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旗飄揚]是韓國戰爭片題材中的佼佼者,創下5600萬美元的票房成績,並進軍全球市場。導演姜帝圭通過這部電影進一步奠定了自己的商業片帝王位置。姜帝圭善於從好萊塢類型片中汲取養分,這部電影正是明證。
姜帝圭的作品五個手指頭就可以數過來,但他仍被稱為韓國商業片領袖。量少精華多,除了那部糟爛的[登陸之日],他幾乎每部作品都堪稱巔峰之作。1996年,處女作[銀杏床]開創韓國銀行貸款電影的先河,創下160萬美元的票房(當年的韓國最高票房)。隨後,1999年[生死諜變]一出,3500萬美元的票房救活了韓國的間諜片題材,從此朝鮮間諜電影成為韓國商業電影題材的一條重要分支。
直至2004年,通過[太極旗飄揚],姜帝圭正式走入國際舞臺。這部電影不僅成為韓國戰爭電影的標杆,也令世界觀眾驚嘆於這位導演的調控能力。[太極旗飄揚]是姜帝圭在[生死諜變]後、時隔五年的作品。並非是這部電影的籌備期過長,而是姜導演在[生死諜變]之後一直研究的是一部科幻電影,
「我大概用了兩年時間在籌備一部科幻題材,後來[太極旗飄揚]的文案來了,我才轉頭做的」。
當時的文案與現在的劇本相形甚遠,只不過它關於戰爭的梗概與一些表達正好戳中了導演的心思。
「那個文案提出的一些主題與我以前拍的一些短片的想法相似,這些讓我拋開負擔,決定自己嘗試一下」。
為了能夠拍攝這部電影,姜帝圭看了很多歷史資料,也與當年遺留下來的一些老兵們交談過幾次。愈多的背景資料讓他愈加明確自己的拍攝目的,
「我想通過這部電影展現戰爭的殘酷與傷害」。看似遙遠的戰爭歷史在導演看來就像是交通事故一樣,走在路上隨時都可能發生,
「我們民族應該記住這些戰爭,它讓我們有了多少傷亡,是多麼聳人聽聞的事情」。不過鑑於故事背景限制於1950年至1953年之間,而地點是現在的朝鮮平壤,這為劇組的資料搜集帶來不小的麻煩。畢竟存在於韓國的歷史資料不足,比如關於平壤環境的資料偏少,導致姜帝圭很難重現當時的平壤以及周圍的地域。通過多種途徑搜集的資料在對於朝鮮方面的描述都不夠詳盡,姜帝圭無奈之下,只有參考韓國現有的資料,並通過與當時參與過戰爭的老人面談來實現資料補給。目前位於首爾市龍山區的龍山戰爭紀念館算是保留韓國戰爭資料比較齊全的地方,而姜帝圭也得到該紀念館的很多幫助,最終構建出電影中的戰爭世界。
鑑於[生死諜變]的成功,[太極旗飄揚]的投資來得非常容易。在劇本尚未完成的情況下,姜帝圭的預算是100億韓元左右,畢竟戰爭題材與演員的投入等都註定這部電影是部大製作。在劇本基本完成,基本的敘事線出來後,預算又增加到120億韓元甚至更高。當然,在電影完成後的花費遠遠高出這個數字,
「在製作過程中,出現了很多我們都沒有預料的一些問題,所以最終我們的製作費大概是148億左右」。
姜帝圭能夠成為商業領袖並非沒有理由,他不僅對電影的投入計算得非常準確,對於市場也頗有了解。
「我們是一部1950年代的電影,因此在宣傳上我們很難用PPL概念,用花哨的方式宣傳沉重的東西肯定是行不通,而且那場韓國戰爭之於社會來說其實是比較敏感的,因此走噱頭路線也很困難。本來現在韓國的經濟狀況並不算太好。」不過姜帝圭對自己的電影信心十足,
「雖然一開始我非常有壓力,但在兩年的拍攝中,我反而愈加有了自信,我覺得兩年的努力沒有白費,這部作品對得起兩年的努力」。[太極旗飄揚]延續了[生死諜變]中關於朝韓關係的主題,這也是姜帝圭一直以來的一種情結。
1994年,為編寫[銀杏床]的劇本,姜帝圭曾造訪北京,在那裡,他遇見了很多朝鮮的女學生。在與朝鮮學生認識後,他想了很多關於「朝鮮」、「同胞」以及國家過去等問題。
「在這之前,我和一般人一樣,雖然知道但並不了解。從那時開始,我對這方面就會異常關注,也是在那個時候我構思起了[生死諜變]的劇本。」兩部電影主題延續,但對導演來說,[太極旗飄揚]明顯比[生死諜變]更難操作。不僅是時代背景的構建與戰爭的宏大,更多的是兩部電影的基底不同。[生死諜變]看似是現代題材,但它整個故事與人物都是虛構的,姜帝圭可以將任何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投注於此,來拔高這部電影的內容。
而[太極旗飄揚]因有了歷史的禁錮,讓姜帝圭很難發揮出人物的特性。
「我們把虛構的人物投入到真實的歷史背景中,這個人物就必須變得似假還真,因此我在人物的創造上很為難。」這也是姜帝圭認為的兩部電影的最大的不同。
至於,「[生死諜變]有情愛,而[太極旗飄揚]完全沒有」的觀眾疑問,姜帝圭無奈表示,「總不能每部電影都需要什么元素都摻和點吧,即便是[生死諜變]也不過是因為情愛比重稍重了點而已」。[太極旗飄揚]是姜帝圭的第三部電影。耗費三年完成的戰爭電影不僅凝結著他關於戰爭主題的想法,也恪守著他一貫的電影原則。在這部電影中既有觀眾覺得陌生的、新鮮的他,也有觀眾所熟知的他。影片的出國純屬一次意外,最起碼對姜帝圭來說是如此。
電影製作伊始,國外對這部電影並沒有概念,只不過聽說是姜帝圭導演在[生死諜變]後的又一戰爭題材。
不過當時韓國電影尚在復興起步階段,國外出品方也不敢貿然出手,Showbox公司為此定下了坎城的行程,在國外公開這部電影的先行預告片。
姜帝圭一直為自己當初沒能親赴坎城感到遺憾,
「在那裡放出預告片的目的是為了能夠為國外出品方介紹並解惑,我很遺憾我未能參加,不過聽說效果非常好,除了日本之外,許多國家的電影出品方都籤了合約。」也或許正是這次國外聯誼,為之後的[登陸之日]鋪好了路。
[太極旗飄揚]能夠獲得海外的青睞,全靠姜帝圭對戰爭場面的嚴格控制。[生死諜變]時期,姜帝圭就曾對戰鬥場面進行了簡略描繪,而[太極旗飄揚]中的動作更加華麗與凝重。不過姜導演自認
「因為事前已經做好萬全準備,並沒有任何誤差」。
在電影前期製作階段,他與攝影導演、後期工作人員就戰爭場面討論並分析了多次,
「尤其是關於如何體現每場戰爭的差別,以及兄弟間的感情線等問題」,姜帝圭導演甚至連每場戰爭所引起的觀眾的情感變化都考慮在內。如此縝密的分析與設計,姜帝圭表示,
「全部拍完之後,你會發現我們之前苦惱的痕跡在每場戰爭情景中都表現得很好」。正是如此細膩的戰爭場景設計,使得這部電影區別於好萊塢的戰爭電影。
姜帝圭認為,
「[太極旗飄揚]是按照軌跡來走,每場戰爭的類型是不同的,因此比起其他戰爭電影來說,它在戰爭構建的立體性與戰爭引起的結果方面會有很多多樣性。」就拿[拯救大兵瑞恩]來說,它極度追求真實的精彩,而這也是姜帝圭曾經思量的問題,
「是否要追求完全真實?」最終他認為「
完全真實會與大眾的觀感產生距離」而選擇了一種兼顧虛構的真實狀態,通過這種客觀視線與主觀視線的共有而讓觀眾在產生一定距離的同時,能夠積蓄更多的情感。
既然說到戰爭場面,那又不得不提這部電影的血腥感,這部電影在好萊塢定級為R級,在韓國也是
「15禁」的水平。觀眾對殘忍畫面的質疑讓姜帝圭也頗為無奈(畢竟[生死諜變]也是R級),
「只是為了要符合這部電影的題材,用最直接的畫面來表達出戰爭的殘酷,而用間接的畫面則感覺只是借鑑的感覺,缺少了一些力度」。
姜帝圭對[太極旗飄揚]的態度可以用
「滿足」來形容,
「這部電影完整到無法再進行剪輯了,所有的場面都是我的心血」,戰爭前關於兄弟的日常畫面以及兄弟進入戰爭後的情感變化都是自我滿足的場景。所有的戰爭場面中,姜帝圭選擇了平壤城鎮戰,
「這個戰爭大概是電影播放了60%之時出現的,但這場戰爭場景是最後進行拍攝的,或許是靠前面的拍攝已經積攢了許多專業性,在拍攝默契與效果上也是最好的。」當然,這只是導演的一家之言,對於更多的工作人員來說,結尾高潮處的麥嶺戰役才是最佳。
導演對電影的自信並非僅僅來源於外界的好評,而是他更相信本人在完成電影過程中的心血。在拍攝電影前,他曾給劇組人員開過一個小會,大致內容就是給大眾提個醒,為他們拎清楚這部電影的兩大準則。
「劇組的每個人都需要對準備的戰爭資料有所了解,並且明確我們這部片子的目的就是展現韓國戰爭令人痛楚的過去,讓沒有經過戰爭的這個時代的觀眾能夠感受到戰爭,這是其一。」姜帝圭希望觀眾能夠在觀看這部電影後會對韓國戰爭的軌跡有所了解。
在明確了電影方向之外,導演提出的第二條原則具體到了電影內容,
「這部電影畢竟不是記錄片,在華麗的戰爭之外,兩個兄弟的情感線才是最重要的基準。」其實對於很多觀眾來說,在戰爭電影中更多被強調的是愛情,而姜帝圭導演反其道而行,選擇兩個兄弟的情感線索來描繪戰爭,讓觀眾感覺新奇之外更覺疑惑。
「反覆別人的東西是無趣的,我本身就是愛找別人不玩的東西來做的人,總想著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對我來說有致命的吸引力。」姜帝圭的實驗之心滿滿,觀眾也買他的帳,從後期的效果來看,兄弟情反而有了更多的代入感。而飾演兄弟的張東健與元彬,在經過長時間的精神與肉體折磨後,依然能夠保持自我,完整地呈現出角色的特質,令姜帝圭導演也讚嘆道:
「這兩位明星正如我想像般的,散發出實力派演員的光芒。」[太極旗飄揚]原定的四周後期剪輯時間被姜帝圭拖成了八周,儘管他本人也未料到會如此拖沓。不過不可避免的拖期讓出品方焦慮難耐,姜帝圭一方面拼命與Showbox協調上映時間,一方面對電影的每一幀畫面都不放過。
【推薦閱讀】
從[寄生蟲]看韓國半地下文化|東亞國「私生飯」往事|「婚姻是什麼?長期賣春合約。」|那一晚,人質和劫匪幹了個爽|男女通吃的人,都長什麼樣?|中國人「不能公開談性」簡史|生而為女球迷,我很抱歉|男人看女人幹架時,卻在幻想寬衣解帶|女人們能穿上褲裝,用了幾百年時間|論臺灣髒話裡的「幹你娘」|我懷念,曾經有個坦蕩的色情片盛世|出軌這種事,當然要組團才划算|歡迎來到,偉大的攝像頭時代|噫,韓國男人「好羞恥」|易烊千璽怎麼了|《少年的你》裡的性隱喻,看懂了嗎?|銀幕上的臉,是一個人的終極裸體|我喜歡,80年代這個肌肉裸男|去他*的世界,做新一代「垮掉」|這是我戒掉雙十一的第三個年頭|《小丑》與鏡子的曖昧關係|日本人「斷袖分桃」往事|兩個男的搞在一起都能幹嘛|昆汀「抄」了,昆汀又「抄」了|愛是永恆的,但相愛不是|島國電影怪奇片名大賞|西方「亂倫畸戀」源流考|不是「媽蟲」,是驕傲的全職媽媽|只有獨立的女人,才配得上這條裙|「伍迪·艾倫式」話癆片簡考|霓虹燈與髒亂的暴力美學恰天生一對|那些跟明星上床的女孩,後來怎樣了|星戰是一出外太空的家庭倫理肥皂劇|朱亞文這身衣裳,怎麼像太監?|自有性幻想以來就有觸手系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