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攀登者》|楊尚雯 @小作家

2021-02-08 三尺講臺jylm

    

今天放假在家,媽媽在網上找了一部電影《攀登者》讓我看,我很高興。終於可以欣賞這部仰慕已久的電影了。自從之前看過吳京飾演的《戰狼》,我和同學們都很喜歡吳京,覺得他是真正的男子漢。

我很喜歡《攀登者》這部電影。看完以後,也很感動,對方五洲、曲松林、傑布這些人,非常佩服。他們為了祖國的利益,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毅然從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瑪峰。這種精神,真讓人感動。

看完以後,我還對男二號曲松林印象特別深刻。我有一個意外的發現,覺得他和《水滸傳》中的楊志有點像。對了,我也很喜歡《水滸傳》的。

首先兩個人性子都很急,都曾經失敗過,所以很怕再次失敗。《水滸傳》中的楊志曾經丟失過花石綱,所以在運送生辰綱時很小心,一直警惕,不允許眾軍漢買酒。《攀登者》中的曲松林他們登頂時,突然遇到雪崩,方五洲為了救他,丟了相機,造成了登頂卻沒有影像資料的遺憾,所以他後來特別重視相機。

整部電影的一大半都圍繞著方五洲和曲松林之間的矛盾進行:方五洲認為人命關天,但曲松林認為拍到登頂時的360度全景照片最重要。所以在窗口期(適合登頂的時期)來臨時,曲松林不顧方五洲的勸阻,毅然決定讓年輕的李國梁當隊長,帶領隊員登頂。

然而曲松林這個決定的最終結果,卻是李國梁在攀登時不幸被氧氣罐砸中,最終為了隊友的生命安全(他臨終前把相機交給了隊友),他用匕首割斷繩子,壯烈犧牲。曲松林知道後,心情沉痛地把李國梁的屍體拉了回來。這個時候,他才意識到,自己只看重相機是錯的。

《攀登者》中內部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方五洲和曲松林之間。兩人的態度不同,貫穿大半個電影。從一開始方五洲和曲松林喝酒的那一個片段,一直到曲松林把李國梁的屍體拉回來,這中間都是方五洲和曲松林之間內心矛盾的鬥爭。最終,曲松林認識到,人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也為後面的情節,徐櫻認為還有最後一個窗口期可以登頂,但曲松林堅決反對做鋪墊。

同樣,在《水滸傳》的「智取生辰綱」中,主要的內部矛盾是:楊志由於性子太急,最後導致其他14個人都公開反對他。這也反襯了吳用一方內部十分團結,為下文智取生辰綱做鋪墊。

還有很多的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水滸傳》中的情節和《攀登者》都有點像。例如李國梁當隊長時,一開始都十分順利,就是為下文突然遇到風暴做對比。「智取生辰綱」中黃泥岡一帶天氣的炎熱,也是為白勝的出場做鋪墊。

雖然這部電影很多地方並不是在喜馬拉雅山拍的,但是拍這部電影也非常不容易,演員們十分辛苦,需要學習如何使用登山杖、梯子、繩子等工具,並且在雪天裡,要學習如何正確的保護自己。

《水滸傳》是古典文學的經典,《攀登者》是現代一部勵志電影,它們之間居然也有這麼多相似的地方。

再來說說電影中別的方面。情感一直都是貫穿電影的暗線。如《中國機長》,那位勇敢的機長對女兒的愛一直貫穿著整部電影。這份愛也是他一直不放棄的精神支柱。《攀登者》中方五洲對徐櫻的愛,黑牡丹對李國梁的喜歡也貫穿整部電影。

徐櫻到蘇聯學習氣象學,也是為了給隊員們的攀登做好後盾,方五洲他們第一次攀登時,就是沒有氣象預報做指導,所以才特別艱難。徐櫻也非常希望他們能夠再次成功登頂。所以當其他人都認為沒有窗口期時,徐櫻提出三天後還會有一個窗口期。但這個提議遭到很多人的反對,尤其是曲松林,由於他認識到了責任的重要性,所以堅決不同意。但後來,方五洲和徐櫻,還是堅持了自己的選擇。為了向全世界證明中國人的能力,方五洲和徐纓互相鼓勵,最終方五洲成功登頂,但徐櫻卻不幸去世了。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希望有更多像這樣的好電影,這些體現民族精神的東西,是我們最好的精神食糧。

相關焦點

  • 電影《攀登者》
    張譯也感嘆:「這個時代需要攀登者,更需要攀登精神,希望影片可以讓更多觀眾看到登山前輩們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攀登者精神。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這種精神將永遠與我們同在。」 服化道真實還原史實  再現勇登珠峰歷史壯舉電影《攀登者》根據真實歷史改編,講述了中國登山隊在1960年與1975年兩次向珠峰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並首次完成了珠峰海拔高程的精確測量。
  • 電影《攀登者》:我們為什麼要做攀登者?
    歌曲《攀登者》 小編相信大家一定都看過電影《攀登者》,這部電影由吳京主演,演員強強聯手,打造了一部英雄主義和愛情主義情懷於一身的電影
  • 觀看電影—攀登者
    9月30日首映,計劃與家裡人一起去看的,但孩子貌似不想看電影,好不容易放了月假,想要窩在家裡,不想強迫她,改變了計劃,回到老家去看老母親。10月4日,從老家下山,回到城市,又回到看電影的話題,這次孩子倒是很樂意,但她首選是《中國機長》,但是力推《攀登者》,我看了三個片子的預告片,我選擇的順序是《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和《中國機長》。
  • 為電影《攀登者》喝彩!
    網上關於《攀登者》的評論很多,有好的有不好的。到底怎麼樣呢?不看過還真不好亂講,真的如有的評論說的那麼不堪嗎?錯了,這是一部真正優秀的電影,從各方面來講,都堪稱優秀,劇情,表演,臺詞,背景音樂都十分出彩,看完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總感覺餘味悠長,一下子有點體會不盡。
  • 電影攀登者影評
    知道主角是吳京,有很多知名演員參演,然後對於電影也是褒貶不一,都說是靠賣演員名氣。其實在沒看之前我的大致想法也是差不多的,甚至覺著可能就是一部關於攀登珠穆朗瑪峰的紀錄片。 影片開局運用對講的急促和恰到好處的攀登畫面,給觀眾營造出了一個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困難情景,給觀眾了一個良好的感官以及代入感。讓觀眾更好的更快的融入了故事情節,交代了開端,埋下了伏筆,初步彰顯了中國人不畏艱險,勇攀高峰能夠捨棄生死顧全大義的豪舉。
  • 中國探險電影聚焦珠峰攀登者
    《攀登者》原型人物桑珠(右一)、夏伯渝(中)等在上海與觀眾見面。新華社記者任瓏攝新華社上海10月1日電(許曉青、王婧媛)「能看到關於我們登山的電影,我的一個夢實現了。1975年登頂的隊員中,就有我一個。」原中國登山隊隊員桑珠在上海看完電影《攀登者》點映後感慨。
  • 在電影中與攀登者同行
    在電影中與攀登者同行羊城晚報  作者:李麗  2020-05-29 人類對大自然的徵服從未停止,登山運動作為人類生命力和嚴酷生存條件之間的較量
  • 電影《攀登者》:中國式大片的新可能
    電影《攀登者》就是站在時代高度、緊緊抓住中國登山者兩次攀登珠穆朗瑪峰獨特而重大的歷史事件,重新思考醞釀加工,用豐富而成熟的電影語言拍出了精神高度和文化內涵。」在日前由《光明日報》文藝部、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電影《攀登者》研討會」上,《光明日報》副總編輯沈衛星如是說。
  • 《攀登者》,我們需要這樣的電影
    《攀登者》。距炮爺幾米遠的吳京,很開心地說他拍《攀登者》賺到了,又是一部中國全新類型的電影,攀登和冒險的現實題材。說實話看片之前,我對這部電影並不看好,一者是攀登類題材故事是新類型,單薄容易枯燥變成紀錄片;二者是登珠峰取景難不好拍,雪崩、狂風等做特效又很燒錢。加上《攀登者》的拍攝和製作周期短。2月份,《流浪地球》的製片人龔格爾和導演郭帆講過新類型電影的困境。
  • 《攀登者》:電影輸了,吳京沒輸!
    對於剛剛過去的國慶檔,相信很多人都去電影院看過,作為國慶檔票房冠軍的有力競爭者,《攀登者》的表現不算亮眼,觀眾評價也是褒貶不一。《攀登者》的票房在國慶期間也突破了八億。不少媒體和影評人唱衰《攀登者》,不是因為電影本身有什麼太大的問題,而且覺得吳京扛不起這面大旗,在上映前一個多月就引發了豆瓣近2000多條差評。《我是特種兵》的火爆讓吳京開始嘗試新類型的電影,就是軍旅題材。5億多票房收入直接讓《戰狼》成為大片,吳京第一次嘗到了爆紅的滋味。隨著《戰狼2》的推出,50多億票房收入位列華語電影史第一,進入全球電影票房百強,打破了所有可以打破的票房紀錄。
  • 電影《攀登者》定檔9月30日,夢幻陣容詮釋攀登精神
    4月22日,電影《攀登者》在珠峰大本營舉辦了最高海拔的關機儀式。作為上影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頭戲,《攀登者》陣容堪稱夢幻。徐克監製、李仁港執導、阿來編劇,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陳龍、曲尼次仁、拉旺羅布、劉小鋒、多布傑主演,成龍友情出演。
  • 《攀登者》穩了
    《攀登者》這部電影所要講的故事,正是改編自這段「中國登山隊登頂珠峰往事」。十二名登山隊員,在狂風暴雪中捆綁在一架梯子上艱難求生,隨著風力的變化,綁著所有人的梯子像驚濤颶浪中的小船一樣飄搖旋轉。為了拍這場戲,在天寒地凍的深夜,李仁港以二十多個工作人員為一組,在兩邊巨大照明燈的照耀下左右分別拉扯著梯子,加上人造雪和鼓風機製造的狂風,拍了整整一夜。
  • 影評——《攀登者》
    今天聊聊電影《攀登者》。片名The Climbers (2019)。2019年的國慶節可謂是大片雲集,大量影片集中在這個時間段上映,其中不乏高質量主旋律影片。其中《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和《攀登者》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集中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要時刻上映,極大地激發了觀眾們高漲的愛國熱情和觀影興趣。一同上映可以形成浩大聲勢,也會被觀眾們拿來一同比較。這一比較自然就分出了高下,在《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三部影片中,《攀登者》是最令人失望的一部,評分將將及格。
  • 電影2/做人生路上勇敢的攀登者
    《攀登者》,主演吳京。從記憶中看他的《太極宗師》,到現在的《戰狼》《流浪地球》《攀登者》……一直感覺他就是一個真漢子!其二:這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拍攝的電影!對於這載入時代的時刻,充滿好奇。我想去了解更多!看完電影,解決了我心中一直以來的三個疑惑:人為什麼要登山‍♂️?
  • 《攀登者》:攀登精神,中國精神
    《攀登者》為國登頂,寸土不讓。國慶大片《攀登者》終於上映了,國慶節10月1號當天我去看了,感覺特別的燃,特別的勵志。看完過後,你一定會為勇於攀登的中國精神,感人的愛情故事而深受感動。下面是我看完這部電影的一些感受!中國攀登隊成功登頂,因照相機丟失無法拍下360度的峰頂照片而招質疑。
  • 「攀登者」敗於李仁港?
    而再看《攀登者》,雖然日排片佔比和票房都能維持在第四位左右,但票房剛剛達到10億元,已與前兩者拉開差距。 不僅票房落差大,相較於前兩者的全面高口碑,《攀登者》則出現嚴重的負面口碑。《攀登者》豆瓣評分已從開局的7.0分,跌落至6.5分。
  • 電影《攀登者》首映 原型登山隊員點讚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魏其濛)9月27日晚,上影集團出品的電影《攀登者》在上海影城千人大廳舉行首映儀式,電影主創到場交流。《攀登者》的故事改編自中國登山隊兩次登頂珠峰的真實歷史。
  • 為《攀登者》驕傲
    《攀登者》評分6.9,讓人猶豫要不要花錢去看了,畢竟沒了票補電影票也不便宜。幸虧還是買票了,可能只是相信吳京吧。很值得,很好看。先回應一下網絡上的差評:差評1:愛情線太多太滿,拍的是《珠峰愛情故事嗎》?這種評價其實很可怕,想看這種題材的觀眾其實都是奔著登山的艱苦過程去的,這種評價馬上讓人從根本上產生懷疑並且厭惡。
  • 攀登者夏伯渝
    而在北京香山公園晨練攀登者的隊伍裡,他卻是那麼不同:經常登山的人都和他打招呼,「老夏,又來了。」、「今兒早啊」,而當路人的眼神轉移到他的鋼鐵義肢時,又是另外一個表情:由衷的敬佩,伸出大拇指。一部是拍攝於1975年的紀錄片《再次登上珠穆朗瑪峰》,另一部是電影《攀登者》,儘管在其中他並非主角兒,但其中的細節成就了他人生最重要的一幕,也成為他藝術清單中重要的作品。
  • 《攀登者》:中國電影登「峰」 需要衝頂精神
    電影《攀登者》充分表現了犧牲,它既有為國犧牲的精神,也有為感情犧牲的細節,充滿了一種催人淚下的家國情懷。編劇阿來在2014年採訪三位1960年登峰的登山隊員,並與1975年中國第一位登頂的女性登山家潘多有過長談。這些積累對劇本創作至關重要。在藝術價值上,我們要突破國外登山電影的寫實主義,探索用東方敘事來表現中國英雄。電影《攀登者》具有冒險片的類型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