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藤甲軍

2021-03-05 普光明樓

歡迎點擊上圖上方的「普光明樓」,然後選擇「關注」

孔明施計火燒三萬藤甲軍的時候,垂淚嘆道:「此雖有功於國家,然必折損我的壽命。」

世人都知道殺人有罪,但於平時隨意把豬狗牛羊等殺死則安然不以為怪,豈不知殺畜生比殺人的罪過稍輕而已,怎能無罪?

《禮記》云:「王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世人看到《禮記》上這麼說,都知道殺大的畜生有罪,而對於蝦蜆螺蛤等,一餐就吃千百條生命,竟安然不以為怪,不知只是罪過稍微輕些,怎能無罪!

佛經說:「一切含靈皆具佛性。」可見螞蟻和人是一樣的,怎麼可以厚此薄彼呢?假如恃強凌弱是合理的,那麼人類可以互相殘殺而食了。《梵網經》云:「凡有命者,不得故殺。」其含義多麼深刻啊!

十方恆沙佛,六通照知我,今乘二尊教,廣開淨土門,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普光明網站:http://www.puguangminglou.com/Index.aspx

請點擊右上角,把本文分享到朋友圈、發送給好友,舉手之間,功德無量;

如果您想訂閱」普光明樓微信公共平臺」的文章,可於如下三種方式任選一種:

1.點擊本文標題下的藍色小字「普光明樓」,選擇關注,然後點擊「查看歷史消息」;

2.直接加公眾號:普光明樓

3.掃一掃下面的二維碼:


感恩你的關注,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火燒30萬魏軍面無懼色,為何火燒3萬藤甲軍時,他卻說必損陽壽?
    作為久經戰陣的諸葛亮,心理素質應該說是非常強的,但是他火燒魏軍30萬面無懼色,為何火燒藤甲軍時卻說必損陽壽?諸葛亮火燒魏軍在火燒藤甲軍前,諸葛亮曾三次火燒魏軍。第一次是諸葛亮的出山之戰,火燒博望坡。而火燒藤甲軍那次,只不過擊殺了的3萬敵軍,兩個數字比較起來,明顯是火燒曹軍更厲害。那麼為何諸葛亮對於火燒曹軍30萬是面無懼色,而火燒了3萬藤甲軍就十分擔心,說必損陽壽呢?實際上這裡面主要有三個原因。一、諸葛亮年齡狀態不同火燒曹軍時,諸葛亮還是十分年輕的。那個時候的諸葛亮,剛剛出山,正是需要大展才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是年輕人渴望建功立業的真實寫照,不會想的那麼多!
  • 諸葛亮火燒藤甲軍,只是羅貫中腦洞?明朝水軍:那就是件救生衣
    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諸葛亮七擒孟獲那會,曾經打過著名的一仗,叫「火燒藤甲軍」,故事裡,蠻王的軍隊身穿油浸老藤製成的鎧甲,刀槍不入,把諸葛亮殺了個大敗,後來諸葛亮發現藤甲易燃
  • 蜀漢丞相諸葛亮用計,火燒三萬的藤甲軍,現世折福折壽(蓮池大師)
    感恩您的隨手點讚和轉發朋友圈,讓更多人受益蓮池大師:殺罪 諸葛亮與三萬藤甲軍的悲劇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孔明用計,火燒三萬的藤甲軍,這些南蠻兵士全被燒成灰燼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時,只見蠻兵被火燒得伸拳舒腿,皆死於谷中,臭不可聞。孔明垂淚嘆曰:「吾雖有功於社稷,必損壽矣!」(參考《四庫全書‧史部‧ 諸葛武鄉侯南徵》、《三國演義》、《諸葛亮傳略》)
  • 諸葛亮火燒30萬魏軍面不改色,為何火燒藤甲兵時卻說必損陽壽?
    在諸葛亮這五次玩火中,除了火燒藤甲,其餘四次都是針對曹魏集團。這樣就好理解了,《演義》以劉備集團為正統,曹操集團為篡國賊,諸葛亮火燒曹魏士兵,那是為了光復漢室,屬於替天行道。既然是替天行道,自然不會折損陽壽了。
  • 兵器譜|諸葛亮火燒藤甲軍,只是羅貫中腦洞?明朝水軍:那就是件救生衣
    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諸葛亮七擒孟獲那會,曾經打過著名的一仗,叫「火燒藤甲軍」,故事裡,蠻王的軍隊身穿油浸老藤製成的鎧甲,刀槍不入,把諸葛亮殺了個大敗
  • 孔明火燒魏軍30萬面無懼色,為何火燒藤甲兵時卻說「必損陽壽」?
    火燒藤甲兵,燒得連如何製作方法都失傳了。可想而知,連一個喘氣的都沒有逃出來,太絕了,有違天道。油浸的藤甲碰火一亂全著了,蠻兵全部慘死。孔明主要想收復蠻王,並不想消滅2萬藤甲軍,可是真打不過啊!事後孔明傷痛自責不已。
  • 孔明火燒30萬曹軍面無懼色,火燒藤甲兵卻說「必損陽壽」為什麼
    後諸葛孔明南徵之時,用火攻之計,火燒盤蛇谷,大破藤甲軍。正史記載:三年春,亮率眾南徵,詔賜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事在亮集。其秋悉平。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的描述可謂是如一神人一般,但是其中有一個是記載的最多的,那就是玩火,各種火攻,因此,諸葛亮可以說堪稱玩火的專家了,火燒了曹操30萬大軍不說,更是在徵服南蠻烏戈國的過程中火燒藤甲兵,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是就在火燒藤甲兵的時候諸葛亮卻說了一句話,「必損陽壽」,為什麼燒死了曹操三十萬軍馬卻沒有這麼說,火燒藤甲兵卻說會損陽壽呢?
  • 諸葛亮火燒30萬曹軍面不改色,為何燒3萬藤甲兵大呼:必折陽壽
    諸葛亮善用火攻,比如火燒赤壁,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等等。諸葛亮面對被他燒的慘烈的敵軍,面不改色,絲毫不留情面,但是在諸葛亮平定南蠻的時候,同樣使用火攻的諸葛亮,看著被火燒的苦不堪言的南蠻藤甲軍,竟然有點不忍直視,還大呼「必折陽壽」之類的話,認為自己做下如此傷天害理的事情,以後終究會遭到報應的,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為何說從一開始,火燒上方谷就註定失敗,司馬懿註定能活?
    三國演義中,火燒上方谷一章讓人看得火大,鋪墊了那麼久,終於把謹慎的司馬懿給引上勾了,而且完全是必勝的局面,結果卻是天降大雨,澆滅了大火,使得司馬昭得以逃出升天
  • 燒餅與火燒
    燒餅、火燒,北京人都吃過燒餅跟火燒
  • 諸葛亮火燒藤甲兵?別被旅遊景區的樣子貨騙了,真正的藤甲根本不怕火
    非要說火攻的話,其實沒有任何盔甲可以真正抵禦火燒,鐵甲導熱性太好,火燒的話更是能讓甲片很快點燃內襯直接變成鐵板燒肉,撒上孜然即可食用。更不用說最大的殺傷是燃燒產生的煙霧,火災中絕大部分人並非被燒死,而是被嗆死。所以真正使用大規模火攻,怕是還得再戴個防毒面具。真正限制大規模使用火攻的更多的還是對於地形以及燃料的限制。盔甲本身對於火燒的防禦力都不高。
  • 七擒孟獲 最後一集 孔明火燒藤甲軍
  • 槓子頭火燒
    這是一首專門吟槓子頭火燒的詩,寥寥28個字,清晰詮釋了槓子頭火燒的麵食特性和深藏的文化內涵,把一個「槓把硬」火燒的外表和內涵表述得透徹盡致。讀罷回味了這首詩,我陷入了一段與槓子頭火燒有關的回憶。1979年,我考入師範學校,做了名副其實的窮學生。當時上師範學校,國家管吃管住,還不用交學費。
  • 火燒的製作方法和分類
    《墨娥小錄》把火燒解釋為餅,但表面是不用芝麻仁的,這個習慣叫法也很久了(但也有個別品種表面粘芝麻而叫火燒的,如叉子火燒)。另外《四續掖縣誌》記載:「火燒,即火食也。蓋因沿街擎賣者高呼『火食嗷』,遂沿食與嗷音按呼轉變為『火燒』,且因火烙熟而食,則燒字亦有義意。」可見,火燒是食、嗷的轉音,所以膠東部分地區仍然使用「火食」這一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