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格裡奇的鋼琴藝術丨有的鋼琴家把活的作品彈死,而她卻能把死的作品都彈活.

2021-02-18 古典音樂放映廳

柴可夫斯基《第一鋼協》(阿格裡奇/迪圖瓦)

他和迪圖瓦合作的老柴《第一鋼琴協奏曲》中,鋼琴和樂隊分庭抗禮,寸步不讓,阿格麗希在這裡力撥千均,充滿萬丈豪情,龐大的樂隊竟然難以把一架鋼琴壓倒,真是匪夷所思!!這是一個狂傲不羈的阿格麗希。——題記


阿格麗希的鋼琴藝術*

*一般譯作阿格裡奇,這裡遵從作者選擇的譯法

    當今世界優秀的鋼琴家若滿天繁星,但真正獨具個性的卻鳳毛麟角。阿格麗希就是這少數中最讓我心儀的一個,阿格麗希不是以彈奏某類作品的專家著稱,而是演奏曲目比較廣泛,從巴赫到巴託克,都無不打上了她個人獨特的印記。

有一類鋼琴家是忠實於原譜,讓作品本身呈現在觀眾面前,肯普夫就是一個代表;

還有一類鋼琴家更多的是在作品中表現自我,他們演繹作品是「六經注我」,至於是否合符作者原意,卻是個疑問,霍羅維茨就是一個典型。

阿格麗希無疑受後者影響更大,但卻避免了霍處理作品的那種過多的主觀色彩和隨意,而是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強調了演奏的即興性。我們完全可以說她在演繹某些作品時缺少一定深度,卻不能不承認她的演奏充滿了激情,具有一種衝擊力和莫名的感染力量。

   有的鋼琴家把活的作品彈死,而阿格麗希卻能把死的作品都彈活。她的演奏,使人明白了音樂應該是鮮活的,流動的,而不是死水一潭。阿格麗希的演奏風格正應證了中國古人的一句話———「氣韻生動」。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6首

   阿格麗希謙虛的認為自己不擅長蕭邦,但她的蕭邦卻是具有迷人的魅力,

比如她彈的《24首前奏曲》就讓讚賞不置,第一首就如「風咋起,吹皺一池春水」,給人無盡遐想;第24首是熱力四射,光彩照人,真如「驚風亂濺芙蓉水」,仿佛雨中瑟瑟顫動的小花,傲然挺立,阿格麗希指尖力透鍵盤,速度如狂風驟雨,她那卓爾不群的個性鮮明地投印在作品中;

她彈的《船歌》有恬淡悠遠的風韻,是風情萬種的蕭邦,還是風情萬種的阿格麗希?幾乎都分不清了,也許是兼而有之吧。

他和迪圖瓦合作的老柴《第一鋼琴協奏曲》中,鋼琴和樂隊分庭抗禮,寸步不讓,阿格麗希在這裡力撥千均,充滿萬丈豪情,龐大的樂隊竟然難以把一架鋼琴壓倒,真是匪夷所思!!這是一個狂傲不羈的阿格麗希。

在處理普羅科菲耶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這個現代色彩作品時,阿格麗希恰當地把握了作品俏皮怪異的風格,準確地傳達了普的新音樂特點,琴聲如激流噴湧而出,爽朗而明快。

阿格麗希在室內樂演奏上也具有非凡的功力,她和麥斯基合作了貝多芬的《大提琴奏鳴曲》,在Op.69第二樂章,鋼琴和大提琴劍拔弩張,充滿了靈魂的悸動,可以說是把貝多芬的情感上升到了一個臨界點,而最近他們兩人合作的蕭邦《大提琴奏鳴曲》又回歸於平淡,這時的阿格麗希似乎步入生命的成熟期,執著之後,多了一份從容和思考。 

   她彈的拉三和最近出版的貝多芬《第一鋼琴協奏曲》;莫扎特《第二十五鋼琴協奏曲》以及和帕爾曼合作的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等唱片,可惜現在都無緣聽到,但我想,這些錄音,尤其是拉三,一定會給人帶來更多的驚喜吧! 

阿格裡奇演奏李斯特

   看著昔日年輕的阿格麗希風姿綽約的照片,不禁感慨時光的流逝,歲月的無情,當初美麗的阿格麗希現在已是青春不再,但她獨特的鋼琴演奏永遠是充滿了活力和動人。

歡迎關注以下古典音樂公眾號

西方音樂評論

古典音樂歌單


每晚古典音樂會

每晚一張音樂CD


加入古典音樂交流群可聯繫微信:17098908309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公眾號的推薦閱讀書單

相關焦點

  • 「迷一樣」的鋼琴界的女大祭司阿格裡奇!
    阿格裡奇從小就是個天才琴童,但是老師仍舊對阿格裡奇繼續著枯燥的重複練習,使年幼的阿格裡奇對學習鋼琴產生了強烈的厭惡情緒,並千方百計逃避上鋼琴課。阿格裡奇的一生與中國多有交集。她的第一任丈夫是華裔陳亮聲(現在是斯琴高娃的丈夫),她與鋼琴大師傅聰是摯友。她還曾經說過:「我這一生都想擁有郎朗的鋼琴技術!」
  • 音樂書評丨鋼琴女王阿格裡奇的孤獨丨「她逃避一切,除了愛情」丨評《童子與魔法:鋼琴女王瑪塔·阿格裡奇傳》
    小男孩諷刺地對她說。3歲不到的阿格裡奇便馬上爬上桌子。小男孩每天都想出新的鬼點子來挑釁她:讓阿格裡奇單腳跳過院子,拿下高架上的墨水,從長凳底下一邊爬到另一邊……直到有一天,他說:「你不會彈鋼琴!」聽到這個新挑戰,小瑪塔像觸電一樣,馬上打開琴蓋,用一隻靈巧的手指,毫無困難地把一首搖籃曲的旋律彈了出來。對手一次又一次地為難她,她就一次又一次勇敢地應戰,彈了好幾首曲子,直到震撼所有人。
  • 鋼琴家齊柏絲坦丨阿格裡奇曾「自愧不如」.
    2015年起,她成為奧地利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全職教授;2011年夏天起,齊柏絲坦於義大利齊吉亞那藝術學院舉行大師班。    她的演奏,在體現出色的技巧的同時,追求鋼琴在力度與幅度上的表現力與音色的變化多端,演繹的李斯特、拉赫瑪尼諾夫、穆索爾斯基等無懈可擊,是目前俄羅斯學派鋼琴家中的佼佼者。
  • 如何用音樂表現跳蚤市場丨英國作曲家凱特爾比《波斯市場》(Persian Market)
    不論歐洲、中東、遠東、甚至非洲,都是他取材的地方。這些民族風情濃厚的曲子,正是凱特爾比的代表作。凱特爾比的作品亦常被當作無聲電影的背景音樂。但是除此之外,凱特爾比仍然有大量的沙龍音樂。一般認為最著名的作品是「波斯市場」。凱特爾比使用許多各式各樣的匿名來出版自己的作品,有些用於莊嚴的曲子、有些則用於一些小品。
  • 杜鳴心與《水草舞》丨「鋼琴是我一生的鐘愛」,「它始終陪伴著我,給予我智慧和力量!」
    這一「改學」,「歪打正著」,中國失去了一位鋼琴家,卻產生了一位傑出的作曲家,一位寫出了很多優秀鋼琴作品的作曲家。這正是中國鋼琴界之幸,也正是中國作曲界之幸。我倒希望今天能有更多像杜鳴心這樣的鋼琴家,「改學」作曲,這可能會對中國的音樂事業(包括作曲與鋼琴)產生更多不可估量的巨大影響。
  • 鋼琴家內田光子藝術指南​
    世界著名鋼琴家談練琴方法寫給初學鋼琴的孩子家長如何聽懂古典音樂?感謝《傅雷家書》       內田光子,1948年出生於日本東京。內田光子的父親是名外交官,12歲那年,她隨父母移居維也納,開始在音樂之都接受地道的維也納古典音樂教育。
  • 巴赫鋼琴復調作品演奏要點
    有評論家是這樣評論的:「沒有研究過巴赫,就不能理解歐洲音樂;沒有深入的研究過巴赫的復調作品,一個嚴謹的作曲家、鋼琴家就不可能精通他的專業。」他的鋼琴復調作品成為現在學習鋼琴的必修課目,幾乎貫穿鋼琴學習的始終。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家大部分是為了生活而創作,巴赫雖然也是為了生活而創作,但他本身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同時接受早期啟蒙思想的影響,因此與其他音樂家有所不同。
  • 如何彈好巴赫的鋼琴作品?
    他的作品體現了巴洛克音樂時期復調最高超、最成熟的技術水平,後人認為巴赫在音樂史上的地位是無人能及的,其作品具有永恆的價值。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是人類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因為他的音樂藝術是世界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 「天才,只是永不泯滅的童心」丨全阿格裡奇加拿大獨奏音樂會
    「有的藝術家竭盡全力來雕刻他們的塑像、準備他們墓碑上的碑文,瑪塔•阿格裡奇跟他們正好相反,直到最後一口氣,她也只有一個信條:『生活,自由自在地生活。』要知道,沒有她的母親胡安妮塔這個非凡的人物,瑪塔肯定永遠不會成為鋼琴家。拉威爾創作這個作品時,剛剛失去了他一生摯愛的母親。而母親去世時,瑪塔也痛苦不堪。科萊特跟她自己的母親西朵也有著一種非常親密的關係。再者,這個標題很好地概括了瑪塔的一生:年幼時就已經擁有了成年人的意識,可是一輩子都保持了不泯的童心。魔法,指的是她與鋼琴的神奇的關係。
  • 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作品及其藝術特色
    鋼琴作品(一)早期作品(1885―1900)《曼佛雷德》(1886鋼琴二重奏);《四首鋼琴曲》(1887未出版);《三首夜曲》(1887年);《華爾茲》(1890年六手聯彈鋼琴曲);《E小調俄羅斯狂想曲》(1890雙鋼琴);《升F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18991年Op.1)等。
  • 等待阿格裡奇
    瑪爾塔•阿格裡奇的經紀人正在賓館大堂裡打電話,試圖確認她是否登了機。雖然就算她人到了也未必會演出,但起碼事情在朝正確的方向前進。接著,她用莫扎特鋼琴協奏曲換掉了原定的普羅科菲耶夫鋼琴協奏曲,然後她要求只演音樂會的上半場,下半場取消。排練時有人聽見她說自己已經兩個月沒有碰過鋼琴了。沒人知道這話是真是假,也沒人能保證她走上舞臺後會不會真的坐下來演奏。
  • 巴赫鋼琴復調作品的藝術指南
    最具有代表性的《十二平均率鋼琴曲集》則被認為是一部充分體現巴赫的音樂風格和音樂形象的不朽之作。在這部作品中,他的復調技巧和藝術技巧都達到了最高峰,直到今天,他也有理由成為最高典範。這部作品從藝術創造上展現了平均率理論的優越性。他的賦格曲實現了調性功能思維的高度發展,整體曲集標誌著大小調體系的完全成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所起的進步作用是不僅僅局限於鋼琴音樂發展的範疇之內的。
  • 「迷一樣」的鋼琴界的女大祭司阿格裡奇生日快樂!
    他與阿格裡奇的合作是形式多樣的,有時阿格裡奇作為他大提琴獨奏的鋼琴伴奏,有時他們一起與別的藝術家合作室內樂,有時老羅指揮樂團與她上演鋼琴協奏曲。蕭邦的《大提琴奏鳴曲》是蕭邦為弦樂器而作的少量傑作之一,鋼琴聲部和大提琴聲部的旋律都極富詩意。
  • 阿格裡奇演奏蕭邦《第一、二號鋼琴協奏曲》丨她的技藝已經步入了「自由王國」的境界!
    蕭邦在他人生的最後二十年裡,雖然感情生活波讕不斷,而且有病在身,卻為鋼琴創作出許多不朽名曲,無論是作品的詩意,還是對鋼琴表現能力的敏銳探索,在音樂史上都無與倫比。此曲證明了蕭邦音樂寄託之所在:以抒情的稍緩板為中心,所有重要的音樂內容都由鋼琴娓娓道來,而首尾樂章也提供鋼琴一連串機會,進一步深入詮釋管弦樂團表達的許多樂念。即使第一樂章開頭的管弦樂齊奏潛藏著一種陰沉的情緒,鋼琴部分卻有著狂想式的璀璨風格,避免深陷在悲鬱的情調裡,反而能使聽眾振奮起來。
  • 菲爾德鋼琴夜曲創作技法分析丨李斯特說:「許多作品都隨著歲月而失去了光彩,但菲爾德的夜曲卻依舊充滿生命力,至今散發著新鮮的芬芳.」
    1895年,李斯特將他的夜曲收集成《夜曲集》出版,並在序文中讚美道:「多數作品都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然而菲爾德的夜曲卻能一直保持晶瑩明澈的風貌,即使經過了三十六年,他還是那麼散放著新鮮芳香的氣息。」 筆者根據序號、出版時間、調性、速度標記、曲式結構這五個方面以表格的形式對菲爾德18首夜曲的進行整理,列表如下:
  • 巴赫鋼琴復調作品的理解
    他的音樂是世界文化藝術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對於他的復調作品,有評論家是這樣評論的:「沒有研究過巴赫,就不能理解歐洲音樂;沒有深入的研究過巴赫的復調作品,一個嚴謹的作曲家、鋼琴家就不可能精通他的專業」。  兩個以上相對獨立的聲部線條有機地結合的作品即構成復調作品。巴赫的復調音樂充滿音樂內部結構的平衡與美感,是復調性最高的。
  • 偉大演奏家與鋼琴技術風格演變(上)丨在現代鋼琴誕生兩百年的表演和技術風格變化,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個時期.
    這個孩子就是後來成為偉大的鋼琴教育家的車爾尼(Carl Czerny 1791-1857)。凡是學過鋼琴的人應該對車爾尼這個名字毫不陌生,他編寫的幾本鋼琴技術練習曲集如作品599、849、299、740等都是鋼琴學習各個階段必彈的教材。
  • 女大祭司阿格裡奇:沒有哪一個年輕鋼琴家能讓我欽佩,除了蒂耶普!
    非凡的掌控力,為音樂而生的舞臺寵兒鋼琴女大祭司阿格裡奇最欣賞的新生代鋼琴家7歲以神童身份在倫敦和巴黎舉行獨奏會多張唱片榮獲BBC音樂雜誌五星級評價曲目選材繽紛新穎,有特殊寓意與麥斯基、杜達梅爾、阿格裡奇保持長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