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你是免疫力差的那群人嗎
對於免疫力這樣一個極其抽象模糊的術語,其真實的含義是什麼?您是否知道每年的12月15日是「世界強化免疫日」,面對疾病,最有效的藥物是人的免疫力,同樣面對傳染性疾病,有人被感染,有人卻安然無恙。免疫力的強弱究竟與什麼有關?怎樣才能提升免疫力呢?
細看人體免疫力
我們每個人的體內都具有完備的防禦和保護裝置,人體的免疫系統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活性物質組成的免疫系統,可以監視、預防、調控保護機體免受有害生物的侵害,防止感染和疾病的發生。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結和黏膜淋巴組織。這些都是免疫細胞發生、發育、增殖的場所,也是抵禦疾病和殺滅「外敵」的戰場。免疫細胞的成員包括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自然殺傷(NK)細胞、樹突狀細胞(DC)、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等,它們都是一個家族的成員,形成一個完備的整體。每一個免疫細胞就相當於一個忠於職守的戰士,它們各司其職,相互配合,互相協作,精準可靠,全天候值班,隨時殺滅各種病菌微生物和清除衰老和突變的腫瘤細胞,維護機體內環境的平衡,保護機體健康。
人體有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由皮膚和黏膜構成,阻擋病原體侵入人體。第二道防線是由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組成,對多種病原體都可以發揮防禦作用。第三道防線是由免疫細胞組成,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前兩道防線是人的天然防禦功能,也是先天性免疫,第三道防線是人出生後建立的針對性防禦功能,也是後天性免疫。病原體侵入人體第三道防線後,刺激淋巴細胞,產生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即抗體。
人體的免疫系統具有天生防禦疾病發生的能力,更可以通過人為的後天培養如接種各種疫苗,就可以識別和殺滅各種病原微生物,如病毒和細菌,抵禦各種傳染病的發生;同時機體的免疫系統還可以清除損傷和衰老的自身細胞包括因各種原因而誘發的突變細胞和腫瘤細胞。所以,它不但可以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更與腫瘤的發生和發展息息相關。因此,了解機體自身的免疫功能狀態就顯得尤為重要。
黃帝內經中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也就是說,當機體的免疫力正常時,就不會發生各種疾病。那人們為什麼還會得病呢?這是由於各種致病因子如冷、熱、各種病原菌、病毒、毒素、體內突變細胞等作用於機體,機體則針對這些異物誘發一系列免疫應答與之對抗,結果當免疫力正常時,機體就可以戰勝和清除各種病原和異物而康復;當機體的免疫力降低時,就不能及時殺滅和清除各種病原微生物和異物,就會發生各種疾病。因此,疾病治療和預防的本質就是不斷加強機體對抗各種異物入侵的防禦能力,這樣才能維護機體內環境的相對平衡和穩定。所以,免疫功能失調是造成各種疾病的主要原因。
人類免疫系統如何對抗病毒
人體擁有像城牆防禦一樣的皮膚和黏膜組織,通過物理的方式一定程度上阻斷病毒的入侵。一旦病毒感染呼吸道組織細胞,以偵察兵角色的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開始行動,吞噬被感染的細胞或病毒。同時,NK細胞和嗜中性粒細胞等類似先遣部隊迅速反應,立刻行動,對病毒進行攻擊。吞噬細胞把病毒抗原消化,通過MHC分子把信號(即抗原肽)傳遞給T細胞。T細胞激活複雜的內部信號,進行精密的組織策劃,迅速擴增數目,分化為類似精銳部隊的效應性T細胞,同時輔助B細胞產生針對敵人的更強有力的武器(抗體),T細胞和B細胞集結部隊,發起致命的總攻,與其他細胞協同消滅敵人(病毒)。
這些情況是免疫力低的信號
持續性疲勞,工作經常提不起勁,稍做一點事就感到累了。去醫院檢查也沒有發現什麼器質性病變,休息一段時間後有所緩解,可持續不了幾天,疲勞感又出現了,說明免疫力在下降。
頻繁感冒,病程持續時間超過7天,不易康復;傷口癒合慢且傷口反覆出現,當身體某個部位被劃傷或者出現其他問題之後,傷口會首先紅腫,接下來會流膿,正常情況下恢復所需要的時間並不久,但有些人恢復起來卻很慢。腸胃易感不適或腹瀉;容易「爛嘴角」,多為缺乏維生素B2導致的營養不良性口角炎;鼻子易出汗。
有這些習慣更容易生病:濫用抗生素,有可能破壞人體先天免疫力,引起耐藥細菌感染。不愛喝水,飲水過少會使呼吸道黏膜乾燥,病毒加速繁殖。缺乏運動,不愛運動的人,新陳代謝和心肺功能減弱、肌肉鬆弛無力,更容易生病。吸菸或吸二手菸,經常吸菸或處在二手菸環境,會破壞免疫細胞活性。壓抑情緒,悶悶不樂或心理壓力大,會削弱免疫力。
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調整心態,要具有樂觀的情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自我修養能力。要有愛心,愛心可以產生巨大能量,可使心情良好,有益身心健康,增強自身免疫功能。不但有益於抵禦疾病的發生,也有利於疾病的恢復。
營養均衡,食物一定要多樣化,尤其要多食用粗糧或雜糧,要注意補充蛋白質和纖維素,多吃蔬菜和水果,如豬肝、蛋類、瘦肉和豆製品、雞湯、酸漿果、西紅柿、胡蘿蔔和菠菜;杏仁、麥芽、大蒜、洋蔥、香菇和西瓜等等。
飲食適度,不要暴飲暴食,也不要飽一頓飢一頓;不能酗酒或大量飲酒,這樣不但不安全,還會嚴重損傷肝臟、大腦、心臟和機體的免疫功能。所以,不但要養成定時進食的習慣,也要養成進食八分飽的習慣;如果想喝酒,可以少量飲用紅酒。這樣,不但可以使機體保持健康,也可以使人長壽。
補充適量維生素,平時要適量補充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和各種維生素B以及各種微量元素鋅、硒、鍺等。這些微量元素不但是機體代謝所必需的物質,也是保持健康、維護機體內平衡的重要因素。但不能過量補充,因為過量補充不但起不到維護健康的作用,還會增加機體各種器官的代謝負擔。
注意勞逸結合,要適度進行有氧鍛鍊,如適度快走,注意休息,有張有弛,勞逸結合。不要過度鍛鍊,以免身體受傷;也不能半途而廢,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鍛鍊根本起不到增強體質、增強免疫的結果。所以,一定要持之以恆,堅持鍛鍊,只有這樣,才能起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生活規律,日常生活要有規律,早睡早起,定時用餐、定時活動和運動、定時休息、定時睡眠,而且一定要保證每日7-8小時的足量睡眠,可以使疲勞的身體狀態儘快恢復,各種器官也可以得到有效的休養和修復。
如果發現自己的身體已經出現亞健康狀態,就要及時進行調整。可以使用人參、蟲草、三七、紅花、黃芪、丹參等中藥或保健品進行調理,待機體的免疫功能完全恢復後便可以停止使用。
如何提高嬰幼兒免疫力
對於嬰幼兒來說,母乳餵養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質,能增加嬰兒機體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防止嬰兒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撫觸可以改善寶寶的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並能增進食物的消化與吸收,減少哭鬧,改善睡眠。為寶寶預防接種是人類抵禦傳染性疾病而採取的積極措施,如接種卡介苗預防結核、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預防脊髓灰質炎等。因此,父母一定要按時為寶寶接種疫苗。此外,父母要耐心對待孩子,幫他們找到自己的生活規律,保持充足睡眠時間。孩子偏食,營養不均衡就會造成抵抗力下降,肉、蛋、新鮮蔬菜水果品種儘可能多樣,少吃各種油炸、燻烤、過甜的食品。還要注意不要吃的過飽,避免脾胃負擔過重,嬰幼兒臟腑嬌嫩,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健全。雖然發育旺盛,對營養物質需要迫切,但是,脾胃運動消化功能相對不足。此外,多喝水,保持口腔和喉嚨黏膜溼潤,成為抵擋細菌的重要防線。 本報記者王嘉
(文章來源:三秦都市報)
(責任編輯:DF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