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漢字「鼎」背後的故事,鎮國之寶「九鼎」還是個迷?

2020-11-18 騰訊網

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這句話一點也不假。每一個漢字誕生的背後都有著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讀懂漢字才能更好的了解歷史。今天我們聊一聊漢字「鼎」的故事。「鼎」字我認為是最有底蘊,最有中國文化厚重的漢字。

漢字「鼎」背後有哪些故事?

一看到「鼎」字,很多人都想起了歷史,王權,誠信等關鍵字。 我們從漢字的起源、漢字結構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鼎,是個象形字。何為象形字?說句大白話:就是一看到這個字的模樣,就知道它指的是什麼。鼎,我們經常在各種場合見過,尤其是博物館或者是寺廟裡面。「鼎」通常情況下有三條腿的圓鼎和四條腿的方鼎。

四條腿的方鼎

三條腿的圓鼎

而漢字「鼎」在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了。本意是指古代煮食物的器具,後來人們給了這個「鼎」字更深的寓意。

漢字「鼎」結構解析。

「鼎」,上半部分是一個「目」字,「目」字實際上是漢字「月」的變形。我們知道「月」通常表示「肉」的意思。下半部分像人的兩隻手託著,也像漢字「片」的正反兩部分,好似兩堆熊熊燃燒的柴火一樣在煮東西。詞語:鼎沸,就是從這裡來的。鼎沸是水湧動翻騰的樣子,也表示環境喧鬧嘈雜。比如說:人聲鼎沸。

漢字「鼎

鼎作為我國重要的青銅器物品,原指煮肉的器具和祭祀用的物品,從商周秦漢2000多年延續下來,鼎一直是最常見和最神秘的禮器。

關於「鼎」的故事:大禹鑄造「九鼎」,鎮國之寶「九鼎」下落,至今是謎

相傳夏朝大禹將天下分為九州,命令九州貢獻青銅器材料,在荊山底下鑄造出了九鼎。然後將九州的大好河山,奇異怪物雕刻在九鼎上面。九鼎象徵著九州,也象徵著整個九州都是夏朝的。最後把九鼎放置在了夏朝的都城。於是九鼎就成了夏朝的鎮國之寶。夏朝滅亡後,商朝又把九鼎遷移到了自己的都城。而商朝滅亡後,周朝又把九鼎作為自己國家的鎮國之寶。這樣一代代的往下傳。但是直到現在關於「九鼎」的下落,至今是一個謎,無人知曉。卻留給了我們後人一個詞語:一言九鼎。意思是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

一言九鼎,駟馬難追。「鼎」,代表著誠信

關於「鼎」三條腿的寓意:

而關於「鼎」的三條腿也有很多寓意:三條腿代表天地人。在秦朝時表示三公,三公指的就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是很有實權的職務,可見它的分量是很重的。誰能擁有它就擁有絕對的權利。舉個詞語例子:三國時期魏蜀吳相互對峙,形成了三足鼎立。是不是很形象的能表達鼎的概念?還有各種勢力相互逐鹿,尋求霸權,最後問鼎中原。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足鼎立

「鼎」是王權、尊貴、繁榮、盛大的代詞。

我們平時只要一看到「鼎」字,就會很自然的想到王權,尊貴,繁榮,盛大等詞語,如:鼎鼎大名。可見「鼎」不僅僅是一個器具,而它所代表的文化已經遠遠不止這些了。在周朝就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數量的規定,數量的不同代表身份階級的不同。

「鼎」也是權利的象徵

結束語:一個「鼎」字孕育出了這麼多的文化經典,中國的漢字不得不說是中華文化的文化記憶,所以讀懂漢字才能看懂歷史。

漢字小課堂

相關焦點

  • 「一言九鼎」是什麼意思?「九鼎」又是哪九個鼎
    言下之意就是:你必須做到「一言九鼎」,才能受人尊重。但其實這是不對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言九鼎本意是指一句話就有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只有被敬重、有能力的人,才能做到一言九鼎。一個不被尊重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的,所謂人微言輕就是這個道理。同樣,經常有人把「一言九鼎」當作是誠信的代名詞,這其實也是不合適的。「一言九鼎」和「毛遂自薦」出自同一個典故。
  • 漢字探微(211):鐘鳴鼎食——釋「鼎」
    甲骨文和早期金文的鼎字,正是這種容器的形象寫照,字形的上部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晚期金文及小篆鼎耳的形象已經不明顯,鼎足的形象也發生了一些變形,特別是小篆字形的上部已經而變為近似於「目」了而且鼎腹與鼎足的比例也有些失調。現代漢字的「鼎」字是在小篆字形基礎上經過隸變與楷化形成的,但仍能保留著「鼎」這一事物的風範和形體特點。
  • 《大秦賦》九鼎缺一是怎麼回事?豫州鼎落入泗水疑暗有所指
    《大秦賦》中的九鼎缺一是怎麼回事?這個地方其實是一個伏筆,也是稍微有點玄幻的地方,那個鼎難道是真的有靈性嗎?還是說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呢?周天子被打敗向秦國妥協,割讓了36個城池,在把九鼎運回到秦國都城鹹陽的時候,路上丟了豫州鼎,落入泗水中,也就是說當時運回鹹陽的只有八個鼎。王權的象徵九鼎卻遺失了一個,這無疑是有遺憾的。很多人說,這裡是一處伏筆,預示著秦國沒有取得九鼎,所以統一天下也只是暫時的,秦始皇雖然後來橫掃六國,但二世而亡,焉知不是上天的旨意呢?
  • 《大秦賦》中的九鼎,現在還在不在洛陽
    但是裡面涉及到一個關於洛陽的故事情節啊,就是裡面說到秦昭襄王從洛陽遷九鼎入鹹陽。結果九鼎遺失在泗水,後來九鼎不知所不知所蹤。從此九鼎的下落也成了一個歷史謎團,如果說你在洛陽想找尋九鼎,應該去哪裡呢?首先咱們要說一下這個九鼎的來歷。九鼎是大禹治水時鑄造九鼎以鎮中原。後來九鼎就成了王權的象徵代表了皇權的權威。
  • 《大秦賦》九鼎是什麼意思解析 九鼎缺一缺少的是哪個
    《大秦賦》中秦王稷秦王稷命令嬴異人運送九鼎入秦,「九鼎」意味著權威,誰能獲得「九鼎」就能成為天下的共主,但是最後「九鼎」只取回了8鼎。那麼《大秦賦》九鼎是什麼意思?九鼎缺一缺少的是哪個?  《大秦賦》九鼎是什麼意思  九鼎分別是豫州鼎、冀州鼎、青州鼎、徐州鼎、兗州鼎、雍州鼎、荊州鼎、梁州鼎、并州鼎等九鼎,象徵著天下九州。
  • 湖北電視教育頻道《漢字解密》講述漢字背後的故事
    2016年,全國唯一一檔文字類欄目《漢字解密》在湖北電視教育頻道開播。一天解一字,一字一故事,欄目用獨特的視角追溯漢字的歷史淵源,探尋漢字背後的故事,創造性傳承與發展了優秀傳統文化。   破解漢字的造字秘密   「我們太需要這樣的文化類節目了。」
  • 天子用九鼎引申為"一言九鼎" 賞青銅器悟成語故事
    青銅器中的「鼎」。  廣西新聞網訊(記者 雷小琴/文 何學俏/圖) 「一言九鼎」、「加官進爵」、「觥籌交錯」、「鐘鳴鼎食」……這些成語其實由青銅器引申而來。當你到廣西民族博物館參觀《吉金華章——寶雞青銅器珍品特展》時,請你細細品味,領悟青銅器中蘊含的成語故事吧。  「一言九鼎」的意思是,一句話能起到重大作用。「鼎」是我國古代的青銅器物,在西周中晚期,青銅器已形成了主食器的組合系統,有嚴格的列鼎制度。西周列鼎制度為五鼎四簋:即用青銅器鼎和簋形制相同,大小依次遞減,以鼎的多少、鼎的輕重,來反映貴族身份、地位的高低和權力的大小。
  • 大秦賦:秦昭襄王滅周取九鼎與鹹陽,那麼如今九鼎又在何方?
    後由公子子楚和將軍贏摎水運九鼎回鹹陽。劇情中九鼎運至泗水時豫州鼎不慎落入水中,只運得八鼎回鹹陽。那么九鼎後來都去哪了呢?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九鼎的由來九鼎又稱傳國九鼎,是我國古代最高統治者的象徵。大禹便以青銅鑄成九鼎,代表九州,並將各州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仿刻在各州的鼎上。鑄九鼎、安天下,護佑萬民。周天子食九鼎傳世九鼎到了夏代末年,夏桀昏庸無道,其統治被商湯推翻,商人奪九鼎奪搬到他們的都城亳邑。作為傳國之寶。
  • 夏朝打造的「傳國之寶九鼎」為何到了戰國末年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傳說中的九鼎,是王權的象徵,傳國至寶。夏商周三代,得九鼎才是得天下。但是為什么九鼎後來就失蹤了呢?夏朝建立之後,大禹收青銅,鑄成了九個鼎,象徵九州,自此就成了傳國至寶。周武王后來滅了商朝,得到了九鼎。周武王之子周成王,把九鼎帶到了鎬京,而且舉行了「定鼎」儀式,九鼎於是成了周王朝統治的象徵。不過後來,周王朝漸漸衰落,各路諸侯都想當老大,都開始覬覦九鼎。比如當時強大的楚莊王就專門打聽打聽九鼎的事情,有了「問鼎」這個詞。再比如《羋月傳》裡的那個嬴蕩,還親自動手試試鼎的重量,不幸被砸死了。嬴蕩的意思其實也很明顯,我很厲害,九鼎應該歸我。
  • 九鼎 埋藏在歷史暗夜的權力(下)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我筆下的「古物」,固然不能窮其萬一,甚至不能覆蓋故宮博物院收藏古物的六十九個大類,但商周青銅、秦俑漢簡、唐彩宋瓷、明式家具、清代服飾,都儘量尋找每個時代的標誌性符號,通過一個時代的物質載體,折射同時代的文化精神,像孫機先生所說,「看見某些重大事件的細節、特殊技藝的妙諦,和不因歲月流逝而消褪的美的閃光。」
  • 漢字的故事:通過「耆耇」2個字,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
    我們經常說,漢字的美不僅僅是外形美,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漢字的剖析,可以深挖其背後的文化內涵,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一個漢字就是一段歷史。每一個漢字的寓意都有著深刻的道理。這次介紹兩個有意義的漢字「耆耇」,了解一下其背後的文化。
  • 秦人為何對九鼎情有獨鍾?
    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遭聖則興,鼎遷於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史記·封禪書》九鼎是國之重器,據傳是大禹治水後,用天下九牧所貢之金鑄成九鼎,是中國的代名詞,是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這也是正熱播《大秦賦》幾代秦王追求的終極目標——一統天下。
  • 「中國歷史大事件」:九鼎的來歷與失蹤之謎
    說起九鼎,首先我們必須來個靈魂拷問:在中國的歷史上夏朝到底有沒有真正存在過?這個問題一直都備受爭議,眼瞅都2021了,這個問題還是沒有定論。為了表示敬意,各方諸侯給大禹進獻了很多的青銅,越來越多,大禹為了紀念塗山之會,於是就把九州所獻的青銅鑄成九個鼎,並對應地把各州的山川形勢都鑄在上面,還將從前治水時所遇到的奇珍異獸一併鑄上,形成了九鼎。
  • 夏商周三代鎮國神器九鼎,如今下落何在
    禹都陽城王城崗遺址發現了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青銅容器殘片,這說明那時候已經掌握了青銅容器的鑄造技術,因此推斷禹鑄九鼎很可能並不只是傳說,但那時候的鼎工藝應該是很粗糙的,及不上殷商的鼎。九鼎是權力的代名詞史書上寫的「泗水」其實是澗水所誤,可能秦滅周時周王把殘存的鼎沉入洛陽的澗水,這才是合理的,而不是憑空飛到泗水去,後面的彭城也是以訛傳訛。
  • |揭秘鼎之迷背後的故事
    鼎之迷,是一個19年下半年出現的真絲睡衣品牌。「做一件真絲睡衣界的小米」、「做一件大眾奢侈品」是她們的理念更是她們的信念,說到鼎之迷就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創始人——塗楊庭溱。一次意外 開啟了再次創業之路「在我所在的地區,我的教培事業已經做得很不錯了,再發展下去也只是錦上添花而已,我真正想做的還是一個能為大家帶來更多的品牌」塗楊說一開始,塗楊想做服裝只是想要做一個簡單的加工廠,帶動周圍地區經濟發展。
  • 了解中華漢字背後的故事,探尋漢字的前世今生
    一字一圖,詮釋漢字的形意;形象地說明了漢字的根源和起源。認識漢字背後的故事,探尋其前世今生。它是一本讓孩子們了解中國漢字的通俗讀物。這本書選了大約200個常用的漢字,用圖片和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講解每一個漢字。每字一圖,讓您一目了然地了解漢字的形義。
  • 九鼎,可能已經被這些人融化掉了,大禹哭暈在了廁所
    比如秦——五代這一千多年時間裡,傳國玉璽就是正統的象徵,沒有傳國玉璽,充其量算個「僭主」,算不得天子。而在秦始皇之前,象徵天子權威的,則是九鼎。關於九鼎,傳說是大禹治水的時候,在治水過程中,整理了天下九州的地理情況,而後將這些資料分別鑄在九個鼎上,在大禹之後,九鼎成為了天子的象徵,因此商朝的確立和西周的確立,都是在從前朝手裡奪取九鼎的那一刻確立的。
  • 萬古神帝:同樣是底牌,九鼎比之逆神碑,究竟何物更勝一籌?
    目前張若塵手中最厲害的兩張底牌,分別為九鼎和逆神碑。其中,張若塵擁有九鼎的消息不為世人所知,而手中逆神碑則是人盡皆知。
  • 到底是司母戊鼎還是后母戊鼎?
    說起直男,最常讓人吐槽的,就是他們的迷之審美,上百種口紅色號,他們總能精準的挑選出最難看的一種作為禮物送給女友,其實這也不能全賴他們,畢竟千百年來,直男們送禮向來都是這麼硬核,今天貓館長就帶大家看一看,古代的直男們,送出的那些硬核禮物作為大清朝著名的皇帝,乾隆最大的愛好就是收(敗)藏(家),送禮也突出一個字——豪除了敗家,乾隆還是個大孝子,每年母親大壽,他都備足厚禮
  • 答案藏在禹王九鼎的神奇圖像中
    而古代的鼎,用途分兩種,一種是被用來做區分貴族身份的禮器,如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另一種則是祭祀用器,盛放宰殺的牲畜(這類東西有個專門稱呼——犧牲),以供神靈享用。《史記·孝武本紀》記載:「黃帝作寶鼎三,象天地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