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孤獨的嗎?
一直以來許多人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外星人存在嗎?
從概率學的角度來看,宇宙那麼大,即便是外星文明出現的概率再低,人類也不應該是唯一的智慧文明。著名的科學家費米曾經就發出這樣的感嘆: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那它們在哪?為什麼他們沒有找人類,人類又為什麼沒觀測到它們?這後來也被稱為:費米悖論。
從實證的角度來看,只有當我們真的觀測到了外星人的證據,無論是直接證據,還是間接證據,我們才能確認外星人是存在的。而時至今日,我們也沒有發現任何證據。這不禁讓許多人開始思考:人類是不是孤獨的?
宜居帶模型
如果人類真的是孤獨的,那麼說明地球是獨一無二的。那地球有哪些方面是獨一無二的呢?
天文學上一般都是使用「模型思想」來研究具體的問題。地球是很符合「宜居帶模型」的一個天體。
具體來說就是,地球所在的星系的位置是很合適的,恰好適合生物的生存,這裡的星系指的是銀河系。
除了在星系中要處於恰好的位置,還需要在恆星系中也是如此,不能太遠也不能近。如果太近,地球上的水就會被蒸發乾;如果太遠,能從太陽中獲取的能量就會很少,地球的溫度就會很低。
除了位置之外,宜居帶模型還有很多要求,比如:需要有地磁場,有一顆大小合適的衛星,有合適的大氣層等等。這裡補充一句,這個模型是基於目前人類對地球研究的認知,我們可以肯定還存在著其他的形式,但由於目前沒有探測清楚,只能按照地球的情況來構建模型。
而在眾多的條件當中,還有一條就是周圍有一顆大型的行星。這是因為大型的行星可以給宜居星球上的生命提供有效的保護。我們知道,行星按照靠近太陽的次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其中太陽佔據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86%,在剩餘的質量中,木星佔據了三分之二,是太陽系僅次於太陽的存在,也是八大行星中的老大哥,質量是地球的317.89倍。
客觀地說,如果沒有木星的存在,地球上不可能會有如今生機勃勃的生物圈。那木星到底是如何保護地球上的生命的呢?
地球的守護者:木星
在太陽系中,除了太陽和八大行星之外,還存在著許多小行星,矮行星,彗星等天體。它們也在太陽的引力作用下,被束縛在太陽系中。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太陽系外的天體,偶爾也會到訪太陽系,比如:之前進入到太陽系的奧陌陌。
這些天體和太陽系外的天體常常會進入到太陽的內側,如果它們不顧一切地砸到地球上,那麼會引起巨大的全球性災難,對於地球上的生命會是巨大的打擊。
6500萬年前,就有一顆直徑為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這使得統治地球上億年的恐龍在短短的200萬年內大部分滅絕,只有一小部分演化為後來的鳥類。這次小行星引發的生物大滅絕是地球46億年歷史上五次生物大滅絕中第二嚴重的存在。
而木星的作用實際上就是依靠自己的引力,使得準備進去到太陽內圈的小行星離開。就拿之前的奧陌陌來說,木星就是利用引力彈弓效應使得奧陌陌的速度快速提升並且改變了奧陌陌的運動方向,直接把奧陌陌送出了太陽系。
除了奧陌陌,太陽系當中還有兩個小行星帶,一個在木星和火星之間,另外一個是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這兩個小行星帶上的小行星會因為引力失衡,而向太陽系內圈運動,對於太陽系內圈的天體而言都是威脅。不過,木星可以利用自身的引力,把這些小行星帶離原本的軌道,確保太陽系內圈的天體安全。也就是說,木星充當了一個「守門員」的角色,確保了地球上生命的安全。
並不是說只要有木星在,地球就不會受到這些小行星的撞擊。6500萬年前,木星就失手過一次就引發了巨大的災難。試想一下,如果木星並不存在,那地球上就會經常遭受小行星的撞擊,那麼地球上的生命就很難演化出如今的局面。所以,如果沒有地球,可能地球上最多只有微生物的存在,而且地球表面會到處都是各種隕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