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影片,就像一面多稜鏡。折射出多重社會問題。韓國新晉懸疑片《迷失:消失的女人》,講述了離婚中的媽媽不慎遺失女兒的故事。
一部影片,折射出諸多社會現實。
遙想當年,尚未實施計劃生育的七十年代,家裡孩子多,一家兩三個孩子都不稀罕。如今,獨生子女的年代,孩子的意義「不堪重負」。
本應成為彼此愛之結晶的孩子,卻變成精神睏乏之盡頭、唯一自私的寄託;變成彼此爭奪、相互復仇的工具;變成別人眼中可資利用的誘餌……
本應存在的陽光責任,被混亂的生活碰撞的、嚴重缺失、錯位。本應相互的恩寵,變成彼此角逐、相互角力的「法律較量」。
很多國內觀眾看後,都狹隘的將目光聚焦於「黑不黑」中國人的問題上,繼而憤怒的報以低分。完全沒有必要。
謾罵無用,低分無用。我們何時能拍出如此乾脆利落、折射現實的作品,遙遙無期。
更有自詡資深者,時不時冒出一句:流水線上的東西。有種都給爺來個流水線上的東西。只怕是都沒明了電影各條流水線的分支走向吧。
這就像若干年前在一家爵士樂酒吧看到那位著裝格格不入、又隨著音樂微微點頭搖擺的老爺子。或許他、還有我、以及很多人,只不過是在略微做出資深的樣子罷了。
言歸正傳,為了不劇透,就簡單總結一下本片所反應的現實問題吧!
1、一邊職場打拼、一邊離婚官司、一邊小孩哭鬧。一人面對冷漠丈夫、敷衍律師、瘋狂製片、怪異保姆、街頭混混……獨立女性,著實不易。
2、移民、偷渡帶來的異地不平等問題。
3、買婚帶來的倫理、道德,精神囚禁問題。
4、愛之天平失衡之後帶來的「精神失控」
……
好了,再也不能劇透了。
近期淘碟的意外驚喜之作。就是喜歡韓影這種行雲流水的流水線。有空一定拉片,細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