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消失的女人》一點點小感觸

2020-10-12 Jayesslee

今天終於把存了好幾天的《消失的女人》看了,雖然最開始只是奔著孔孝真而去,但看完後還是有一些小感觸。以下所說的僅為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先說說電影本身的結構,故事的發展非常清晰,以平淡的故事開頭,以帶有悲劇性的結局收尾。其間利用插敘的手法交代部分情節的來龍去脈,所以整部影片看下來,就敘事方面沒有什麼特別的新意。雖然也有兩條線索的交織,但是在故事的穿插中又是獨立的敘述。這或許是因為題材的制約,沒辦法像有些電影一樣,在故事敘述方面創新。說到情節結構,這裡推薦克里斯多福·諾蘭的《記憶碎片》,黑白與彩色兩條線並行發展,黑白線採用順序,而彩色則是倒敘。這樣還不算什麼,厲害之處就在於這部影片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樣,真是的「碎片」似的存在,一段彩色故事一段黑白故事,下一段彩色故事又是對上一段彩色故事的解釋。如果只看一次,或許根本沒法把所有情節連貫起來,於是第二次觀看時,你可能會拿出紙筆簡單記錄每一個故事,然後看完後再將所有的片段聯繫起來,組成一個完整的故事。直到第三次、第四次觀看時,你則會有越來越多的問題。總而言之,克里斯多福的電影產量一般,但部部精品。好了,現在回到正題上來。剛剛說了這不電影情節結構本身沒什麼亮點,但在觀影后卻會引發很多思考,這也是它的魅力之處。

看見微博上許多評論都說這部電影是在諷刺中國人。當然作為一個觀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也沒有人知道到底導演是怎麼想的。但是我只想說,一個人的思想有多狹窄,眼光就有多狹窄。誠然,影片中「中國女人」這個設定或者那個態度惡劣的中國人會引發誤解,但是如果以這些就判斷它是在諷刺中國人的話,那和那些支持「中國威脅論」的人又有什麼區別。孔孝真扮演的角色所代表的不是「中國」,而是那個被欺壓的群體,她身上的中國標籤可以換做是任何國家。或許導演是了解到了世界上普遍存在這種擁有悲慘命運的婦女,而只不過恰好將標籤貼在了中國而已。中韓本來就有很深的歷史淵源,再加上地理位置的因素,所以可能選擇一個中國女人更為貼切。我想這樣理解也不是沒有道理。或許換一種方式理解,如果將寒梅換成一個其他國家的女人,那麼我們所感悟到了是否就會發生改變?我想,如果說人物的發生了變化,但是我們的感動與體悟沒有改變,那麼就正好說明了這個中國標籤確實不能將其看作是對中國的污衊。

我們之所以會被感動,無非來自與兩個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字——母親。有人說,因為上帝不能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母親。這話說的沒錯,媽媽或母親二字,光是看著就讓人心動。人常說孩子是母親身上的一塊肉,這話不完全對。因為對有些母親來說,孩子就是心臟。心臟不跳了,整個人就死了。無論一個人有多麼理性,在自己最脆弱的那部分受到威脅時,整個人就陷入了一種癲狂狀態。影片中的智善是這樣,在電話那端聽到女兒被綁架,也不確認是不是真的,根據聲音的相似性就直接將自己的積蓄轉給對方,以及後面尋找女兒時整個人的恍惚,個人認為嚴智苑將那種母親在失去女兒後的精神狀態非常好的演繹了出來。而另一位母親寒梅則是影片著力刻畫的形象。一個被販賣的婦女,在被婆婆嫌棄和丈夫家暴的情況下,為了自己的孩子一直默默承受著,最後選擇逃走也不是出於對自己的考慮,而是為孩子爭取更好的治療條件。賣掉自己的腎只為交住院費,最後卻還是被有關係的醫生家屬霸佔了病床。她想要的並不多,而這微小的願望也都只是為了自己的孩子。或許寒梅自己知道的,她知道在仁停留在這個世界上的時間不長久,但是即使是這樣,她也希望自己能為在仁做出最大的努力,可世界卻給了她冰冷的一巴掌。印象最深的是當寒梅發現在仁情況危急時,她撥通了急救電話,但卻因為語言不通無法告訴對方自己的具體位置,那緊急而又無能為力的一刻,何嘗不是她日後最為內疚的一刻。於是在仁在寒冷的冬夜再沒能堅持下去,寒梅抱著她的心臟,望著空無人煙的四周,那一刻她的心臟停了。

為什麼寒梅最後會選擇帶著多恩逃走而不是交給別人?為什麼最後智善會跳下海去就寒梅,我想這還不是因為「母親」二字。因為寒梅失去過孩子,所以她才不願讓自己盡心照顧的多恩被別人當做勒索的工具。因為智善也是母親,所以她才會體諒寒梅所做的一切,所以她才會不顧自身安危跳海去救寒梅。可最後寒梅還是選擇離開,因為在仁停止呼吸的那一刻,她就知道自己的心臟也不再跳動。

作品對故事的詳略處理的也很好。上面所說的插敘不是漫無目的的插入,而是對必要情節的插入。例如為什麼智善和她老公會離婚,導演雖然沒有交代,卻通過她婆婆的態度和電話那邊一個女人的聲音告訴了觀眾,要麼是因為這段感情不受婆婆喜愛,要麼就是丈夫出軌。至於為什麼這樣做,個人認為導演對人物悲劇色彩的渲染是分主次的,寒梅無非是主要的,所以對其婚姻的交代著墨較多,而另一個人物則有相對性的省略。這或許取決於導演更想突出哪個主題。

相關焦點

  • 《迷失:消失的女人》韓影的成功
    從觀眾視角看《迷失:消失的女人》劇情 剪輯 配樂整體流暢度很高,劇中女一號 女二號的表演很到位,尤其女一號嚴志媛的演技無可挑剔,那種欲哭無聲 尋女急切的心理,那種肢體語言 面部表情的「精神病」。從劇中最後跳海救援,水下畫面夠唯美,但不夠科學。在海水灌入體內之前,浮力和壓力的作用下,人體是沒有那麼快沉下去的,但寒梅要去另一個世界照顧她的孩子。
  • 不要把《找到你》與《迷失: 消失的女人》相比較
    今天看了姚晨和馬伊琍主演的懸疑溫情電影《找到你》,雖然這部影劇是根據韓影《迷失:消失的女人》翻拍的,但是從影名含義上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不一樣。影片《找到你》與《迷失:消失的女人》劇情看似相差無疑,實則側重點不一樣,《迷失:消失的女人》中側重的是保姆的神秘感和故事的懸疑感,而《找到你》則側重的是找到孩子、找到女性自身存在的意義...
  • 《迷失:消失的女人》【趣靈說電影】 迷失;消失的女人 撫養孩子的權利的義務變成道具化的母性
    離異女智善為了工作,通過熟人介紹找了一個保姆寒梅寒梅雖然不太會韓語 但照看孩子,整理家務都很優秀的寒梅很快便受到了智善的信任突然有一天寒梅和孩子一起消失智善雖然想報案,但因孩子的撫養權問題延誤了時機瘋狂尋找孩子的智善通過向寒梅追債的樸賢益,智善知道了寒梅的故事寒梅通過國際結婚,嫁給了韓國一個農村的單身漢寒梅不僅不能受韓語教育
  • 電影資源| No.287《迷失:消失的女人》
    百度雲連結:http://pan.baidu.com/s/1i5h0SOP 密碼:cfks《迷失:消失的女人》
  • 【韓版】迷失:消失的女人 미씽: 사라진 여자 (2016)
    主演: 嚴志媛 / 孔曉振 / 金熙元 / 樸海俊 / 金善英類型: 懸疑製片國家/地區: 韓國語言: 韓語 / 漢語普通話上映日期: 2016-11-30(韓國)片長: 100分鐘又名: Missing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迷失
  • 熱衷懸疑題材之---《迷失:消失的女人》
    《迷失:消失的女人》❤️❤️❤️(懸疑溫情感人)。一個單親的女主媽和一個身份神秘的保姆,本來保姆很喜歡照顧女主的孩子,女主怕保姆在家悶,還約著夏天帶著孩子要去海邊玩。氮素突然有一天保姆就帶著孩子不見了,女主媽有苦衷當時又不能去報警,到後來實在找不到著急了就報警,可是警察和律師又不太相信她。
  • 《迷失:消失的女人》不同的母親,相同的母愛!
    這部《迷失:消失的女人》可以說是近期的新意之作,但也只能算作是有新意。這是兩個女人之間的故事,說的更直白一點,這就是兩個母親之間的故事。影片開始二十分鐘後,懸疑片就成了敘事片,整個電影就變成了一個瘋了一樣的母親尋找孩子的故事。
  • 《迷失:消失的女人》:你能搶註我們的端午節,我就不能搶走你們的孩子麼?
    :消失的女人》。當然《找到你》並不是翻拍,更不是抄襲,而是和《迷失:消失的女人》一本兩拍,只是中國版劇本改編時間比較久才比較晚拍攝製作完成——很好奇那些「看哭了」的女性觀眾看了原版,會不會有些反悔,甚至驚覺「中國版那是什麼鬼」?想想就好笑。
  • 《迷失:消失的女人》變味的愛 放大的恨
    韓國新晉懸疑片《迷失:消失的女人》,講述了離婚中的媽媽不慎遺失女兒的故事。一部影片,折射出諸多社會現實。遙想當年,尚未實施計劃生育的七十年代,家裡孩子多,一家兩三個孩子都不稀罕。如今,獨生子女的年代,孩子的意義「不堪重負」。
  • 電影找到你抄襲韓國電影迷失消失的女人怎麼回事 真相揭秘
    ­  電影《找到你》上映這段時間獲得不俗口碑和票房,而有網友指出這部電影與韓國電影電影《迷失:消失的女人》相似度極高,其實並非抄襲而是一本兩拍。­  由呂樂執導,姚晨、馬伊琍主演的電影《找到你》目前正在內地影院熱映,有觀眾發現該片與2016年底在韓國上映的電影《迷失:消失的女人》高度相似。
  • 《迷失:消失的女人》現實真的有這麼美好嘛?
    ps:影片改編自2016年韓國電影《迷失:消失的女人》,基本遵從原故事,鄙視國內這種翻拍假裝原創的做法! hߐ��
  • 《迷失:消失的女人》消失的女人
    影片開始就展現出兩人是僱主和保姆的關係,並且關係融洽,女主人非常信任與依賴保姆,但是沒有想到最信賴的人卻帶著自己的孩子消失了,女主人開始了她的找孩子之路,故事的結局並不美,但卻很真實,觸動人心。
  • 《迷失:消失的女人》母愛是什麼?
    之前看了一點點文字預告,總有種故弄玄虛的東西。而且這兩年看了名作消失的愛人,又看了日本搞笑變態夫妻劇我危險的妻子。還有最近看了火車。對於這種突然發生的人口失蹤,其實 有些免疫也有所準備的。至於為什麼在電影分享的第一時間就看這部電影?因為孔孝真(孔曉振)。 為了她, 絕不是因為喜歡她。反而我真心厭倦她的熒幕形象。
  • 佳佳||《Missing:消失的女人》影評
    但是我今天想寫的是《迷失:消失的女人》這部電影,這是我看過為數不多的雙女主韓國電影,豆瓣評分雖不及《辯護人》,但是也是很有看頭。    影片開始就展現出兩人是僱主和保姆的關係,並且關係融洽,女主人智善非常信任與依賴這個叫寒梅的中國女人,但是因為提前知道這是部懸疑題材,所以邊看邊猜測寒梅這個女人除了保姆的另一面,果不其然,影片20分鐘後,她和小主人多恩就一起消失了,此後,女主人智善就瘋了一樣的開始找尋這個消失的女人和她13個月大的孩子,這是故事的明線,而暗線就是在智善找尋過程中穿插的一系列有關寒梅的過去的故事。
  • 《迷失:消失的女人》不是影評!
    韓國電影《消失的女人》 很規整的韓國電影,懸疑的氣氛營造的中規中矩,主旨也不會難懂,敘事清楚,全片流暢可看度高。母愛這個話題畢竟重複再多次也可以讓人有所共鳴。不劇透,是一個悲傷的故事,結局不美但很真實。
  • 《迷失:消失的女人》我區別打分的原因
    並不是我刻意偏袒,《找到你》和《消失的女人》我都看過,而且是後者在前,我給兩版區別打分是因為我看到了這當中的區別,說實話中國版的我也不覺得多好,但也比韓國版的強。韓國版的劇情確實比中國版複雜和突出。但兩者卻有一個本質區別,中國版的兩位女主角都是「自己人」這就展現了國內的內部矛盾,並且敢於突出體現「女人不易做」和「社會貧窮人難活」的主題,不黑任何一方,韓版的給我的感覺是在傳遞一種「問題都是來自外國人,外國保姆、外國販賣人口、外國非法移民、外國的嫖客」的感覺,這就讓電影大打折扣了,因為它凸顯的矛盾核心在於外國「造成」的,而不是來自自己國家的社會,這還有一種「黑」和「秀優越感」的心態,韓國也有很多貧窮的人
  • 《迷失:消失的女人》焦慮的母親,消失的父親
    常態2:焦慮的母親在中國,女性在職場上的地位很脆弱,而且不僅要面對工作壓力和非議,還可能有上司的騷擾,本來沒有孩子,也無所謂,有了孩子,為了保住收入,不得不委屈求全,這樣,工作和孩子很難兼顧(特別是單親母親),當媽的不僅要揪心來自工作的壓力,還要面對孩子的一系列問題,所以總是很忙,總是很累,總是很疲倦,總是很焦慮常態3:消失的父親在中國
  • 《迷失:消失的女人》無題。
    -著實對小熒幕上精緻的小女人孔孝真入迷。而換到大熒幕中,她秀氣的五官竟也非常契合了,一顰一笑都牽動著我、感染著我。在這裡她沒有新潮的衣裙,沒有首飾,不施粉黛,低吟淺唱,哼的是聽不懂的歌謠。看向孩子的眼神,熠熠生輝。臉上的幾顆痣點得太到位了,嘆服,使得她整個人多了一股神秘感。
  • 《迷失:消失的女人》不負責任的影評
    可能女生會有更多感觸對不對?個人認為的bug:為什麼媽媽在警察都要通緝的情況下還能夠拿著手機到處「自由」的狂奔,警察都拉不住,難道是要表現母愛?
  • 《迷失:消失的女人》彈幕打臉!致沒看完就打3星以下的憤青
    ,難免將這部「消失的女人」歸為同類,當然還有點小膩味。與拉皮條的韓國人合夥勒索的中國女人「金妍」......一個被拐賣到韓國做媳婦的中國女人;一個被丈夫毆打,婆婆剪髮的中國女人;一個被囚禁,不能學習語言的中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