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視,一個電視帝國的覆滅

2021-12-30 貴圈-騰訊新聞

騰訊娛樂專稿(文/首席記者 楚飛 責編/子時 陳四郎 採訪支持/曾妮)

4月12日晚,位於香港大埔區的亞洲電視臺演播廳內坐滿了一群中老年觀眾,他們正在錄製「ATV歲月如歌大賞」。當《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人在旅途淚灑時》等亞視經典名劇的主題歌響起時,臺下有不少觀眾在偷偷抹淚。晚會的製作水準實在難以冠之精良,除了「亞洲會」贊助的數十萬冠名費,亞視自己僅掏出了3、4萬港幣,多數嘉賓都是義務撐場。舞臺只作最簡樸的上世紀80年代打扮,媒體區供應的自助餐也一併取消,只擺放了一些西點,讓記者們聊以充飢。

這臺看上去普通的晚會,很可能是亞視的最後一次錄影了。4月1日,香港政府宣布將不再續發免費電視牌照給亞視,這意味著,如果沒有新的投資注入,亞視將隨時面臨倒閉,連5月底的58歲臺慶日,也很難撐到。

這家曾與TVB分庭抗禮的電視臺,陪伴港人走過半個多世紀,如今,它正像一位遲暮的老者,在風雨飄搖的末路,向觀眾做著最後的告別。

2015年的3月對亞視來說是黑色的,一團巨大的迷霧正向它靠近。

3月21日,亞視實際控制人王徵終於打破緘默,在接受財新網專訪時,放言「如果到3月底,沒有新的『白武士』(善意的收購者)出現,成立58年的亞視電視臺將不復存在。」

3月26日上午,該稿件正式刊發,一時間眾人譁然,這家全球最早的華語電視臺在歷經多年風雨後,仿佛將要一夜坍塌。儘管亞視當晚便發出聲明,否認「氣數已盡」,但仍然無法扭轉公眾心中亞視大勢已去的看法。

但這一切只是剛剛開始——在3月31日到4月1日短短的24小時內,亞視的命運結結實實上演了一出「逼宮不成反被打臉」的鬧劇。


3月31日晚 亞視連發三條消息「逼宮」



第一幕:亞視新聞報導稱王維基將接手亞視


3月31日18時,亞視在其新聞節目中報導稱,「亞視股東黃炳均及其代表的主要投資者王徵,決定接受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的主要條件,將亞視股權轉讓予香港電視,並將豁免亞視所欠大部分債務。」

為了加強「收購屬實」的效果,亞視當晚又連續追加兩條聲明,言之鑿鑿,第二條聲明中還表示「王維基先生為電視通訊界資深人士,對亞視續牌及未來發展表示胸有成竹,並有詳細、成熟規劃」,一切看起來都像是板上釘釘。


4月1日清晨 王維基無情「打臉」


第二幕:王維基否認收購亞視,劇情反轉


沉浸在亞視易主震驚中的媒體,連夜組稿分析王維基接手亞視的原因:這位有著香港「電訊魔童」之稱的商人,自2009年一手創立了香港電視(HKTV)後,就一直苦心於向港府申請免費牌照而不成。若此次接手亞視成功,也算了卻一樁「心事」。

然而,就在4月1號的上午,香港電視發出公告,否認接手亞視。

王維基的不買帳,讓亞視再度陷入輿論危機。當日下午,亞視召開記者會「改口」,聲稱股權轉讓又有突破性發展,王徵和股東黃炳均已與另一名投資者達成協議,將出售52%亞視股權,正式合約將於一個月內籤署。


8小時後 亞視慘遭停牌


第三幕:港府宣布亞視不再續牌,大劇落幕


在亞視和王維基上演「宮心計」的同時,另外一支更為強大的「力量」正逼近亞視。由於亞視近年來負債纍纍,頻頻出現欠薪狀況,香港政府已在考慮不再向其續籤免費牌照。儘管亞視兩位執行層面的高管葉家寶、黎嘉恩在不遺餘力地發動群眾向港府施加「人情壓力」,但「刀下留情」的願景最終落空。

4月1日傍晚18點30分,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梁召開記者會,宣布亞視現有免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將不獲續期,亞視可從今天起12個月內繼續提供免費電視服務。也就是說,從2016年4月1日起,亞視將不能再提供免費節目給觀眾,這對於收視率本就慘澹的亞視來說,無疑是下了一張死亡通知單。

至此,愚人節大戲以亞視被停牌落幕,而重重迷霧籠罩下的「接盤俠」,也因這一決定宣布放棄收購計劃。在經歷58年風雨後,亞視即將被打上「END」字幕。

一位深諳內情的人士告訴騰訊記者,王徵原本是想通過激將法來促成王維基家族買下亞視,同時藉此向港府拖延時間,試圖扭轉被停牌的命運。沒想到事與願違,結局朝不可控的方向滑去。

「你再不來,這裡可能就沒有了。」這是花姐(化名)見到騰訊記者後說的第一句話。在亞視被宣告不再續發免費牌照的第五天,記者和她如約碰面。

雖然這段時間亞視已經處在輿論的巔峰,但從表面上看,其內部還在有條不紊地運轉。整個上午花姐都在忙,電話沒有停過,她一連推掉了兩家想要投放廣告的外國客戶,「他們可能還不知道停牌的真正意義,但我不能對他們不負責。」她一邊說,一邊看微信,全部是朋友、同事轉發的亞視停牌報導,早幾日她還能仔細讀讀,而這會兒,已再無心情多看一眼。


員工組織遊行,抗議亞視拖欠工資


在聽到亞視不續牌照消息後,亞視目前在職的700多名員工中,只有一小部分人選擇離職,剩下的大都和花姐一樣仍在堅守崗位。為什麼員工能在如此動蕩的局面下依舊淡定工作?花姐解釋說,根據香港法律,亞視必須在明年3月底停牌前,繼續提供廣播服務。目前,多數員工還在觀望,一方面等著亞視破產關閉做最後的清算,按照勞動法規定,像她這樣的老員工能獲得一筆10萬元以上的賠償金;而另一方面,有消息稱亞視在清盤後,香港政府可能會將所有員工過渡給「小超人」李澤楷掌管的電訊盈科旗下的香港電視娛樂——這或許是個不錯的去處,這家電視臺目前已經擁有了免費電視牌照。

在這裡工作了10多年,花姐對老東家的感情自不必說,她曾見證過亞視的輝煌和低谷:在上世紀最為風光的那幾年,亞視締造的《我和殭屍有個約會》、《大內群英》、《法網柔情》、《我來自潮州》等劇紅遍兩岸三地;從內地引進的《還珠格格》更將收視抬到30個點,令對手TVB望塵莫及;旗下簽約藝人最多時達1000餘人,汪明荃、張國榮、翁虹、楊恭如等悉數在內……而如今,已經很久沒有新劇出街的亞視逐漸被觀眾冷落,員工紛紛離巢。內地觀眾熟知的「亞姐」萬綺雯和陳煒分別在2011年和2012年跳槽去了TVB,連在亞視拍了32年戲的「老人」鮑起靜,也因為沒戲可拍不再續約,僅剩的100餘位藝人,基本都是亞姐和亞洲先生。


「接受採訪還有意義麼?」


1980年籤約亞視拍劇的鮑起靜,如今已經貴為金像影后。在和亞視長達30多年的合作中,她始終難忘拍攝第一部劇《大地恩情》時的情景。那時,她剛從大銀幕轉戰小螢屏,對電視劇的拍攝節奏還不太適應,「每場戲的對白都非常多,全部要背下來,我好緊張。」可以說,亞視開啟了她第二次演藝高峰,「在這裡我重新學會了表演。」

鮑起靜見證了亞視劇集的輝煌時代


在鮑起靜眼中,邱德根掌權下的亞視(1982年-1988年主事)真正抵達了它的黃金時代,「那時候,每個演員都有很多工作,簡直沒時間睡覺。」最忙的時候,她同時要趕兩、三個劇組。到了林百欣(1988年-1998年主事)在任期間,亞視藝人仍然工作滿檔,「1994年拍《包青天》時,全劇160集,每個演員都可以演到100多集。當時很累很累,不過大家都很開心。」那個時候,鮑起靜工作一年能賺到上百萬港幣,這在當時來說無疑是個天文數字。

能賺到年薪百萬的還有1995年以47歲高齡參加亞姐選美的宮雪花,儘管當時她只名獲第5,但風頭卻直蓋冠軍楊恭如。亞視被宣布將停牌之後,騰訊記者第一時間通過微信向其約訪,只得到她回復的四個字:「有意義麼?」然而,微信對話框內跳出的頭像仍停留在當年她參加選美時的那一刻。

至今,宮雪花都是話題度最高的亞姐之一


當記者隨後再次撥通宮雪花的電話時,她已不再牴觸,並回憶起自己當年的無限風光。亞姐比賽結束後,宮雪花人氣大漲,甚至有公司以百萬酬勞向她挖角,「當時另外一家電視臺想我跳槽,給我100萬,外加三部邵氏電影合約。雖然我已經還給亞視一個(收視)神話,但做人不能沒有良心,最後就拒絕了。」宮雪花對拿百萬薪酬的事至今仍引以為豪,「那時候跟我同屆的楊恭如月薪只有1萬塊,但我已經有了百萬邀約。」

後來,留在亞視的宮雪花並沒有受到重用,反倒是接演內地劇《康熙王朝》和臺灣劇《家有仙妻》讓她聲名在外。

經歷過輝煌時代的藝人都不忍看到亞視如今的慘澹光景,主持人袁潔儀在收到消息後便哭出了聲。這位1989年的老牌亞姐,曾在亞視拍了十幾部劇集,包括《我來自潮州》和《我和春天有個約會》。這兩年,原本離開的她又被亞視執行董事葉家寶叫回來,主持了一檔名叫《我愛下午茶》的節目。在亞視大樓的門口,這個節目的巨幅海報被懸掛在顯耀位置。

在接受騰訊記者採訪期間,她幾次哽咽,不時地停下來深呼吸,「就算覺得它有問題,但也想不到它會倒閉,我到現在都不願意相信這個事實。」她已經做好了打算,一旦在亞視的節目被停掉,就準備回家幫老公打理內地的生意。

一家曾如此有影響力的電視臺,為何會被停牌?受訪者不約而同地將矛頭指向了亞視目前的掌權人王徵。

王徵,這個打著「紅頂商人」盛宣懷(清末官員,被譽為中國商父)後人標籤的內地商人,在2010年入主亞視,成為最大股東,其話題爭議性曾一度超過香港特首曾蔭權。最開始,王徵也曾立下雄心壯志,誓言將亞視打造成為「亞洲CNN」,並大刀闊斧地開拓內地市場,但均以失敗告終,任期內的節目收視率幾度傳出為零。

宮雪花對他的不滿很直接,「王徵對香港市場的口味拿捏不準,只做那些成本低的訪談類節目,創意不多。電視臺不拍新劇,總是重播以前的東西。」鮑起靜也對騰訊記者分析道,「王徵有嚴重脫離群眾的傾向,他不顧香港觀眾的口味,只做自己喜歡看的節目,可能他也不了解觀眾的喜好。我真不敢相信,王徵居然玉石俱焚地將亞視關閉了?沒想到亞視敗在了他手裡。」


停拍自製劇堵死一條出路


其實,早在王徵入主之前,亞視就陷入了運營僵局——2007年起,亞視新劇拍攝減少甚至完全停產,製作節目的數量與質量更不斷下降。「很早前,高層就算過一筆帳,投資一部電視劇得花上千萬,但廣告卻賣不到100萬。那時候賣版權的價格更是跳樓價,一部電視劇要三年才能回本,所以都不敢拍了。」花姐說。曾因製作無數經典劇集聞名的亞視,就這樣放棄了自己最有力的競爭優勢。在內地越來越重視版權買賣的當下,它卻拿不出任何作品,活生生將一條出路堵死。到了王徵任內,這種現象也並未得到緩解。


近年,很多內地女孩希望通過選美移民香港


事實上,如今亞視的招牌也僅僅剩下亞姐了,亞洲先生相對知名度更弱。這幾年,亞姐在內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區走動頻繁,它和當地的企業聯手,設置各種分賽區,比賽名目繁多。花姐告訴騰訊記者,起初幾年亞姐招商還算不錯,每年略有盈利。但由於沒有自製劇做長遠的包裝和運營,亞姐的品牌效應大打折扣,近些年也開始虧損,「那些內地企業支付的冠名費很低,十幾萬就想打包,我們不給他們播廣告,但會讓亞姐去他們工廠站站臺、串個場。」

還有更殘酷的真相,亞姐的比賽本質變了。一位曾在亞視銷售部就職過的員工說道,「很多內地姑娘都想通過選美拿到香港居住權,報名參賽的人很多,聲勢一大,我們在內地就很容易招商。我把中國區交給你,標價3000萬,等著大老闆來砸錢,再找外包團隊幫他服務。」


亞洲先生一場活動酬勞700 拖欠了三、四個月


張詩勇曝亞視還會為男藝人安排飯局活動


同樣不容樂觀的還有亞洲先生的發展。2013年的亞洲先生八強張詩勇對亞視的評價用了「不靠譜」三個字。他透露,每位參賽選手都要與亞視籤訂至少一年的合約,期間每參加一場亞視的活動,藝人會拿到700港幣酬勞。他曾經出席過幾場活動,但亞視卻拖了三四個月沒結帳,「其實就幾千塊錢,亞視都發不出來。四個月後他們通知我去領錢,我沒回去,死心了。」

此外,張詩勇還爆料稱亞視還會以參加活動為名,安排亞洲先生出席莫名其妙的飯局。「當時說安排我去青島參加活動,是晚上8點多的,我問到底是什麼活動,他們就支支吾吾不說具體的,後來才知道是飯局。」


錯估內地市場 賠了夫人又折兵


葉家寶在王徵主控亞視的這五年裡出鏡率頗高,在媒體眼中,他儼然是亞視的新聞發言人。原本一直致力於推廣亞姐選美活動的他在王徵接手之後,轉而開拓內地市場。為了改變亞視的格局,他曾親自到內地和媒體洽談合作,在微博最火爆的時候,他想通過新媒體渠道,為旗下的亞姐、亞洲先生打開知名度。

由於TVB藝人在內地的知名度較高,並較早進駐微博,葉家寶在談判時都會強調,「要跟TVB藝人一樣,有自己的專區」。但是,亞視在宣傳上過於老派,成效並不顯著。很快,他就發現內地市場並沒能給亞視預留足夠的表現空間。2012年,亞視在北京的某體育館舉辦了一場臺慶晚會,門票全部以贈票形式送出,開場時體育館內上座率有九成,但等到徐小明壓軸演出時,臺下座位幾乎全空,「大概只剩下他們自己的工作人員了」,一位在場的記者這樣描述。


王徵曾帶領員工大跳騎馬舞,向港府施壓


同年,在香港本土,亞視還經歷著一場道德危機。當時香港市民都在呼籲政府儘快發放新的免費牌照,藉以打破觀眾長期在TVB和亞視之間「二選一」的局面。亞視以「加劇競爭」為名持反對態度,並多次在旗下節目中詆毀競爭對手。2012年11月11日,王徵為了向政府施壓,親自帶領幾百名員工在港府總部門前舉行「關注香港未來」集會,大跳時下流行的《江南Style》騎馬舞,並在亞視直播集會全程。此舉引發香港市民反感,通訊事務管理局共接獲超過4萬宗投訴,內容包括歪曲事實、誤導大眾、節目內容與節目名無關,以及濫用電視頻道等。

花姐告訴記者,在香港,投資者是不能參與企業管理的,但擁有亞視百分之五十以上股份的王徵卻屢屢觸碰底線。2014年,王徵被人舉報「左右管理層」,個人被罰款100萬港幣,後來再度被舉報,又被罰了30萬。兩次罰款,內幕都是亞視內部股東鬥爭,這也算是「開創了香港電視先河」。


亞視股權分配圖,王徵家族持股50%以上


在亞視存活的58年時間裡,曾有過7次以上的易主經歷,進入2000年後,頻率更為密集,且都夾雜著家族間的利益鬥爭。2010年後,亞視內部兩大股東勢力相互抗衡——王徵通過其遠房親戚黃炳均控股52.4%,亞視主席查懋聲和臺灣旺旺集團主席蔡衍明則聯合控股47.6%。在王徵入主後,對亞視頗有野心的蔡衍明失去話事權,一口氣憋在了心中。

早兩年一有負面新聞出來,葉家寶「護主」態度明確,言辭上很少直接提及股東。但如今,亞視內部王、蔡之間的矛盾已從最初的辦臺理念不同,演變到你死我活的權力爭鬥,他也就不再封口,並對騰訊記者坦承,亞視走向沒落最大原因,正是股東不和。「這幾年尤其明顯,股東們不同心,亞視就拿不出錢做節目,導致節目類型很單一,像現在只有一檔清談節目,也沒有明星。再加上時不時傳出負面新聞,對我們打擊很大。」


股東大亂鬥讓亞視陷入泥沼


從2012年始,蔡衍明開始收集證據,以不滿亞視管理混亂,令自己利益受損為由,向法院控告王徵幹預亞視。2014年底,香港高等法院判決蔡衍明勝訴,王徵須將黃炳均手上的10.75%股份出售。這意味著,王徵的實際控股將低於蔡衍明和查懋聲控股的47.6%。

王徵在接受財新網採訪時,主動提到與蔡衍明的這段恩怨,「蔡衍明上訴導致亞視潛在投資者流失,蔡先生這五年拒絕兌現五千萬投資承諾,但打官司卻花了好幾千萬。」在蔡衍明起訴之後,亞視的財務被核查,其2013年的財務虧損已經高達3.78億港元。王徵用「我們家族被趕出亞視」來總結自己的亞視五年路。

王徵決定退出亞視後,作為執行人的葉家寶曾向蔡衍明求助,但被蔡趕走。他痛心亞視今日的結局,「你也知道,這幾年都是王徵先生在支持我們,一直是他在給錢。其他人雖然也是股東,但卻從不給錢」。葉家寶時常感到後悔,「我自己想啊,如果當初我們將股東的問題都搞好,亞視就不會到今天的地步。」

雖然距離正式停牌還有一年的時間,但隨著「金主」王徵的撤退,如何將亞視經營下去,成了葉家寶的心病。他向騰訊記者透露,以目前亞視的財力,只能維持不到三、四個月,這個維持僅僅指的是給員工發放薪水,不包括節目的製作費用。去年年底,亞視就因欠薪,賣了荃灣的一塊地來臨時救難,但對於龐大的電視機構運營來說,這筆錢只是杯水車薪。


葉家寶希望通過集會示威,阻止亞視被停牌


從年初開始,葉家寶便為亞視的命運四處奔走,他舉辦「救臺」發布會,呼籲香港市民「一人一股」拯救亞視,收效甚微;他帶領員工反對政府停牌,也最終無果。但值得欣慰的是,目前仍有三家財團對亞視表示出興趣,「還在溝通中,(如果事成)不光是給員工發工資,他們還會投錢去做新的節目。」

葉家寶算了一筆帳,亞視撐夠一年至少需要2到3億資金,「光發工資每個月就得1000多萬,一年下來1億多,做節目成本更高。」他的心裡還是沒底。此前,曾盛傳亞視將播放王維基網絡電視臺的劇集,葉家寶則連連搖頭,「這只是個願景,他願不願意出錢給我們才是關鍵。如果沒有錢的話,我們光播劇也沒有意義,沒有收入亞視不可能支撐下去。」


錢,錢,還是需要錢


亞視沒有復活的可能性了嗎?答案是悲觀的,因為免費牌照沒有了——有多少人願意花錢看收費電視呢?但亞視作為一個機構,它仍然可以轉型。花姐告訴記者,亞視之前想過走上星路線,目前亞視只能在香港和廣東地區播放,一旦上星,廣告收入將大大增加。但前提是,亞視根本付不起上星的租賃費,「沒有人投錢,亞視不可能在這個節骨眼上去上星。」



唯有資金注入,亞視才能維持正常運營


也有人提議亞視之後轉型做網絡電視臺,像王維基的香港電視一樣,沒有免費牌照依舊能夠存活。葉家寶也想過這點,但前路依舊風險,「失去牌照,我們是可以轉型做網絡電視臺,甚至節目製作公司,但運營資金從哪裡來?」況且,將一家傳統電視媒體全部轉去做網絡劇,大部分人會適應不了,「目前香港幾家網絡電視臺也不是很成功,廣告收入不多,所以我們要充分考慮。」

葉家寶已經做好了「光榮結業」的準備,最近他會召開亞視員工大會,除了交代目前的狀況,保證他們的權利不會受損害之外,還會告訴員工,「要退就光榮地退。」

而亞視這一年還能否撐下去,關鍵都在未來的這一兩個星期了。


【總結陳詞】


曾創造了華人電視史上無數第一的亞視,最終隕落於時代。

王徵接手的前幾年,亞視全心想要打開內地市場,最初就想進軍北京,後來慢慢地只在珠三角範圍落腳。像沒了電的唱片機,它的肉身已經沉重蒼老,打不起精神。再看看TVB,雖然整體也在走下坡路,但它知道香港才是它們的陣地,拍的劇都是香港人愛看的,他們包裝的明星,仍然有大批粉絲。而這些,亞視都不再擁有,它失去了根本。

還有什麼比「沒了根本」更可怕呢?

相關焦點

  • 一個電視帝國的覆滅
    什麼樣的因素會導致它倒閉,通過香港亞視的停播或許會回答這些問題。雖然有制度和文化的差異,亞視的覆滅還是能給轉型中的內地電視臺一些啟示。即日起本號陸續推出《一個電視帝國的覆滅》系列文章,歡迎大家留言和評論。
  • 一個電視帝國的覆滅(一)
    什麼樣的因素會導致它倒閉,通過香港亞視的停播或許會回答這些問題。雖然有制度和文化的差異,亞視的覆滅還是能給轉型中的內地電視臺一些啟示。即日起本號陸續推出《一個電視帝國的覆滅》系列文章,歡迎大家留言和評論。
  • 特稿:亞視,一個電視帝國的覆滅
    若此次接手亞視成功,也算了卻一樁「心事」。然而,就在4月1號的上午,香港電視發出公告,否認接手亞視。王維基的不買帳,讓亞視再度陷入輿論危機。當日下午,亞視召開記者會「改口」,聲稱股權轉讓又有突破性發展,王徵和股東黃炳均已與另一名投資者達成協議,將出售52%亞視股權,正式合約將於一個月內籤署。
  • 亞視帝國的沒落
    亞視電視臺這個名字現在我們可能都聽不到了,以為它在16年的愚人節宣布退出歷史舞臺,不再有任何的節目播出了。但是當年的輝煌可能我們一些九零後和八零後感受不到了,那怎麼就沒落了呢?今天就說說亞視帝國的沒落。
  • 亞視停播,末日帝國大廈將傾,818亞視盛衰記
    今天從港媒那裡傳來消息:亞視臨時清盤人昨晚召開記者會,宣布由於未能與亞洲電視的投資者就繼續營運亞視達成共識,亞視目前只有約20萬港元的現金,資不抵債
  • 亞視正式停播!謹以此文祭奠那些曾經的電視記憶
    4月1日仿佛成為了娛樂圈又一個「告別日」,服務了觀眾59年的亞洲電視於23時59分突然停播熄機,成為了香港歷史上第一家因不獲政府續牌而停播的電視臺。「過了今晚之後,亞洲電視將會以衛星電視和網絡電視平臺的形式,繼續為香港市民服務。希望大家好像過去50幾年一樣,繼續支持亞洲電視。各位,後會有期!」《晚間新聞》完結前,兩名新聞主播向觀眾道別。
  • 回首亞視,一個電視臺的終結
    亞視新聞昨日傍晚六點獨家報導,王徵及股東黃炳均通知亞視,決定將控股權轉讓予香港電視;亞視稍後亦向傳媒正式發聲明,香港電視及王維基當晚未有置評或澄清。 ◆匯友資本證實收購亞視合約無法完成亞視經理人德勤稱,早上約11時左右,亞視主要投資者王徵、股東黃炳均以及一個投資者,正式籤了股權買賣條款書,一個月內會籤正式買賣合約,但交易須待亞視續牌後才落實,傳
  • 紅色帝國覆滅記--尾聲
    接前期《紅色帝國覆滅記--源起》接上期《紅色帝國覆滅記--高潮》
  • 銀河帝國與基地的覆滅,新的異族崛起,人類淪為次等生物和奴隸
    基地與帝國第一次戰端發生於基地紀元300年後,這是兩個帝國第一次的正面較量,基地代表自由民主的體制,帝國代表了封建專政的體制,一個由獨立行商而成的經濟共同體與一個腐朽帝制體系的對抗,一次自由與桎梏的對抗。由於歷史的必然性,基地在差點被覆滅時,反敗為勝,從此謝頓沉底成了基地如神一樣的信仰。
  • 曾讓第三帝國興起的那些因素最終使其覆滅:《第三帝國的興亡》可以...
    Shirer)將親身經歷與大量的秘密文件、私人日記、供詞和證言等繳獲材料相結合,創作出《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柏林日記》《第三共和國的崩潰》等十餘部歷史作品。 在《第三帝國的興亡》一書中,威廉·夏伊勒從親身經歷出發,訴說了對法西斯獨裁政權的憎恨——「這種戰爭的結果不會有征服者也不會有被徵服者,只有燒成焦炭的屍骨堆在一個渺無人跡的星球上。」
  • 《帝國的覆滅》希特勒主演者「布魯諾·甘茨」結腸癌病逝!
    《帝國的覆滅》是一部紀實電影,逼真地反映了希特勒人生的最後12天,第三帝國最後的日子。電影的其中一幕,布魯諾·甘茨突然情緒失控,怒斥手下的場面更成為經典「元首的憤怒」現在已被網友多番惡搞成為了最著名的鬼畜視頻素材之一,至今為止已經被創作出了幾千部的鬼畜視頻。布魯諾·甘茨在影壇作品無數,直到2015年還在拍電影《海蒂和爺爺》。
  • 《星球大戰》星戰並不是一場正邪之間的較量,帝國覆滅也不是什麼邪不勝正。
    星戰並不是一場正邪之間的較量,帝國覆滅也不是什麼邪不勝正。這個只討論到帝國建立到覆滅為止,第一勢力開始的已經扯遠了。       撇開絕地西斯這種奇幻元素,其實都知道銀河帝國是來自銀河共和國,共和國其實是一個聯邦政體,各地方領主有完全獨立的主權,而且有的還是貴族政體,否則公主是哪來的,即使是養女。
  • 歷史追思:曾經盛極一時的亞述帝國是如何走向覆滅的?
    他們當中甚至還並不缺乏一度曾經非常強大的國家,而這其中就有亞述帝國。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咱們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 首先,我們先需要共同明晰一下、曾經的亞述帝國有多麼強大。比如:就在某一年,這個曾經無比強大的亞述帝國竟然直接出兵包圍了同樣強大的敘利亞。隨後,就在緊緊包圍了敘利亞的京城——大馬士革一年之後,亞述帝國便開始發起總攻。
  • 香港電視臺TVB與亞視的鬥爭!TVB是如何獨霸香港電視?
    1982年,香港遠東集團主席邱德根入主麗的電視,並將其改名為亞洲電視,邱德根與邵逸夫的正面對決也正式展開,同邵逸夫一樣,邱德根也是經營戲院出身,此外他還經營過銀行,地產,娛樂等行業,是一位商業大亨,邱德根是電懋已故老闆陸運濤的至交好友,而陸運濤與邵逸夫則是商場勁敵,死對頭,1964
  • 閃電戰橫掃歐洲,希特勒三大致命錯誤,令第三帝國走向覆滅!
    自此,閃電戰的惡名籠罩著整個歐洲大地,從波蘭到挪威、從比利時到法國,閃電戰似乎戰無不勝,將數十萬英法聯軍驅趕至英吉利海峽,希特勒也正式建立德意志第三帝國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自己的狼穴中自殺身亡,而德意志第三帝國隨即滅亡。 盛極一時的德國,為什麼在短短五年時間覆滅,除了正義不可戰勝外,希特勒還犯下三個致命錯誤。正是因為這三個致命錯誤,才導致德國一步步走向敗亡之路。
  • 與亞視、TVB齊名的佳藝電視,為啥會倒閉?這個原因很重要!
    提到香港電視,人們會想到香港無線、亞視,很少人記得佳藝電視。其實,佳藝電視名氣大的很,與亞視、香港無線形成三國鼎立的局勢,收視率非常高。但是,佳藝電視卻提前倒閉,這是為什麼呢?根據資料記載,香港佳藝電視臺在1975年9月7日開播,是香港的第三家免費商營廣播電臺,前兩家是香港無線、亞視。那時的亞視還不叫亞視,而是叫做麗的。這家電視臺的主要股東是何佐芝。那麼,何佐芝是誰呢?
  • 阿道夫·希特勒的出世│看「千秋帝國」從興起到覆滅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
  • 江華是亞視出身,1986年參加亞洲電視藝員培訓班入行
    江華是亞視出身,1986年參加亞洲電視藝員培訓班入行,隨後籤約亞視,他在亞視最出名的一部戲還是要數《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不少觀眾就是從這部劇開始認識他。而要說到江華發展的鼎盛期,還應當屬在1996年籤約TVB後的發展。
  • 亞視停播|「亞洲電視本港臺」這句臺詞永遠成為了回憶?
    亞洲電視(亞視)59年電視廣播歲月正式成為歷史,4月1日重播最後一個節目亞姐特輯《Miss Asia 25th瑰麗巡迴》法國站時,節目未播完,晚上11時59分突然停播熄機。「亞洲電視本港臺」這句廣告詞永遠成為了記憶……4月1號凌晨11點59分,亞視正式停播。
  • 資本論 "紅頂商人「王徵敗走香港亞視
    1月10日,香港的象徵——86歲的首富李嘉誠宣布了「世紀大重組」,旗下兩大上市企業長江實業(00001.HK)及和記黃埔(00013.HK)業務合併、重組,將地產業務和非地產業務分別納入兩個新公司。在當日的發布會上,有香港記者追問了李嘉誠一個與重組無關的議題:會否購買泥潭當中的亞洲電視(簡稱「亞視」)股份,做拯救亞視的「白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