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化中,上至孔子,下至五四,出現的詩詞才人,筆墨騷客,數不勝數。
有上下求索,孤苦鬱憤的屈原;有「究天人之際,成一家之言」的司馬遷,有憂國憂民,沉鬱頓挫的杜甫;有中國古代小說的巔峰——《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
這些人給人的感覺總是憂鬱的、苦悶的、不安的、孤苦的……讀他們的詩詞文章很難感覺到輕鬆自在,豪氣萬丈……當然豪氣萬丈,輕鬆自在的文章自然是有的,李白上青天攬明月,是豪氣,王維獨居終南山,是幽靜閒適。
這像是兩群人,一群人太過苦悶,深知人間疾苦,一群人太過蕭散,好像是人間仙人。其中,有一人,把這天上人間,都結合一身,這人就是蘇軾。可以羽化而登仙,也可以「倚杖聽江聲」「起舞弄清影」。
在他的身上,我們很多時候看到的是充滿世俗生活的煙火氣息,他沒有一味求仙拜道,以或長生,而是更多地看到他面對生活時的豁達與真實。
央視出品,必是精品。這句話是一點沒錯的。這次的大型人文紀錄片《蘇東坡》就是央視為了紀念蘇東坡980年的誕辰。
蘇東坡是宋代文學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國古代士大夫的典範,他的詩詞書畫文均是精品,流傳已近千年。
蘇東坡不僅在國內備受喜愛,在國外也是備受推崇,享譽世界也。他是法國《世界報》唯一一位入選的「千年人物」的中國人。蘇軾的詞,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在國外經久不衰,他的在食譜上的發明——東坡肉,也遠渡重洋,流行世界。
此《紀錄片》努力還原蘇東坡的生命歷程,從考取功名,到三次貶黜,全方位展示其生命情感歷程的嬗變,從文學,藝術,審美,情感多個角度進行再次演繹,以展現他對於中國,乃至世界的文明的影響。
要對蘇東坡進行全方位的解讀,自然少不了學界的學術研究者。完整的紀錄片中,出現了來自四川大學、河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哈佛大學、臺灣等優秀學者。
其中當以葉嘉瑩先生為中國學者的代表,葉嘉瑩是現今為數不多可以稱之為先生的學者,前後一共捐贈了3000餘萬元用於中國傳統的研究,據說,那是畢生積蓄。
現今96歲的她,依然致力於學術研究,和我國的翻譯泰鬥,許淵衝先生一樣,受人敬仰。
還有備受關注的康震老師,也是紀錄片中一個熟悉的面孔。康震老師自從《中國詩詞大會》播出就火得不要不要的,這讓他似乎有了一副明星面孔,可是他還是唐宋文學的研究專家。
還要提到的一位就是,周杰倫的黃金搭檔,方文山。方文山,雖是小學都沒畢業,但寫得一手好詞。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是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楓葉將故事染色結局我看透」
「無關風月,你題序等一回」
這些煙雨朦朧,充滿古典氣味的歌詞,帶著質感,儘是唐宋詞的影子。他自己曾經也說,自己寫詞也不是隨意亂寫,也是要翻閱古書,查閱文獻的。
一個很鮮明的例子就是「天青色等煙雨」這一句,天青色是暴雨驟雨即將到來時候的景色,等來的也只會是驟雨,不會等到「煙雨」。可是煙雨很美,也就沒改了。
可見方文山,對於寫詞的嚴謹,和學者做研究的嚴謹都同樣讓人敬佩。
前文說,央視出品,必是精品是有道理的,不光是學者雲集,央視爸爸也很用心。
此次紀錄片有三萬分鐘的拍攝素材,拍攝了15個月,歷程十萬餘公裡,足跡遍布美國,日本,中國的黃岡,眉山,杭州,海南……多個地方。
真是「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