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建立了韓國戰爭片的標杆?

2021-02-21 破詞兒

[太極旗飄揚]是韓國戰爭片題材中的佼佼者,創下5600萬美元的票房成績,並進軍全球市場。導演姜帝圭通過這部電影進一步奠定了自己的商業片帝王位置。姜帝圭善於從好萊塢類型片中汲取養分,這部電影正是明證。

姜帝圭的作品五個手指頭就可以數過來,但他仍被稱為韓國商業片領袖。量少精華多,除了那部糟爛的[登陸之日],他幾乎每部作品都堪稱巔峰之作。1996年,處女作[銀杏床]開創韓國銀行貸款電影的先河,創下160萬美元的票房(當年的韓國最高票房)。隨後,1999年[生死諜變]一出,3500萬美元的票房救活了韓國的間諜片題材,從此朝鮮間諜電影成為韓國商業電影題材的一條重要分支。

直至2004年,通過[太極旗飄揚],姜帝圭正式走入國際舞臺。這部電影不僅成為韓國戰爭電影的標杆,也令世界觀眾驚嘆於這位導演的調控能力。[太極旗飄揚]是姜帝圭在[生死諜變]後、時隔五年的作品。並非是這部電影的籌備期過長,而是姜導演在[生死諜變]之後一直研究的是一部科幻電影,「我大概用了兩年時間在籌備一部科幻題材,後來[太極旗飄揚]的文案來了,我才轉頭做的」

當時的文案與現在的劇本相形甚遠,只不過它關於戰爭的梗概與一些表達正好戳中了導演的心思。「那個文案提出的一些主題與我以前拍的一些短片的想法相似,這些讓我拋開負擔,決定自己嘗試一下」

為了能夠拍攝這部電影,姜帝圭看了很多歷史資料,也與當年遺留下來的一些老兵們交談過幾次。愈多的背景資料讓他愈加明確自己的拍攝目的,「我想通過這部電影展現戰爭的殘酷與傷害」。看似遙遠的戰爭歷史在導演看來就像是交通事故一樣,走在路上隨時都可能發生,「我們民族應該記住這些戰爭,它讓我們有了多少傷亡,是多麼聳人聽聞的事情」。

不過鑑於故事背景限制於1950年至1953年之間,而地點是現在的朝鮮平壤,這為劇組的資料搜集帶來不小的麻煩。畢竟存在於韓國的歷史資料不足,比如關於平壤環境的資料偏少,導致姜帝圭很難重現當時的平壤以及周圍的地域。通過多種途徑搜集的資料在對於朝鮮方面的描述都不夠詳盡,姜帝圭無奈之下,只有參考韓國現有的資料,並通過與當時參與過戰爭的老人面談來實現資料補給。目前位於首爾市龍山區的龍山戰爭紀念館算是保留韓國戰爭資料比較齊全的地方,而姜帝圭也得到該紀念館的很多幫助,最終構建出電影中的戰爭世界。

鑑於[生死諜變]的成功,[太極旗飄揚]的投資來得非常容易。在劇本尚未完成的情況下,姜帝圭的預算是100億韓元左右,畢竟戰爭題材與演員的投入等都註定這部電影是部大製作。在劇本基本完成,基本的敘事線出來後,預算又增加到120億韓元甚至更高。當然,在電影完成後的花費遠遠高出這個數字,「在製作過程中,出現了很多我們都沒有預料的一些問題,所以最終我們的製作費大概是148億左右」

姜帝圭能夠成為商業領袖並非沒有理由,他不僅對電影的投入計算得非常準確,對於市場也頗有了解。「我們是一部1950年代的電影,因此在宣傳上我們很難用PPL概念,用花哨的方式宣傳沉重的東西肯定是行不通,而且那場韓國戰爭之於社會來說其實是比較敏感的,因此走噱頭路線也很困難。本來現在韓國的經濟狀況並不算太好。」

不過姜帝圭對自己的電影信心十足,「雖然一開始我非常有壓力,但在兩年的拍攝中,我反而愈加有了自信,我覺得兩年的努力沒有白費,這部作品對得起兩年的努力」。[太極旗飄揚]延續了[生死諜變]中關於朝韓關係的主題,這也是姜帝圭一直以來的一種情結。

1994年,為編寫[銀杏床]的劇本,姜帝圭曾造訪北京,在那裡,他遇見了很多朝鮮的女學生。在與朝鮮學生認識後,他想了很多關於「朝鮮」、「同胞」以及國家過去等問題。「在這之前,我和一般人一樣,雖然知道但並不了解。從那時開始,我對這方面就會異常關注,也是在那個時候我構思起了[生死諜變]的劇本。」

兩部電影主題延續,但對導演來說,[太極旗飄揚]明顯比[生死諜變]更難操作。不僅是時代背景的構建與戰爭的宏大,更多的是兩部電影的基底不同。[生死諜變]看似是現代題材,但它整個故事與人物都是虛構的,姜帝圭可以將任何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投注於此,來拔高這部電影的內容。

而[太極旗飄揚]因有了歷史的禁錮,讓姜帝圭很難發揮出人物的特性。「我們把虛構的人物投入到真實的歷史背景中,這個人物就必須變得似假還真,因此我在人物的創造上很為難。」這也是姜帝圭認為的兩部電影的最大的不同。

至於,「[生死諜變]有情愛,而[太極旗飄揚]完全沒有」的觀眾疑問,姜帝圭無奈表示,「總不能每部電影都需要什么元素都摻和點吧,即便是[生死諜變]也不過是因為情愛比重稍重了點而已」。[太極旗飄揚]是姜帝圭的第三部電影。耗費三年完成的戰爭電影不僅凝結著他關於戰爭主題的想法,也恪守著他一貫的電影原則。在這部電影中既有觀眾覺得陌生的、新鮮的他,也有觀眾所熟知的他。影片的出國純屬一次意外,最起碼對姜帝圭來說是如此。

電影製作伊始,國外對這部電影並沒有概念,只不過聽說是姜帝圭導演在[生死諜變]後的又一戰爭題材。
不過當時韓國電影尚在復興起步階段,國外出品方也不敢貿然出手,Showbox公司為此定下了坎城的行程,在國外公開這部電影的先行預告片。

姜帝圭一直為自己當初沒能親赴坎城感到遺憾,「在那裡放出預告片的目的是為了能夠為國外出品方介紹並解惑,我很遺憾我未能參加,不過聽說效果非常好,除了日本之外,許多國家的電影出品方都籤了合約。」也或許正是這次國外聯誼,為之後的[登陸之日]鋪好了路。

[太極旗飄揚]能夠獲得海外的青睞,全靠姜帝圭對戰爭場面的嚴格控制。[生死諜變]時期,姜帝圭就曾對戰鬥場面進行了簡略描繪,而[太極旗飄揚]中的動作更加華麗與凝重。不過姜導演自認「因為事前已經做好萬全準備,並沒有任何誤差」

在電影前期製作階段,他與攝影導演、後期工作人員就戰爭場面討論並分析了多次,「尤其是關於如何體現每場戰爭的差別,以及兄弟間的感情線等問題」,姜帝圭導演甚至連每場戰爭所引起的觀眾的情感變化都考慮在內。如此縝密的分析與設計,姜帝圭表示,「全部拍完之後,你會發現我們之前苦惱的痕跡在每場戰爭情景中都表現得很好」。正是如此細膩的戰爭場景設計,使得這部電影區別於好萊塢的戰爭電影。

姜帝圭認為,「[太極旗飄揚]是按照軌跡來走,每場戰爭的類型是不同的,因此比起其他戰爭電影來說,它在戰爭構建的立體性與戰爭引起的結果方面會有很多多樣性。」就拿[拯救大兵瑞恩]來說,它極度追求真實的精彩,而這也是姜帝圭曾經思量的問題,「是否要追求完全真實?」最終他認為「完全真實會與大眾的觀感產生距離」而選擇了一種兼顧虛構的真實狀態,通過這種客觀視線與主觀視線的共有而讓觀眾在產生一定距離的同時,能夠積蓄更多的情感。

既然說到戰爭場面,那又不得不提這部電影的血腥感,這部電影在好萊塢定級為R級,在韓國也是「15禁」的水平。觀眾對殘忍畫面的質疑讓姜帝圭也頗為無奈(畢竟[生死諜變]也是R級),「只是為了要符合這部電影的題材,用最直接的畫面來表達出戰爭的殘酷,而用間接的畫面則感覺只是借鑑的感覺,缺少了一些力度」

姜帝圭對[太極旗飄揚]的態度可以用「滿足」來形容,「這部電影完整到無法再進行剪輯了,所有的場面都是我的心血」,戰爭前關於兄弟的日常畫面以及兄弟進入戰爭後的情感變化都是自我滿足的場景。

所有的戰爭場面中,姜帝圭選擇了平壤城鎮戰,「這個戰爭大概是電影播放了60%之時出現的,但這場戰爭場景是最後進行拍攝的,或許是靠前面的拍攝已經積攢了許多專業性,在拍攝默契與效果上也是最好的。」當然,這只是導演的一家之言,對於更多的工作人員來說,結尾高潮處的麥嶺戰役才是最佳。

導演對電影的自信並非僅僅來源於外界的好評,而是他更相信本人在完成電影過程中的心血。在拍攝電影前,他曾給劇組人員開過一個小會,大致內容就是給大眾提個醒,為他們拎清楚這部電影的兩大準則。「劇組的每個人都需要對準備的戰爭資料有所了解,並且明確我們這部片子的目的就是展現韓國戰爭令人痛楚的過去,讓沒有經過戰爭的這個時代的觀眾能夠感受到戰爭,這是其一。」姜帝圭希望觀眾能夠在觀看這部電影後會對韓國戰爭的軌跡有所了解。

在明確了電影方向之外,導演提出的第二條原則具體到了電影內容,「這部電影畢竟不是記錄片,在華麗的戰爭之外,兩個兄弟的情感線才是最重要的基準。」其實對於很多觀眾來說,在戰爭電影中更多被強調的是愛情,而姜帝圭導演反其道而行,選擇兩個兄弟的情感線索來描繪戰爭,讓觀眾感覺新奇之外更覺疑惑。「反覆別人的東西是無趣的,我本身就是愛找別人不玩的東西來做的人,總想著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對我來說有致命的吸引力。」

姜帝圭的實驗之心滿滿,觀眾也買他的帳,從後期的效果來看,兄弟情反而有了更多的代入感。而飾演兄弟的張東健與元彬,在經過長時間的精神與肉體折磨後,依然能夠保持自我,完整地呈現出角色的特質,令姜帝圭導演也讚嘆道:「這兩位明星正如我想像般的,散發出實力派演員的光芒。」

[太極旗飄揚]原定的四周後期剪輯時間被姜帝圭拖成了八周,儘管他本人也未料到會如此拖沓。不過不可避免的拖期讓出品方焦慮難耐,姜帝圭一方面拼命與Showbox協調上映時間,一方面對電影的每一幀畫面都不放過。

【推薦閱讀】

從[寄生蟲]看韓國半地下文化|東亞國「私生飯」往事|「婚姻是什麼?長期賣春合約。」|那一晚,人質和劫匪幹了個爽|男女通吃的人,都長什麼樣?|中國人「不能公開談性」簡史|生而為女球迷,我很抱歉|男人看女人幹架時,卻在幻想寬衣解帶|女人們能穿上褲裝,用了幾百年時間|論臺灣髒話裡的「幹你娘」|我懷念,曾經有個坦蕩的色情片盛世|出軌這種事,當然要組團才划算|歡迎來到,偉大的攝像頭時代|噫,韓國男人「好羞恥」|易烊千璽怎麼了|《少年的你》裡的性隱喻,看懂了嗎?|銀幕上的臉,是一個人的終極裸體|我喜歡,80年代這個肌肉裸男|去他*的世界,做新一代「垮掉」|這是我戒掉雙十一的第三個年頭|《小丑》與鏡子的曖昧關係|日本人「斷袖分桃」往事|兩個男的搞在一起都能幹嘛|昆汀「抄」了,昆汀又「抄」了|愛是永恆的,但相愛不是|島國電影怪奇片名大賞|西方「亂倫畸戀」源流考|不是「媽蟲」,是驕傲的全職媽媽|只有獨立的女人,才配得上這條裙|「伍迪·艾倫式」話癆片簡考|霓虹燈與髒亂的暴力美學恰天生一對|那些跟明星上床的女孩,後來怎樣了|星戰是一出外太空的家庭倫理肥皂劇|朱亞文這身衣裳,怎麼像太監?|自有性幻想以來就有觸手系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韓國這部18年前的戰爭片,國內至今罕見超越
    而韓國,恰恰正是這個目前在國內被「到處喊打」的國家,戰爭的陰影從未散去,這才得以誕生這部堪稱經典的《共同警備區JSA》。不過跌宕起伏的劇情特別是結尾濃重的悲涼,反而淡化了商業電影女主角漂亮臉蛋兒的元素,所以,相比國內某些所謂的「大片」腦殘電影可以靠演員的顏值和名氣撐起病態的票房,而好的電影,特別是戰爭電影,絕不會。
  • 韓國最好的戰爭片,張東健主演,比《高地戰》更真實
    起初,對韓國的電影並不太了解,所以也不太喜歡。等到看了一些韓國電影後,才為之前錯誤的想法產生動搖。 其實世界各國都有很好的電影,並不只是只有美國好萊塢大片好看。 韓國的犯罪片非常好,愛情片也不錯,而我認為韓國最好的電影是戰爭片。 韓國在戰爭片上還是有建樹的,他們的技術也很一流。國內比較好的戰爭片,比如馮小剛的《集結號》,拍攝這部電影時就用了韓國人的團隊,馮小剛在某次採訪中說過。
  • 韓國戰爭片十部佳作,不容錯過
    該片獲選代表韓國角逐2012年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獲得第48屆韓國電影大鐘獎最佳電影。第三部,《R2B:返回基地》是由韓國希傑娛樂株式會社發行,金東元執導, 鄭智薰(Rain)、申世景、劉俊相、李鍾碩等人主演的韓國首部空戰動作影片。 該片講述了韓國21戰鬥飛行隊,為了保護領空安全冒死激戰的驚險故事,是韓國電影歷史上前所未見的空戰動作電影。
  • 《八佰》華語電影新標杆,你能找出比它拍得好的戰爭片嗎
    它就是現代國產電影的第1戰爭片,你能挑出一個比《八佰》拍的好的純戰爭片嗎?《八佰》的電影質量非常非常高,絲毫不遜於那些經典的戰爭片《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因為這部電影的野心太大了,內容太豐富了。八百壯士的描寫,謝晉元、上官、端午、羊拐、瓜慫、老算盤、陳樹生等等等等,每個人物都特別的實在,還有蘇州河的另一面「歌舞昇平」的形形色色的人們,每一個人物都如此的豐滿。
  • 30億不是夢,《八佰》為中國戰爭片逆天改命
    這也意味著,在中國電影票房的第一梯隊裡,終於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戰爭片。事實上,《戰狼2》和《紅海行動》都是建立在大國想像基礎上的軍事動作片,和傳統意義上的戰爭片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抗日劇一度是國產電視劇經久不衰的一大類型,琳琅滿目,泥沙俱下。長期以來,抗戰題材的高曝光度、低美譽度,使其很難在市場中突圍。如今,向30億進軍的《八佰》無疑打破了這種怪圈。
  • 30億不是夢,《八佰》為中國戰爭片逆天改命
    這也意味著,在中國電影票房的第一梯隊裡,終於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戰爭片。事實上,《戰狼2》和《紅海行動》都是建立在大國想像基礎上的軍事動作片,和傳統意義上的戰爭片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金剛川》發布了概念海報,這部備受關注的抗美援朝題材戰爭片掀開了神秘面紗。
  • 驚為天人的電影戰爭片,為何輸給了韓國的《寄生蟲》?
    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韓國影片《寄生蟲》成為最大的黑馬以及最大贏家,史無前例地包攬含「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在內的4項大獎。《1917》不同於一般的戰爭片,它更像是一部關於:「死亡」的美學意義,這部影片兩個字就可以概括整個劇情,即是「送信」二字。
  • 票房狂轟22億,被譽為史詩級戰爭片,奧斯卡輸給韓國電影冤不冤?
    《1917》這部電影,講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在陣地裡的一件「小事」:兩個年僅16歲的英國士兵接到命令,需立即趕往死亡前線,向那裡的將軍傳達一個「立刻停止進攻」訊息。 這個任務將兩個士兵送上了「死亡之旅」。
  • 夏廷獻《韓國遊記》08:韓國爆棚的兩部戰爭片
    本平臺將陸續刊發夏廷獻先生撰寫的9篇「韓國遊記」,以饗讀者。韓國爆棚的兩部戰爭片文/夏廷獻跟團赴韓國遊,從南部全州到北部首爾的路上,因路程較遠,導遊徵求大家意見後,先後放映了兩部配有中文字幕的韓國電影。第一部是《太極旗飄揚》。
  • 十三年前的這部電影,是比《八佰》更真實的國產戰爭片
    今年暑期檔一部《八佰》橫空出世,讓很多人討論起誰是最好的戰爭片? 我說它是最好的國產戰爭片,大家沒意見吧! 最近戰爭片《八佰》大火,許多人去影院打卡看片,影院也漸漸復甦,這部電影的上映拯救電影院,同時也引起了大家的諸多討論。
  • 2015韓國年度十大電影:《思悼》樹古裝片標杆
    2015韓國十大電影盤點  搜狐韓娛專稿 (SONA/文)近兩年略顯低迷的韓國本土電影,在2015年下半年出現回暖跡象
  • 2010-2020十部最好的戰爭片,你看過幾部?
    一、《1917》這部電影是今年口碑非常棒的戰爭片,故事背景發生在1917年的一戰期間,講述了兩個年僅16歲的英國士兵為挽救1600個人的生命,前往危險重重的前線,傳達一個「立刻停止進攻」的訊息。二、《敦刻爾克》這部電影是諾蘭拍攝的戰爭片,講述了二戰期間40萬英法盟軍面對敵軍的重重圍困,於敦刻爾克的海灘上成功撤退的故事。
  • 如果不是因為「最可愛的人」,這部戰爭片就應該打負分?
    如果不是因為背後「最可愛的人」,這部戰爭片只怕要打負分。因為它和一部反映歷史的「獻禮片」違背了。單獨從一部反映「志願軍」的戰爭片來講。這部電影的問題是真的很大,主要來自於兩面。這部電影的問題真的太多了。1、作為戰役勝負的關鍵節點,上萬人的主力師渡河,負責掩護的竟然只有兩門高射炮和幾十發炮彈?這到底是侮辱「志願軍」的智商,還是侮辱觀眾的智商?而且這是全片的一個核心前提,因為你會發現如果按正常邏輯,「志願軍」建立了強大的灘頭防空陣地。
  • 此戰爭片一出,韓國電影又贏了
    反面案例雖多,但也有例外,比如今天要講的這部—— 《搖擺狂潮》스윙키즈香玉最早知道他是因為那個曾經紅極一時的韓國男團EXO,他在團內擔任主唱。故事改編自韓國原創音樂劇《陸基秀》。所以,儘管這是一部戰俘題材戰爭片,但影片前半段卻極其歡樂,不是演唱會現場,就是熱血街舞battle大賽,好不熱鬧。
  • 《延坪海戰》:戰爭片的終極目的是打人心
    戰爭片方面,韓國做的比大陸好很多。上個月,韓國院線上映了一部名為《延坪海戰》的電影。2002年,朝鮮跟韓國,在延坪這個地方爆發第二次衝突。第一次衝突的時候,朝鮮被打了個稀巴爛。第二次衝突的時候,韓國被搞了個措手不及,基本上互有損傷,韓國算是吃了一個大虧。第二次延坪海戰後的13年,也就是2015年,韓國電影將這段歷史搬上大屏幕。在速度上,韓國不知道要甩開中國多遠了。
  • 2010到2020這十年,最震撼的戰爭片,你看過幾部?
    二、《敦刻爾克》這部電影是諾蘭拍攝的戰爭片,講述了二戰期間40萬英法盟軍面對敵軍的重重圍困,於敦刻爾克的海灘上成功撤退的故事。本片當時上映的時候口碑很好,諾蘭出品的作品,向來都是精品,這部電影也不例外。
  • 推薦九部十佳戰爭片
    今天為大家推薦九部戰爭片,僅代表個人觀點,非誠勿噴,謝謝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是夢工廠1998年出品的一部戰爭電影,影片於1998年7月24日在美國上映。這場人類最為昏暗的戰爭裡,得見於人性的光芒和對戰爭自身的深省,這部典藏所要拯救的不僅是瑞恩,更是史匹柏奏響的一曲對和平與生命的禮讚。《獵殺紅色十月》是由約翰麥克蒂爾南執導,該片於1990年3月2日在美國上映。節奏和人物拿捏準確的潛艇影片代表作。《兵臨城下》是由讓。雅克。阿諾導演執導,2001年在中國大陸上映。
  • 疫情當前,這部韓國電影卻火了
    另據韓媒報導,韓國影片《寄生蟲》獲得第9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這是韓國百年電影史上,首次獲得奧斯卡獎,這是奧斯卡歷史上首部獲得這一最高榮譽的非英語電影。《寄生蟲》還獲得本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和最佳國際影片獎,導演奉俊昊更是憑藉此片獲得最佳導演獎。
  • 這部戰爭片陣容堪稱豪華,媲美《敦刻爾克》,已經等不及要看了
    2017年,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電影《敦刻爾克》,讓觀眾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戰爭片,無論是拍攝還是剪輯手法,還是原創音樂上,都做到了極致。這部電影在爛番茄有著92%的新鮮度,豆瓣上有超過48萬人打分,平均8.4分,好於85%的戰爭片,可以說,無論是國外的口碑,還是國內的口碑,這部電影都滿足了觀眾的喜好。
  • 《八佰》之前,《1917》是最好的戰爭片
    甚至,你都開始挑剔這些候選電影和評委的口味,為什麼候選電影的質量一屆不如一屆,為什麼自己喜歡的《喬喬兔》顆粒無收,為什麼《寄生蟲》這樣的韓國普通電影拿了最佳外語片和最佳電影?漫威電影票房動不動就10億美元起步,普通電影票房過億美元都很難。電影的受眾情緒反饋到製片公司那裡,投資也自然少了很多,尤其是耗費巨資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戰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