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你真的會寫論文的「創新之處」嗎?這是很多科研工作者經常自我反思的問題!
學術論文「創新性」,猶如它的「心臟」,是論文它「活」著的靈魂,它到底有多重要,每個學術人心裡都有一桿秤,把好自己的學術關卡,在這裡筆者不再予以評價!
通常來講,每一篇論文撰寫的伊始,作者就應該知道自己論文創新點何在!這是每位作者朋友心知肚明的問題。
如果一開始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你的論文寫作猶如「盲人摸象」,亂搞一通!嚴重地說,你的論文寫作還沒「入門道」。或者說,一開始你的論文沒有明顯的創新點,說點嚴重的話,你就是在造就「廢品」、複製「重複品」……所以,這一點論文寫作初衷,作者一定要把握到位!
在寫論文、投遞論文中,我們經常遇到別人對文章的評價,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論文內容點創新之處,即創新點在哪裡?謹慎言之,你的論文的「可能性創新點」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因此,為了更好地突顯文章內容的價值所在,在論文寫作中通常會安排一部分內容來總結它的「可能性創新之處」,讓匿審專家,讓讀者能很快明了地掌握文章的價值所在,以提高論文的審稿發表的概率,促進文章內容的傳播。
而且,一般來說,這部分「可能性創新點」的內容會被安排在第一部分的「引言」(introduction)的結尾,或者安排在最後一部分「研究結論與啟示」(conclusion)的結尾,也有很少一部分文獻將創新點安排在「文獻綜述」(literature review)的最後文獻評述裡。
但是,正由於論文創新點撰寫的重要性,所以在相關內容撰寫提煉之時,我們往往忽視了一些重要的撰寫套路,需要注意一些經常容易犯的錯誤。即使不同文章其貢獻創新之處不會重疊,存在明顯差異,但是不同文章在撰寫相關內容時卻可能存在明顯的共同誤區!
根據多年的學習經驗,以及遇到多位師友專家的指導,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論文「創新點」撰寫過程中容易發生的問題。
誤區一:重複別人的研究,把別人貢獻、創新當作自己的
錯把別人的貢獻當成自己的創新!無心地掉入「走別人老路」的誤區中!這是很多二流文章撰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的是無心的,當然也有的是有心為之。
如果重複別人的研究,這意味著你所作所為做可能都是無用功,想推進順利發表將是一大挑戰!因為你做的事情實際上是件已發生「歷史」事件,你把別人的貢獻當成自己的了,在相關領域或主題上,前輩們已作了相關貢獻創新。
此時,如果你真的想有所創新,你得現在前輩們的肩膀上再走一步!比如,在理論上進行推進延伸、在方法上有所突破、在故事上講的更好、在證據上更加嚴謹充實……
誤區二:無意中流露自己是大佬,輕易說「首次」做了什麼
開玩笑地說,如果是學術大佬,你在學術論文撰寫時可以為所欲為,因為不關心自己的學術論文通不過審核!畢竟,你有約稿的便利渠道。
但是,對於大部分平凡的你而言,還是低調嚴謹治學,實事求是地轉載文章。對於創新點之處,很多作者在撰寫創新點時過於高調,或高估自己,喜歡用「首次」的觀點論斷來看待自己所研究的成果。
換言之,認為自己的科研成果是學界或相關領域的開創者,是研究問題的首創者。如果隨意用「首次」的措辭來撰寫你的論文創新點,你的論文會被別人笑點大牙,會被視為不嚴謹的態度。
所以,作者在撰寫創新點時要注意的自己言辭,謙虛嚴謹求實,不要隨意過分高估自己創新貢獻,尤其是切記不要輕易使用類似「首次」、「開創」等方面的措辭。畢竟,現有文獻資料繁多,個人的收集整理以及掌握能力有限,作者自己可能尚未閱讀相關文獻。
誤區三:輕易地把研究樣本的特殊性作為創新點
何為學術論文的創新之處?這是很多作者還沒有完全弄明白的事情,從而容易引發了很多寫作問題。筆者認為,學術論文的創新在於三點:理論創新、方法創新和嚴謹性創新。就大部分的研究而言,研究樣本無法難以形成文章的創新點。
眾所周知,研究樣本只是我們考察理論觀點的經驗證據。為什麼會有實證研究、定量分析?只不過相對於定性範式研究而言,定量分析有「經驗證據」的支持,更具有說服力。
所以,研究樣本僅僅是一個考察對象,經驗證據而已,而且這也是現有實證研究範式的基本要素之一,而不是某一篇論文的特殊性,不足以成為創新掉。為此,在撰寫論文時,作者請慎重考慮將自己的研究樣本作為創新點。
誤區四:創新提煉不夠明了,字句冗餘
很多期刊雜誌在發表校對論文時,總要求作者注意文章的簡明易懂,不要安排過多的冗餘信息,畢竟文章篇幅有限,而且還需要一定的閱讀感。當然,這一點要求標準,也突出在論文的「創新之處」撰寫問題上。
但是,在現實科研工作中,很多論文的創新點在闡述過程時往往字句過度冗餘,泛泛而談,字句簡潔易懂性提煉不夠。而且,作者表現出明顯的科研訓練不夠,無法辨析出自己的文章相對於已有其他文獻的突出貢獻在哪裡,文獻積累不足,語句表達能力較差。
一般而言,學術論文的「創新點」的撰寫,往往只安排了一段內容空間來安排它。而且,正常來講,作者一般會用三句話來概括全文的創新點,即大部分論文只寫了三至四條創新之處,具體300~500字左右,將文章最為突出的三點創新要點展示給讀者。實際上,對一篇學術論文而言,能有一條創新之處就能體現其價值所在,而且一般將最為突出的創新點安排且署名在第一條創新點上,將最好的「鋼」用在「刀刃」上。
誤區五:隨意貶低別人文章的不足
學術發展跟其他社會經驗一樣,它的傳承講究的是一種謙遜的精神,需要後來者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繼續前行,而不是完全去埋沒甚至擯棄別人、前人的貢獻!所以,在回顧前人成果經驗時,要重視語言表達的嚴謹和謙遜。
但是,在論文創新點撰寫時,諸多文章習慣用貶低別人科研成果不足的語氣或表達方式,來間接突出自己文章的創新性。從表面上看,這種方式的確能展現自己文章的獨特之處(而不是創新之處),但是「月滿則虧,水滿則溢」,過度貶低他人的付出,實際上是一種驕傲心態,高估自己的心理!
要知道,前人的研究成果之所以能得以刊發,其中必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也許正因為前人種樹的緣故,你才有機會去乘涼,去做得更好!難道這不就是社會進步的內在動力嗎?
因此,作者在撰寫創新之處時,請勿過於或明顯地評價前人成果的不足或鮮明地指出已有文獻的錯誤。除非你已經是一位學界泰鬥級人物!當你成為泰鬥,勇於揭露錯誤、指出問題,此舉將意義非凡!
因此,以上五點事是大家經常犯的錯誤,這也是筆者在文章審稿、論文寫作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以及有關方面的一些心得體會,需要引起注意。減少這些誤區,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尤其是創新之處的撰寫能力,對作者而言有百利而無一害!
當然,以上幾點可能存在不足之處,僅供參考!
最後,筆者贈言:良好寫作訓練,是論文寫作和發表順利推進的保障!
記住:你要多寫,多總結,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