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刺子模中亞文明起源地

2020-12-24 大豆小豆豆豆遊

上期介紹了中亞的文明之心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

這期介紹中亞的文明之心烏茲別克斯坦花刺子模

花剌子模(英語:Khorezm,烏茲別克語:Xorazm),這是一片遙遠而神秘的文明起源地,也是一片蒼涼而傷感的文明沒落地。早在3000年前,第一批塞種遊牧民就在阿姆河和錫爾河的下遊播下文明的火種,這裡和河中地區一樣,是烏茲別克斯坦最早的文明發祥地之一。又因著沙漠的阻隔,雖是同在錫爾河與阿姆河流域,花剌子模的文化發展出獨立於河中地區的地域文化。千百年來,被沙漠包圍的花剌子模人總是在綠洲中與自然頑強抗爭,因而這些夾縫中求存的人民比富庶的河中地區的人多了些堅韌不屈的性格。

從地圖上看,花剌子模州只是小小的一溜,但從傳統來說,包括卡拉卡爾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國和土庫曼斯坦一側的很大一片土地都屬於花剌子模地區。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花剌子模和河中地區的關係總是若即若離。烏茲別克斯坦的主體文化是由河中地區構成的,花剌子模地區是這個國家的邊緣文化區。曾經的花剌子模雖不及河中地區富庶輝煌,也擁有燦爛的文化,留下許多銘記於史的國度、人物,如花剌子模帝國、希瓦汗國、阿爾·花剌子密等。但在蘇聯統治的幾十年裡,因為對河中地區的過度農業開發,把阿姆河、錫爾河上遊、中遊的水過度引流用於農業生產(主要是棉花生產),導致下遊的花剌子模地區越來越乾旱缺水,鹹海在短短半個世紀裡幾近消亡。狂風一吹,夾雜著高度鹽分的塵土被吹到本已不多的良田之中造成土地鹽鹼化,讓這個沙漠包裹的綠洲地區更加凋敝。

(圖片來源於網絡)

【花刺子模歷史】

從花剌子模帝國時代至今,花剌子模的文化、政治中心有5個,在波斯阿契美你德王朝統治時期,花剌子模即有國家,當時的首都叫達伽什,後來毀於洪水。在阿夫裡格王朝時代遷往凱斯,位於今天阿姆河附近的貝魯尼鎮。10世紀末,馬蒙王朝取代阿夫裡格王朝將首都遷往玉龍傑赤,從這以後直到蒙古入侵,玉龍傑赤都是此地的中心,也就是土庫曼斯坦一側的庫尼亞—烏爾根奇,也是老烏爾根奇的意思。阿努失特勤王朝晚期,花剌子模崛起,眼看就要成為中亞、西亞新的霸主,卻無意間惹怒世界徵服者成吉思汗被毀滅,留下曇花一現的輝煌歷史。蒙古入侵後,玉龍傑赤被毀,花剌子模的中心遷到了現在烏茲別克斯坦的烏爾根奇附近,也叫新烏爾根奇。

後來阿姆河改道,區域中心又隨河流遷到烏爾根奇西南30公裡左右的希瓦,在布哈拉汗國昔班尼王朝晚期,希瓦汗國徹底獨立,在絲綢之路的東西貿易衰落以後,英屬印度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的南北貿易給這個沙漠中的國度帶來了最後的輝煌,希瓦汗國以奴隸貿易聞名於當時日益野蠻、愚昧的中亞,掠奪成性的希瓦人時常劫掠貿易路線上的商隊,把不可一世的俄羅斯人在內的許多民族扔進希瓦的奴隸市場,希瓦也成為一個沙漠中神秘而可怖的想像。

今天,阿姆河又改道回到烏爾根奇附近,烏爾根奇再次成為此地的中心,希瓦逐漸退化成一個小鎮,但因為這裡保留了中亞最完整的古城,而成為像平遙古城一樣的古代城市博物館,讓人可以完全置身於一座中世紀伊斯蘭城市之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

烏爾根奇雖有新玉龍傑赤的美名加持,但其實難副,如今這座城市主要是作為一個交通中轉站,並無值得停留欣賞的景點。但在市區東北30多公裡外的荒漠中卻零星分布了許多古代花剌子模王國時代的城堡和瑣羅亞斯德教神廟遺址,蘇聯以謝爾蓋·帕夫諾維奇·託爾斯託夫為首的考古隊在這裡進行了長達60年的考古發掘,發現了很多遺址和文物。這些花剌子模文物大部分被運往了俄羅斯聖彼得堡埃米爾塔日博物館,留在烏茲別克斯坦的並不多。雖然如此,從希瓦或烏爾根奇包車前往荒漠中尋古探秘依然是此地必遊的項目,有的遺址非常出片。雖然這些遺址從行政區劃看都屬於卡拉卡爾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國境內,但其中大部分離烏爾根奇更近,所以本錦囊把其中有名的列舉在烏爾根奇一節中,為方便起見,景點名全部用烏茲別克語拉丁拼寫。

(圖片來源於網絡)

希瓦就是中亞的平遙古城,保留了最完整的城牆和居民區,是研究中亞古代城市的標本。這座城市美麗但談不上華麗,從藍色的瓷磚裝飾下裸露的大片泥土原色流露出這座綠洲城市的狂野氣質。希瓦是古代希瓦汗國的首都,因為從印度到俄羅斯的貿易而在近代興盛起來,更因希瓦人劫掠成性、造就中亞最大的奴隸市場而充滿異域的神秘和恐怖色調。

今天的希瓦景點主要集中在被稱為依瓊·卡拉的古城中,很多人誤以為這就是希瓦以前的城市,其實這是供王公貴族居住的希瓦內城,連接東西南北四道城門的十字主幹道鱗次櫛比地排列著宮殿、經學院、清真寺,更大的外城未能保留,只剩下一些零散的城門、清真寺和宮殿散布在古城外的市區當中。蘇聯人曾經暴力翻新了這座古城,雖然備受爭議,但至少讓這座衰落的城市煥然一新。

(圖片來源於網絡)

【花剌子模景點】

依瓊·卡拉古城

依瓊·卡拉古城就是希瓦從前的內城,古城內大部分景點(除了個別 宣禮塔登塔、庫納·阿克城堡瞭望塔觀景、帕拉萬·馬赫穆德陵)包 含在一張有效期三天的通票之中。古城內的大部分著名古建築都被改成了各類主題的博物館,如果不想進這些博物館和古建築,僅僅是想在古城街上走走看看,不用買通票就可以免費暢遊古城。

(圖片來源於網絡)

阿塔·達沃扎門

這是依瓊·卡拉的西門,也是古城景區售票點所在。古城一共四個城 門,分別位於十字主幹道的頭,每個城門都有名字,Ota Darvoza的意思是「父親之門」,東門、北門、南門分別叫帕爾萬·達沃扎(Palvan Darvoza)、博格察·達沃扎(Bogcha Darvoza)和塔什·達沃扎(Tash Darvoza),意思分別是「強者之門」、「花園之門」和「石頭之門」。

(圖片來源於網絡)

花剌子密和代數

阿爾·花剌子密是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時代的伊斯蘭文化名人,和布哈裡一樣出生於9世紀阿拔斯王朝的黃金時代。從他名字就可以看出他來自花剌子模,他長期在哈裡發的智慧宮從事天文觀測工作,在數學運算上極富成就,尤其是在代數運算上。他關於代數學的一書《Hisab al-jabr wa'l-muqabalah》系統解答了二次方程的解法,並首創三次方程的幾何解法。此書傳到歐洲,成為中世紀幾百年的數學教材,這本書意譯成漢語就叫《代數學》,代數(Algebra)一詞就出自這本書名中al-jab的拉丁轉寫,他的名字Al Khwarizmi則轉寫成拉丁語為Algoritmi,成為算法(Algorism、Algorithm)的詞源。

(圖片來源於網絡)

庫納·阿克城堡

這座城堡最早的部分由一位叫做阿克·沙伊赫·巴巴(Ak Shayh Bobo,Bobo是對德高望重的男子的尊稱)建於12世紀,希瓦可汗在此基礎上於1688年進行了擴建,形成現在的樣子。這是希瓦汗國早中期的王宮所在,城堡現在被改為古代花剌子模博物館,裡面不僅有可汗接見外使的禮堂,還有皇家專用的夏季清真寺、造幣廠和監獄,造幣廠成為了希瓦貨幣博物館。

有意思的是,整個建築群的中央核心、汗王的臥榻之所,居然是一個方圓不過3米的圓形高臺。據說整個建築設計得非常通風,可以部分消解夏日炎熱,但卻不能滿足希瓦這個溫差極大的綠洲地區冬暖的要求。於是希瓦可汗不得不重拾老祖宗遊牧的生活方式,在城市裡搭建帳篷,這個圓形的高臺就是搭帳篷的位置。在城堡的西北角有個瞭望塔,需要單獨付費才能上去,是古城裡僅次於伊斯蘭·霍賈宣禮塔的觀景點。

(圖片來源於網絡)

穆罕默德·阿明汗經學院

據說,昔日希瓦汗國的統治者穆罕默德·阿明汗要求建造一座可以眺 望到400公裡之外布哈拉的巨塔,但是工程才進行到一半,這位汗王就在視察的過程中突然從塔頂墜落身亡,於是這座雄心勃勃的巴別塔就成為爛尾樓工程遺留至今,被稱為卡特·敏諾爾,意思是短塔。穆罕默德·阿明汗經學院是整個希瓦城內最大的經學院,如今被改造成了一家奢華酒店。在穆罕默德·阿明汗經學院東側是馬特尼亞茲·迪萬貝吉經學院,這座經學院現在是一家餐廳。

(圖片來源於網絡)

穆罕默德·拉希姆汗經學院

這座經學院與穆罕默德·阿明經學院的規模不相上下,從經學院完工 到汗國淪為俄羅斯帝國的附庸僅僅相隔2年,算是王朝末路餘暉的迴光返照之作,因此這座經學院也被改造為以希瓦汗國為主題的歷史博物館,展出穆罕默德·拉希姆二世和他兒子伊斯凡迪亞爾的照片和文字資料。

整個建築除了和撒馬爾罕、布哈拉的大多數帖木兒帝國以來伊斯蘭建築共有的在表面貼藍色瓷磚之外,正面還採用了薩菲王朝、喀喇汗國、塞爾柱帝國等伊斯蘭早期建築中慣有的雙磚砌磚法,即像阿伊莎比比陵和薩曼尼陵一樣用雕刻精美的磚橫豎拼成各種靈動的花紋。這種早期伊斯蘭建築的風格在蒙古統治以後的中亞幾乎被拋棄,唯有在花剌子模地區得以保留。經學院外面是一片廣場,在希瓦汗國時代是用來執行死刑的地方。

(圖片來源於網絡)

賽義德·阿拉烏丁陵

賽義德·阿拉烏丁是穆罕默德的後裔,大約在金帳汗國統治此地的時 候在花剌子模一帶傳教,是當時一位著名的蘇菲,他死於公元1303年,在他死後約50年這座陵墓被建立起來,它的設計者據說是著名蘇菲埃米爾·庫拉。此地現在是古城內的一處著名宗教聖地,有很多穆斯林前來朝拜。

(圖片來源於網絡)

卡茲·卡揚經學院

這座經學院建於1905年,是相當晚近的建築,內部被改造為音樂博物館,有很多關於古代突厥音樂家和音樂作品的介紹,但很多展廳展示的是關於古代花剌子模地區宗教演變的內容,用簡陋的塑料神像和劣質油畫表現花剌子模地區古代瑣羅亞斯德教、伊斯蘭教等信仰場景。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主麻清真寺

這座清真寺建於1789年,是古城內最古老的清真寺,但它的年歲還不如裡面的許多木柱大。這座清真寺堪稱一座雕花木柱博物館,共有218跟雕花木柱支撐起整個建築,這些木柱年代不一,其中6、7根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紀,已經歷時千年;大部分則是生產於14、15世紀。這些木柱多是從以前的一座清真寺中挪用過來的。很多木柱與石柱礎相交的地方很細,是為了儘量少讓潮氣上升侵蝕木柱。如果仔細觀察,還會發現很多木柱下端和石頭柱座相連接的部分墊了一小片棉花,據說這是這些木柱能夠防蛀長存近千年不朽的秘訣。花剌子模地區自古就以生產雕花木柱聞名,這座清真寺中央留有一塊天井,陽光透過天井,和周圍木柱支撐的陰暗空間形成強烈的光影對比,讓清真寺顯得深邃而寧靜,這種風格據說來源於阿拉伯地區,在中亞的清真寺中極為罕見,中亞清真寺沒有任何一座可與這座顯現的滄桑、肅穆相媲美。從清真寺裡可以登上主麻宣禮塔,這座宣禮塔高47米,是古城內第二高的建築。

(圖片來源於網絡)

馬特帕納·巴亞經學院

這座1905年修建的經學院現在是古代花剌子模歷史博物館。

(圖片來源於網絡)

穆罕默德·阿明·伊納克經學院

既然整座古城都是一個博物館,在烏茲別克斯坦這個個人崇拜嚴重的國家,哪個博物館會少了第一總統卡裡莫夫的專題展廳呢?所以這座1765年修建的經學院就成了一座卡裡莫夫的個人專題博物館。

(圖片來源於網絡)

庫特魯格·穆拉德·伊納克經學院

這座經學院建於公元1804-1812年,中間的庭院裡有一個地下牢房,以前的奴隸就關押在這裡面。經學院外面靠近東門的廣場上曾經有中亞最大的奴隸市場。現在這座經學院改造成了藝術博物館。

(圖片來源於網絡)

阿拉庫裡汗經學院

阿拉庫裡汗被稱為建築可汗,因為在他統治時期,在希瓦東門一帶大興土木,這裡的很多重要建築都是他指導修建的,這一帶也成為希瓦最繁華的集市中心,現在希瓦的巴扎也位於東門附近。

阿拉庫裡汗經學院建於1834-1835年,為了建這座經學院不得不拆毀1688年修建的霍賈什貝迪巴依經學院,這座經學院殘存的部分就成了阿拉庫裡汗經學院前面的斜坡和帶圍牆的大門,大門兩側有地下室,現在這個地下室成了一個優雅涼快的餐廳。

(圖片來源於網絡)

石頭宮

這片建築群是阿拉庫裡汗於1832年-1841年修建的,他希望這座宮 殿能夠媲美原來的庫納·阿克城堡,因為建築師未能在兩年內完成, 急功近利的可汗就殺死了他。這座宮殿比庫納·阿克城堡更加龐大, 由塔樓和圍牆包裹。建築群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為生活區,南部為行政區,裡面據說曾有9個庭院和150多個房間,也有搭建可汗大帳的圓形臺基。

伊斯蘭·霍賈建築群

這個建築群其實就是一座經學院和一座宣禮塔,由希瓦汗國末代國相伊斯蘭·霍賈所建。從他的名字就可以推測,他一定出生於當地一個頗有聲望的宗教家庭。事實上,伊斯蘭·霍賈不僅地位崇高,更是當時希瓦汗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推動了很多類似洋務運動的革新,建立歐式學校,開辦照相館、電局和醫院等,他因為這些革新舉動獲得更高的聲望,最後被可汗和守舊的神職人員暗殺。

這座經學院建於1910年,是古城裡最新的一座。經學院前面有一座高57米的宣禮塔,是烏茲別克斯坦全國最高的古建築,登塔需要專門付費,上面是古城裡最好的觀景和拍攝點。經學院內是應用藝術博物館,是依瓊·卡拉古城裡展品最好的博物館,有許多有價值的文物,如木雕、陶瓷等,一些用阿拉伯字母拼寫的8-20世紀的花剌子模語石雕尤其珍貴。

(圖片來源於網絡)

帕赫拉萬·馬赫穆德建築群

帕拉凡·穆罕默德是希瓦的聖人和守護神。他是詩人和哲學家,又是本地最好的摔跤手,生前戰無不勝。據說今天在各種體育比賽之前,本地運動員們也會來他的陵前祈禱好運。希瓦歷代可汗也都希望能葬在離帕拉凡·穆罕默德越近的地方越好,如今的陵寢於是變成了一個汗國皇族墓群。聖人年輕時代的本職工作是製作皮毛帽子,今天他的墓室就是當年他的制帽作坊。陵墓被後來的可汗修的富麗堂皇,號稱瓷磚要覆蓋每一寸室內,這裡也算是希瓦古城最華麗的地方。

下期為大家帶來更多資訊

記得點讚關注

相關焦點

  • 由花刺子模信使所想到的
    根據史料記載:中亞古國花刺子模有一古怪風俗,凡是給君王帶來好消息的信使就會得到提升;凡是給君王帶來壞消息的信使則被送去餵老虎。
  • 花刺子模信使問題
    據野史記載,中亞古國花刺子模有一古怪的風俗,凡是給君王帶來好消息的信使,就會得到提升,給君王帶來壞消息的人則會被送去餵老虎。
  • 橫掃地圖上的中亞強國,花拉子模!
    彎弓射大雕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西徵中亞,掀起了第一次西徵的狂飆。當時,花拉子模是中亞的大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商業繁榮,是中西交通要道。1218年,成吉思汗遣商隊450人帶駱駝500隻,前往花拉子模進行貿易,到達邊境城市訛答剌時,被貪財的守將以"間諜罪"殺害。
  • 毀滅中亞文明的並不是成吉思汗
    一直以來,蒙古人在西方和中亞世界的口碑都非常糟糕。許多伊斯蘭世界的歷史記載都表明,蒙古大軍西徵時對中亞造成了嚴重破壞。 當時的文獻記載,蒙古人在中亞各地四處殺戮。僅在尼沙普爾就有174萬人被害,在赫拉特則多達160萬。而根據當地編年史家的其它版本的記載,有多達240萬的當地居民慘遭蒙古鐵騎殺害。 更有觀點認為,蒙古人不僅殺人,他們還摧毀了中亞的水利灌溉系統。
  •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到底有多大,竟然佔領了文明世界一半領土!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到底有多大,竟然佔領了文明世界一半領土!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到底有多大,竟然佔領了文明世界一半領土! 大蒙古國國土擴張開始於成吉思汗在位時的三次蒙古西徵,三次西徵蒙古軍隊所向披靡,消滅西遼、花刺子模等40於個國家,擊潰波蘭和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大敗立陶宛。最終成為了橫跨歐亞的超級帝國,全盛時期領土面積超過3300萬平方公裡,佔到全球土地面積22%,統治人口一億多人,近半數的文明社會都在蒙古帝國的統治下。
  • 多元文明共生的亞洲:南亞、中亞、西亞
    本文整理自2020年11月28-29日由廈門大學歷史系主辦的「多元文明共生的亞洲」青年學者工作坊(南亞、中亞、西亞)。來自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牛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密西根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浙江師範大學、雲南大學、深圳大學、廈門大學等國內外高校的16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線上研討會。
  • 烏茲別克斯坦面積僅佔中亞的11%,人口卻佔中亞的一半?
    但是,烏茲別克斯坦的國土面積卻只佔有中亞的11%(45萬平方千米)。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不但是中亞人口最多的城市(約250萬),而且塔什幹所在的費爾幹納盆地,也是整個中亞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烏茲別克斯坦西部,靠近土庫曼斯坦的邊境還分布著另一條重要河流-阿姆河,是中亞水量最為豐富的河流,阿姆河下遊形成一片三角洲,最終流入鹹海。中亞地區深居內陸,最大的氣候特點就是乾旱,因此在有充足水源的地方,往往也就有發展農業文明的基本條件。
  • 中亞霸主花剌子模:對方兵少,可以A過去!
    而這一切的開始,始於蒙古對於中亞霸主花剌子模帝國的徵服。在《元史·速不臺傳》①裡,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記載:壬午(1222)年時,成吉思汗出徵花剌子模,該國國王滅裡逃亡,於是成吉思汗派哲別與速不臺去追趕,到了「灰裡河」時,哲別「戰不利」,於是速不臺在河東駐軍,入夜時讓每個人點三把火以張軍勢,結果滅裡連夜逃跑。
  • 花喇子模的作死歷程
    花剌子模王朝是十三世紀以中亞河中地區為中心的一個強大帝國,這個帝國大約建立於公元1077年,花剌子模王朝的創建者阿奴什的斤家族原本是塞爾柱帝國的附屬,隨著塞爾柱帝國的衰落,阿奴什的斤家族在中亞地區成功獨立,並逐步強大起來到了公元1200年的時候,阿奴什的斤家族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叫摩柯末成為了花剌子模的統治者,而此時的塞爾柱帝國已經消亡,西遼也內部紛爭日落西山無暇四顧,周邊形勢對於花剌子模一片大好
  • 又對文明的交流起到什麼影響
    在中亞,有花刺子模國,從 印度河到波斯灣和亞塞拜然的廣大地區都是它的版圖,然而這個帝國卻內訌不止。在中東,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奄奄一息,伊斯蘭教佔據伊朗西部,塞爾柱突厥人的興起及其西徵使得東部地中海的局面更加複雜化。在東歐,拜佔庭帝國開始走下坡路;俄羅斯在1054就分裂了,1146年,波蘭分裂成四個公國,長期割據局面開啟。
  • 中亞的五個「斯坦國」,是怎麼演化來的?
    中亞五國作者|霈霖責編|Thomas中亞地區的歷史十分悠久,是古代中華、波斯、印度文明的交匯點。絲綢之路貫穿著整個中亞地區,溝通起歐亞大陸兩端的同時,也給這裡帶來了繁榮的商業。中原王朝強大時,幾度將中亞的大部分地區納入版圖。中亞以山地和高原地形為主,氣候乾燥,平均年降水量低於300毫米,不利於農耕,因而歷史上一直是遊牧民族的天下。波斯人、突厥人、蒙古人都曾經是中亞的主人,最終形成了以突厥人為主的局面。
  • 為什麼阿勒泰是人類滑雪起源地?
    為什麼阿勒泰是人類滑雪起源地?阿勒泰被認為是「人類滑雪起源地」。首位全國滑雪冠軍,「中國滑雪之父」——單兆鑑先生,是第一個提出並確立「新疆阿勒泰地區是人類滑雪起源地」學說的研究專家。2015年,中國、挪威、瑞典、芬蘭等18個國家和地區的30餘位滑雪歷史研究專家聯名發表了《阿勒泰宣言》,阿勒泰作為人類滑雪起源地這一觀點再次廣泛得到國際公認。
  • 西方文明融合東方文化?長安模FAN團究竟看到了什麼
    FAN」粉絲選拔大賽招募以來,長安汽車在歷時近兩個月的時間裡,收到海量粉絲的報名,經過初審篩選,投票期票選以及媒體評審階段,最終脫穎而出的10名「模FAN」成員,於4月3日開啟了長安汽車「模FAN團」義大利體驗之旅。
  • 蒙古滅亡花剌子模,如何在中東形成蝴蝶效應?影響持續600年!
    許多關注桃花石雜談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蒙古第一次西徵中,滅亡的最主要的國家就是核心位於中亞地區的花剌子模王國。蒙古崛起前的亞洲,中間綠區是花剌子模在許多朋友的印象中,因為蒙古滅亡花剌子模的主要戰役都發生在中亞地區,而花剌子模又曾經對同樣位於中亞的西遼稱臣,所以花剌子模似乎也就是一個中亞王朝了
  • 佩佩·埃斯科巴:自詡為「文明型大國」,就能維繫全球帝國?
    很多自由主義西方國家把美國對於文明內涵的詮釋尊為不可改變的自然法則。但如果這種詮釋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崩潰邊緣該怎麼辦? 2月3日,英國資深情報人員阿拉斯泰爾·克魯克在《中東的以色列:文明和形而上的戰爭》一文中深入探討了這種「文明願景」,稱其「在全球範圍內強制性鋪展開來」是美國在響應不可阻擋的"昭昭天命」:不僅在政治層面籠罩著西方個人主義和新自由主義外衣,而且還結合了「猶太-基督教的形上學」。
  • 中亞國家都稱「斯坦」,究竟有何含義?為何中國也被稱「斯坦」?
    在中亞地區的歷史可以分為前伊斯蘭化和後伊斯蘭化兩段時期。 公元9世紀時,波斯人變得空前壯大,還建立了薩曼王朝,薩曼王朝幾乎統治了整個中亞地區,因此波斯語也在中亞地區開始流傳。而「斯坦」正是波斯語中的「-stan」一詞音譯而來。
  • 成吉思汗沒有世界地圖,蒙古西徵之路隨追擊潰逃的花剌子模而確立
    然而,由於受到中亞地區剛剛崛起的一個大國的挑釁,鐵木真改變了自己進攻的方向,這個國家便是花剌子模。在《怛羅斯之戰後,花剌子模錯估了自身實力,否則可能不會有蒙古西徵》一文中,詳細分析了花剌子模崛起的背景和由此導致蒙古西徵的後果,感興趣的可以點擊下面的連結閱讀怛羅斯之戰後,花剌子模錯估了自身實力,否則可能不會有蒙古西徵簡單來說,就是金國崛起後滅遼,遼國西遷是為「西遼」,
  • 花剌子模國的信史
    在中亞古國花剌子模,給國王帶來好消息的信使,就會得到豐厚的犒賞,而帶來壞消息的人,則會被送去犒賞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