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巴爾,成為一個飽滿的普通人

2021-12-29 書造社

過於喧囂的孤獨

嚴密監視的列車

我曾經侍候過英國國王

……

赫拉巴爾的書名十分符合當下這個時代的文藝腔、懸疑感和獵奇性。若是帶著這樣類型小說的預設讀赫拉巴爾,心中會升起一團走錯片場的驚愕。

赫拉巴爾的小說幽默風趣、豐富寫實,遣詞造句的功力深厚。仿佛是在閱讀深湖泛起的漣漪,隨一層層擴散的波紋愈走愈遠,恍然間就迷失了。當然,也可能恍然間就頓悟了。這種「一層裹著一層」的感覺,據說在其捷語原文的描述中尤為直觀。

赫拉巴爾不是以小說家的身份在構建小說,而是在「生活、生活、再生活。不惜一切代價參與無論怎樣生活」。從事隨便哪種職業,在赫拉巴爾看來,都是生活。他說,

這不是一個比喻,而是一個現實寫照。

在查理大學完成法學學業已是在「二戰」之後,其後他與法學的關係甚微。他當過列車調度員、商品推銷員、鋼廠工人……41歲他還在當廢品打包員。直到1963年赫拉巴爾49歲時,他才成為職業作家。同年,本該在4年前出版的短篇集《底層的珍珠》終於問世。

為何不繼續從事法學工作,其一大概因為赫拉巴爾本就偏愛文化藝術,可一位文藝青年「論為」底層的珍珠,期間的巨大落差大概也因為一種時代性:蘇聯影響下的捷克斯洛伐克,知識分子的出路究竟在哪兒?

鋼鐵工人赫拉巴爾的工友們也擁有豐富的從業經歷,他們曾是教授、工廠主、律師、銀行人員、罪犯人員,等等。赫拉巴爾在布拉格貧民區利本尼區堤壩巷24號(Libeň)生活長達二十多年。如今這個地方已不復存在,但他在自傳體小說《婚宴》中,還原了這個由廢棄工廠改成的貧民大雜院。

我目前工作的地方就在Palmovka地鐵站附近,這兒離市中心也不過兩三公裡,卻像是一個土裡土氣的「城中村」。

出地鐵就能看到長椅上歪躺著的醉漢,雜草叢生的野生公園裡住著流浪漢,附近還有一些與布拉格所謂童話氣質格格不入的「筒子樓」,晾曬著的工人的大褲衩和節奏重複的迪斯科音樂在這風中搖曳。

赫拉巴爾是大器晚成的作家,但他並非一門心思想要成為作家。寫作是他探尋「我是誰」的一個路徑。他的寫作之途,雖有波折,卻筆耕不輟。如今他享有的文學盛名,大概源於一個創作者的偶得,以及一個普通人的必然。他說,

「知識分子通常只是知道而已,而一個普通人卻有著深刻的常識體驗。」

這話言辭鑿鑿,可別忘了,他可是赫拉巴爾啊!他始終是兼具了普通人和知識分子這兩重身份。細膩的寫作和切實的經歷,使他寫出普通人「巴比代爾」(Pábitelé)的幽默和悲涼,使他成為赫拉巴爾。

生活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赫拉巴爾所言的「生活、生活、再生活」究竟是什麼?

即興決定去赫拉巴爾一生鍾愛的金虎酒館(U Zlatého tygra)喝一杯。夏日午後五點過,布拉格的陽光正盛,啤酒館坐滿了人。這些手肘著桌面怡然自得的酒客,大概都是本地人,鬧哄哄的捷克語交織出暖烘烘的散漫。

《我曾經侍候過英國國王》中的金色布拉格旅館,也似這幅光景——與其說,人們在激烈地討論著什麼,不如說是沉浸在一種氛圍之中。

這兒的啤酒是捷克傳統的自動續杯模式。杯中的酒剛空,服務員「咚」地給換上新鮮的,半杯白泡歡快地溢出。服務員抽出領口的筆,在桌上一小塊狹長的白紙上,劃上一筆。

若是不再續杯,喝完最後那一大口,得適時拿杯墊蓋上。速度得快過服務員的眼力。這兒的熟客是不會在意這樣的小細節的,啤酒是流淌在捷克人基因裡的液體,赫拉巴爾也是個名副其實的酒鬼,咕咚咚暢飲八杯不為過,每杯0.5升。

時過境遷,金虎酒館裡的氛圍雖未被遊客侵蝕,但布拉格早已不是當年的布拉格,利本尼區的工人們是不會來這兒喝酒的。赫拉巴爾的「巴比代爾」與我的生活始終有些面面相覷的距離。

「普通人」無論哪個年代、在誰筆下,都是一個相對概念,但變得「飽滿」,卻是每個普通人和寫作者的永恆課題。

1997年,赫拉巴爾從布拉格一所醫院的五樓跌落致死。一說他當時是想要餵鴿子,但另一種可能如他曾寫過的那樣,他在夢中收到了一位離世詩人的「邀請」。

撰文/劉昕怡

圖片/劉昕怡,部分來源於網絡

編輯/Silence

設計/Lizz

文章為『書造社』原創,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如需轉載,請後臺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捷克作家赫拉巴爾:小酒館裡坐在你桌子旁的熟人
    赫拉巴爾曾說:「最大的英雄是那個每天上班過著平凡、一般生活的普通人;是我在鋼鐵廠和其他工作地點認識的人;是那些在社會的垃圾堆上而沒有掉進混亂與驚慌的人;是意識到失敗就是勝利的開始的人。 」    談到閱讀赫拉巴爾小說的感受,邱華棟 說:「他的小說有一種特別的語調,這種語調,親切、隨意、幽默,第一句話就能把你帶入他的小說,又在告訴你,隨後有事發生。
  • 赫拉巴爾晚年的情感私信 | 「藍色東歐」新書上架
    我用兩根手指貼住上唇,做出一個飛揚的動作,連帶這長方形的信封,把問候寄送給你。就像孩子們放風箏時,緊握著風箏線,向遠方遞送的那種問候———他們喜愛將小小的紙片訊息沿線傳遞到天空,風箏的那一頭。我想給你寄一張去年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的照片,那是我和貝託魯奇握手的照片。
  • 赫拉巴爾:今天秋天我已經有十二隻貓咪| 星期天文學
    赫拉巴爾致杜卞卡:親愛的杜卞卡,此時我向你傳遞問候。這短短的幾句話。我用兩根手指貼住上唇,做出一個飛揚的動作,連帶這長方形的信封,把問候寄送給你。就像孩子們放風箏時,緊握著風箏線,向遠方遞送的那種問候———他們喜愛將小小的紙片訊息沿線傳遞到天空,風箏的那一頭。
  • 赫拉巴爾:我之所以活著,就為了寫這本書 | 薦書《過於喧囂的孤獨》
    他認為,書中主人公,一個通過閱讀廢紙回收站裡的舊書而無意中成為的文化人,用口語來做他的獨白不適合,於是又改用作者所說的「一絲不苟的嚴謹語言,捷克書面語」寫出了第三稿。這一稿猶如一部憂傷的敘事曲,他滿意地說:「直到現在這個故事才是動人的。」他自己被感動得幾乎流淚。小說完稿的時間是一九七六年,可當時無法問世,只能放在抽屜裡,一九八七年作家瓦楚利克用自行刊發的形式將它出版,讓它與讀者見面。
  • 陳珊妮,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
    手機和網絡社交成為了人體的一部分,變味兒的無所不在的「娛樂」,以一種完全區別於過去人們生活樂趣的存在,而刺激著人們的生活。以及,被媒體和假新聞操控的我們的日常。又及,被我們一手操控和養著的傀儡一般的鮮肉明星。
  • 金秋表演賽 | 如果,我們終將成為一個普通人......
    如果我終將成為一個普通人,那是一件幸運的事,因為不是每個異星來客都能在地球上找到自己的歸宿。——19新傳張瑋惟如果我終將成為一個普通人,我想成為一個快樂的阿姨,然後成為一個快樂的老太婆。或許,我終將成為一個普通人或許,我會覺得這樣也不錯——19新傳王達如果,我終將成為一個普通人,那豈不是剛好?
  • 我要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
    (BGM: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28歲,仔細想來,也絕對不是一個很大的年紀;但面對公司裡98、99年的新同事,還是會不由地感嘆,自己好像真的很「老了」。28歲,我,想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恰好,在陳珊妮的新歌《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裡找到了答案,也許就是那樣一個,承認自己的普通,又期待自己更厲害的人——「我要成為小王子的那朵玫瑰我要成為風之谷的一段配樂我要成為煙盒裡最後那支煙我要成為自己拒絕被世界改變可以的我們可以的
  • 如何成為一個更厲害的普通人
    社交平臺上,很多人都在總結,或者一段文,或者一組文,或者一首歌,我也看到過一些別的話,比如「別人對你的總結毫無興趣」,但所有看到的總結,我都會按下一個贊,我想默默告訴對方
  • 經典‖捷克作家赫拉巴爾小說改編之《我伺候英國國王》:雲端與真實的浪蕩子
    伊利·曼佐(又譯伊日·門澤爾)對捷克著名作家赫拉巴爾小說的情有獨,至2006年拍攝《我曾伺候過英國國王》為止,迄今已拍過經他小說改編的6部電影,從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
  • 晶晶說,要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
    同為樂學人,大家曾經聽過同樣的課,做過同樣的題,喊過同一句口號,發過同一句暗號。
  • 【時評】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成為劉德華
    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我也是一個普通人,我會哭的,我也很笨,我做每一件事情都要練習很久。你們看到的每一幕,只是一個普通人叫劉德華每天辛辛苦苦工作的結果。「40年了,慶祝,當然要慶祝,但是不是慶祝一個人紅了40年,而是要慶祝一個人認認真真地工作了40年。」
  • 聲·影 | 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
    除此之外,詞藻結構的精巧無法真正打動我,押韻的拿捏和深沉飽滿的情感也令我有些疲倦,活在後現代的我想要的是精神危機的解藥,無法治癒也沒關係,因為沒有人可以影響時代這把手術刀對你的解剖。當一個人知道他自己無藥可救的時候,或許醫生開的病單目錄、拍攝的X光片就是最好的精神解藥。她的歌對我而言就是這樣。
  • 駱以軍:成為赫拉巴爾式的城市人類學採集者
    節摘自《中華讀書報》(2014 年6 月18 日)記者 丁楊駱以軍:我不知道臺灣的小說家和大陸的小說家是否各有各的苦處,在臺灣,即使你成為小說寫作這個行業裡拔尖的我特別想要成為像赫拉巴爾那樣的作家,寫出《底層的珍珠》,像一個城市人類學的採集者。 新書上市:赫拉巴爾中譯本《雪絨花的慶典》「真實世界的片段在我的打字機上噴湧而出,它們看似瘋狂和令人困惑,然而無奈地充滿了人性。
  • 清華教授劉瑜: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清華教授劉瑜: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2020-12-11 1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扮演一個普通人
    二、有時候我覺得,成為一個普通人沒什麼不好。也就是那個時候我懂得了在這個小鎮扮演一個普通人的意義:成為一個普通人,意味著你更能融入一個歡迎同類的社會。三、前幾天回家時,我從學校打車到地鐵站,有了一個關於普通人的新的感悟。
  • 普通人如何成為絕世高手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在俠客島上,當所有人都在一句句地解析文字內容的時候,石破天卻只關注組成文字的符號,發現了修煉神功的真正方法,成為了絕世高手。要成為像洪七公、王重陽這個等級的高手,絕對是要靠天賦和運氣的,普通人再怎麼努力也達不到。普通人靠自身努力,能達到的巔峰等級,可能也就是郭靖。
  • 別一聽清華大學教授說孩子會成為普通人,就不忿,普通人怎麼了
    起因是政治學副教授劉瑜進行了一次名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的演講,她在演講的時候說了一句話: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就是這句話引發了網民的集體高潮,就連自媒體作家九邊都發文說:「清華教授說自己的女兒要做個普通人,可她沒跟你說『學術可以近親繁殖』」。
  • 清華副教授劉瑜: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擺脫迷茫和焦慮,不妨先從「堅定地成為一個普通人」開始。以此為起點,去看看自己喜歡什麼,去試錯,去重來。放下「更高、更快、更多」的競賽執念,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便是自由。不確定性本身不一定是壞事。某種意義上,它是現代社會的特徵,是社會進步的代價。自西漢到1949年,中國人均GDP基本保持不變。此時,生活沒有不確定性。未來就是對過去的不斷複製。
  • 普通人如何成為藝術家?
    普通人成為
  • 《正常人》奮力成為「普通人」
    看《普通人》這個劇。 講述了兩個相愛的高中生,分分合合直到大學畢業。是一個非常美的電視劇。我很難將它看作是一個愛情劇,它講了很多成長中不可避免的鈍痛。 女生來自於一個富有的、卻異常冷漠的家庭。哥哥巴不得她去死,而母親不但並不保護她,還反覆讓她理解哥哥的不易。沒有人愛她,她認為自己丑、沒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