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是地球的「狙擊手」,而不是地球的防護盾

2021-01-14 肖珂旅遊

一些天文學家認為,木星並沒有保護地球免受危險的彗星和小行星的傷害,而是將它們拋向了我們太陽系的內部行星地球,現在,新的研究表明,這種複雜的過程確實存在。

一種流行的理論認為,木星的巨大質量在太空系統中扮演著巨大的盾牌的角色,吸走或轉移太陽系形成時遺留下來的危險碎片,這是有道理的,但是木星護盾理論在過去的二十年裡是臭名昭著、不受歡迎的。

這一理論的主要批評者凱文·格拉齊爾(Kevin Grazier)曾任職於美國西點軍校(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他花了數年時間試圖揭穿這一觀點,他已經發表了幾篇關於這個主題的研究論文,包括2008年的一篇論文《木星是狙擊手,不是盾牌》,事實上,在隨後的每一篇論文中,格拉澤都越來越多地表明,木星表面並不是我們的防護罩,事實上(儘管是間接的)對地球是一個有害的威脅。

格拉齊爾對這一課題的最新探索涉及兩篇相關論文,一篇於2018年發表在《天文學報》上,另一篇於2019年發表在《皇家天文學》雜誌上,第一篇論文研究了太陽系外天體受到木星、土星、海王星和天王星等行星影響的複雜方式,而第二篇論文則研究了一組特定的冰體,以及它們是如何從木星變成可能致命的彗星的,從這兩篇論文的發現來看,木星護盾理論似乎處於嚴重的危險之中。

「實際上,我不會說它有危險——我會說它已經擱置了,」格拉齊爾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我們,「我們的模擬顯示,木星向地球發射彗星的可能性和使彗星偏轉的可能性一樣大,我們在太陽系就看到了這一點。」

需要說明的是,在地球年輕的時候,這是件好事,因為彗星和小行星為生命提供了必要的成分,然而,今天,這些影響肯定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它們可能引發大規模滅絕,就像大約6600萬年前非鳥類恐龍的滅絕一樣。

格拉齊爾的論文提出了新的模型,這些模型展示了複雜的天體過程,這些過程需要將遙遠的天體轉化為局部的威脅,格拉齊爾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和南昆士蘭大學的合作者合作,展示了木星如何影響分散盤內的物體,包括海王星許多小行星的柯伊伯帶環,它們還展示了半人馬座——一組位於木星和海王星之外軌道上的冰狀天體——是如何被木星轉變成可能威脅地球的彗星的,尤其是一系列被稱為木星族彗星的天體。

通過模擬,研究人員發現「半人馬座、木星族彗星和散射盤的軌道在木星的引力作用下演化,並在它們的生命周期中在行星之間移動多次,」」格拉澤說。

研究人員使用噴氣推進實驗室工具來模擬木星行星在任何給定時間點的位置,然後,這些行星之間的空隙被放置在隨機軌道上的粒子「接種」,這些粒子被稱為冰體,該模型通過計算這些數字來預測行星和粒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沿軌道的位置,模擬可以在固定的時間間隔產生結果,但它也可以在發生強烈影響粒子軌跡時產生結果。

該模型證實了長期以來的假設,即半人馬座是由分散的圓盤提供能量的,木星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作用,更糟糕的是,該模型還顯示了木星家族彗星(JFCs)是如何誕生的。

「這項研究與行星動力學、計算機科學或數據科學一樣重要,」「在我們的模擬中,大部分成為JFC的物體首先被木星捕獲,進入所謂的臨時捕獲軌道,或TSC——繞木星運行幾次,然後離開木星,通常是在完全不同的軌道上,我們知道TSC會發生,P / 111 Helin-Roman-Crockett彗星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繞木星軌道運行了11年,將在21世紀70年代再次被捕獲,這些事件的出口幾何決定了一個物體是否在JFC軌道上。」

J已經知道JFC實際存在,1767年,一個名為D / 1770 L1 Lexell的天體接近木星,導致它遷移到一個穿過地球的軌道上,因此成為第一個已知的木星族彗星,「我們已經知道木星會將太陽系外的物體轉換成JFCs,但我們還沒有一個精確的模型來解釋它是如何工作的,」格拉齊爾說。

至於木星,甚至土星仍然扮演著保護罩的角色,格拉齊爾說這仍然是正確的,但這些氣態巨行星主要是保護地球免受中間物體的傷害,至於在太陽系之外發現的物體,情況就不一樣了,兩項研究的合著者瓊蒂·霍納在給我們的電子郵件中說,木星起著雙重作用。

「它可以清除威脅地球的物體,清理我們星球周圍的空間。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就像一個盾牌。」南昆士蘭大學的天文學家霍納說。「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它把我們地球附近無法觸及的物體帶了出來,並向我們飛來,這意味著它也是一種威脅。」為了弄清楚哪一方更重要,你需要了解故事的細節。」

有趣的是,模擬還預測了來自其他行星家族的彗星的存在。

「我們的工作強調的一個有趣的事情是,土星,以及較小的天王星和海王星,也有它們自己的彗星家族,但比木星控制的彗星家族小得多。」霍納說:「雖然我們的工作似乎是在預測我們尚未看到的東西,但事實上,我們的工作是在支持和解釋我們已經看到的東西。」木星家族的彗星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人們一直認為木星會把它們拋向內部,並控制它們的軌道。」

令人不安的是,這仍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半人馬不斷被散布在星盤周圍的碎片補充,所以,正如作者在2019年的論文中所說,JFCS「是一個永遠存在的威脅」。

「我們已經知道地球處於宇宙的十字線中。」「有數百個潛在危險的近地天體,」格拉齊爾說,我認為我們現在需要更多地關注木星周圍發生的事情」

令人興奮的是,美國宇航局正在考慮一項任務,利用半人馬座和奇美拉兩艘飛船近距離研究木星的半人馬的任務,如果獲得批准,這些任務可以讓我們更多地了解太陽系的起源,但或許更重要的是,它們可以讓我們更多地了解這些物體對地球構成威脅的方式。

相關焦點

  • 木星將小行星拋向地球,NASA:引力惹的禍
    儘管木星享有「保護星」的美譽,但它可能對地球上的生命構成威脅。計算機模擬已經發現,在我們太陽系的引力中,最大的行星將致命的小行星拋向我們,而不是像之前認為的那樣將它們拒之於地球之外。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一篇論文表明,有證據表明木星並不是一個保護行星,它利用自身的引力把小行星從地球碰撞中吸走。
  • 木星是地球的守護者還是敵人?
    木星是我們的「騎士」,它的盾牌承受著所有外來的不速之客。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科學家們相信,木星的引力會「吸收」流浪的彗星和小行星,然後在其湍流的大氣層中摧毀掉它們。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木星,那麼所有這些「惡靈」都會悄悄地來到地球,這將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 1994年的地球危在旦夕,如果不是木星的出現,人類或與恐龍一樣!
    1994年的地球危在旦夕,如果不是木星的出現,人類或與恐龍一樣!人類能夠發展到現在屬實不易,經過幾百萬年的進化,才一步步走向現在,成為現任地球主人,人類還沒有出現之前地球上有一種恐怖生物它叫恐龍,眾所周知在6500萬年前恐龍,因為一顆隕石的到來,它徹底和地球說再見,這讓很多人擔憂,雖然人類科技比較發達,不是每次都能發現小行星的到來,如果人類發現一顆小行星直衝衝的向地球衝撞而來,會不會和恐龍一樣從地球上滅絕呢?
  • 帶你走進地球的保護者——為什麼木星恐怖,同時卻保護地球?
    為什麼木星很可怕?首先,讓我們介紹木星的基本數據。作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木星的質量排名第一。木星的質量是其他七顆行星的2.5倍,是地球的318倍,是太陽的1/1000。它的體積比土星稍大,是地球的1300倍。
  • 就在不久前 木星也許救了地球
    有東西撞上了木星!周一上午的11:35:30 UT,業餘天文愛好者瞥見了短暫而熾熱的閃光,就在木星多雲的大氣層上方。從觀測結果來看,木星可能剛剛遭受了一場重大撞擊。如果真是這樣,這個充滿氣體的大傢伙,也許避免了地球遭受毀滅性的星際碰撞。  關於「碰撞閃光」的第一份報告,被認為來自業餘天文愛好者丹·彼得森。
  • 流浪地球中,若地球沒有成功逃離木星,最後的結果會是什麼?
    在影片《流浪地球》裡,地球逃離太陽系的過程中受到了木星的引力捕捉,而最終木星被點燃,地球才成功擺脫了木星的引力捕獲,繼續它的流浪旅途。那麼,如果在結尾處,地球沒有逃離木星,最後的結果又會是什麼呢?答案是地球一定也會不復存在,但在地球與木星相撞的過程中,會發生更多的意想不到事情。
  • 電影中差一點毀滅了地球的木星其實才是地球的保護星
    在電影中最危急的關頭就是地球馬上要靠近木星了,將會受到木星引力的作用,即將面臨解體的狀態。當聯合國全球宣布地球流浪失敗,祝地球好運的時候,人們想到了點燃木星,也正是靠著這些推力才使得地球成功離開木星的引力,逃過一劫。
  • 為什麼說木星是地球生命的守護神?
    木星對地球的影響神話畢竟是神話。從天文學的角度來看,木星對地球真的有那麼大的影響嗎?要說木星對地球有直接的影響,就現代的科學認知來說,主要是木星的引力和磁場,因為這兩者都是長程作用。木星對地球的引力,會在地球繞太陽的公轉運動上產生小量的攝動;也會產生潮汐力,這與距離3次方成反比,即使在它與地球距離最近時(約6億3千萬千米,是地月平均距離的1640倍)對地球所產生的潮汐力只是月球的百萬分之6,可見影響微乎其微。木星的磁場強度是地球本身的十餘倍,可是它的距離遙遠,實際的作用是零。
  • 地球可以利用木星進行加速嗎?《流浪地球》真的可以實現嗎?
    比鄰星距離地球4.2光年,即使是最先進的航天發動機,也得需要幾萬年才能到達,而流浪地球的設計是用2500年的時間到達,這就需要對地球進行幾次加速,而太陽和木星就是最好的藉助對象,因為它們質量足夠大。利用大質量的天體對太空飛行器進行加速,這就是引力彈弓效應,歷史上的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就是經過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才能夠加速飛出太陽系,所以,木星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加速器。
  • 地球靠近木星,真的會被木星撕碎嗎?洛希極限是怎麼回事?
    在劉慈欣老師的科幻作品《流浪地球》之中,人類為了利用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為地球加速,而駕駛地球來到木星的引力範圍之內,但因跨過了洛希極限而險些被撕碎,那麼在現實之中,地球真的會因靠近木星而被撕碎嗎?地球是一個小型天體,而木星是一個大型天體,所以我們就以二者為例來說說什麼是洛希極限。
  • 為什麼說木星是地球的保護神,如果沒有木星,人類還會出現嗎?
    我們知道,行星按照靠近太陽的次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客觀地說,如果沒有木星的存在,地球上不可能會有如今生機勃勃的生物圈。
  • 《流浪地球》影片中依靠木星力量把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靠譜嗎
    藉助木星引力提高飛行器的速度是有科學依據的,這就是天體的引力彈弓效應。但地球要逃跑前往藉助木星引力,首先要能夠啟動脫離公轉軌道,向木星方向出發走完幾億公裡。需要180億億噸的3333倍,才剛剛能夠撼動地球,如果還要不斷提供加速度,就還要增加功率。而要達到這個巨大推力,就需要150萬億噸推力的發動機4000萬臺,而不是1萬多臺了。不要說人類製造的能力,就是在地球上擺開也恐怕很難了。因此要靠人類的力量推動地球只能是個幻想。
  • 作為太陽系中的巨無霸,木星真的是地球忠誠的「守衛者」?
    如果木星再大一點,或許太陽系就會變成雙星系統,同時,太陽系也可能無法 孕育出生命,畢竟,在兩顆恆星的引力拉扯和能量輸送之下,地球將再也無法處身於宜居帶之中,表面也無法存在適宜的溫度和豐富的液態水。木星有多大呢?首先從直徑來看,木星的直徑是地球的十幾倍,同時,除了木星之外,太陽系中其它的行星質量總和加在一起,也僅有木星的四分之一大。
  • 能裝下1300個地球的木星,其實時刻都在保護地球不被隕星撞擊
    實際上木星可以裝下1300個地球,木星不僅僅是大,還是地球重要的「保護傘」,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宇宙其實並不是那樣的穩定,有很多隕石會不斷地闖入太陽系,甚至有可能會向地球飛來。而很多時候木星為地球把這些「飛來橫禍」給阻擋了,用它龐大的身軀來守護地球。
  • 如果沒有木星的存在,地球或許已經毀滅,人類移居木星會怎麼樣?
    整個太陽系內,木星是體積最大的行星,如果以地球的體積為參數,那麼木星足足有1321個地球大小,因為木星的半徑是地球半徑的11倍,和太陽相比,也僅為其的十分之一,就算整個太陽系的所有行星質量加起來
  • 27年前彗星朝地球襲來,若不是木星阻擋,人類結局將會怎樣?
    而就在距今不久的1994年,又一顆在宇宙中極不安分的彗星,再一次「發瘋」,朝著地球方向襲來,幸虧,距離地球最近的木星,替地球承受了這場驚天災難,才讓人類逃過一劫…… 恐龍滅絕給人類繁衍空間 在距今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以無法想像的速度和力量衝破雲層
  • 1994年木星救了地球以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一命
    事情還得從1993年說起,1993年3月美國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太陽系外側的小行星脫離了正常的軌道進入了太陽系,這一現象引起了天文學家們的重視,他們立即通過各種方式運算,推測這顆彗星的運行軌跡,結果發現如果他圍繞太陽公轉的話將會在1994年7月撞擊地球。
  • 為什麼有人說生命的延續要感謝木星?原來木星保護了地球數十億年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在茫茫宇宙中,地球究竟有什麼特殊,才能夠誕生像人類這樣的高級生命。如果你仔細研究過這個問題,你會非常感激木星的,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具體來看一下。小行星撞地球在火星與木星之間,有一個小行星帶,這裡有上百萬顆直徑不等的小行星。根據牛頓運動定律我們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和運動方向。
  • 26年前若不是木星替我們「吸走」這顆彗星,它足以給地球帶來災難
    作為地球的第二代優勝族群的人類不禁會想,我們是否也有經歷這種險境的可能,或者說我們也擔心會不會再次有巨石撞向地球。1994年,木星成為拯救地球的英雄之球事實證明,這種擔心並不是多餘的,就在26年前,若不是木星替我們吸走這塊大石頭,我們人類當時要遭受的災難可能真的不是我們所能想像到的,這種災難可以說是具有滅絕性質的。
  • 木星能否通過點燃成為恆星?如果木星成為恆星對地球又有何影響?
    前段時間的賀歲檔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我想大家都看過,應該也對其中點燃木星拯救地球的橋段都記憶十分深刻,但其實電影中所謂的點燃木星,只是將木星表面的氫氧化物給點燃了,真正的木星本體並未受到波及。所以也就是說,沒有做到真正的點燃。那麼在現實生活中,木星能否通過這種點燃的方式成為恆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