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郭德綱,為什麼于謙脾氣這麼好?

2020-09-10 愛豆研究中心


于謙今年接受人物周刊採訪,記者問到他和郭德綱性格的不同,于謙說:「郭老師一路坎坷走來,勢必嫉惡如仇。」而于謙自己,命裡真沒這些東西,「那些惡的、醜的,我真的沒有概念,所以就一切善待,對所有的事物、人物都是。」

于謙性格裡有老北京人天然的溫厚和親和,這和他的成長環境有關。于謙父母都是石油系統的幹部,家境很好。他從小沒吃過苦,小時候父母很忙,基本駐紮在油田,于謙跟姥姥住,還有好幾個姨媽,在北京胡同的大雜院裡,一大家子人都寵著他。因為父母不在身邊,于謙也就沒有經歷中國傳統家庭對一個孩子的嚴格管教。他有大把的時間去釋放天性,打小就自由自在,有陣子迷上養鴿子,姥姥就騰出半個廚房給他折騰。喜歡養鳥,就天天泡在鳥市,跟著全北京最逍遙的養鳥人,打聽背後的門道兒。於老師前些年寫過一本書叫《玩兒》,講的就是他打小的各種愛好,從釣魚、逮鳥、養鴿子、熬鷹講到了養狗,至於養馬那是成名以後的事了。


于謙小時候

于謙的二姨是老師,小時候于謙就在她班上。那時班上有個女同學得了小兒麻痺症,行動不方面,智力也受影響,從一年級到五年級,于謙的二姨整整照顧她五年。每天一早二姨騎車馱著那個女孩去學校,傍晚下課後二姨給女同學補作業,一遍講不明白,再講一遍,于謙在一旁等得都煩了,二姨還在耐心講,直到講明白為止,然後再像上學時一樣,送女孩回家。

于謙從小受盡寵愛,又在幼年耳聞親見了人間真正的善良,這樣的人格教育讓他受用一生。而相比之下,郭德綱的經歷比他坎坷太多,不僅家庭出身沒有于謙好,在從業生涯的早期,也是受盡冷眼。郭德綱剛從天津到北京混的時候,四處碰壁,日子過的非常苦,他最經常講的就是這段半夜走路20公裡的事:

「那時候蒲黃榆那地方有個小評劇團,劇場能坐四五十人,舞臺也就倆席夢思床那麼大,我去了,答應一個月給我1000塊錢。唱了倆月,一分錢沒給。這時候你要不唱,這錢就拿不回來了。當時住在大興黃村,騎個破自行車,車帶上有個眼兒,捨不得補,這一趟打三回氣也能堅持到。後來沒法騎了,就坐公共汽車。終於有一天,散了夜戲之後沒有公交車了,只能往回走。路過西紅門,當時沒有高速路,都是大橋,上面走車,底下漆黑一片,橋上面走大車,我只能走旁邊的馬路牙子,不到30釐米寬。站在橋上往下看,應了那句話了:殘星點點,斜月高懸,眼淚譁譁的。那會兒真是堅持不住了。當時我就想,郭德綱你記住了,今天的一切是你永遠的資本,你必須要成功。我這個人耳朵根子硬,多少次身臨險境,多少次一點轍都沒有,我都咬牙挺過來了。所以到今天,我說除了我自己誰也害不了我。」

這段艱苦的歲月,當年一度打碎了郭德綱想要出人頭地的夢想,為此,鬱郁不得志的他還寫了一首詩:

數載浮遊客燕京,遙望桑梓衣未榮。

苦海難尋慈悲岸,窮穴埋沒大英雄。


青年時代的郭德綱

關於郭老師當年的辛酸經歷大家都聽過很多,就不再詳細描述了。後來他終於成名了,與同行、與弟子、與記者之間發生過多次交鋒,言語辛辣、嘴上毫不留情,足見他嫉惡如仇的一面。而于謙從業這麼多年,一直以溫和著稱,我們從未見他噴過誰,懟過誰。

奇妙的是,于謙和郭德綱這種迥異的性格形成了很好的互補,兩人竟然成了相聲界最好一對搭檔。

至於他們倆怎麼走到一起的,于謙在他的《玩兒》中也寫到了這一段。於老師少年時期就進了北京曲藝團,早年曲藝團還挺紅火,可是到了90年代中後期,趕上相聲不景氣,曲藝團基本沒活可幹,於老師只能遊手好閒。30歲左右結婚成家了,這才發現一事無成,開始著急了,於老師在書裡對那段落魄的時光是這麼描述的:

「2000年剛剛組建家庭的我,名義上掙著國家四百多塊錢的工資,實際上扣除因遲到、請假等原因的罰款,拿到手的所得每月才區區一塊二的薪水,見著媳婦說什麼呀?說:「咱什麼時候要孩子?」嗨!先甭想要孩子了,先想想晚上吃什麼吧!——這日子沒法兒過呀。」

于謙結婚照


于謙與妻子

本來喜歡提籠架鳥的於老師也顧不上玩兒了,開始過上一段著急上火、忙碌勞累的日子。除了相聲什麼活兒都幹,小品、話劇、主持、司儀、電影、電視、電臺、廣告,每天往返於各劇組和家之間,有點兒休息時間還要出去吃飯、喝酒,拉關係、通路子。就這樣連踢帶打、磕磕絆絆,才算飢一頓飽一頓地把生活維持了一個基本穩定。直到2004年底,受郭德綱之邀正式加盟德雲社,才算掙上了一份穩定的收入。別看一周就兩場,收入也不高,可對於過日子的人來說,這份固定的收入讓于謙心裡一下子踏實了。


于謙早年在電視劇客串演出


于謙早年客串電視劇角色


于謙早年客串電視劇角色


郭德綱、于謙早年演出照

於老師說:「託祖師爺洪福,借德雲社、郭德綱等眾人之力,相聲又死灰復燃了。大家又重新對相聲產生了興趣,從相聲在各媒體銷聲匿跡,到觀眾自覺自愿買票進劇場聽相聲,說實話,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但這一天終於來了!用句現今的常用語:幸福來得如此突然。說句實在話,我們被幸福打了個措手不及。」

那些日子,于謙和郭德綱基本上是不著家的,睜眼就演出,下場就趕路,睡在飛機上,吃在酒店裡,回家只有拿換洗衣服的時間。整天睡眼惺忪,臉色灰暗慘澹,身體虛泡囊腫,精神萎靡不振,但心情卻是無限快樂。於老師在那段日子裡,甭說玩兒,連想玩兒的念頭都沒有。那時候他經常哼唱一首歌:「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唱的時候他就想:可能我這輩子去不了桂林了!

這些年德雲社發展壯大,培養了大批新人,于謙也沒那麼忙了,不但有時間去桂林了,他還搞了個農場,養了幾十匹小矮馬,還有各種小動物,把忙碌時期落下的玩兒時間又給補回來了。


于謙和他養的小矮馬

如今於老師今功成名就,有錢、有閒,加上年過半百,對人生的理解更為通透,他的脾氣比原來還更好了。至於郭老師,偶爾還會懟一下人,但早年的鋒芒也早已收斂,性格上跟於老師越來越像了。

相關焦點

  • 德雲社人才多的是,為什麼就郭德綱于謙、嶽雲鵬孫越搭檔最好
    特別是德雲社這幾年火起來之後,郭德綱和于謙確實是德雲社的臺柱子。他們兩人合作13年來,上百段的段子都是被相聲迷們津津樂道的。    于謙雖然只是負責捧哏,但總能那麼的神來之筆,甚至可以說郭德綱相聲百分之六十的笑點都歸功於他。之前郭德綱也曾感慨,好的捧哏比找老婆難多了。
  • 為什麼郭麒麟的性格不像郭德綱,卻像于謙?
    郭麒麟作為德雲社的少班主,近年來在父親郭德綱的影響下,陸陸續續的參加過很多綜藝,所以知名度大增,成為很多人眼中的好孩子。因為郭麒麟的表現實在是太好了,與他一起參加過綜藝的明星都評價他有禮貌,有涵養,謙虛不張揚。
  • 郭德綱于謙大喜的日子
    你瞧瞧,沒點文化還真看不懂郭德綱是在「表白」,多甜吶!眾所周知這麼多年,德雲社每年年會的日子都會選在1月18,因為1月18日是郭德綱的生日。△《魯豫有約》也正是這段「共患難」的日子,才讓郭德綱日後跟于謙許下了「白首之盟」。當時,郭德綱告訴于謙自己有個「小攤」說相聲,兩人也約好了以後常聯繫。
  • 郭德綱于謙大喜的日子.
    眾所周知這麼多年,德雲社每年年會的日子都會選在1月18,因為1月18日是郭德綱的生日。可偏偏去年改到了1月24,而這一天恰好又是于謙的50歲生日,一切不言而喻。當時,郭德綱告訴于謙自己有個「小攤」說相聲,兩人也約好了以後常聯繫。 3 德雲社起初叫「北京相聲大會」。
  • 于謙的老婆是何許人也,郭德綱會經常開她的玩笑,這是為什麼呢?
    于謙是郭德綱說相聲的搭檔,兩個人合作已經有十幾年了。所以兩個人的關係不是一般的好,經常在一起開一些或大或小的玩笑。還有于謙的嶽父,被郭德綱白話成了蒙古國的海軍司令,像于謙的親戚還有很多,都被郭德綱戲耍了個遍。
  • 郭德綱于謙大喜的日子。|百家故事
    你瞧瞧,沒點文化還真看不懂郭德綱是在「表白」,多甜吶!眾所周知這麼多年,德雲社每年年會的日子都會選在1月18,因為1月18日是郭德綱的生日。當時,郭德綱告訴于謙自己有個「小攤」說相聲,兩人也約好了以後常聯繫。3 德雲社起初叫「北京相聲大會」。
  • 郭麒麟是郭德綱兒子,為什麼性格更像于謙?
    于謙而不是郭德綱,我認為有以下三個原因:于謙是師父,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郭麒麟說:「學師父的藝是學怎麼在這江湖裡活著,學師父的德是學怎麼像人一樣在這江湖裡活著。」相聲界有規定,爸爸不能教兒子,所以郭德綱把兒子交給好搭檔于謙培養。相聲作為我國傳統行業之一,恪守「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 為什麼于謙從來沒和郭德綱鬧過矛盾?盤點原因
    不是郭德綱不和于謙鬧矛盾,是于謙不和郭德綱爭。于謙之前接受採訪的時候說:他的性格和郭德綱不一樣,他不喜歡、看不慣的就丟開手,不管不看不過問。郭德綱早些年的經歷並不是太好,性格比較暴躁,說好聽點就叫做耿直,不好聽就是小心眼。
  • 離開郭德綱的于謙還有什麼身份?
    喜歡相聲的人,特別是喜歡郭德綱的相聲的人們,都了解于謙,也知道郭德綱喜歡把于謙的「抽菸喝酒燙頭」作為梗來說,其實並不能說明于謙的生活狀態就如此!網上有人說,于謙有三大身份。除了「德雲社」影帝,還有隱藏富豪、相聲皇后歷史捧哏第一人、搖滾協會副會長三重身份。其實,在我看來,他的身份就是著名相聲演員。其外的身份最多也就是「北京搖滾協會副會長」,還有鮮為人知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員」身份。
  • 郭德綱說相聲為什麼三句不離于謙媳婦?罕見正面照曝光,網友:于謙...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兩個人的表演,為了增加整體環節的趣味性,郭德綱總是用他的嫂子,也就是于謙的老婆作為調侃對象。 因此很多人都很好奇的是,為什麼調侃對象一定是于謙的老婆
  • 今天郭德綱生日,徒子徒孫紛紛送上祝福,于謙卻這麼做
    郭德綱清晨最美好的祝福,送給我最帥氣的師爺。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心想事成,順順利利。笑口常開,一年四季。闔家歡樂,我好愛您。德雲皇后於是小編立馬去看看作為郭德綱最好的搭檔于謙老師是不是也為郭老師送上了生日的祝福呢?結果卻讓小編失望了,于謙老師的微博最近一次更新是在2021年1月1日,很顯然今天郭德綱生日,老搭檔並沒有公開送上祝福!
  • 于謙為什麼要參加脫口秀會?為什麼好搭檔郭德綱不參加?
    郭德綱和錢先生是20多年的老夥伴,毫無疑問,兩歲孩子的工作和卑微的孩子們的現場表演。于謙擔任湖北衛視「我是喜劇狂人第三季」的導師,並加入浙江衛視「漫畫故事」欄目。熟悉和控制喜劇行業並不是理所當然的事。餘謙和郭德綱是著名的相聲演員和一對黃金搭檔。毫無疑問,他們在相聲中的地位。于謙以喜劇演員的身份參加了第二季的談話。那麼,于謙為什麼不邀請郭德綱呢?于謙在脫口秀會議上的身份是個笑話。
  • 郭德綱和于謙搭檔這麼多年,會不會覺得枯燥呢?
    不會的,郭德綱和于謙他們倆搭檔多年非常有默契,他們都很有才,水平也相當,雙方說話能接得住,而且都是很有幽默感的人,在一起多久都不會覺得有枯燥的感覺。郭德綱和于謙是我們知道的相聲界的一對著名搭檔。他們除了在臺上配合默契,私下倆人的關係也很好,舞臺上的搭檔既展現了他們的友情,也促進了他們的友情,可以說他們是最熟悉最好的搭檔,給觀眾留下特別好的印象,今天我們來說一下為什麼說郭德綱和于謙搭檔不會覺得枯燥。
  • 為什麼郭麒麟的個人性格更像于謙,而非郭德綱?
    郭麒麟的性格更像于謙,是因為于謙是他的師傅,他一直都跟著于謙學相聲,學做人,自然會更傾向于謙。而郭德綱的話,明顯看得出來,他平時的商業活動比較多,或許對郭麒麟的教育時間還沒有于謙那麼多,所以郭麒麟和于謙在一起的時間更多,這也無可厚非。
  • 為什麼于謙20多年對郭德綱不離不棄,這「老兩口」有什麼秘密?
    「這好像是我以前,覺得那個相聲這麼說應該是對的,好玩,覺得非常舒服。」2002的時候,于謙和郭德綱在小劇場的合作演出已經是比較頻繁了,2003年,兩人合作的相聲《你好北京》獲得了組委會特別獎,經過這麼多次的合作,郭德綱對于謙已經是相當欣賞了,但是他並沒有立刻邀請于謙加入,因為當時的于謙是體制內的演員,就是說于謙手裡端著「鐵飯碗」,在那個物質貧乏,工作機會少的年代裡誰不羨慕鐵飯碗呢,更何況當時的郭德綱自己就是一個體制外的民間藝人,德雲社也處於步履維艱的境地
  • 于謙父親:我要跟郭德綱談談版權費的事情
    郭德綱相聲內容離不開于謙的父親,很多郭德綱的相聲迷們反映在郭德綱于謙的相聲中,經典的相聲段子都是關于于謙父親的段子郭德綱也說于謙家族為中國相聲做出了貢獻。網友們對郭德綱和于謙都很熟悉了,可是對於相聲中于謙父親卻不慎了解,記者帶著網友們的疑惑採訪了于謙的父親。
  • 于謙和郭德綱搭夥工資多少,于謙說出一個數字,主持人懵了
    對於很多年輕的鋼絲,聽相聲可以說是聽著郭德綱和于謙這對黃金組合長大的。
  • 于謙說:「如果郭德綱不說相聲了,我也就不說了」
    看了一個採訪,主持人問于謙:「您有什麼話想要對您的搭檔郭德綱老師講?」于謙想了想說:「謝謝他的遷就,謝謝他對我所有的包容。」于謙已經是北京著名的相聲演員。兩人經人介紹相識,本來是想給郭德綱在北京擴充幾個人脈,那時候的兩人,應該沒有想過會走那麼遠。那段時間,郭德綱在北京大興混了三年,仍舊沒有被主流藝術所接受。人們都覺得他是野路子,那段時間,老郭受盡了白眼。
  • 郭德綱、于謙,你倆千萬別分手
    馬季沉默良久說,好在還有一個郭德綱。那一年,是郭德綱正式搭檔于謙說相聲的第一年。臺上二人使盡渾身解數,把觀眾重新拉回了相聲劇場。臺下老淚縱橫,感慨生活不易。于謙遇見郭德綱,其實是在2000年。那時仍在相聲劇團掛職的于謙,以為自己要跑一輩子龍套了。一次團裡安排下鄉演出,他遇到郭德綱。4年之後,于謙正式加入德雲社,成為班主郭德綱的捧哏。
  • 華為這個「郭德綱」,能離開蘋果這個「于謙」嗎?
    于謙這個組合能火到今日,很多人起初都認為是郭德綱的能力好,但是後來才發現,于謙才是郭德綱成功的真正秘訣。但是,很讓人慶幸的是,郭德綱通過自己機緣遇到了同為相聲愛好者的于謙,可以說于謙的出現讓郭德綱的人生出現了轉機,于謙與郭德綱也頗為投緣,不僅在郭德綱窮困潦倒的時候幫助他渡過難關,甚至在郭德綱的事業頗為成就的時候選擇默默地站在郭德綱的背後。不求功名利祿,這是我對于謙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