都是奔著登山的艱苦過程去的,這種評價馬上讓人從根本上產生懷疑並且厭惡。
  • | 攀登者 | 中國攀登珠峰罹難者名單
    9月30日吳京主演的電影《攀登者
  • 「攀登者」吳京
    吳京2019年國慶檔,吳京擔綱主演的探險愛國主義題材電影《攀登者所以可以看到,後來吳京參演的2015年《殺破狼二》,《戰狼》,2017年《殺破狼三》,《戰狼二》,2019年的《流浪地球》,2019年國慶檔被熱議的《攀登者》等等這些電影都質量過硬。吳京很明白,觀眾去電影院是為了享受快感,不是為了去認明星臉的。
  • 影評《攀登者》觀後感
    在銀幕上展現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攀登歷程,讓觀眾通過視覺藝術了解這段歷史。作為國內寥寥無幾的登山類作品,影片將北塔林、北坳、大風口、第二臺階全部展現出現,且對於這些地理位置攀登的困難程度,有做詳細的數字展示,讓觀眾一目了然。珠穆朗瑪峰的壯麗景象讓觀眾眼前一亮,不禁感嘆祖國的大好河山。經報導,《攀登者》取景拍攝地在天津、崗什卡雪峰等。
  • 《攀登者》獲北大學子最高禮讚 攀登男團詮釋攀登正年輕
    北大專場放映當天,電影《攀登者》出品人任仲倫,領銜主演吳京、張譯、胡歌驚喜亮相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而1975年登珠峰英雄桑珠,北大山鷹社傑出代表方翔、魏偉出席了本次活動,與在場座無虛席的觀眾一道,共同就「攀登者·正年輕」的主題開展了一場追溯攀登榮光的思想碰撞之旅。
  • 觀看電影—攀登者
    10月4日,從老家下山,回到城市,又回到看電影的話題,這次孩子倒是很樂意,但她首選是《中國機長》,但是力推《攀登者》,我看了三個片子的預告片,我選擇的順序是《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和《中國機長》。因為假期,事情比較多,一天一部片子,還比較趕。孩子得到第二天看《中國機長》的保證,答應先看《攀登者》。
  • 生命不息,攀登不止 你我其實都是「攀登者」
    但《攀登者》所講述的這次中國登山隊攀登珠峰的歷史事件,其背後所蘊含的意義卻要更加震撼,甚至至今還在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其實小編在整理完《攀登者》這部影片的資料後就一直在想。影片中的攀登者,以勇氣徵服世界之巔。
  • 吳京穩不穩?看了點映,無劇透客觀告訴你《攀登者》能否再創奇蹟
    又是一個超級好的天氣,小隊長中午在淮海路上的老人和飯店吃了超地道的紅燒鮰魚,接到內部消息,原來《攀登者》今天下午有超前點映,打開淘票票APP,發現竟然IMAX版還有很多餘票。於是小隊長立馬買票,前往最愛的上海人民廣場和平影都。
  • 喚醒我們被遺忘的攀登基因——寫在《攀登者》觀後
    《攀登者》是國慶三部曲中最像電影的一部電影,內容怎樣,電影已經上映,沒有看的,天然黑的,在媒體自媒體手機電腦上早就劇透個底朝天。攀登這件事情本身才是我所關注的重點。「如果幾億人都只想著吃飯這點事,那這個民族還有什麼出息。」僅憑這一句臺詞,就已經值得我們付出時間和金錢去正視攀登者。
  • 電影《攀登者》|楊尚雯 @小作家
    今天放假在家,媽媽在網上找了一部電影《攀登者》讓我看,我很高興。終於可以欣賞這部仰慕已久的電影了。自從之前看過吳京飾演的《戰狼》,我和同學們都很喜歡吳京,覺得他是真正的男子漢。我很喜歡《攀登者》這部電影。看完以後,也很感動,對方五洲、曲松林、傑布這些人,非常佩服。他們為了祖國的利益,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毅然從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瑪峰。
  • 《攀登者》曝國際版預告 攀登聯盟合體戰天險
    9月23日,電影《攀登者》發布國際版預告,持續推高影片熱度。預告中由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等所飾演的兩代中國攀登者,分別於1960年、1975年向珠峰發起衝刺卻頻頻遭遇暴風、冰裂縫、雪崩等致命危機,如何完成登頂使命成為他們需要面對的重大關卡。電影《攀登者》由徐克、李仁港兩大導演共同傾力打造,帶來一場驚心動魄的東方雪域冒險之旅。作為國慶檔的熱門影片,電影《攀登者》各大平臺的想看數據也保持高漲趨勢,持續領跑國慶檔。
  • 《攀登者》:勇攀藝術創作高峰
    《攀登者》:勇攀藝術創作高峰——電影《攀登者》專家研討會發言摘登  編者按  10月27日,由光明日報社文藝部和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電影《攀登者》專家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電影界的專家學者圍繞《攀登者》的文化內涵、藝術特色和社會意義展開深入研討
  • 為電影《攀登者》喝彩!
    網上關於《攀登者》的評論很多,有好的有不好的。到底怎麼樣呢?不看過還真不好亂講,真的如有的評論說的那麼不堪嗎?錯了,這是一部真正優秀的電影,從各方面來講,都堪稱優秀,劇情,表演,臺詞,背景音樂都十分出彩,看完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總感覺餘味悠長,一下子有點體會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