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我國男女平均身高,18至44歲,中國男性平均身高169.7釐米,中國女性平均身高158釐米。每個父母都想自己孩子是個大高個,很多人認為孩子的身高和遺傳有關係這是真的嗎?只要吃的多久可以長高嗎?關於身高的這些誤區你知道幾個?長高最科學的方法是什麼?
誤區一
父母都不高,孩子難長高
有些父母身高比較矮,就悲觀地認為孩子一定也不會高,其實不然,如果把握好後天30%機會,孩子就有可能達到理想身高。比如家族性矮小的孩子可以通過藥物治療來改善身高。
誤區二
父母都很高,孩子肯定會高
父母很高,孩子的遺傳靶身高相應會比較高,但需要注意後天監測。如果孩子出現性早熟等疾病因素影響,可能就會影響孩子身高。
誤區三
從小就高,以後肯定矮不了
有的孩子從小就比同齡孩子要高,因此就認為以後身高也不會矮。但殊不知孩子有可能是出現了發育過早,骨齡超前等情況,只是把身高增長快速期提前了,整個生長時間就縮短了,最終身高也會達不到理想預期。
誤區四
多吃長高論
吃太多,尤其是過多地進食高熱卡食物,可能會引起肥胖。目前研究發現脂肪可以分泌雌激素,促進骨骺發育成熟,導致骨齡超前,從而影響身高。因此強調營養要均衡,不要過度。
誤區五
激素有害論
有些矮小的孩子,明明已經矮小得很嚴重了,經詳細檢查明確為生長激素缺乏症,建議給予生長激素治療,但家長一聽激素就色變。如果明確為生長激素缺乏,那就有指徵補充生長激素來幫助孩子長高,否則孩子將會屬於侏儒症。使用生長激素需要專科醫生進行詳細嚴密的檢查和評估,用藥過程中需要密切監測療效以及不良反應。
誤區六
吃啥都不如喝湯
很多家長的飲食習慣,認為喝湯是最有營養的,其實不然。湯確實味道鮮美,但裡面僅僅有一些電解質、油脂等,並沒有蛋白質等營養元素。如果油脂過多,還有可能導致肥胖,不利於長高。
長高最可學的方法是什麼?
1、孩子長得高不高,全在於營養吸收得好不好!男孩相較女孩高大壯,也是因為男孩吃得多。身高是由營養堆積起來的,想要寶寶長得高,蛋白質和礦物質一定不能缺少!
2、天氣轉暖,孩子們出門曬太陽和參加戶外活動的機會增多,多曬太陽人體皮下可以合成維生素D,更好地促進鈣的吸收,促進生長發育。這個季節每天上午9點多或下午5點左右是一天當中最佳的曬太陽時間。
3、孩子的活動應選擇輕鬆活潑、自由伸展的項目,比如遊泳、舞蹈、羽毛球、桌球、單槓、打籃球等跳躍式的運動。
4、別蹲著玩耍。寶寶經常蹲著玩,會導致腿部血液循環不通暢,骨骼向外彎曲,不利於長高。
5、10點前乖乖睡覺。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是在夜間睡眠時,所以為了讓寶寶儘快進入深度睡眠,最好是10點之前就要睡覺,2-6歲兒童每天要保證有10-12小時睡眠時間。
6、身高要兩個月量一次。如果寶寶與同齡孩子的差距有逐漸拉大的趨勢,那麼粑粑麻麻們就要留意,及早地帶寶寶去兒科醫院檢查諮詢是什麼原因導致。
以上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孩子長高,大家不要在認為父母不高,孩子就一定長不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