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拼多多長在熱搜上了。
先是拼多多女孩猝死,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
然後,拼多多員工被曝在家中跳樓自殺,
最近的,是拼多多的王太虛因匿名發貼,被辭退。
接二連三的悲劇事件,每一個都踩在我們的痛點上,可是沒等到落到實處的解決,又很快地沉寂了下去,像沒有發生過一樣。
這就是殘酷冰冷的現實。
熱搜會過去,「打工人」的命運還在繼續。
強大的企業面前,個體始終都是弱者。
王太虛是個真正的勇士,說出了我們不敢說出的話。
「現實給了我一記重拳:什麼都沒有改變,室內的空氣一樣渾濁,一樣加班到深夜,一樣找不到廁所。」
我們很難有王太虛那樣的衝動和勇氣,我們不敢辭職,不敢死,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如何熬得久一點,工作長一點。
換句話說,我們能選擇的路非常窄,但幸好我們要的也很簡單,不猝死就知足了。
這就是我輩打工人的卑微現狀,心酸又無奈。
還是說回那個猝死女孩吧。
深夜的1點半,與平時一樣,拼多多女員工小霏和同事結伴下班回家。
半路上,小霏突然腹痛難忍,隨後昏厥倒地。
同事第一時間呼叫120將其送到醫院,但小霏還是沒有被救回來。
死時年僅23歲。
據拼多多員工講,小霏去世前,在崗位上連續工作了30個小時,平時經常會加班到兩三點。
她供職的拼多多買菜業務線,加班情況十分可怕。
不是996,而是每工作13天,才休息1天,且每天工作時間不得低於10小時。
她公司籤名上寫著:「為多多守邊疆」。
而另一邊,面對她的離世,拼多多知乎官方認證帳號的回應,冷漠地讓人心寒。
「你們看看底層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
雖然這個回答很快被刪除、否定,拼多多也道歉,但難掩資本氣息。
我只想說,你看,企業追逐利益最大化,你的價值決定你的受重視程度。
作為「打工人」,我們沒有不可替代的稀缺價值,倒下了很快就有人補上來。
你做「拼命十三郎」的唯一後果,就是最短時間內掏空自己的所有價值,然後直接報廢,為公司省了一大筆錢,也給家人帶來一輩子的傷痛。
所以,一份工作而已,努力就好了,拼命就算了!
透支身體,真的要命
前幾天,又看到一則不幸的消息。
知名時尚博主「雅魯藏布江女人」在北京飛往上海的飛機上,由於心臟驟停離世。
只有27歲,生命之花還沒完全綻放就匆匆枯萎。
沒有重大疾病,沒有不良嗜好,愛喝點小酒,很享受現在的工作。
作為一位時尚博主,她日常工作量很大,要寫稿,寫穿搭護膚技巧,還要剪輯視頻。
熬夜成為常態!
熬夜加班讓她的視頻越做越好,粉絲數越來越多,也讓身體越來越透支。
直到身體被掏空,死神光臨,她不得不永遠休息。
去年的年終總結上,她感慨地寫道,「2020過得很快,還沒來得及大展拳腳。」
可惜的是,她再也沒這個機會了。
她忙到沒時間找男朋友,曾在視頻裡喝醉酒,哭卿卿地說想找個男朋友。
被愛的願望已許下,卻再不能成真。
因為長期熬夜,因為猝死,她錯失了人生多少可能的美好啊!
還有1月1日,《巴啦啦小魔仙》主演孫僑潞,在跨年夜因心肌梗塞猝死,年僅25歲。
孫僑潞之前透露過,她的身體年齡39歲,比實際年齡大了十多歲。
她經常要忙到凌晨三點才能睡覺。
去年,她還因為熬夜而被送進醫院。
深受熬夜之害的她還勸大家不要向她學習,不要熬夜。
結果,她還是死在熬夜手上了。
類似的事件太多太多了!
中國地質大學研三學生李源凌晨猝死,倒在了趕論文的桌上;
某大型電器公司一名27歲員工,在年終誓師動員大會期間「過勞死」。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現金醫院的江金健醫生,凌晨猝死在辦公室,年僅30歲。
這些悲劇無一不在提醒我們:透支身體,真的要命。
身體是1,金錢、夢想等都是後面的0,沒有最前面的1,再多的0也沒有意義。
請一定記住:沒有一份工作,值得我們拿命去拼!
我們只是暫時的倖存者
為什麼我們這麼害怕看到「猝死」的消息?
因為我們太知道,猝死的這些人的生活狀態,是當下年輕人現狀的縮影。
是你,是我,是每一個被焦慮裹挾的「打工人」。
「猝死」像一道道驚雷,一次次地劈在了我們的心上。
長期熬夜-過度透支-隨時猝死,像一個鎖鏈一樣鎖住了我們的咽喉。
面對這些猝死的人群,我們有著「物傷其類」的哀痛。
我們並不是站在安全領域的,我們只是還沒有倒下,是暫時的倖存者,僅此而已。
但「猝死」仍然是懸在我們頭上的一把劍,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落下來了。
內捲化的當下,996、007、熬夜加班成為生活常態。
生活成本高,職場競爭激烈,無處不在的壓力和焦慮,我們被PUA得不敢停下來。
我們害怕自己賺錢的速度,趕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害怕自己不賺錢太少,拖了孩子的後腿。
我們「連軸轉個不停」,每天忙得焦頭爛額,天天熬夜加班,還不敢休息。
不是不想,是真的不敢。
上有老下有小,我們不敢做那個「刺頭」。
同時,真休息一下,心底特別容易生出一種負罪感。
「別人都在奮鬥,你怎麼能休息呢?」
我們都懂這份掙扎和無奈,但我還是想說:
人死萬事休,沒有比生命更寶貴的,也沒有比活著更重要的。
我們的存在價值,在公司,是一個可替代的螺絲釘;但在家裡,卻無可替代的愛人、子女、父母。
還記得華為工程師齊智勇嗎?
他海外漂泊十年,遠離父母妻兒。
連續忙22個月,攢下了33天假,卻在回國團圓前夕猝死。
他妻子的回應字字泣血:
「我的小家,從此破碎了。
八歲和三歲半的孩子,永遠地失去了保護他們的爸爸。
我再也等不到那個和我白頭偕老的愛人,年邁的婆婆白髮人送黑髮人。
人生至痛,情何以堪?」
我們拼了命一場,卻換來家人一生的痛,太不值得。
在《比掙錢更重要的是活著》裡面有這樣一句話:
「只有在突然報廢的那一刻,我們才會明白自己一定頂著危險,行走了很久。」
「拿命換錢」不該是「打工人」的宿命。
身體健康,才是真正的長期主義。
別再超負荷工作啦!
以前我們開玩笑說年輕時拿命換錢,等老了再拿錢買命。
可是現在看來,那可能只是一種奢望。
因為我們很可能熬不到年老那天。
據CCTV財經頻道報導: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達55萬,平均每一分鐘就有1人猝死,其中大部分是25到40歲的年輕職場人,而且越來越趨年輕化。
在一項關於猝死原因的調查中顯示:
90%的年輕人猝死、腦溢血、心肌梗塞都與熬夜有關。
熬夜到猝死,只需要5步。
而猝死的平均搶救成功率通常低於1%。
熬夜加班,熬的不是夜,是命!
即使沒有猝死,長期熬夜對身體損害也非常大,會影響神經系統,引發代謝問題,給心血管帶來壓力。
在這裡,我還想提一個概念:過度勞累。
2019 年,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將「過勞」納入了最新修訂版《國際疾病分類》,正式承認過勞是一種慢性病。
這種疾病有三個主要特徵:
有沒有覺得心裡一驚,自己好像3個特徵都佔全了。
如果是,那麼一定要重視起來!
身體的過度勞累,精神的高度緊崩,睡眠的嚴重缺乏,加在一起真的會把人逼上絕路。
工作時間太長,我們真的需要多一點休息時間。
雖然我們還是年輕人,但年輕已經不是我們的的本錢,健康才是!
學會對超負荷工作說不,停下來,休息好,然後以飽滿的狀態繼續前進。
曾看到這樣一句話:
「工作就像一個皮球,掉下去還會彈起來;健康就像一個空心玻璃球,一掉下去就會粉碎。」
生命只有一次,誰也沒有金剛不壞之身。
一方面,我們要學會關照自己的身體。
少熬夜、不透支。
定期體驗,了解身體狀況;以命為先,重視身體發出的警報。
身體吃不消時,不要硬撐,及時調整工作。
另一方面,也希望企業能更人性化,鼓勵奮鬥,但別鼓勵賣命。
不加班不代表不上進,別再鼓吹不要命的「加班文化」,員工值得更好的福報。
別老想著快速榨乾員工的最後一滴血,站在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多一點人性關懷,實現企業和員工的和諧雙贏。
最後,我們呼籲有關部門能重視起來,加強監管,讓用人單位嚴格規範勞動保障,保護好奮鬥者。
就像央視說得那樣:
我們要奮鬥,但堅決抵制「畸形奮鬥」。
拋棄健康的奮鬥,是一場騙局。
點個【在看】吧,只有以健康為前提,奮鬥才有意義,幸福才有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