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電影—攀登者

2020-09-04 快樂的長沙妹坨

9月30日首映,計劃與家裡人一起去看的,但孩子貌似不想看電影,好不容易放了月假,想要窩在家裡,不想強迫她,改變了計劃,回到老家去看老母親。10月4日,從老家下山,回到城市,又回到看電影的話題,這次孩子倒是很樂意,但她首選是《中國機長》,但是力推《攀登者》,我看了三個片子的預告片,我選擇的順序是《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和《中國機長》。因為假期,事情比較多,一天一部片子,還比較趕。孩子得到第二天看《中國機長》的保證,答應先看《攀登者》。 我、孩子和妹妹三個人,開始準備購票,但發現,在我們那個四線五線的小城市,只有兩個電影院,而《攀登者》的排片率較低,我們選擇了晚餐後,17:05開始。電影院的人奇多,取電影票的時間,我還鬧了一個烏龍,有兩臺取票機,我跑過去,就準備取票,但怎麼掃二維碼,都不行。孩子在旁邊一個勁兒地問:你是在貓眼買的票嗎?我一個勁地回答:淘票票。鬧了個半天,妹妹才告訴我:這臺機器是取貓眼購票的。找到位置,坐了下來,到電影開場時,不斷有人進來,最後還有搬著板凳進來的,孩子問我:丫丫,不是票賣完了就不給買了嗎?怎麼還有帶板凳的呢?我無法回答她這個問題。電影開場,對於我們生於70年代的人來說,場景很有時代感,很快就找到了共鳴,故事情節也不用我來描述,因為許多人也應該都看了,沒有看的也應該看了介紹。場面很感人,情節也比較緊湊,尤其是李國梁割繩掉下懸崖,還是楊光讓出睡袋,還是方五洲為保護隊員穿過懸崖,讓觀影都沒有時間放鬆,心都跟著劇情在走。在看電影前也有看到許多評論,說對白口型不對,看這樣的片子,又不是文藝片,還有時間去看演員的口型?說句實在話,真心是沒有時間!跟著故事情節一起著,隨著登山隊一起攀登,他們失敗,我們嘆息、流淚。至於情感線影響劇情,也沒有感覺,因為情感線讓我們更加能感受到人物的血肉,使之更加豐富!既然是電影,是一個故事,肯定不會完全地還原歷史,如果僅僅是一對一還原,那就是記錄片了,其實也看過不少記錄片,也會有一些藝術手法來表現。出了電影院,問孩子:你沒有看《中國機長》,覺得遺憾嗎?孩子說:很滿意,雖然感情線讓劇情不那個緊湊,給了我們一個緩衝,但仍然不失為一部好電視!從一個成年人的角度來說,攀登者適合帶著孩子去看,讓孩子去感覺這種攀登的精神!

相關焦點

  • 電影《攀登者》
    張譯也感嘆:「這個時代需要攀登者,更需要攀登精神,希望影片可以讓更多觀眾看到登山前輩們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攀登者精神。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這種精神將永遠與我們同在。」 服化道真實還原史實  再現勇登珠峰歷史壯舉電影《攀登者》根據真實歷史改編,講述了中國登山隊在1960年與1975年兩次向珠峰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並首次完成了珠峰海拔高程的精確測量。
  • 電影《攀登者》:我們為什麼要做攀登者?
    歌曲《攀登者》 小編相信大家一定都看過電影《攀登者》,這部電影由吳京主演,演員強強聯手,打造了一部英雄主義和愛情主義情懷於一身的電影
  • 電影《攀登者》|楊尚雯 @小作家
    今天放假在家,媽媽在網上找了一部電影《攀登者》讓我看,我很高興。終於可以欣賞這部仰慕已久的電影了。自從之前看過吳京飾演的《戰狼》,我和同學們都很喜歡吳京,覺得他是真正的男子漢。我很喜歡《攀登者》這部電影。看完以後,也很感動,對方五洲、曲松林、傑布這些人,非常佩服。他們為了祖國的利益,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毅然從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瑪峰。
  • 為電影《攀登者》喝彩!
    網上關於《攀登者》的評論很多,有好的有不好的。到底怎麼樣呢?不看過還真不好亂講,真的如有的評論說的那麼不堪嗎?錯了,這是一部真正優秀的電影,從各方面來講,都堪稱優秀,劇情,表演,臺詞,背景音樂都十分出彩,看完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總感覺餘味悠長,一下子有點體會不盡。
  • 電影攀登者影評
    知道主角是吳京,有很多知名演員參演,然後對於電影也是褒貶不一,都說是靠賣演員名氣。其實在沒看之前我的大致想法也是差不多的,甚至覺著可能就是一部關於攀登珠穆朗瑪峰的紀錄片。 影片開局運用對講的急促和恰到好處的攀登畫面,給觀眾營造出了一個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困難情景,給觀眾了一個良好的感官以及代入感。讓觀眾更好的更快的融入了故事情節,交代了開端,埋下了伏筆,初步彰顯了中國人不畏艱險,勇攀高峰能夠捨棄生死顧全大義的豪舉。
  • 中國探險電影聚焦珠峰攀登者
    《攀登者》原型人物桑珠(右一)、夏伯渝(中)等在上海與觀眾見面。新華社記者任瓏攝新華社上海10月1日電(許曉青、王婧媛)「能看到關於我們登山的電影,我的一個夢實現了。1975年登頂的隊員中,就有我一個。」原中國登山隊隊員桑珠在上海看完電影《攀登者》點映後感慨。
  • 在電影中與攀登者同行
    在電影中與攀登者同行羊城晚報  作者:李麗  2020-05-29 人類對大自然的徵服從未停止,登山運動作為人類生命力和嚴酷生存條件之間的較量
  • 《攀登者》:往往選擇再次攀登,命運才峰迴路轉打開天地
    文 | 調侃貧道新版 全世界有關高峰攀登題材的電影與紀錄片有許多,挑戰極限始終是人類的夢想之一。 但《攀登者》這部電影有許多特別之處,觀看點映場時讓小編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地方是,電影中的探險隊員們從未料到自己需要面對不斷的峰迴路轉。
  • 電影《攀登者》:中國式大片的新可能
    電影《攀登者》就是站在時代高度、緊緊抓住中國登山者兩次攀登珠穆朗瑪峰獨特而重大的歷史事件,重新思考醞釀加工,用豐富而成熟的電影語言拍出了精神高度和文化內涵。」在日前由《光明日報》文藝部、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電影《攀登者》研討會」上,《光明日報》副總編輯沈衛星如是說。
  • 《攀登者》,我們需要這樣的電影
    《攀登者》。距炮爺幾米遠的吳京,很開心地說他拍《攀登者》賺到了,又是一部中國全新類型的電影,攀登和冒險的現實題材。說實話看片之前,我對這部電影並不看好,一者是攀登類題材故事是新類型,單薄容易枯燥變成紀錄片;二者是登珠峰取景難不好拍,雪崩、狂風等做特效又很燒錢。加上《攀登者》的拍攝和製作周期短。2月份,《流浪地球》的製片人龔格爾和導演郭帆講過新類型電影的困境。
  • 《攀登者》:電影輸了,吳京沒輸!
    對於剛剛過去的國慶檔,相信很多人都去電影院看過,作為國慶檔票房冠軍的有力競爭者,《攀登者》的表現不算亮眼,觀眾評價也是褒貶不一。《攀登者》的票房在國慶期間也突破了八億。不少媒體和影評人唱衰《攀登者》,不是因為電影本身有什麼太大的問題,而且覺得吳京扛不起這面大旗,在上映前一個多月就引發了豆瓣近2000多條差評。《我是特種兵》的火爆讓吳京開始嘗試新類型的電影,就是軍旅題材。5億多票房收入直接讓《戰狼》成為大片,吳京第一次嘗到了爆紅的滋味。隨著《戰狼2》的推出,50多億票房收入位列華語電影史第一,進入全球電影票房百強,打破了所有可以打破的票房紀錄。
  • 電影《攀登者》定檔9月30日,夢幻陣容詮釋攀登精神
    4月22日,電影《攀登者》在珠峰大本營舉辦了最高海拔的關機儀式。作為上影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頭戲,《攀登者》陣容堪稱夢幻。徐克監製、李仁港執導、阿來編劇,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陳龍、曲尼次仁、拉旺羅布、劉小鋒、多布傑主演,成龍友情出演。
  • 《攀登者》穩了
    《攀登者》這部電影所要講的故事,正是改編自這段「中國登山隊登頂珠峰往事」。十二名登山隊員,在狂風暴雪中捆綁在一架梯子上艱難求生,隨著風力的變化,綁著所有人的梯子像驚濤颶浪中的小船一樣飄搖旋轉。為了拍這場戲,在天寒地凍的深夜,李仁港以二十多個工作人員為一組,在兩邊巨大照明燈的照耀下左右分別拉扯著梯子,加上人造雪和鼓風機製造的狂風,拍了整整一夜。
  • 影評——《攀登者》
    今天聊聊電影《攀登者》。片名The Climbers (2019)。2019年的國慶節可謂是大片雲集,大量影片集中在這個時間段上映,其中不乏高質量主旋律影片。其中《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和《攀登者》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集中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要時刻上映,極大地激發了觀眾們高漲的愛國熱情和觀影興趣。一同上映可以形成浩大聲勢,也會被觀眾們拿來一同比較。這一比較自然就分出了高下,在《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三部影片中,《攀登者》是最令人失望的一部,評分將將及格。
  • 電影2/做人生路上勇敢的攀登者
    《攀登者》,主演吳京。從記憶中看他的《太極宗師》,到現在的《戰狼》《流浪地球》《攀登者》……一直感覺他就是一個真漢子!其二:這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拍攝的電影!對於這載入時代的時刻,充滿好奇。我想去了解更多!看完電影,解決了我心中一直以來的三個疑惑:人為什麼要登山‍♂️?
  • 《攀登者》:攀登精神,中國精神
    《攀登者》為國登頂,寸土不讓。國慶大片《攀登者》終於上映了,國慶節10月1號當天我去看了,感覺特別的燃,特別的勵志。看完過後,你一定會為勇於攀登的中國精神,感人的愛情故事而深受感動。下面是我看完這部電影的一些感受!中國攀登隊成功登頂,因照相機丟失無法拍下360度的峰頂照片而招質疑。
  • 「攀登者」敗於李仁港?
    而再看《攀登者》,雖然日排片佔比和票房都能維持在第四位左右,但票房剛剛達到10億元,已與前兩者拉開差距。 不僅票房落差大,相較於前兩者的全面高口碑,《攀登者》則出現嚴重的負面口碑。《攀登者》豆瓣評分已從開局的7.0分,跌落至6.5分。
  • 電影《攀登者》首映 原型登山隊員點讚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魏其濛)9月27日晚,上影集團出品的電影《攀登者》在上海影城千人大廳舉行首映儀式,電影主創到場交流。《攀登者》的故事改編自中國登山隊兩次登頂珠峰的真實歷史。
  • 為《攀登者》驕傲
    《攀登者》評分6.9,讓人猶豫要不要花錢去看了,畢竟沒了票補電影票也不便宜。幸虧還是買票了,可能只是相信吳京吧。很值得,很好看。先回應一下網絡上的差評:差評1:愛情線太多太滿,拍的是《珠峰愛情故事嗎》?這種評價其實很可怕,想看這種題材的觀眾其實都是奔著登山的艱苦過程去的,這種評價馬上讓人從根本上產生懷疑並且厭惡。
  • 攀登者夏伯渝
    而在北京香山公園晨練攀登者的隊伍裡,他卻是那麼不同:經常登山的人都和他打招呼,「老夏,又來了。」、「今兒早啊」,而當路人的眼神轉移到他的鋼鐵義肢時,又是另外一個表情:由衷的敬佩,伸出大拇指。一部是拍攝於1975年的紀錄片《再次登上珠穆朗瑪峰》,另一部是電影《攀登者》,儘管在其中他並非主角兒,但其中的細節成就了他人生最重要的一幕,也成為他藝術清單中重要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