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早就看韓劇,韓國電影到是看的不多,這次青盟推薦的兩部韓國電影我都認真看了,律政題材的《辯護人》豆瓣評分超高,還是《漢江怪物》男主宋康昊出演,絕對的實力派老演員。
但是我今天想寫的是《迷失:消失的女人》這部電影,這是我看過為數不多的雙女主韓國電影,豆瓣評分雖不及《辯護人》,但是也是很有看頭。
看電影之前我只聽過這影名,畢竟是去年才上映的,剛開始看的時候畫面感就好像是《捉迷藏》一樣,還有種令人汗毛豎起的感覺。因為事先知道是懸疑片,所以總是不由自主去想像,畢竟孔孝真歐尼的眼神一開始就透露著詭秘。
關於電影整體結構,故事的發展是非常清晰的,以平淡的故事開頭,以帶有悲劇性的結局收尾,其間利用插敘的手法交代部分情節的來龍去脈,所以整部影片看下來,就敘事方面其實不是很有新意。但是觀影后真的會引發很多思考,這也是它的魅力之處,我所寫的也是我觀後的一些感想。
首先說影片中寒梅這一人物設定是中國人,我想電影上映的時候肯定有很多人又說這是一部諷刺中國人題材的電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導演的想法我們也無從知曉,我看到的是孔孝真歐尼所扮演的寒梅代表的是那個被欺壓的群體,如果換成其他國家的人,弱勢群體還是那個弱勢群體,而所謂被諷刺的那個人,還是中國人嗎?所以,或許導演是了解到了世界上普遍存在這種擁有悲慘命運的婦女,而只不過恰好將標籤貼在了中國而已。
很多看過電影的人都和我一樣會被感動,之所以會被感動,就是因為電影中的兩位母親。
智善是一個與丈夫離婚後執意要爭取孩子撫養權的單親媽媽,寒梅是一個被販賣到韓國,生下的孩子因病去世的中國女人。
可以說,這兩位母親都是悲慘的角色。
影片開始就展現出兩人是僱主和保姆的關係,並且關係融洽,女主人智善非常信任與依賴這個叫寒梅的中國女人,但是因為提前知道這是部懸疑題材,所以邊看邊猜測寒梅這個女人除了保姆的另一面,果不其然,影片20分鐘後,她和小主人多恩就一起消失了,此後,女主人智善就瘋了一樣的開始找尋這個消失的女人和她13個月大的孩子,這是故事的明線,而暗線就是在智善找尋過程中穿插的一系列有關寒梅的過去的故事。故事的結局並不美,但卻很真實,觸動人心。
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孩子是母親身上掉下的一塊肉。這話沒錯,但是更準確的來說孩子就是母親的生命。
當孩子消失,原來是工作狂的智善整個人都陷入了癲狂甚至瀕臨崩潰,當她接到一個陌生電話,聽到電話那頭孩子的哭聲,也沒確認是不是真的,就直接把自己的積蓄打過去,在尋找的過程中,整個人恍惚,幾次嚎啕大哭,演員嚴智苑將這種崩潰的精神狀態表現的淋漓盡致。
而孔孝真歐尼飾演的保姆,在開始就總是給人一種神秘的陰森感,其實我一開始以為是這個人物人格有問題(看過類似的人物,比如《捉迷藏》女主),但是隨著影片的推進,發現,一切都是那麼的悽慘,寒梅被販賣到韓國,婆婆不待見,丈夫還家暴,生下的女兒有著嚴重的先天疾病,而婆家人只想要兒子,竟然要她拋棄女兒,她好不容易賣腎換錢甚至去賣身來籌集女兒的住院費,卻被醫院的醫生家屬霸佔了床位。此時鏡頭鎖定了智善一家……
冥冥之中這一切都註定了這兩個女人的相遇,也許寒梅知道在仁(她的孩子)不能活長久,但是她也想儘自己最大努力而不是輕易放棄這個可憐孩子,但是上天並沒有憐憫她,在仁還是離開了,黑夜裡,她抱著在仁無力地哭泣,也許因為感受到命運的不公,她將悲傷化為復仇的力量,以一個報復者進入了智善的生活,但是這個本性淳樸善良的女人,將自己的母愛轉嫁到了與她朝夕相處的孩子身上,潛意識裡,她是把孩子當成了在仁啊。
這是一部懸疑題材的電影,不乏一些陰暗、仇恨的一面,但是都在兩個母親最後歇斯底裡的對白中化為烏有。寒梅最後沒有把孩子交給別人而選擇自己帶著孩子逃離,當智善找到她們時,面對寒梅的過激行為,智善選擇理解,她願意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多恩,以慰在仁的在天之靈,而寒梅也是因為不想自己精心照料的孩子淪為別人勒索的工具而選擇逃離,當寒梅放下多恩,獨自一人跳下海去,就證明了智善說得對,寒梅也是愛多恩的。影片最觸動的一刻還是智善跳下去救寒梅,而寒梅放棄被救的機會,握著她親自秀著在仁名字的方巾選擇離開人世。
兩位母親,在最後都選擇了理解對方,只能說,不同的母親,相同的母愛,影片以「母愛偉大」為突出,又向我們呈現出社會黑暗不公的一面,引發我們對寒梅所代表的弱勢群體的關注。我想,感動與思考是影片給我們觀眾最大的啟發。
————佳佳第一次寫影評,不是那麼標準,多是自己的感觸,以後青盟推薦的電影我都會好好看,因為被推薦肯定有其道理。以前也看過許多好電影,但是從沒有習慣寫影評,我想說,加入青盟養成了許多以前沒有的好習慣,以後看電影不只是看過就好,要學會寫影評領悟,相信自己會越寫越好,也堅信我們青盟會越走越好。
青盟部落優秀代理,在校大學生,坐標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