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齊柏絲坦丨阿格裡奇曾「自愧不如」.

2021-03-04 音樂之光Muselit

20世紀鋼琴大師演奏風格極簡指南

鋼琴家齊柏絲坦

    齊柏絲坦(Lilya Zilberstein,1965-)俄羅斯女鋼琴家(如今生活在德國),生於莫斯科,5歲開始學琴,之後12年於莫斯科格涅辛音樂學院與陶布女士(Ada Traub)學習,1971—1983年在格涅辛音樂學院從薩茨(Alexander Sats)學習,曾獲多種國際比賽獎(1987年布索尼首獎,傳聞阿格裡奇曾說:還好自己沒去參賽!),並在世界各地廣泛演出。

    1991年在阿巴多指揮下,齊柏絲坦首度與柏林愛樂合作,指揮=後維持了長期的合作關係。此後,她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倫敦交響樂團、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等國際許多知名樂團合作。

   齊柏絲坦先後為德國DG唱片公司灌錄過8張唱片,包括獨奏曲、格裡格鋼琴協奏曲、拉赫瑪尼諾夫第2、3號鋼琴協奏曲,也參與該唱片公司首次錄製蕭邦作品全集,並於1999年發行。齊柏絲坦現致力於教育年輕音樂家,經常在巡演期間也同時在大學或音樂學院安排大師班。2015年起,她成為奧地利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全職教授;2011年夏天起,齊柏絲坦於義大利齊吉亞那藝術學院舉行大師班。

    她的演奏,在體現出色的技巧的同時,追求鋼琴在力度與幅度上的表現力與音色的變化多端,演繹的李斯特、拉赫瑪尼諾夫、穆索爾斯基等無懈可擊,是目前俄羅斯學派鋼琴家中的佼佼者。

   編者按:音樂之光為大家推出【20世紀鋼琴大師演奏風格極簡指南】,每次通過千餘字,來給大家介紹一位鋼琴家及其演奏風格或理念。歡迎大家關注!

    第一期:鋼琴家阿勞:「演奏是什麼?」 

    第二期:鋼琴家利帕蒂:「原始樂譜很重要,但對作品內在精神的解讀更重要。」 

    第三期:鋼琴家米凱蘭傑利丨「我不為別人而演奏,我只為我自己演奏」

    第四期:鋼琴家範·克萊本丨他是贏得蘇聯鋼琴大獎的「美國英雄」

    第五期:鋼琴家波利尼丨「這孩子要比我們所有評委都彈得好。」

    第六期:鋼琴家佩拉希亞丨忠實於作品的三重含義

    第七期:鋼琴家古爾德丨「演奏不是一個比賽,而是一場戀情。」

    第八期:鋼琴家皮爾斯丨「彈琴就是跟朋友說話。」

    第九期:鋼琴家魯賓斯坦丨他是「真正的蕭邦代言人」

    第十期:波蘭鋼琴家齊默爾曼丨他永遠謙虛而自信,發出不凡的智慧光採。

    第十一期:鋼琴家波格雷裡奇丨他對樂譜的忠誠遠不及對愛情

    第十二期:俄羅斯鋼琴家涅高茲丨你應該趕緊讀讀他的兩本書

    第十三期:鋼琴家吉列爾斯丨令人陶醉的俄羅斯原汁原味風格

    第十四期:鋼琴家密拉·海絲丨一位哲學式的女鋼琴家!

    第十五期:鋼琴家哈絲姬爾丨她一生與疾病相伴,卻具有一塵不染的純淨

    第十六期:鋼琴家帕德雷夫斯基丨他為何「越混越差勁」?

    第十七期:鋼琴家施納貝爾丨他忠實於音樂作品的精神而非術語

    第十八期:弗朗索瓦演奏蕭邦丨20世紀鋼琴大師演奏風格極簡指南

    第十九期:鋼琴家布赫賓德丨「當指揮家年紀輕輕就擁有所有東西,六十歲該怎麼辦?」

    第二十期:奧地利鋼琴家古爾達丨「演奏者首先必須把握作品內在的愛和感情」。

    第二十一期:鋼琴家巴克豪斯丨「最簡單的樂曲,要做得完美也是困難的,也要多加練習。」

    第二十二期:鋼琴家弗萊舍丨他的演奏綜合了知識的力量、熱情的情感、優雅的品位。

    第二十三期:鋼琴家拉扎爾·貝爾曼丨他的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鋼協》是權威性的版本。

    第二十四期:俄羅斯鋼琴家加夫裡洛夫丨儘管他彈奏的速度相常快,卻從來不會失控

    第二十五期:鋼琴家普萊特涅夫丨他在鋼琴和指揮兩方面都業績非凡

    第二十六期:鋼琴家基辛丨「我們鋼琴家非常幸運,鋼琴演奏的曲目是如此之多。」

    第二十七期:鋼琴家吉澤金丨他的德彪西你不可不聽

    第二十八期:鋼琴家德慕斯都師從過哪些好老師?

    第二十九期:鋼琴家老塞爾金丨他的人格和演奏技藝贏得了世人的尊敬和崇拜。

    第三十期:鋼琴家布倫德爾丨「學者型」鋼琴家的典範

    第三十一期:鋼琴家沃格特丨他希望自己的莫扎特詮釋呈現出一種透明的質感。

    第三十二期:鋼琴家霍洛維茨丨他既能發出鏗鏘有力的金屬聲音,又有夢幻般的柔美音色。

    第三十三課:鋼琴家肯普夫丨他的演奏給我們一種端莊、神聖的塑像般的效果。

    第三十四課:鋼琴家尼古拉耶娃丨她的巴赫與蕭士塔高維奇最值得借鑑

    第三十五課:鋼琴家科瓦塞維奇丨「現在的演奏家太浮躁。」

    第三十六課:鋼琴家貝洛夫丨他極少公開演奏1900年以前的作品。

    第三十七課:鋼琴家卡琴丨對勃拉姆斯作品理解獨到

    第三十八課:「只有麗莉·克勞斯才是我真正的繼承人。」

    第三十九課:鋼琴家魏森伯格丨他與卡拉揚合作尤其出色

相關焦點

  • 31年前就震撼琴壇的「齊柏絲坦障礙」是如何締造的?
    即將於本周日獻上鋼琴獨奏會的齊柏絲坦,也帶有相同的烙印。或許很多人知道,她用指尖締造了名揚琴壇的「齊柏絲坦障礙」,但很少人知道,那場比賽幾乎是她當時唯一的機會。一名在前蘇聯的猶太人,想成長為鋼琴家有多不容易?或許她的故事能夠給你答案。
  • 琴壇巨匠齊柏絲坦今夜重磅獻演(內含節目單)
    俄羅斯的不少女性音樂家們常有不拘一格的震撼之舉,前有逃離蘇聯的小提琴家穆洛娃,後有傳奇鋼琴家莉莉亞·齊柏絲坦。
  • 來自多瑙河畔的伏爾加之音|鋼琴大師莉莉亞•齊柏絲坦獨奏音樂會
    俄國的女性音樂家們,常常離經叛道,不拘一格,前有逃離蘇聯的小提琴家穆洛娃,後有不按規矩出牌的鋼琴大師莉莉婭·齊柏絲坦。齊柏絲坦的摯友、銀髮女王鋼琴家阿格裡奇曾經對媒體說:「幸好我沒有參加那一屆布索尼。」1987年,莉莉婭·齊柏絲坦參加義大利布索尼鋼琴大賽,一舉成名,決賽時的選曲被稱為「驚世駭俗之舉」。
  • 人物記┃專訪齊柏絲坦Lilya Zilberstein(1965-) 上篇
    來自劇院君的誠意推薦專訪齊柏絲坦Lilya Zilberstein (上篇)齊柏絲坦1965年出生於莫斯科,六歲進入格尼辛音樂院師事陶柏,後繼續于格尼辛學院和薩茲學習。她在蘇聯曾獲俄羅斯鋼琴大賽冠軍,並進入全蘇鋼琴大賽決賽。
  • 「最新開票」琴鍵上的黃金年代—莉莉亞·齊柏絲坦鋼琴獨奏音樂會
    」傳奇 「……閃耀的俄國鋼琴家莉莉亞﹒齊柏絲坦……獨具才華的演奏,穩健且精確……沒有什麼能難倒她(評論其演奏普羅柯菲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波士頓環球報》莉莉亞.齊柏絲坦1987年於布梭尼鋼琴大賽(Bozen舉行)榮獲桂冠,自此於國際舞臺大放異彩,該獎在她之後長達五年的時間沒有金牌得主。
  • 宓多裡談巴赫(上)丨「對於巴赫的研究與學習是永無止境的.」
    第六期:鋼琴家佩拉希亞丨忠實於作品的三重含義    第七期:鋼琴家古爾德丨「演奏不是一個比賽,而是一場戀情。」    第八期:鋼琴家皮爾斯丨「彈琴就是跟朋友說話。」    第九期:鋼琴家魯賓斯坦丨他是「真正的蕭邦代言人」    第十期:鋼琴家齊默爾曼丨他永遠謙虛而自信,發出不凡的智慧光採。
  • 宓多裡談巴赫(下)丨「巴赫的音樂無論在什麼場合響起都會給人帶來裨益.」
    巴赫也曾有過遊歷四方的經歷。感受他的音樂無需任何特殊設備和條件,只需在音樂響起時側耳聆聽,您就可以感受到它的魅力。在一場動情的演奏中,聽眾不管是少年還是老者,都能像演奏者一樣獲得內心的解脫和升華。© Midori, 2015
  • 音樂書評丨鋼琴女王阿格裡奇的孤獨丨「她逃避一切,除了愛情」丨評《童子與魔法:鋼琴女王瑪塔·阿格裡奇傳》
    跟阿格裡奇同時代的偉大鋼琴家史蘭倩絲卡說,「身為女性音樂家,我很早就知道我必須比男性多努力一倍,卻只能得到他們一半的掌聲。」可是阿格裡奇的傳記讀下來,你幾乎感覺不到她作為女性鋼琴家的種種不易,她練琴並不努力———「餓了,就吃,不餓,就不吃。在鋼琴上,也一樣。」
  • 「天才,只是永不泯滅的童心」丨全阿格裡奇加拿大獨奏音樂會
    「有的藝術家竭盡全力來雕刻他們的塑像、準備他們墓碑上的碑文,瑪塔•阿格裡奇跟他們正好相反,直到最後一口氣,她也只有一個信條:『生活,自由自在地生活。』要知道,沒有她的母親胡安妮塔這個非凡的人物,瑪塔肯定永遠不會成為鋼琴家。拉威爾創作這個作品時,剛剛失去了他一生摯愛的母親。而母親去世時,瑪塔也痛苦不堪。科萊特跟她自己的母親西朵也有著一種非常親密的關係。再者,這個標題很好地概括了瑪塔的一生:年幼時就已經擁有了成年人的意識,可是一輩子都保持了不泯的童心。魔法,指的是她與鋼琴的神奇的關係。
  • 等待阿格裡奇
    她指尖的清純透亮和鮮活生動沒有一位在世鋼琴家能及,每一個音符的音響都與眾不同,她的速度快到足以擊潰任何已有的錄音。愛樂大廳裡的聽眾從頭到尾都不敢喘大氣。她在整個樂隊奏出最後一個和弦前整整一秒鐘就離開琴凳站起身,仿佛等不及要走似的。世上只有一個瑪爾塔•阿格裡奇。為什麼是瑪爾塔?
  • 阿格裡奇的鋼琴藝術丨有的鋼琴家把活的作品彈死,而她卻能把死的作品都彈活.
    柴可夫斯基《第一鋼協》(阿格裡奇——題記阿格麗希的鋼琴藝術**一般譯作阿格裡奇,這裡遵從作者選擇的譯法    當今世界優秀的鋼琴家若滿天繁星,但真正獨具個性的卻鳳毛麟角。有一類鋼琴家是忠實於原譜,讓作品本身呈現在觀眾面前,肯普夫就是一個代表;還有一類鋼琴家更多的是在作品中表現自我,他們演繹作品是「六經注我」,至於是否合符作者原意,卻是個疑問,霍羅維茨就是一個典型。
  • 人物記┃專訪齊柏絲坦Lilya Zilberstein(1965-) 下篇
    > 本文轉載自:豆瓣ClassicalMusic文中內容整理自:焦元溥 《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談錄
  • 古爾達丨一位「背叛」古典音樂的現代鋼琴家
    *文章轉自上海音樂學院公眾號;往期鋼琴家系列:1、布倫德爾自述丨「我並不認為有什麼成功秘訣,如果真有什麼秘訣,我知道我並沒有遵循它。」 2、法國鋼琴外交家讓•皮爾•阿蒙格丨他把「拉威爾」帶到中國!4、他是德慕斯的老師丨法國鋼琴家伊夫斯·奈特(Yves Nat)5、把樂譜的內在涵義表達出來才有真正的價值丨魯賓斯坦的以色列告別音樂會;6、鋼琴家周廣仁丨「 我要讓更多的人會彈琴!」 7、一份古爾達曾經銷毀卻幸運保存下來的莫扎特奏鳴曲全集錄音;8、我聽巴克豪斯彈勃拉姆斯《六首小品》(Op.118)丨他「雖然豪放,卻倒也善於演繹這類輕巧的小曲兒。」
  • 「迷一樣」的鋼琴界的女大祭司阿格裡奇生日快樂!
    ▼小澤徵爾今年已經83歲了,阿格裡奇比他小6歲,這張不久前發行的專輯封面上,兩位都曾與癌症抗爭過的白髮老人面露微笑,令許多樂迷感慨萬千。兩位大師從年輕時就經常合作,熱烈奔放的阿姐與謙虛有度的小澤在舞臺上的配合十分默契。
  • 「來自多瑙河畔的伏爾加之音」——記鋼琴大師莉莉亞·齊柏絲坦2018北京獨奏音樂會
    關於她有一個著名的小故事稱之為「齊柏絲坦障礙」。1987年莉莉亞·齊柏絲坦在布索尼國際鋼琴大賽中一舉奪冠,她那獨具才華的演繹轟動了整個歐洲,在她問鼎之後的布索尼大賽更是連續四屆頭名從缺,莉莉亞·齊柏絲坦締造了堪稱樂壇奇蹟的「齊柏絲坦障礙」。
  • 「迷一樣」的鋼琴界的女大祭司阿格裡奇!
    阿格裡奇從小就是個天才琴童,但是老師仍舊對阿格裡奇繼續著枯燥的重複練習,使年幼的阿格裡奇對學習鋼琴產生了強烈的厭惡情緒,並千方百計逃避上鋼琴課。如果當時覺得狀態不好就取消演出(王羽佳就曾經頂替阿格裡奇演出過),也曾經在風光一時的時候選擇隱退去學醫等等。
  • 阿格裡奇演奏蕭邦《第一、二號鋼琴協奏曲》丨她的技藝已經步入了「自由王國」的境界!
    蕭邦曾私下透露,這首樂曲事實上是源自一段美麗戀情的回憶,女主角是他音樂學院女同學葛萊寇絲卡(Konstancja Gladkowska),她在當時也是一位出色的年輕女歌唱家。終樂章是充滿活力的迴旋曲(Kujawiak,鋼琴不斷地以八分音符三連音的流暢樂段主導管弦樂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