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條約》洋人要求殺掉174名大臣,清朝真的都執行了嗎

2020-12-22 君江上

眾所皆知,《辛丑條約》是我國晚清政府籤訂的一款喪權辱國條約。這款條約,不僅讓清政府背負上了巨大的債務,還讓清朝為此付了高達10億兩的總利息。

除此之外,清政府還籤訂了許多附加條約,其中有一條,便是嚴懲禍首。

這個禍首,指的就是當年義和團事件中,對洋人衝擊較大的一群人物。這一些人中,不僅有清朝皇室載漪、載勳等人,還有一些身兼重職的文武大臣,共計有174位。

01

八國聯軍攻入京城

在1900年6月20日,端郡王載漪擊斃了德國公使克林德,這給了八國聯軍一個開戰的藉口。

藉此機會,八國聯軍以義和團出了問題為由,對清朝宣戰,並派兵迅速入侵中華。

面對來勢洶洶的聯軍,清政府步步敗退。

等到1900年8月16日,八國聯軍攻入京城之後,慈禧更是手忙腳亂。

為了不讓清朝徹底滅亡,已經到了西安的慈禧,派李鴻章入京和談。

歲數已經不小的李鴻章,不得不擔負起重任,頂著危險,回到了北京。

到了北京,見到了列強國家,他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和這些人糾纏。這些洋人可不好糊弄,任李鴻章說破了嘴,他們堅持自己的要求:想要議和,必須先嚴懲禍首。

最初,這些列強國家給出的懲辦名單中,包括了許多重臣,就連手握兵權的董福祥也在其中。另外,這群洋人最想嚴懲的人,其實是慈禧,因為他們覺得慈禧才是幕後真正主使者。

不過他們這個提議,遭到了李鴻章、張洞之等人的堅決反對。張之洞表示:我國自古以來講究孝道,天下百姓都共尊兩宮太后,若要懲辦慈禧太后,恐怕引起天下臣民的不服,屆時混亂一起,各國利益都將受到損失。

這些大臣的堅決態度,再加上他們所說的各種後果,最終才使得洋人們對慈禧網開一面,不過,對其他人,他們卻沒有退讓,堅持要求清政府嚴懲。

事實上,在嚴懲清政府各大官員這件問題上,各國持有的態度是不一樣的。

像日本、俄國,他們是希望能夠得到清政府的支持,從而幫助他們擴大東北勢力,讓他們能獲得更大利益。因此這些國家,還是願意和清政府和談,主張對清朝從輕處置。

但德國則不一樣,他們是希望能夠加大在清朝的駐兵人數,故而他們需要拖延和談,便在此事上不鬆口。

02

想出計策

不管列強國家在打什麼算盤?反正慈禧拿到這個名單的時候,心裡是火冒三丈。

要知道,這上面的人,都是清政府的頂梁柱,無論除掉誰,都能讓清朝傷筋動骨。可是,慈禧再憤怒,她也無可奈何,又不能上去咬洋人兩口。

辦法都是由人想出來的,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慈禧集中眾位大臣商討,最後這些人冥思苦想,想出了一條應對之策:先應對洋人,將嚴懲名單上的人全部革職處置,等過一段時間,洋人的注意力沒在這上面了,再將這些人官復原職。

這邊好不容易想出了這個"好法子",沒想到洋人這邊輕而易舉就給破了。

這些洋人可不好忽悠,他們雖然沒有長期生活在清朝,但對清政府當權者的一些手段還是有所耳聞。

因此,一聽清政府這邊想要以革職之法來處置這些大臣,他們瞬間就明白了慈禧等人打的是什麼主意。

對此,他們當然不幹。

所以清政府的這一計劃,還沒實施,就失敗了。

為避免清政府再出"鬼主意",洋人這邊提出了意見:在義和團這件事情上佔據主導地位的重要人物,如董福祥、毓賢等人,必須處死。

要殺這麼多手握重權的大臣,這在慈禧看來,無疑是自斷左膀右臂,不管殺誰,她都不忍心下手。

所以清朝這邊絞盡腦汁,想要儘可能的保下名單上的人物。

之後李鴻章又以"懿親不加刑"為理由,和洋人們再一次談判,他表示:如果處決了載漪,這對清朝皇室是一種很大的打擊,也會影響天下百姓對清政府的看法。經過了一番和談之後,聯軍特許載漪免除死刑,以流放作為處罰。

但此後,洋人不再退步。

03

徹底淪為"傀儡"

1901年2月8日,列強國家步步緊逼,要求清政府儘快處理禍首,並在這些人執行死刑時,各國會派使臣監斬。

聽聞這一個消息,慈禧勃然大怒,覺得這些洋人得寸進尺,故意為難她,她要求李鴻章和洋人再和談,可是各國表示,不會再退步了,必須嚴懲!

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慈禧縱使心中千萬個不甘,她最終也只能向洋人低頭,按照洋人的要求辦事。

為了讓這些人走得體面一點,清政府這邊表示:希望給這些人留個全屍,讓他們選擇自盡。對此,各國使臣同意了,對他們來說,只要這些人死了就行,至於怎麼死的,他們並不在意。

最終,142名在列強名單中的"禍首",有3人被處以死刑,有11人斬監候,有8人終身流放,有33人革職並永不錄用,其餘的人,革職、撤差等從輕處罰。

這些人的死亡、流放、革職等,意味著清政府徹底淪為了洋人的"代言人",成了洋人操控的"傀儡"。

清政府在和洋人的這場交鋒中,以失敗的結局告終,這其實也寓意著清朝真的開始走向末路了,清朝統治的時代即將結束。

當然,從這一場和洋人的紛爭中,我們也能深刻的明白一個道理,要想不被外人欺負,要想國家掌握自主權,不由別的國家操控、指手畫腳,那麼,我們就要牢記:落後要挨打!這句話。

身處在和平時期的我們,不能夠忘記先輩們為此付出的努力,要時刻保持警惕心,努力積極向上,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獻上一份微薄之力。不要求我們每個人都做"錢學森",但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是"雷鋒"。

經常有人問我:怎麼樣才能學好歷史?

我都會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有些人不願意看歷史,覺得太枯燥乏味。

我會說:很多的歷史書確實很枯燥,那你覺得看三國演義枯燥?你看水滸傳枯燥嗎?

答案是否定的,在歷史史實上,加之以「演義」,即可了解歷史,又可以欣賞故事,可謂兩全其美。

有人說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是「七分事實、三分虛構」的寫作方法,對這部長篇歷史小說來說,我也是這麼認為的。經常有人問我:怎麼樣才能學好歷史?我推薦大家一本歷史好書《資治通鑑》。

歷史遠比小說讀起來更有趣,常有人問我有什麼好的歷史書可以推薦推薦?我常推薦他讀讀《資治通鑑》。

為什麼呢?因為在《資治通鑑》裡有很多值得思考借鑑的歷史故事。《資治通鑑》講述了戰國初期至五代1300多年的國家民生興衰歷史,同時又分析歷史人物的品德善惡,管理政策得失,總結經驗。

普通人看個一兩遍,在職場、商場、官場、情場等生活和工作的各個場景,都更不容易走彎路,更容易取得更大成功。

這套書尊重原文,逐字逐譯,取其精華,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

作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精裝禮盒版,鎏金封面,內容完整!一套分為6本,原價298,現在#百度超級好物節# 領券只每本10多塊,很超值了。大家可以點擊上方連結參團:

相關焦點

  • 《辛丑條約》中,八國聯軍令清朝處斬174位大臣,慈禧執行了麼?
    辛丑條約的籤訂在歷史中,《辛丑條約》可謂是我國最屈辱,最不平等的條約。對此,清朝不僅需向各國賠償本息合計9.8萬兩白銀,更將國家大門毫不設防地向列強敞開。此不平等條案的產生,標誌著中國已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清朝也不再是中國至高無上的統治者,成為了帝國主義用來統治及鎮壓中國人民及謀取利益的工具。讓人不齒的內容縱觀《辛丑條約》,共列出12條款及19個附件。12款條目大致分為四項,道歉、修約、外交改制及懲戒。
  • 走向共和:辛丑條約籤訂後,慈禧對慶親王的態度為何前後不一?
    這部電視劇無論是道具服裝還是臺詞,都高度還原了歷史,尤其在臺詞方面,每一句都要仔細琢磨,細細品味,方能理解其中之道理。如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之後,清政府與列強籤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之後,慈禧對慶親王奕劻的前後態度對比,我們便能琢磨出很多道理來。
  • 《辛丑條約》:萬劫不復的無底黑洞
    《辛丑條約》的全文很容易找到,這裡就不佔用篇幅了。 清朝廷謀求和議其實很早就開始了,此間打打停停不過是「以戰求和」。 因為,當時巡閱長江水師大臣李秉衡已抵京「勤王」,慈禧對戰而勝之的期待大增。 8月7日,大勢已去,慈禧才最終決定授予李鴻章「全權大臣」身份與洋人媾和。 8月19日,慈禧一行已經西逃。在路上,電令李鴻章在上海「或電各國外部,商上海各總領事,從而轉圜」。
  • 《辛丑條約》賠款分39年還清,但僅僅過了10年大清就亡了,剩下的債呢?
    雖然慈禧美其名曰將其稱為「西狩」,也就是說她並不是逃跑,只是遵循在大清朝的傳統去西安打獵去了。但是人們也都明白,只是在當時討論這一切已經沒有了意義。 西逃過程中,慈禧也認識到洋人的力量,一邊下令絞殺義和團,一邊又派駐慶親王愛新覺羅·奕劻與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北京與洋人談判,乞求獲得列強的原諒。
  • 清朝滅亡後《辛丑條約》的錢還用賠麼?民國軟弱,新中國「霸氣」
    隨著改革失敗、變法失敗,清朝也即將成為歷史,而在其統治末期,因為義和團運動的失敗,放八國聯軍入京,導致中國和西方列強籤訂了極為屈辱的《辛丑條約》,好在辛亥革命後,清朝的統治就此結束。那麼清朝對西方承諾的戰爭賠款還用賠麼?條約中的其他內容還需要執行麼?民國軟弱,新中國「霸氣」。
  • 《辛丑條約》賠款分39年還清,但10年後清就亡了,剩下的債呢
    引言縱觀清朝歷史,雖然有過強盛,但最終還是落得一個被洋人欺辱的局面。1840年,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將閉關鎖國的清朝推到了懸崖上。在這之前,清朝根本沒有危機意識,覺得自己是最厲害的。甲午戰爭慘敗後,各國對清朝都有了想法,都開始打自己的小算盤。1900年8月15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慈禧出逃,派出李鴻章和洋人談判,籤訂了《辛丑條約》。今天不詳細展開講述該條約,主要和大家講講條約中的第六款——庚子賠款。
  • 《辛丑條約》中國到底賠了多少錢?為啥有些國家會主動退還賠款?
    在晚清政府和列強籤訂多個不平等條約中,《辛丑條約》是賠款最多,涉及面最廣的一個條約。因為一起侵華的8個國家,每個國家都享有對清朝的索賠權利。我們都知道,《辛丑條約》中,清政府需要向世界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但是因為壓力太大,清政府選擇了分期付款,分39年還清,所以,本利一起再加上地方賠款,這個數字就達到了10億兩白銀!
  • 《辛丑條約》的賠款何去何從
    清朝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王朝,並且是恨意多於愛意。很多人都持有一個觀點,那就是晚清誤我中華三百年!如果從清王朝前期來看,這個觀點還是有失公允的。但是從後面晚清向各國列強割地賠款,並且清朝的最高統治者慈禧還說出那句極其無恥的話。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 重演辛丑條約一幕?日美法派軍艦赴東海施壓,俄:中方早不是清朝
    但是美、法兩國都是域外國家,在該地區並沒有領海和島嶼爭端,其參與演習的目標不言而喻。顯然三國的軍演是為了威懾東方大國,想要與軍事施壓的方式來與東方大國達成某種協議。明年是辛丑年,西方很可能向重演辛丑條約一幕,可惜我們早不是清朝時期。1900年8個列強國家出動軍隊以清朝清剿義和團不利為藉口攻佔大沽炮臺,並向北京進軍。
  • 從幕僚到北洋大臣,李鴻章是如何做到在晚清官場屹立40年不倒
    其實很多人對李鴻章是偏見居多,他從早期一介書生轉變為屢立軍功的大臣,他在軍事、外交、經濟上對清朝做出的貢獻,是很多人都無法企及的,要不然他也不可能在晚清內外交困的情況下,依然成為清朝不可或缺的人物,那他是如何做到屹立40年不倒的呢?
  • 《辛丑條約》賠款39年還清,而10年後清朝滅亡,剩餘錢財誰來還?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的談判代表奕劻、李鴻章二人在《辛丑條約》上簽了字。此後,中國百姓平白背負了4.5億兩白銀的債務。但4.5億兩僅僅是條約上寫明的,在39年的利滾利後,事實上最終需要賠款9.8億兩白銀。列強準備讓清王朝賠款賠到1940年,但清朝1912年便被推翻了。
  • 《辛丑條約》賠款要還39年,清朝還了10年就亡了,那剩下的債呢?
    歐洲列強稍微施加壓力,清政府就就在內部的變革浪潮中土崩瓦解,等到了民國時期,中國的統治者雖說也有如慈禧這樣籤訂賣國條約的,但都不及清政府被完全打斷脊梁,苟延殘喘籤下的辛丑條約來的震撼。
  • 民間一「邪教」 耍的統治者團團轉 害得每個中國人都賠了一兩白銀
    雖然當時清朝採取了閉關鎖國的策略,但是自古以來我國的實力都是有目共睹的,清初時期中國各方面實力都還是在世界前列的,只是到了末期就不堪一擊了。當葡萄牙人和荷蘭人到達中國時,發現清朝設置了各種限制,和清朝做貿易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是中國的各方麵條件都相當誘人,他們又不想放棄這塊肥肉。憑藉他們當時的實力,和清朝幹架是幹不過的。
  • 辛丑條約與庚子賠款
    【辛丑條約與庚子賠款】1900年也叫清光緒26年,是個庚子年。當時的英、法、德、美、日、俄、意、奧八個國家派遣聯合遠徵軍,肆無忌憚入侵中國引發的戰爭。清軍一路潰敗,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帝逃到西安;最終清廷與包含派兵八國在內的11國籤訂了著名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其中最氣人的一項條款是清政府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要知道四億五千萬就是當時中國總人口,每人一兩,這不是羞辱中國人嗎?這個賠款被稱為庚子賠款。 120年遠嚒?又是一個庚子年!
  • 歷史上的今天丨《辛丑條約》中的巨額戰爭賠款是什麼時候才停止...
    4.1958年12月22日,戴高樂當選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總統5.1971年12月22日,孟加拉共和國建立6.1983年12月22日,我國第一臺億次計算機「銀河」研製成功7.1983年12月22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成立8.1994年12月22日,「申根協定」確定生效日期9.2016年12月22日,中國首顆碳衛星發射成功清朝幾乎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恥辱的一個朝代
  • 《天津條約》前因後果是是非非
    事實上,清朝的歷史就是這麼個循環:因自己的自大和愚蠢惹怒洋人——被揍 ——籤條約——清廷不肯執行——再次惹怒洋人,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一直持續到1900年庚子之戰,上國的威儀終於被揍得蕩然無存。這段期間內,中 國在某些方面得到了長足的提高,而唯一失去的,大概就是虛浮的皇家尊嚴和那不能為人民所分享的所謂「主權」了。
  • 代表西方列強的洋人為何選擇扶持清朝而不是太平天國?
    清政府割地賠款都挺麻利的辦完了,唯獨對洋人在廣州城內的居住權百般拖延,性情固執的洋人被清朝官吏戲耍了十來年,最終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用一把大火燒毀了圓明園。這次洋人可不僅僅是要五口通商居住權,而是要派公使進駐京城,通商口岸增加九個並設領事館,外國傳教士可自由傳教等諸多權利,鹹豐帝在內憂外患之中一命嗚呼。
  • 李鴻章為何在《辛丑條約》上籤「肅」而不籤本名?看看條約寫的啥
    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去與列強籤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時,為何不寫自己的本名,而要寫一個「肅」字呢?關於這個問題,一般來說有兩個說法:一是覺得條約內容太無理,不想給自己留下一個罵名,所以才沒有籤本名;二是由於他的爵位是「一等肅毅伯」,所以籤「肅」也就相當於是自己的署名。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並不是。
  • 李鴻章籤訂《辛丑條約》,為何不籤全名僅籤1個字,專家:真是用心良苦!
    李鴻章籤訂《辛丑條約》,為何不籤全名僅籤1個字,專家:真是用心良苦!1885年,李鴻章與法國籤訂《中法越南條款》;1895年,李鴻章與日本籤訂《馬關條約》;1896年,李鴻章與俄國籤訂《中俄禦敵互助條約》;1898年,李鴻章再次與俄國籤訂《中俄旅大條約》,同年又與英國籤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與德國籤訂《膠澳租界條約》除了《馬關條約》之外,還有一條約最喪權辱國,就是《辛丑條約》。
  • 中國歷史上簽署的不平等條約,每一條都是血和淚(上)
    中國歷史上最恥辱的時期,莫過於清朝統治時期,「閉關鎖國」落後愚昧,恬不知恥稱自己為天府之國 ,素不知世界各國已經崛起 ,接下來看清政府被迫籤署的一系列不平的的條約。美國政府聞訊雖對日本提出抗議,但日方並沒有收回其主要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