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介紹了中亞的文明之心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
這期介紹中亞的文明之心烏茲別克斯坦花刺子模
花剌子模(英語:Khorezm,烏茲別克語:Xorazm),這是一片遙遠而神秘的文明起源地,也是一片蒼涼而傷感的文明沒落地。早在3000年前,第一批塞種遊牧民就在阿姆河和錫爾河的下遊播下文明的火種,這裡和河中地區一樣,是烏茲別克斯坦最早的文明發祥地之一。又因著沙漠的阻隔,雖是同在錫爾河與阿姆河流域,花剌子模的文化發展出獨立於河中地區的地域文化。千百年來,被沙漠包圍的花剌子模人總是在綠洲中與自然頑強抗爭,因而這些夾縫中求存的人民比富庶的河中地區的人多了些堅韌不屈的性格。
從地圖上看,花剌子模州只是小小的一溜,但從傳統來說,包括卡拉卡爾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國和土庫曼斯坦一側的很大一片土地都屬於花剌子模地區。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花剌子模和河中地區的關係總是若即若離。烏茲別克斯坦的主體文化是由河中地區構成的,花剌子模地區是這個國家的邊緣文化區。曾經的花剌子模雖不及河中地區富庶輝煌,也擁有燦爛的文化,留下許多銘記於史的國度、人物,如花剌子模帝國、希瓦汗國、阿爾·花剌子密等。但在蘇聯統治的幾十年裡,因為對河中地區的過度農業開發,把阿姆河、錫爾河上遊、中遊的水過度引流用於農業生產(主要是棉花生產),導致下遊的花剌子模地區越來越乾旱缺水,鹹海在短短半個世紀裡幾近消亡。狂風一吹,夾雜著高度鹽分的塵土被吹到本已不多的良田之中造成土地鹽鹼化,讓這個沙漠包裹的綠洲地區更加凋敝。
【花刺子模歷史】
從花剌子模帝國時代至今,花剌子模的文化、政治中心有5個,在波斯阿契美你德王朝統治時期,花剌子模即有國家,當時的首都叫達伽什,後來毀於洪水。在阿夫裡格王朝時代遷往凱斯,位於今天阿姆河附近的貝魯尼鎮。10世紀末,馬蒙王朝取代阿夫裡格王朝將首都遷往玉龍傑赤,從這以後直到蒙古入侵,玉龍傑赤都是此地的中心,也就是土庫曼斯坦一側的庫尼亞—烏爾根奇,也是老烏爾根奇的意思。阿努失特勤王朝晚期,花剌子模崛起,眼看就要成為中亞、西亞新的霸主,卻無意間惹怒世界徵服者成吉思汗被毀滅,留下曇花一現的輝煌歷史。蒙古入侵後,玉龍傑赤被毀,花剌子模的中心遷到了現在烏茲別克斯坦的烏爾根奇附近,也叫新烏爾根奇。
後來阿姆河改道,區域中心又隨河流遷到烏爾根奇西南30公裡左右的希瓦,在布哈拉汗國昔班尼王朝晚期,希瓦汗國徹底獨立,在絲綢之路的東西貿易衰落以後,英屬印度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的南北貿易給這個沙漠中的國度帶來了最後的輝煌,希瓦汗國以奴隸貿易聞名於當時日益野蠻、愚昧的中亞,掠奪成性的希瓦人時常劫掠貿易路線上的商隊,把不可一世的俄羅斯人在內的許多民族扔進希瓦的奴隸市場,希瓦也成為一個沙漠中神秘而可怖的想像。
今天,阿姆河又改道回到烏爾根奇附近,烏爾根奇再次成為此地的中心,希瓦逐漸退化成一個小鎮,但因為這裡保留了中亞最完整的古城,而成為像平遙古城一樣的古代城市博物館,讓人可以完全置身於一座中世紀伊斯蘭城市之中。
烏爾根奇雖有新玉龍傑赤的美名加持,但其實難副,如今這座城市主要是作為一個交通中轉站,並無值得停留欣賞的景點。但在市區東北30多公裡外的荒漠中卻零星分布了許多古代花剌子模王國時代的城堡和瑣羅亞斯德教神廟遺址,蘇聯以謝爾蓋·帕夫諾維奇·託爾斯託夫為首的考古隊在這裡進行了長達60年的考古發掘,發現了很多遺址和文物。這些花剌子模文物大部分被運往了俄羅斯聖彼得堡埃米爾塔日博物館,留在烏茲別克斯坦的並不多。雖然如此,從希瓦或烏爾根奇包車前往荒漠中尋古探秘依然是此地必遊的項目,有的遺址非常出片。雖然這些遺址從行政區劃看都屬於卡拉卡爾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國境內,但其中大部分離烏爾根奇更近,所以本錦囊把其中有名的列舉在烏爾根奇一節中,為方便起見,景點名全部用烏茲別克語拉丁拼寫。
希瓦就是中亞的平遙古城,保留了最完整的城牆和居民區,是研究中亞古代城市的標本。這座城市美麗但談不上華麗,從藍色的瓷磚裝飾下裸露的大片泥土原色流露出這座綠洲城市的狂野氣質。希瓦是古代希瓦汗國的首都,因為從印度到俄羅斯的貿易而在近代興盛起來,更因希瓦人劫掠成性、造就中亞最大的奴隸市場而充滿異域的神秘和恐怖色調。
今天的希瓦景點主要集中在被稱為依瓊·卡拉的古城中,很多人誤以為這就是希瓦以前的城市,其實這是供王公貴族居住的希瓦內城,連接東西南北四道城門的十字主幹道鱗次櫛比地排列著宮殿、經學院、清真寺,更大的外城未能保留,只剩下一些零散的城門、清真寺和宮殿散布在古城外的市區當中。蘇聯人曾經暴力翻新了這座古城,雖然備受爭議,但至少讓這座衰落的城市煥然一新。
【花剌子模景點】
依瓊·卡拉古城
依瓊·卡拉古城就是希瓦從前的內城,古城內大部分景點(除了個別 宣禮塔登塔、庫納·阿克城堡瞭望塔觀景、帕拉萬·馬赫穆德陵)包 含在一張有效期三天的通票之中。古城內的大部分著名古建築都被改成了各類主題的博物館,如果不想進這些博物館和古建築,僅僅是想在古城街上走走看看,不用買通票就可以免費暢遊古城。
阿塔·達沃扎門
這是依瓊·卡拉的西門,也是古城景區售票點所在。古城一共四個城 門,分別位於十字主幹道的頭,每個城門都有名字,Ota Darvoza的意思是「父親之門」,東門、北門、南門分別叫帕爾萬·達沃扎(Palvan Darvoza)、博格察·達沃扎(Bogcha Darvoza)和塔什·達沃扎(Tash Darvoza),意思分別是「強者之門」、「花園之門」和「石頭之門」。
花剌子密和代數
阿爾·花剌子密是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時代的伊斯蘭文化名人,和布哈裡一樣出生於9世紀阿拔斯王朝的黃金時代。從他名字就可以看出他來自花剌子模,他長期在哈裡發的智慧宮從事天文觀測工作,在數學運算上極富成就,尤其是在代數運算上。他關於代數學的一書《Hisab al-jabr wa'l-muqabalah》系統解答了二次方程的解法,並首創三次方程的幾何解法。此書傳到歐洲,成為中世紀幾百年的數學教材,這本書意譯成漢語就叫《代數學》,代數(Algebra)一詞就出自這本書名中al-jab的拉丁轉寫,他的名字Al Khwarizmi則轉寫成拉丁語為Algoritmi,成為算法(Algorism、Algorithm)的詞源。
庫納·阿克城堡
這座城堡最早的部分由一位叫做阿克·沙伊赫·巴巴(Ak Shayh Bobo,Bobo是對德高望重的男子的尊稱)建於12世紀,希瓦可汗在此基礎上於1688年進行了擴建,形成現在的樣子。這是希瓦汗國早中期的王宮所在,城堡現在被改為古代花剌子模博物館,裡面不僅有可汗接見外使的禮堂,還有皇家專用的夏季清真寺、造幣廠和監獄,造幣廠成為了希瓦貨幣博物館。
有意思的是,整個建築群的中央核心、汗王的臥榻之所,居然是一個方圓不過3米的圓形高臺。據說整個建築設計得非常通風,可以部分消解夏日炎熱,但卻不能滿足希瓦這個溫差極大的綠洲地區冬暖的要求。於是希瓦可汗不得不重拾老祖宗遊牧的生活方式,在城市裡搭建帳篷,這個圓形的高臺就是搭帳篷的位置。在城堡的西北角有個瞭望塔,需要單獨付費才能上去,是古城裡僅次於伊斯蘭·霍賈宣禮塔的觀景點。
穆罕默德·阿明汗經學院
據說,昔日希瓦汗國的統治者穆罕默德·阿明汗要求建造一座可以眺 望到400公裡之外布哈拉的巨塔,但是工程才進行到一半,這位汗王就在視察的過程中突然從塔頂墜落身亡,於是這座雄心勃勃的巴別塔就成為爛尾樓工程遺留至今,被稱為卡特·敏諾爾,意思是短塔。穆罕默德·阿明汗經學院是整個希瓦城內最大的經學院,如今被改造成了一家奢華酒店。在穆罕默德·阿明汗經學院東側是馬特尼亞茲·迪萬貝吉經學院,這座經學院現在是一家餐廳。
穆罕默德·拉希姆汗經學院
這座經學院與穆罕默德·阿明經學院的規模不相上下,從經學院完工 到汗國淪為俄羅斯帝國的附庸僅僅相隔2年,算是王朝末路餘暉的迴光返照之作,因此這座經學院也被改造為以希瓦汗國為主題的歷史博物館,展出穆罕默德·拉希姆二世和他兒子伊斯凡迪亞爾的照片和文字資料。
整個建築除了和撒馬爾罕、布哈拉的大多數帖木兒帝國以來伊斯蘭建築共有的在表面貼藍色瓷磚之外,正面還採用了薩菲王朝、喀喇汗國、塞爾柱帝國等伊斯蘭早期建築中慣有的雙磚砌磚法,即像阿伊莎比比陵和薩曼尼陵一樣用雕刻精美的磚橫豎拼成各種靈動的花紋。這種早期伊斯蘭建築的風格在蒙古統治以後的中亞幾乎被拋棄,唯有在花剌子模地區得以保留。經學院外面是一片廣場,在希瓦汗國時代是用來執行死刑的地方。
賽義德·阿拉烏丁陵
賽義德·阿拉烏丁是穆罕默德的後裔,大約在金帳汗國統治此地的時 候在花剌子模一帶傳教,是當時一位著名的蘇菲,他死於公元1303年,在他死後約50年這座陵墓被建立起來,它的設計者據說是著名蘇菲埃米爾·庫拉。此地現在是古城內的一處著名宗教聖地,有很多穆斯林前來朝拜。
卡茲·卡揚經學院
這座經學院建於1905年,是相當晚近的建築,內部被改造為音樂博物館,有很多關於古代突厥音樂家和音樂作品的介紹,但很多展廳展示的是關於古代花剌子模地區宗教演變的內容,用簡陋的塑料神像和劣質油畫表現花剌子模地區古代瑣羅亞斯德教、伊斯蘭教等信仰場景。
主麻清真寺
這座清真寺建於1789年,是古城內最古老的清真寺,但它的年歲還不如裡面的許多木柱大。這座清真寺堪稱一座雕花木柱博物館,共有218跟雕花木柱支撐起整個建築,這些木柱年代不一,其中6、7根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紀,已經歷時千年;大部分則是生產於14、15世紀。這些木柱多是從以前的一座清真寺中挪用過來的。很多木柱與石柱礎相交的地方很細,是為了儘量少讓潮氣上升侵蝕木柱。如果仔細觀察,還會發現很多木柱下端和石頭柱座相連接的部分墊了一小片棉花,據說這是這些木柱能夠防蛀長存近千年不朽的秘訣。花剌子模地區自古就以生產雕花木柱聞名,這座清真寺中央留有一塊天井,陽光透過天井,和周圍木柱支撐的陰暗空間形成強烈的光影對比,讓清真寺顯得深邃而寧靜,這種風格據說來源於阿拉伯地區,在中亞的清真寺中極為罕見,中亞清真寺沒有任何一座可與這座顯現的滄桑、肅穆相媲美。從清真寺裡可以登上主麻宣禮塔,這座宣禮塔高47米,是古城內第二高的建築。
馬特帕納·巴亞經學院
這座1905年修建的經學院現在是古代花剌子模歷史博物館。
穆罕默德·阿明·伊納克經學院
既然整座古城都是一個博物館,在烏茲別克斯坦這個個人崇拜嚴重的國家,哪個博物館會少了第一總統卡裡莫夫的專題展廳呢?所以這座1765年修建的經學院就成了一座卡裡莫夫的個人專題博物館。
庫特魯格·穆拉德·伊納克經學院
這座經學院建於公元1804-1812年,中間的庭院裡有一個地下牢房,以前的奴隸就關押在這裡面。經學院外面靠近東門的廣場上曾經有中亞最大的奴隸市場。現在這座經學院改造成了藝術博物館。
阿拉庫裡汗經學院
阿拉庫裡汗被稱為建築可汗,因為在他統治時期,在希瓦東門一帶大興土木,這裡的很多重要建築都是他指導修建的,這一帶也成為希瓦最繁華的集市中心,現在希瓦的巴扎也位於東門附近。
阿拉庫裡汗經學院建於1834-1835年,為了建這座經學院不得不拆毀1688年修建的霍賈什貝迪巴依經學院,這座經學院殘存的部分就成了阿拉庫裡汗經學院前面的斜坡和帶圍牆的大門,大門兩側有地下室,現在這個地下室成了一個優雅涼快的餐廳。
石頭宮
這片建築群是阿拉庫裡汗於1832年-1841年修建的,他希望這座宮 殿能夠媲美原來的庫納·阿克城堡,因為建築師未能在兩年內完成, 急功近利的可汗就殺死了他。這座宮殿比庫納·阿克城堡更加龐大, 由塔樓和圍牆包裹。建築群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為生活區,南部為行政區,裡面據說曾有9個庭院和150多個房間,也有搭建可汗大帳的圓形臺基。
伊斯蘭·霍賈建築群
這個建築群其實就是一座經學院和一座宣禮塔,由希瓦汗國末代國相伊斯蘭·霍賈所建。從他的名字就可以推測,他一定出生於當地一個頗有聲望的宗教家庭。事實上,伊斯蘭·霍賈不僅地位崇高,更是當時希瓦汗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推動了很多類似洋務運動的革新,建立歐式學校,開辦照相館、電局和醫院等,他因為這些革新舉動獲得更高的聲望,最後被可汗和守舊的神職人員暗殺。
這座經學院建於1910年,是古城裡最新的一座。經學院前面有一座高57米的宣禮塔,是烏茲別克斯坦全國最高的古建築,登塔需要專門付費,上面是古城裡最好的觀景和拍攝點。經學院內是應用藝術博物館,是依瓊·卡拉古城裡展品最好的博物館,有許多有價值的文物,如木雕、陶瓷等,一些用阿拉伯字母拼寫的8-20世紀的花剌子模語石雕尤其珍貴。
帕赫拉萬·馬赫穆德建築群
帕拉凡·穆罕默德是希瓦的聖人和守護神。他是詩人和哲學家,又是本地最好的摔跤手,生前戰無不勝。據說今天在各種體育比賽之前,本地運動員們也會來他的陵前祈禱好運。希瓦歷代可汗也都希望能葬在離帕拉凡·穆罕默德越近的地方越好,如今的陵寢於是變成了一個汗國皇族墓群。聖人年輕時代的本職工作是製作皮毛帽子,今天他的墓室就是當年他的制帽作坊。陵墓被後來的可汗修的富麗堂皇,號稱瓷磚要覆蓋每一寸室內,這裡也算是希瓦古城最華麗的地方。
下期為大家帶來更多資訊
記得點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