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獲北大學子最高禮讚 攀登男團詮釋攀登正年輕

2021-01-09 中華網娛樂頻道

10月11日,在平遙國際電影展掀起一陣「攀登熱」的電影《攀登者》主創,又「空降」未名湖畔,為中國學術界最高殿堂之一的北京大學師生高朋,準備了一場特別的放映和映後互動。北大專場放映當天,電影《攀登者》出品人任仲倫,領銜主演吳京、張譯、胡歌驚喜亮相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而1975年登珠峰英雄桑珠,北大山鷹社傑出代表方翔、魏偉出席了本次活動,與在場座無虛席的觀眾一道,共同就「攀登者·正年輕」的主題開展了一場追溯攀登榮光的思想碰撞之旅。

《攀登者》獲北大學子最高禮讚 攀登男團詮釋攀登正年輕

映後對談上,吳京直面北大學子坦言:「最近《攀登者》聽到了很多的聲音,很複雜。但我還是想聽一聽更多的聲音,北大是思想碰撞的地方,而且聽說還有登山的山鷹社,我們《攀登者》劇組也來北大學習一場。」曾任北大山鷹社社長的登珠峰女豪傑魏偉更力挺《攀登者》:「看完電影還是蠻激動的,也非常感謝能有這樣一部影片,能夠把鮮為人知的故事告訴大家,讓大家知道和關注這樣一段共和國的歷史。」電影《攀登者》映後路演五城五地,演員們也與多地觀眾交流互動,路人口碑一路上漲。影片排片量穩步增長,一路從17.3%升至20.3%。很多觀眾也紛紛表示:「19年銀幕上最棒的群像演技之一。」電影票房截止12日已經突破9億大關。

《攀登者》獲北大學子最高禮讚 攀登男團詮釋攀登正年輕

北大專場放映《攀登者》正年輕碰撞思想吳京挑戰國家隊訓練

電影《攀登者》「攀登者·正年輕」北大專場放映當天,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座無虛席。電影出品人任仲倫攜領銜主演吳京、張譯及胡歌出席,同到場嘉賓及全體在座師生一道,暢談影片臺前幕後,感慨攀登精神之於各行業「攀登者們」的影響。映後開場,身為電影出品人的任仲倫直言,將《攀登者》主創們最後一次集體活動的落腳點放在北大,只因「北大」二字。登峰老英雄桑珠追憶:「1975年珠峰接納了我這個小夥子,時間過的真快,那個時候我才22歲。在登珠峰的時候,感謝同隊的大哥們給了我這個機會,這是我人生當中很難忘的事情。」

《攀登者》獲北大學子最高禮讚 攀登男團詮釋攀登正年輕

《攀登者》獲北大學子最高禮讚 攀登男團詮釋攀登正年輕

談及為何憧憬與北大學子的直接對話,吳京表示:「最近《攀登者》聽到了很多的聲音,很複雜。但我還是想聽一聽更多的聲音,北大是思想碰撞的地方,還有最專業的民間登山組織山鷹社,我們《攀登者》劇組也來北大學習一場。」張譯則娓娓道來:「北大是最牛的大學,有全國最牛的學生,這些青年有著最時尚、最質樸的靈魂,我們這個電影特別想聽一聽大家的意見,你們的意見對我們這部電影非常重要。」胡歌深切感慨道:「雖然我沒有實力憑分數進來,但今天能夠和這部電影一塊來,我覺得很榮幸。第二個原因,是今天的主題是攀登者·正年輕,無論是臺上的你們,臺下的你們,包括任總我們都還年輕,只要有攀登精神的人,就是年輕人。

為極致還原1960年及1975年中國攀登先輩們的二次攀登壯舉,《攀登者》主演們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甚至在動作表現上向國家級水準看齊。據吳京介紹,國家頂級運動員們的引體向上動作,是能夠做到15斤負重並單指完成的,在劇作上我們也考慮去刻畫這些場面。」而備受好評的工廠區攀登戲份,吳京也透露不少幕後花絮:「當時訓練攀巖的時候,要做快速攀登,我覺得我還能像個兔子,但人家厲害得像猴子。不過當時我們都是按照國家登山隊的難度去攀巖,所有的角度和動作基本還原了國家登山隊的場景,甚至一模一樣,只不過攀巖的巖壁換成了我們電影需要的東西。」

張譯感慨攀登精神追憶兄弟情登山經歷助胡歌還原角色真實

在被問道如何看待「團隊」二字,如何定義「攀登精神」時,張譯從現場嘉賓魏偉的金句「珠峰攀登十萬步,每一步都算數」漫談道:「其實人和人的差距,也是攀登路上的差距,就是每一次都差那麼一點,有的人上去了,有的人慢慢的放棄。我真的特別羨慕這二位(山鷹社傑出代表),我也羨慕樓上樓下每一位同學和老師。你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中,每一次咬住半口氣往上走,才有這樣的機會坐在最高學府,給了我們一起分享《攀登者》的機會。」

談到身邊的吳京,張譯還動情表示:「吳京是我們的安全員兼技術指導、動作指導,永遠在我們的演員身邊絮絮叨叨地告訴你,你的繩子一定要繫緊一點,要不然會摔倒。怎麼把冰鎬套到手腕上,要不然手會折。沒有給他這個職務,但是只是因為他比我們大幾歲,而且他的經驗豐富很多。雖然很煩,但是你會感覺到很安全。」而後還不忘調侃道:「我有一天他沒有來劇組,整個世界都覺得安靜了,然後一問京哥呢?結果受傷送醫院了,當時會覺得團隊當中缺少一個做後盾的可靠兄弟。」

談到如何詮釋好楊光這個角色,胡歌直言從原型夏伯渝老師處汲取力量:「我在扮演楊光之前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把網上能夠找到有關的採訪和資料都找出來了,我在他的身上獲得了非常多的能量。我希望大家通過楊光這個角色更多地了解夏老。」同時,胡歌還透露自己也有多次登山經驗支持:「我之前有登過西藏啟孜峰,我也經常去高原,去的地方條件艱苦,登山的難度也很大。之前有登山的經歷,在塑造的過程中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山鷹社亮相暢談登珠峰經歷峰頂極致浪漫圓吳京求婚夢

放映專場當天,對北大學子的另一重驚喜,是北大山鷹社兩位傑出代表方翔和魏偉登臺與主創零距離互動。方翔是山鷹社老社員、北京大學珠峰登山隊隊員之一,也參與了2008年奧運火炬珠峰傳遞工作。魏偉則曾任北大山鷹社社長、理事長,是北京大學珠峰登山隊唯一女隊員,也是全隊第一位登頂的隊員。談到山鷹社最初的艱苦歲月,方翔回憶:「山鷹社最開始的時候什麼都沒有,老隊員用部隊軍訓的背包,在學校29樓的裂縫上訓練、後來慢慢的經過幾年的攀登積累,當時國家隊的一些老隊員,包括桑珠老師,資助了我們很多1975年登山時候的冰鎬和睡袋。」方翔欣慰道:「今天所有的裝備國內戶外服裝達到世界一流的水平,我們用的時候都很安全。」

而把對談現場氣氛推向另一個高潮的,是魏偉透露自己的老公趙萬榮就是在珠峰峰頂向自己求婚的。這樣的勁爆消息引得吳京直呼「太羨慕」,因為吳京也曾希望在峰頂向伴侶求婚,卻因為腿部受傷只得留下「美麗的遺憾」。真實的珠峰愛情故事感染了每一個在場的主創和觀眾,吳京也補充道:「其實大多數的攀登者們都有一個習慣,就是把紅旗展示出來後,留一些個人情感的表達時間給自己。在我看來,你們登頂的過程中,心裏面也有一個巨大的情感支撐,影響著你們繼續攀登。」

電影《攀登者》已於全國熱映中,北美、英國同步公映。該片由徐克、曾佩珊監製,李仁港編劇兼導演,阿來編劇,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陳龍、劉小鋒、曲尼次仁、拉旺羅布、多布傑領銜主演,成龍友情出演,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出品,上海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相關焦點

  • ...珠峰火炬手孫斌與長城炮詮釋攀登者精神_綜合_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一往無前,不曾止步,長城炮正以攀登者精神,打贏中國,走向全球,勇攀世界之巔。作為2008年奧運珠峰火炬手、多次攀上珠峰的登山家,孫斌在得知這一消息後難掩激動,因為感同身受,所以更懂其中意義。在2020珠峰高程測量期間,他還曾開著長城炮與測繪隊員一道前往珠峰大本營,並與長城炮共同進行現場直播,為大家帶來攀登的艱險歷程以及登頂成功的第一時間消息。而他也對攀登者精神做出自己的釋義:即使前方千難萬險,也要義無反顧。
  • 電影《攀登者》定檔9月30日,夢幻陣容詮釋攀登精神
    4月22日,電影《攀登者》在珠峰大本營舉辦了最高海拔的關機儀式。作為上影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頭戲,《攀登者》陣容堪稱夢幻。徐克監製、李仁港執導、阿來編劇,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陳龍、曲尼次仁、拉旺羅布、劉小鋒、多布傑主演,成龍友情出演。
  • 葉康淇參演建國70周年獻禮大片《攀登者》,與攀登男團一起攀登
    哈嘍~~~國慶期間火爆的建國70周年獻禮大片《攀登者》,大家有去看嘛!!截止至目前票房已經突破9億啦!!!片場休息時間,也仍在學習的淇少相信那些被收錄的童聲經文一定會祈福於攀登珠峰的所有人員這不僅是對他拍攝的獎勵,也是對他未來之路的鼓舞,讓他更加堅定而自信的大步往前走,直至成為夢想巔峰的攀登者
  • | 攀登者 | 中國攀登珠峰罹難者名單
    改編自真實故事的《攀登者》主要講述了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成功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完成人類首次北坡登頂珠峰的故事。珠穆朗瑪峰 ( Mount Everest )海拔884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這是每個登山者都希望能登頂的山峰,但是攀登風險很大。從1922年至今有300多人喪生。
  • 《攀登者》穩了
    《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看哪個? 別著急選擇。 我一個一個來聊。 先從國慶檔大爆款的頭號種子選手說起: 《攀登者》他們不只是要登上這座全世界最高的山峰,更是要用自己的攀登告訴全世界:1960年5月25號,中國登山隊以王富洲為首的三名隊員用「搭人梯」的方式越過珠峰「第二臺階」,成功登頂。其中,登山隊員屈銀華在登頂中凍壞了腳趾和腳後跟,下山後被全部切除。然而,因為沒有能留下影像資料,國際上並不承認這次登頂。十五年之後的1975年,中國登山隊重新組建,再次挑戰登頂珠峰。
  • 電影《攀登者》:我們為什麼要做攀登者?
    歌曲《攀登者》 小編相信大家一定都看過電影《攀登者》,這部電影由吳京主演,演員強強聯手,打造了一部英雄主義和愛情主義情懷於一身的電影
  • 《攀登者》:攀登精神,中國精神
    《攀登者》為國登頂,寸土不讓。國慶大片《攀登者》終於上映了,國慶節10月1號當天我去看了,感覺特別的燃,特別的勵志。看完過後,你一定會為勇於攀登的中國精神,感人的愛情故事而深受感動。下面是我看完這部電影的一些感受!中國攀登隊成功登頂,因照相機丟失無法拍下360度的峰頂照片而招質疑。
  • 攀登者夏伯渝
    而在北京香山公園晨練攀登者的隊伍裡,他卻是那麼不同:經常登山的人都和他打招呼,「老夏,又來了。」、「今兒早啊」,而當路人的眼神轉移到他的鋼鐵義肢時,又是另外一個表情:由衷的敬佩,伸出大拇指。一部是拍攝於1975年的紀錄片《再次登上珠穆朗瑪峰》,另一部是電影《攀登者》,儘管在其中他並非主角兒,但其中的細節成就了他人生最重要的一幕,也成為他藝術清單中重要的作品。
  • 生命不息,攀登不止 你我其實都是「攀登者」
    但《攀登者》所講述的這次中國登山隊攀登珠峰的歷史事件,其背後所蘊含的意義卻要更加震撼,甚至至今還在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其實小編在整理完《攀登者》這部影片的資料後就一直在想。影片中的攀登者,以勇氣徵服世界之巔。
  • 喚醒我們被遺忘的攀登基因——寫在《攀登者》觀後
    《攀登者》是國慶三部曲中最像電影的一部電影,內容怎樣,電影已經上映,沒有看的,天然黑的,在媒體自媒體手機電腦上早就劇透個底朝天。攀登這件事情本身才是我所關注的重點。「如果幾億人都只想著吃飯這點事,那這個民族還有什麼出息。」僅憑這一句臺詞,就已經值得我們付出時間和金錢去正視攀登者。
  • 「攀登者」敗於李仁港?
    而再看《攀登者》,雖然日排片佔比和票房都能維持在第四位左右,但票房剛剛達到10億元,已與前兩者拉開差距。 不僅票房落差大,相較於前兩者的全面高口碑,《攀登者》則出現嚴重的負面口碑。《攀登者》豆瓣評分已從開局的7.0分,跌落至6.5分。
  • 影評《攀登者》觀後感
    《攀登者》講述的是: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15年後,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嚴酷的現實,也是生與死的挑戰。
  • 《攀登者》突破10億大關 彩蛋曝光致敬中國英雄
    《攀登者》突破10億大關 彩蛋曝光致敬中國英雄 為此,影片曝光一支片尾特別紀錄片——中國登山隊1960年跟1975年兩次攀登珠峰的真實影像,以此致敬偉大的「中國攀登英雄」。電影《攀登者》在尊重歷史的情況下,最大化還原時代下的攀登者故事,1:1的道具置景也體現了幕後團隊的匠心。影片上映後,胡歌與「楊光」一角原型夏伯渝的在線互動更是打動不少人,一度衝頂熱搜榜。
  • 電影攀登者影評
    其實在沒看之前我的大致想法也是差不多的,甚至覺著可能就是一部關於攀登珠穆朗瑪峰的紀錄片。 後來登山隊重建,年輕一代的加入讓登山隊重添活力。所有的一切都好像應運而生,沒有顯得十分的突兀。年輕一代李國梁由於會拍照被曲松林特殊培養,希望有所擔當彌補當初的遺憾。影片對於情感的交代表達的很好,沒有過多大的爆發表達情感。
  • 電影《攀登者》
    張譯也感嘆:「這個時代需要攀登者,更需要攀登精神,希望影片可以讓更多觀眾看到登山前輩們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攀登者精神。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這種精神將永遠與我們同在。」 服化道真實還原史實  再現勇登珠峰歷史壯舉電影《攀登者》根據真實歷史改編,講述了中國登山隊在1960年與1975年兩次向珠峰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並首次完成了珠峰海拔高程的精確測量。
  • 影評——《攀登者》
    今天聊聊電影《攀登者》。片名The Climbers (2019)。2019年的國慶節可謂是大片雲集,大量影片集中在這個時間段上映,其中不乏高質量主旋律影片。其中《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和《攀登者》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集中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要時刻上映,極大地激發了觀眾們高漲的愛國熱情和觀影興趣。一同上映可以形成浩大聲勢,也會被觀眾們拿來一同比較。這一比較自然就分出了高下,在《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三部影片中,《攀登者》是最令人失望的一部,評分將將及格。
  • 《攀登者》:往往選擇再次攀登,命運才峰迴路轉打開天地
    文 | 調侃貧道新版 全世界有關高峰攀登題材的電影與紀錄片有許多,挑戰極限始終是人類的夢想之一。 但《攀登者》這部電影有許多特別之處,觀看點映場時讓小編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地方是,電影中的探險隊員們從未料到自己需要面對不斷的峰迴路轉。
  • 為《攀登者》驕傲
    《攀登者》評分6.9,讓人猶豫要不要花錢去看了,畢竟沒了票補電影票也不便宜。幸虧還是買票了,可能只是相信吳京吧。很值得,很好看。先回應一下網絡上的差評:差評1:愛情線太多太滿,拍的是《珠峰愛情故事嗎》?這種評價其實很可怕,想看這種題材的觀眾其實都是奔著登山的艱苦過程去的,這種評價馬上讓人從根本上產生懷疑並且厭惡。
  • 攀登珠峰變遷史:從政治使命到個人挑戰|珠穆朗瑪峰|北坡|攀登者|...
    從1953年,人類第一次攀登上這座世界最高峰後,登珠峰成為了一種象徵,意味著人類對於極限的徵服,對於自身的超越。在很長的時間裡,攀爬珠峰都是極小圈子內的極限運動,那個缺氧、高寒的山峰令絕大多數人望而生畏。但是也正因為此,它成為了不少人最具誘惑的召喚。
  • 《攀登者》:勇攀藝術創作高峰
    《攀登者》:勇攀藝術創作高峰——電影《攀登者》專家研討會發言摘登  編者按  10月27日,由光明日報社文藝部和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電影《攀登者》專家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電影界的專家學者圍繞《攀登者》的文化內涵、藝術特色和社會意義展開深入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