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少年賴寧,15歲時因救火犧牲,如今為何從教科書中刪除?

2020-12-24 文史江山

《英雄少年賴寧》是小學六年級思想品德教科書裡的文章。講述15歲的救火英雄賴寧的故事。學校的老師也會布置寫《英雄少年賴寧》的讀後感的作業。

說起救火,我們還會想起比利時布魯塞爾廣場,一尊光屁股撒尿的小孩的雕像。他也是救火英雄小於連。他關鍵時刻用一泡尿讓這個城市免於炮火。讓人讚賞的同時也覺得忍俊不禁。

還有就是,今年三月底的"四川涼山森林火災",30名消防戰士被大火搶走了生命。民眾為了感謝迎接這30位救火英雄回家,在沿路的公路上擺滿了鮮花,旁邊的條幅上寫著"歡迎英雄回家"。

不敢去想像這些畫面,想到那種場景都讓人淚目。為這些英雄感到心疼。國家也因此啟動了關於救火英雄紀念題材的電影《逆火前行》的拍攝。希望在年底能夠上映。為廣大群眾宣揚我們的救火英雄的事跡。

同樣的都是對救火英雄的宣揚表彰。但是課本裡,救火小英雄賴寧的文章卻被剔除了。賴寧的照片也從學校的牆上取下。《》裡面還增加強調了一條就是"學校不能組織,鼓勵學生參加搶險活動"

15歲少年英雄賴寧捨身救火

賴寧是標準的70後,賴寧1973年出生,學習成績特別好,是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的重點中學,小賴寧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特別的強。他總是把自己的個人利益放在最後,總是為他人著想。

1988年3月份在四川石棉縣海子山,因為電線短路發生了火災,火災加上強風,火勢一直迅猛不下。附近就是石油公司的油庫隨時可能會爆炸,3000多畝的林木正在被大火吞噬。

整個海子山在山火的纏繞下變成了猛獸,瘋狂的舔舐那些救火的消防員。20多米高的火焰夾帶著樹葉被燒灼的噼啪聲,瘋狂地佔領了一片又有一片林地。

這天賴寧跟他的小夥伴本來是要去看電影的,但是路上看到山上濃煙瀰漫蔓延,火勢滔天。賴寧他們決定跟消防員一起去救火。

賴寧一次又一次地衝到火山前,一桶又一桶水往火裡潑。很長時間過去了,火勢沒有減小反而更加高漲。縣領導為了孩子的安全,強行把這些孩子們用汽車送下山,但是賴寧偷偷的溜出去,繼續救火。

直到第二天上午,大火才終於被撲滅。但是賴寧不見了,他的屍體在海子山南坡被找到,賴寧因為救火,犧牲了!小小的生命在那一天就終止了。

賴寧精神在教育界引起爭議

賴寧的事跡讓無數人為之震撼。我們欽佩讚嘆的同時,也對這樣一個好孩子的死亡,而感到惋惜。這種奉獻精神,這種崇高無私的精神境界,現在像賴寧這樣的人太少了。

國家教委為賴寧授予了"英雄少年"的榮譽稱號。賴寧的事跡被寫成文章,收錄在了小學六年級思想品德課的書本裡。賴寧精神被廣為宣揚。

社會上一邊是熱頭十足的,號召大家學習賴寧精神,但是另一邊熱烈爭議的聲音也不小。賴寧精神真的應該普及下去,讓青少年去學習去模仿嗎?

青少年還不具備保護自己的能力。他們還是孩子,他們應該是被社會保護的弱小群體。不應該衝在前線,面對危險不應該不管不顧地衝到最前面。賴寧的事跡也要理性去看待,不能走入一種誤區,就是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做一些危險的事情。

有教育專家指出,如果換成是一個成年人也許就不會有這麼大的爭議。但是專家說,不是年齡問題,不管你是什麼年齡,樂於助人,或者遇到危險情況,你的處理法有很多,一定要冷靜分析,不能一味的逞能,否則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

"見義勇為"可為還是不可為?

幫助他人"見義勇為"這種事情不被鼓勵了,難道社會不再需要"見義勇為"了嗎?如果真遇到危急情況,我們是伸出那雙手,還是縮回去呢?

一種顧慮是說,見義勇為是需要代價的。幸運的話是被感謝被表揚,不幸運的話,有可能被人倒打一耙惡意中傷,還有可能因為幫助他人被壞人報復,甚至丟掉生命。幫助他人可以,但是也不能一命抵一命,生命都是同樣的貴重,為什麼要捨棄自己的性命呢?

這種例子還少嗎?扶老人過馬路已經成為了一個梗。誰都知道扶一把可能會扶出麻煩。遇到小偷偷東西不敢出聲,怕被他們報復。都這樣想,這個社會變得安靜了,變冷漠了。想要幫助他人的顆紅心被壓抑了。

奉獻不一定能換來感恩,也許會招來麻煩,我們平時也會對自己的子女交代,千萬不能去做對自己有危險的事情,遇到了緊急情況首先要打電話給警察叔叔,或者求救身邊的叔叔阿姨。

但是我們要知道,警察不是時時刻刻在你身邊,醫護人員也不是說到就到。如果是你自己或者是你的孩子遇到了危險,你多麼希望有一個人能夠幫助自己一把,而不是人人冷漠的走開。

小結

英雄少年賴寧從教科書刪除了,照片也被學校摘下了。這是從保護青少年的角度出發的做法。但是賴寧精神不能被否定。希望大家不要因為這些表面的現象就歪解這背後真正的用意。

社會還是需要見義勇為,還是需要奉獻精神,要理性思考,務實為主,該出手時還是要出手。

就像歌裡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一個美好的人間。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見義勇為"不應該消失。社會不光需要法律也需要道德。道德是一種社會責任感,這種責任感沒有強制你必須去幫助別人,去做什麼貢獻,但是以愛為出發點,伸出關愛之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才是對社會最好的回報。

相關焦點

  • 救火犧牲的英雄少年賴寧,為何從教科書刪除,照片也從學校摘下?
    少年英雄在我國歷史當中並不少見,張嘎,海娃,王二小等都是我們所熟知的少年英雄。他們勇敢堅強,善良大義,在國家和人民遭遇危險的時候,不顧自身安危,挺身而出。救火犧牲的英雄少年賴寧也是其中的一員,他們的精神是值得歌頌和讚揚的。
  • 救火小英雄賴寧悄悄從教科書中消失,宣傳照也被撤下,所為何故?
    相信賴寧的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對,他就是救火小英雄賴寧!記得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我還寫過一篇向賴寧學習的作文,因為在課堂上聽老師講了賴寧的英雄事跡以後,我的心裡就洶湧澎湃,深深為賴寧的英雄舉動而折服,並寫出了「我們要學習賴寧這種大無畏的精神」這樣的話語。
  • 救火小英雄賴寧,從教科書榜樣到移出課本:其實是教育的良苦用心
    就如許多80後都熟知的救火小英雄賴寧,小學一年級時就學過課文《少年賴寧》,但現今他的事跡在教科書上早已尋不到蹤跡了。賴寧為何能成為教科書上的故事呢?賴寧的英雄事跡賴寧1973年10月出生四川省石棉縣,石棉縣的山區當時是火險區,經常發生山火。
  • 15歲救火小英雄賴寧,被移出教科書,照片也被拆除,這是為何?
    《隋唐傳奇》中有一句名言:「古英雄出少年」,少年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我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即使是風雨交加也從未跌倒,靠著那些先輩英烈們的犧牲和付出,以及五千多年歷史沉澱下來的民族精神。中華英雄豪傑有許多年少輕狂,因為少年時代熱血沸騰,他們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也有無畏的勇氣和為之付出一切的勇氣。
  • 「英雄少年」賴寧犧牲時年僅15歲他父母現在怎麼樣?
    現代青少年都聽「小少年」的話,在無憂無慮的童年環境中成長。幾十年前,有一位英雄少年,為了保護國家和社會的資源,早早留在了15歲。他的光輝事跡成為青年奉獻精神的代表。2019年9月被評為「最美奮鬥者」,父母卻相當淡定,從未公開露面。雖然由於社會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他的英勇犧牲精神不再張揚,但他為群眾謀福利的精神和見義勇為的高尚品德仍然值得我們學習。
  • 昔日15歲「救火小英雄」賴寧,如今消失在教材中,連照片都沒留下
    說起少年小英雄,大家第一時間想起的肯定有王二小、雨來,以及「救火小英雄」賴寧!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小英雄賴寧,為何會消失在教材中~15歲「救火小英雄」賴寧,不顧個人安危勇撲大火1988.3.13,四川石棉縣的海子山發生山林大火,借著風勢,山林變成一片火海,僅有15歲的賴寧看到後,連忙帶著小夥伴們跑上山救火!
  • 賴寧去世32年,為何救火英雄事跡被移出教科書?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而那些為了正義而獻出生命的人,都是百姓們眼裡的英雄。英雄這個詞非常神聖,不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一旦有人被扣上了英雄的帽子,那大多數都會受到後人們的尊敬。但是也有一些情況事與願違,就比如說之前人們心中的救火英雄賴寧,他的英雄故事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32年的時間。但是賴寧的故事卻還有很高的生命力,每當提及都容易熱淚。
  • 小英雄賴寧已犧牲32年
    小英雄賴寧已犧牲32年,為何名字被課本移除,照片也從學校摘下?
  • 「英雄少年」賴寧已犧牲32年,當時僅15歲,他父母如今過得怎樣?
    在上世紀,有一個青年人就用自己的生命證明著自己,年僅十五歲為救火而亡,被稱為「少年英雄」,他就是賴寧,如今即便已經過去32年了,但他的家人仍然在思念著他。品學兼優,身懷遠志1973年10月,賴寧出生了,他是四川省石棉縣人。因為當時的中國社會正處於加緊建設時期所以他的家境不算很差,父親賴正綱是工人,母親黃和榕是農民,因為是家裡的男孩子,所以賴寧一出生就成了家裡的寶貝。
  • 少年英雄賴寧犧牲32年了,他的父母過得怎樣?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一代的發展對於國家是非常重要的,在少年中,從來不乏英雄,他們會做出令人稱讚的事情,而80年代的一場大火讓人們認識了這個名叫「賴寧」的少年英雄,那一年他只有15歲,如今他已經犧牲32年,那麼他的父母生活的怎麼樣?
  • 曾家喻戶曉的「英雄少年」賴寧,犧牲已有30年,他的父母情況如何
    這次,小編就要帶著大家去了解一下小英雄賴寧的故事。時至1988年的一個下午,在四川石棉縣的海子山上,突然出現了火山爆發的災害,爆發的火山如同狂躁的惡魔一樣吞噬著周邊的一切。當時的賴寧只有15歲,但是他為了保護國家財產,為了救人,三番五次衝進了火險之中,但是最後一次,他再沒有機會衝出來,最終倒在了熊熊的烈火之中,壯烈犧牲。
  • 英雄少年賴寧犧牲30年後,如今他的家庭怎樣,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英雄少年賴寧犧牲30年後,如今他的家庭怎樣,還有多少人記得他?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有一個英雄少年叫做賴寧?他的精神不知道是不是還在你的心中激蕩著?1988年的一個春天,四川省一個山頭突然爆發了火災,火勢很猛烈,直接把周圍的物體也給燒著了。
  • 80年代救火小英雄賴寧,已經被移除教科書,真實原因被曝光!
    在80、90年代,有這樣一位英雄,他品學兼優,責任感強,為了保護國家財產,在和一場大火的較量中,最終失去了年輕的生命,年僅15歲,他的名字叫賴寧。一時間,賴寧成了全國人民眼裡的英雄,為了保護國家財產不受損失,還是中學生的賴寧獻上自己寶貴的生命。這種大無畏精神讓人感動,年僅15歲的賴寧被寫上了教科書。
  • 15歲勇鬥山火犧牲的少年,可歌可泣卻飽受爭議,最終被教科書除名
    而就有這麼一位年僅15歲的少年,他雖不是消防員,卻奮不顧身地參與撲救山火,英勇犧牲。他就是本文所介紹的英勇少年——賴寧。品學兼優、意氣風發的少年賴寧在校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立志長大要成為一名和李四光一樣的偉大的地質學家。
  • 被蓋上星條旗的美國少年英雄和被解構的賴寧
    15歲的華裔男孩Peter Wang(中文名:王孟傑)在槍擊發生時,本來可以很快離開險境,但為了讓同學爭取到逃離時間,他毅然留了下來為大家抵住大門,犧牲時,頭部和身軀多處中彈,十分慘烈。事跡傳出後,除了美國媒體大量報導之外,美國民眾也積極籤名連署向白宮請願,希望他能得到榮譽軍禮安葬待遇。
  • 「英雄少年」賴寧家人現如何?母親曾流淚說:寧願他是個普通人
    「少年英雄」賴寧,對於經歷八九十年代的人們,這個名字可謂是家喻戶曉,如今小英雄已經離世31個年頭,你們是否還記得他的英雄事跡嗎?1988年3月13日,四川石棉海子山因電路問題燃起山火,當天風很大,火順風勢越燒越大,如果火勢發展下去,距離不遠的石油公司的油庫就會有很大的危險,為了保護國家財產,很多群眾都被動員起來加入滅火的隊列中,當時剛滿15歲的賴寧也和幾個夥伴,來到火場,加入救援隊列中。
  • 英雄少年賴寧見義勇為的精神為什麼會過時?他的父母現狀如何了?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英雄少年賴寧的故事,1988年3月13日,賴寧的家鄉發生了火災,賴寧得知後,第一時間衝了上去,他為了儘可能的保護國家財產,不惜赤膊上陣和火災抗爭,最後15歲的賴寧葬身於熊熊大火,壯烈犧牲,隨後國家開始號召全國,鼓勵民眾學習「賴寧精神」,賴寧的名字也就傳遍了大江南北,但大家發現沒
  • 身披星條旗的美國少年贏無數讚譽,中國少年賴寧卻飽受詆毀…
    (視頻來源:北京時間)15歲的福建籍華裔男孩Peter Wang(中文名:王孟傑)在槍擊發生時,本來可以很快離開險境,但為了讓同學爭取到逃離時間,他毅然留了下來為大家抵住大門,犧牲時,頭部和身軀多處中彈,十分慘烈。
  • 30位犧牲的救火英雄名單公布,致敬!
    昨天,四川涼山發生森林火災,30名救火隊員不幸殉職。其中27人是涼山州森林消防支隊的兄弟,1個80後,24個90後,2個00後。森林消防隊員遺體連夜運回西昌市,路邊守候的人們隊形整齊,敬禮,大聲喊:英雄!英雄!
  • 文化廣場,有一座救火英雄紀念雕塑
    文中提到,為紀念在那場大火中為搶救國家財產而犧牲的英雄,重新開放的文化廣場上豎立起了一個由消防栓和書本構成的雕塑,以紀念為救火而英勇犧牲的14位烈士。由此,筆者情不自禁地寫下自己的一些回憶與感想。發生在1969年12月19日的文化廣場那一場大火,如今因已過去了50年多的歲月,已淡出大多數上海人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