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現在流行的宮鬥劇不同,《金枝欲孽》是個悲劇。最終是誰都沒有贏的。遠遠的,孔武、安茜、爾淳的身影消失在雪地的馬車裡,只是表達了一種嚮往自由的渴望。
當很多人都沉浸在《延禧攻略》的喧囂中,我突然想起《金枝玉孽》中那片雪的寧靜。看了很多宮鬥劇以後再重看《金枝玉孽》,又解讀出一種別樣深意。《金枝玉孽》對女主的設置頗現實,她們不那麼一路幸運一路開掛總能逢兇化吉,「升職」也沒那麼容易。其間的三個女主,直到結局時也只是個貴人。
她們像現代的我們一樣,在很多情況下都是很無奈、甚至很無力,但她們也沒有放棄在自己力所能及範圍內的各種抗爭。這我覺得其實才是,「鬥」的精髓吧。所有人都不是完美的,就連劇中人設是顏值最好的玉瑩,也還是處處受限、屢屢遭敗。很有現實性。
《延禧攻略》借了一點《金枝玉孽》的茄子香,所以《延禧》的配樂那麼熟悉;《延禧》中嫻妃(佘詩曼)的配音也是當初爾淳、劉三好(《宮心計》)的配音蘇柏麗,所以每次嫻妃念臺詞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又穿越到TVB了呢。
玉 瑩
黎姿的顏值,一直是讓人信服的。亦舒小說中有「陋室明娟」,現實參照中我總是想到黎姿。玉瑩這個角色的定位和她本人也非常契合。劇中她最終被封的是華貴人,這個「華」,是對黎姿容貌的一種很好的解讀:她確實會給人一種華麗的感覺,就是那種一出場,周圍人都黯淡下去的樣子。
我是喜歡看紅顏的,因為真正難得。
劇情設置同樣是「愛了自己一生的男人」,《延禧攻略》中大家頗不滿的一場戲是,當魏瓔珞得知傅恆最終為幫自己採解藥在緬甸而亡時,她那一段的表演非常扁平化、蒼白,絲毫不能打動人。
與之相對,《金枝玉孽》中玉瑩在劇裡算計最多也是利用最多的,是最愛她的孫白楊。辜負了他無數遍,他還是趕來救她,最終兩人在大火中被燒死。臨死前,孫白楊也是問,那晚,對他終究是真心還是假意。這段的處理無論是劇情還是演員都很好。當時只見玉瑩什麼都沒說,卻無聲地吻上去。那吻,其實是那麼不美、那麼不格式化,但卻讓人感覺很真實、很濃烈。這部劇也成就了黎姿當年的視後。
我最喜歡玉瑩的那一刻,是當她意識到孫白楊明明知道她送給他的糕點有毒,還義無反顧決定吃的時候,她穿著太監服、意外抬頭的那一刻。——這種意識到愛情的一瞬間,分外打動人。美麗的女子在人生中很長一段時間,都很難體味到真正愛情,因為皮囊姣好,所以遇到的多是欲望。玉瑩一開始或許以為孫白楊對自己也不過如此,幸好有那一刻,她意識到,他對自己是真愛。
爾 淳
爾淳在這個劇裡的扮相,總給人一種「很乖」的感覺。當年佘詩曼參加港姐時獲得的是季軍。比賽后冠亞軍進入豪門少婦爭奪戰,第三名阿佘卻不聲不響乖乖巧巧地,接了好幾部TVB的戲。佘詩曼的演技在當時香港演藝圈中那樣的生存環境一步步立起來,可以說,也是用作品殺出血路的典型了。
爾淳在劇裡有兩個姐姐,一個假姐姐,一個真姐姐(福貴人)。第一集,她和玉瑩同時落難,黑夜中的荒野裡聊天,玉瑩提議結拜姐妹。當時玉瑩處於扮蠢階段,這一舉動也類似於率先結盟假意示好。但我想當時應該也無意中觸到了爾淳心中的某種東西,因為後期我們知道,她其實一直在尋找自己的親生姐姐。
爾淳在後期,和玉瑩諸多爭鬥。但不知為什麼我總想起她們最初相遇的這一晚。黑夜之中,暴露人性。
安 茜
第一遍看這部劇的時候,最喜歡的是玉瑩,其次是安茜。很喜歡安茜那種理智又有條理的樣子,在宮女這個身份的限制下,她一次次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扭轉局面、保持自我。她總喜歡用第三人稱稱呼自己,也不知是不是編劇為角色有意加上的旁觀者的審視態度。
安茜可以說是個人主義的一種典型了。未黑化前,她的種種堅守、種種幫助,是為了堅持自我。這在那個時代的她的那個階級,實際上是一種奢侈——出身低微卻又有理想主義。後來,她為了報仇,首先想著不是如何扶植玉瑩而達到自己的目的,反而想是要自己變成主子,一切來得更加方便。她的個人主義在長久的生活中因為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高於階層的外表,得以存活。但當進入更高階層的更殘酷的權力爭鬥,卻還是有著無法避免的局限性。人物的悲劇在這個節點上就立起來了,所以為什麼後來時常有評論,《金枝玉孽》本身不是講宮鬥,而是講人性。
如 妃
後來大家看《甄嬛傳》的時候,很多人不約而同看出了華妃身上如妃的影子。
出場時均已是妃位,且均是宮中最得寵、氣場最強的娘娘。華妃身上不怕鬼神的品格,或多或少也來源於如妃。如妃大晚上被噩夢驚醒,睡不著之下居然跑去噩夢的源頭——被自己殺死的陳妃的宮邸裡去叫囂,說「人世間有什麼地方是沒冤魂的」,做人時都鬥不過我,做鬼了我反而會怕你麼。霸氣得讓人爽快。如妃這種唯物主義的人設在那個時代也很先進哇。
年少時看,如妃這個角色或許不是最吸引我們的那一個。最近重看,才理解了鄧萃雯為什麼當年能憑這個角色翻紅,並接下來蟬聯兩屆視後。前半段會以為如妃不過是一個角色扁平的奸妃,後期通過抱小格格那段回天無力的表演以及面對愛情的真摯和隱忍,成功讓這個角色複雜和立體了起來,變得很有魅力。
當年《金枝玉孽》熱播,香港海鮮攤檔也流行用主角名起名大閘蟹。當時名為如妃的大閘蟹賣得最貴,220港元一隻。由此也可知當時民間對這一角色的呼聲。
女人的友情
《金枝玉孽》的另一難得之處,是劇中刻畫的女性的友情。玉瑩雖嬌縱但卻有著孝順母親的柔軟的一面,正是這一面人性的善良使得宮裡人人都說聰明的安茜,決定幫她。安茜和玉瑩有一段時間的相處,不能說是沒有真心的。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安茜利用玉瑩勾引皇上,玉瑩會那麼傷心。那其實不是嫉妒,而是對於友情的痛心。
第26集,爾淳和安茜在亭子裡,交流如何忘掉心中喜歡的人的秘訣,這段其實頗有點閨閣意趣。後來劇集快結束的時候,如妃知道孔武一直更愛的是安茜,是自己的情敵。可還是在皇后面前一力保下了她。再後來,在自己宮裡的涼亭裡,這兩個女人敞開心扉了。雖然之前如妃非要逼安茜嫁給一個老太監,也間接逼上她一步一步捲入紫禁城的漩渦。但當她倆在涼亭談心的那一刻,讓我真真感覺,到最深處的時候,最了解女人的,還是女人。
最近這段時間,宮鬥劇無比橫行。有些人追捧,有些人批判,有些人不敢承認自己喜歡它們。但我是想著,苦悶生活既已無趣。虛構生活又何妨我們馳騁。在那麼遙遠綿長的我們的生命裡,很多事情無法反抗,於是,很多事情也就成了既定。年少時,或許覺得很多東西都是可以「爭」的,很多東西也都是可以爭得到的。但或許,有時一切是正像《金枝玉孽》的結局那樣的,沒有誰是真正贏家。
大家都在看這些👇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以下封面圖
一鍵下單「中產生活策略」
▼點擊閱讀原文,今日生活市集,發現更多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