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英雄少年賴寧的故事,1988年3月13日,賴寧的家鄉發生了火災,賴寧得知後,第一時間衝了上去,他為了儘可能的保護國家財產,不惜赤膊上陣和火災抗爭,最後15歲的賴寧葬身於熊熊大火,壯烈犧牲,隨後國家開始號召全國,鼓勵民眾學習「賴寧精神」,賴寧的名字也就傳遍了大江南北,但大家發現沒,近幾年有關賴寧的宣傳紛紛開始過時,00後的很多孩子們壓根都不知道賴寧是誰,那麼為什麼英雄少年賴寧見義勇為的精神被逐漸淡化了呢?過了三十多年他的父母親生活現狀是如何呢?
為什麼賴寧見義勇為的精神會過時?
在21世紀之初,關於賴寧的畫像、課文陸陸續續被各地移了出去,學習賴寧精神也就慢慢開始過時,原因也很簡單,在賴寧剛剛去世後,賴寧的父母經常參加賴寧事跡巡講,但兩年後發生了一個重要的轉折,1991《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頒布,在其中關於要不要引導未成年人見義勇為,要不要學習賴寧精神成為了社會上討論最激烈的話題,在2004年《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再次實施後,中國各地的學校開始了陸陸續續摘除英雄少年的畫像。
也有人認為賴寧本身就是個孩子,並沒有多大的能力去改變什麼,特別是在救火這種危險的事情上,小孩子應該首先保護自身安全,而不是一昧的奮不顧身,畢竟命只有一條,賴寧的這種行為不僅不應該得到大力宣揚,反而還應該被當作反面教材來批評。
或許有一天賴寧不會出現在學校的課本和牆上,但在賴寧的家中,他的父母永遠為賴寧留著一席之地。
賴寧父母近幾年的現狀
賴寧去世後,沒幾個月他就被國家授予「中國少年先鋒隊小主席」「全國十佳少先隊員」和「英雄少年」等各種榮譽稱號,特別是到了賴寧出殯的那一天,很多四面八方的人們都慕名前來送別小英雄,當時的場面可謂是人山人海,賴寧的父親賴正剛和母親黃和榕始終是滿面愁容,不相信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人間慘劇發生在自己身上,雖然兒子的事跡為家人爭光,但心裡是真的難受。
1993年的時候,賴寧的父親賴正剛調到了雅安水利局,不久後又調回了石棉工作,賴正剛的職位並沒有因為賴寧的關係而收到特殊照顧。在賴寧去世後的幾年,除了必要的時候會去看望賴寧,其餘時間他們是能少去則少去,畢竟物是人非事事休,賴寧長眠於石棉,他們怕的是睹物思人。偶爾有記者會去採訪賴寧的父母,但每次面對鏡頭,賴寧的父母都是情緒低落,似乎並不願意說這個事情。
在2009年的時候,國家舉辦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的人物,賴寧上榜了,按照流程,賴寧的父母應該去出席該活動,但他們委婉的拒絕了這次露面。哪怕是現在他們生活的地方,街坊四鄰也不知道他們就是英雄少年賴寧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