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的五個「斯坦國」,是怎麼演化來的?

2020-12-24 澎湃新聞

原創 環球情報員 環球情報員 收錄於話題#中亞洞察3個

中亞五國

作者|霈霖

責編|Thomas

中亞地區的歷史十分悠久,是古代中華、波斯、印度文明的交匯點。絲綢之路貫穿著整個中亞地區,溝通起歐亞大陸兩端的同時,也給這裡帶來了繁榮的商業。中原王朝強大時,幾度將中亞的大部分地區納入版圖。

中亞以山地和高原地形為主,氣候乾燥,平均年降水量低於300毫米,不利於農耕,因而歷史上一直是遊牧民族的天下。波斯人、突厥人、蒙古人都曾經是中亞的主人,最終形成了以突厥人為主的局面。

然而,現代意義上的中亞一般是指五個「斯坦」國家,從蘇聯解體、五國獨立,到今天也只有三十年。那麼,從悠遠的中亞古文明,到年輕的五個「斯坦」,又是如何演化而來的呢?

▲中亞五國

一、屬于波斯人的「斯坦」

公元前2000年左右,發源於中亞和伊朗高原的古波斯人,分布在東至中國的河西走廊、南達印度次大陸、西到裏海的廣大區域內。他們有很多分支,比如粟特人、烏孫人等等,都屬於印歐人種、講古波斯語。

▲古代波斯人在歐亞大陸的分布

這片地域差不多構成了廣義上的中亞,現在的「五斯坦」則是狹義的中亞,他們分別是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是五國國名的共同特點,而這個詞起源於古波斯語。

▲狹義(深綠色)和廣義上(含淺綠色)的中亞地區

在古波斯語當中,「斯坦」(-stan)是地名的後綴詞根,用來表示某個面積較為廣大的地區,後來演化為代指某個民族聚居的地方,並一直使用到今天。

整體上說,中亞地區更適合放牧,多山卻不閉塞,無法阻擋外來民族的侵入。帕米爾高原是「亞洲水塔」,無數河流發源於此,但河谷平地的面積較小,不足以產生強大的內生文明。最大的河谷是費爾幹納盆地,有多條河流匯集於此,適合發展農業。

公元前3世紀以後,東亞的中華文明與歐洲的古羅馬文明幾乎同時崛起。張騫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後,中亞成為溝通歐亞大陸的橋梁。伴隨中華文明一起崛起的,還有蒙古高原上的匈奴人,他們一度控制了幾乎整個中亞。

▲中亞自古就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為了保護絲綢之路,打擊匈奴勢力,漢朝成功地將帕米爾高原以東、河西走廊以西的廣大地區納入版圖,並命名為「西域」,這個稱呼一直被中原王朝沿用了兩千年。

東亞的中原王朝每次實現大一統,如漢朝、唐朝,都是對中亞控制最為緊密的時候。但是,乾燥的氣候和零星的綠洲不足以支持大規模移民和駐軍,一旦發生內亂,中原王朝便不得不撤出西域。漢朝衰亡之後,草原上新生的突厥人開始向中亞擴張,改變了當地的人種構成。

▲鼎盛時期的突厥汗國

突厥6世紀興起於蒙古草原和中亞,幅員一度非常遼闊。漢朝之後的另一個強大中原王朝-唐朝建立後,對突厥進行持續不斷地打擊。突厥王庭覆滅,各個部落紛紛西遷。

原始的突厥人屬於黃種人,講突厥語,在不斷擴張和遷移的過程中,逐漸與中亞當地的印歐民族融合,成為黃白混血人種。他們憑藉武力佔據了大部分水草豐美的河谷和綠洲。不過,古波斯人的一些語言和文化習慣並沒有完全消失,像「-stan」的用法也逐漸被突厥人所接受。

一部分沒有被突厥融合的古波斯人後裔不得不退居到費爾幹納盆地,最終演變成今天的塔吉克人。因而現代的塔吉克斯坦也是中亞五國中唯一的非突厥國家。

▲吉爾吉斯人是中亞五國中保留最多黃種人特徵的民族

據傳說,漢朝退出西域後,有一部分漢人留了下來,可能是漢武帝時期投降匈奴的大將李陵以及他的手下,再加上來不及撤回去的漢人,自發組成一個部落,生活在天山南北,被稱為「堅昆人」,也就是吉爾吉斯人的先民。中國史書有相關記載,但無法證實其確切來源。

二、中亞的突厥化

公元7世紀,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帝國崛起,很快吞併了波斯,並成功將其伊斯蘭化。與此同時,唐朝重新控制西域,恢復絲綢之路,把帕米爾高原及以東地區納入了版圖。

雖然中亞有突騎施、葛邏祿等眾多突厥部落,但他們並不團結,有的歸附唐朝,有的更親近阿拉伯帝國。因此,唐朝在西域的主要對手其實是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吐蕃對西域一直有覬覦之心,也頗具實力,但對西域的唐軍無可奈何。

▲怛羅斯之戰,唐朝損失1~2萬軍隊,對國家的影響微乎其微

公元751年,阿拉伯帝國與唐朝兩個帝國的各自擴張,終於在怛羅斯發生了武力碰撞,戰場在現代哈薩克斯坦的塔拉斯市附近。阿拉伯帝國雖然贏得了勝利,但也達到擴張的極限,沒有繼續向東進軍,改為向突厥人傳播伊斯蘭教。

唐朝對西域的經營規模超過了漢朝,但仍然受到氣候和地理條件的限制,無法解決農耕移民太少這個根本性的問題,完全靠駐軍來維持統治。

▲與唐軍作戰的主力,其實是伊斯蘭化的波斯軍隊

怛羅斯之戰的失敗對唐朝的傷害並不算大,卻因為四年後的安史之亂,不得不永久性地撤出了西域駐軍。吐蕃趁機佔領西域,填補了唐朝留下的空白。但吐蕃的統治僅僅維持了數十年,也同樣是因為內亂而崩潰。

公元9世紀左右,由突厥人建立的喀喇汗國(也稱黑汗王朝)接受伊斯蘭教,得到阿拉伯帝國的援助,吞併了中亞,唐朝曾經的西域疆土幾乎全部淪陷於喀喇汗國。中原與中亞的交流基本停止,絲綢之路斷絕,取而代之的是由阿拉伯人主導的海上絲綢之路。

▲中亞是唐朝與阿拉伯兩個帝國擴張的極限

在喀喇汗國的強力推行下,伊斯蘭教覆蓋了整個中亞地區,即使是古波斯人後裔塔吉克人也接受了伊斯蘭教。至此,中亞完成了伊斯蘭化和突厥化。

由漢朝遺民組成的「堅昆人」,曾經派使者向唐朝稱臣納貢,唐朝史書稱他們為「黠戛斯人」。這些漢朝遺民生活在費爾幹納盆地的東部,與當地人通婚數百年,已經具備明顯的印歐人種特徵。他們積極配合唐軍徵戰,顯示出對唐朝格外的親近。

三、蒙古人來襲

經歷過先後數個突厥王朝的統治後,中亞在13世紀被蒙古帝國徵服。蒙古帝國疆域之廣超出了蒙古人的治理能力,很快分裂為四大汗國。而中亞正好處在四大汗國的交界地帶,大部分地區被金帳汗國和察哈臺汗國所佔據。

處在金帳汗國統治下的中亞北部草原,現代叫南俄羅斯草原,公元6-13世紀,這裡的主人是好多個突厥部落,由烏孫、康居等古波斯人與突厥人融合而來,其中是最大的部落是欽察人。蒙古人到來後,又經過兩百年的融合,此地的蒙古人被突厥化和伊斯蘭化。

▲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

金帳汗國採用封建制統治結構,其下又有多個次一級的汗國,南俄羅斯草原就屬於次一級的白帳汗國。14世紀,突厥化的蒙古人穆罕默德·烏茲別克成為白帳汗國的大汗,然後這個汗國被改稱為烏茲別克汗國。

南俄羅斯草原上的牧民們逐草而居,隨著季節變化向水草豐美的地方遷移。1456年,一部分部落脫離烏茲別克汗國,向東遷移到屬於察哈臺汗國的巴爾喀什湖以南的楚河流域,他們自稱哈薩克人,建立了哈薩克汗國,仍然保持著遊牧的生活方式。

▲哈薩克牧民的傳統服裝和婚禮習俗

而烏茲別克人從16世紀開始,逐漸遷移到富饒的費爾幹納盆地,變成了定居的農耕民族。他們不但擠佔了塔吉克人的地盤,還把另外一個生活在這裡的突厥部落古思人給趕走了。

烏茲別克人和哈薩克人原本是血緣相同的突厥人,語言也相通,分開後由於各自不斷兼併新的部落,生活方式也出現變化,慢慢出現一些差異。不過,他們的語言和習俗非常接近,外人經常分不清有何區別。

▲費爾幹納盆地是中亞最大的農耕區,三個民族各佔據一部分

在蒙古人統治中亞的同時,被烏茲別克人趕出來的古思人逃到靠近波斯和裏海的卡拉庫姆沙漠,向察合臺汗國稱臣,但保持著自己的語言和習俗,被稱為「土庫曼人」。

至16-17世紀,「五斯坦」的主體民族全部形成,他們都是印歐和黃種人的混血,區別在於混血的比例不同。古波斯人的直系後裔是塔吉克人;保留最多突厥血統的是土庫曼人;血統以突厥為主、蒙古為輔的是烏茲別克人和哈薩克人;有部分漢人血統的是吉爾吉斯人。

四、沙俄吞併中亞

如狂飆般崛起的蒙古帝國,由於缺乏成熟的文化信仰和國家結構,脆弱得像跌落在地的瓷碟,碎成一堆大大小小的汗國。俄羅斯人擺脫金帳汗國的統治後,慢慢成長為一個侵略性極強的帝國,不斷向東擴張自己的領土。

16-18世紀,西歐國家開闢大航海時代,打通了直接與東亞貿易的航線。而美洲殖民地的開發,又為歐洲帶來巨額財富,促進了工業革命和軍事技術發展,使歐洲開始在各方面領先。

▲俄羅斯人對土地的熱愛不亞於蒙古人,給蘇聯留下一個龐大的帝國

俄國身處遠離大西洋的東歐,無法在航海上追趕西歐,便另闢蹊徑,從陸地上向東方挺進。俄國國內經濟的發展,也需要開闢新的市場和原材料產地。而且俄國人一直有向南打通印度洋出海口的夢想。於是在19世紀前期,俄國人進入了哈薩克人放牧的草原。

英國在18世紀完成對印度次大陸的殖民後,鑑於印度歷史上一直被來自中亞的勢力徵服,開始向中亞滲透自己的勢力。俄國顯示出對中亞的野心後,英國加快了控制阿富汗的步伐,以阻止俄國勢力南下威脅印度。

▲俄羅斯人到達之前,中亞被蒙古帝國遺存的幾個汗國統治著

此時,中國的清朝繼唐朝之後,再次恢復了西域的統治,並設立新疆省,版圖達到巴爾喀什湖-帕米爾高原一線,包括吉爾吉斯人和塔吉克人生活的費爾幹納盆地。哈薩克汗國雖然與清朝接壤,但不是一個統一的汗國,內部爭鬥十分激烈,給了俄國人趁虛而入的機會。

俄國人藉助先進的軍事技術,以及哈薩克汗國的內鬥,首先徵服了哈薩克人。1822年,俄國廢除哈薩克的可汗制度,由總督實行直接統治。一部分哈薩克人不願意忍受俄國人的殘酷統治,逃往清朝境內,形成了中國的哈薩克族。

▲18世紀末期,中亞的部分地區屬於清朝版圖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清朝的虛弱暴露無疑。俄國人大舉出兵強佔大片清朝領土。到1881年的《伊犁條約》,俄國吞併了44萬平方公裡的中國領土,把中俄國境線擠壓至伊犁河下遊。在這片被稱為「外西北」的土地上生活的吉爾吉斯人和塔吉克人全部被劃歸俄國。

徵服哈薩克後,俄國人繼續南下,在19世紀末又徵服土庫曼人和烏茲別克人。這兩個民族原本也都處於封建落後的汗國統治下,無力抵禦俄國人的軍事優勢。至1885年,俄國徹底吞併了中亞。

▲俄羅斯在中亞設立的總督區,類似於殖民地政權

俄國人對中亞的徵服過程貫穿整個19世紀,除了俄國本身強烈的侵略欲望外,中亞各民族的四分五裂,清朝的衰弱等因素共同造成了中亞的淪陷。英國人因為遭到阿富汗人的頑強抵抗,而鞭長莫及,最終選擇與俄國共同瓜分了原屬中國的帕米爾高原,以阻止俄國人染指印度次大陸。

五、五個斯坦獨立

徵服中亞後,俄國採用類似於殖民地形式的總督區管理各個民族。1917年十月革命後,蘇聯繼承了俄國對中亞的統治,並進行了大規模的民族劃分,很多語言、習俗相近的民族都被併入幾個大的民族。

另一方面,除了塔吉克外,中亞各民族都有不少突厥基因,又信仰伊斯蘭教,容易受到泛突厥主義的影響。而泛突厥主義的倡導國是奧斯曼帝國及其繼承者土耳其,俄國與奧斯曼在歷史上就是宿敵,蘇聯自然不願意泛突厥主義在自己境內泛濫。

▲中亞的民族分布,可以看出費爾幹納盆地人口密集,民族成分複雜

1924年,蘇聯廢除了俄國的總督區,按民族成立各自的共和國,其中哈薩克、烏茲別克、克爾吉斯、土庫曼四個加盟共和國,直屬於蘇聯。

而塔吉克共和國由於面積和人口較少,暫時歸屬於相鄰的烏茲別克加盟共和國。塔吉克人認為自己的歷史淵源和民族特性迥異於其他幾個突厥化民族,因此一直要求改變這種隸屬關係。直到1929年才成功升格為直屬蘇聯的加盟共和國。

▲中亞五國的經濟概況,油氣資源使哈薩克和土庫曼先富起來

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三國各佔有一部分費爾幹納盆地。不過,由於幾百年的混居造成各族之間的邊界很難完全釐清。在強有力的蘇聯政府干預下,幾個共和國的劃界還算順利。也就是說,作為國家(加盟共和國也算)的歷史不足一百年,是在蘇聯時期才形成的。

1991年蘇聯解體,中亞五國最不願意脫離蘇聯,因為他們都是內陸國,土地本就貧瘠,物產較為單一(如棉花),經濟上高度依賴蘇聯,一直是蘇聯最貧窮的加盟共和國群體。

▲油氣資源是哈薩克和土庫曼的經濟支柱

歷史大勢誰也無法逆轉,蘇聯落幕後,中亞五國相繼宣布獨立,並繼續與俄羅斯保持著較為密切的關係。蘇聯時代被壓制的該區域民族和邊界糾紛開始爆發出來,一度演變為武裝衝突和內戰。直到新世紀才基本平息,各國的發展走上了正軌。

總體上說,中亞五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高,以農業和初級加工業為主要經濟支柱,只有哈薩克和土庫曼因為擁有較為豐富的油氣資源而略顯富裕,但比起西亞地區仍然稍遜一籌。更重要的是,中亞缺乏出海口,物流和人流都不夠方便,需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長期作者|霈霖

歷史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本文系 「網易新聞 • 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

籤約帳號「環球情報員」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原標題:《中亞的五個「斯坦國」,是怎麼演化來的?》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亞國家都稱「斯坦」,究竟有何含義?為何中國也被稱「斯坦」?
    現在,點開手機裡的地圖軟體,將地圖縮放到整個亞洲,在專門看看處於周亞的國家,你會發現,在中亞地區聚集了一大批「斯坦國」。 在中亞地區的歷史可以分為前伊斯蘭化和後伊斯蘭化兩段時期。
  • 刺客伍六七:王子因為守護「小可樂」,帶領斯坦國向暗影聯盟宣戰
    小可樂喜歡伍六七,可是他們沒有可能,更沒有將來,反而斯坦國的王子一見鍾情,痴迷於這位失敗的實驗品,為了保護小可樂,王子甚至敢向玄武國宣戰。在大號阿柒來之前,他們並沒有想要重出江湖,各自都希望能夠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並以此度過終生,天有不測風雲,誰也沒有想到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刺客入侵,何大春的志向只是做稱職的保鏢,努力提升自己的地位,而阿蓮則是保護好小島的安全,不讓閒雜人等入內。
  • 刺客伍六七:阿七姓莫,阿七的父親曝光,曾與斯坦國國王是戰友
    原來在25年前,阿七的父親和斯坦國國王是戰友,共同生活在牛展國的百葉村,阿七的父親叫莫浪,斯坦國國王叫白其,兩人是村裡非常要好的朋友。既然阿七的父親叫莫浪,當然阿七的姓氏也是莫,但應該不是莫七,「七」只是主角的代號而已。
  • 第二屆「印度—中亞五國外長對話會議」聚焦多領域務實合作
    人民網努爾蘇丹10月29日電(記者 周翰博)10月28日,第二屆「印度—中亞五國外長對話會議」以視頻方式舉行。與會各方一致認為應進一步深化印度同地區各國在多個領域的務實合作。  會議期間,各國外長對過去一年「印度—中亞五國外長對話會議」發揮的積極作用給予高度評價,就共同關心的地區和國際問題交換了意見;認為各方應加強在聯合國和其他多邊平臺框架下的合作;號召印度和中亞五國以歷史、文化、民間傳統交往以及其他聯繫為基礎,建立全面持久的夥伴關係。
  • 羅麗莎南·尤魯戈娃|女性視角與中亞電影
    中亞電影正在發展和演化,這就不可避免地會激勵女導演來挑戰這個不平衡。但當然了,我們也可以對當代女性導演及其對中亞電影的貢獻做一個初步的概述。 在這篇訪談中,我們和哈薩克斯坦電影專家古爾納瓦·阿比克耶娃、塔吉克斯坦電影專家沙羅法特·阿拉波娃(Sharofat Arabova)和烏茲別克斯坦電影導演薩達特·伊斯梅洛娃(Saodat Ismailova)討論了這些貢獻。
  • 中亞五國中,哈薩克斯坦最富,原因是什麼?
    亞洲分為北亞(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南亞、東亞、西亞、東南亞、中亞等六個區域,中亞是亞洲六個區域中唯一的內陸區域。中亞西部雖然瀕臨面積37.1萬平方公裡的裏海,但國際主流始終把裏海視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湖泊,而不是海。
  • 多元文明共生的亞洲:南亞、中亞、西亞
    《印度洋世界》圍繞五大主題展開敘述,與傳統的以歐亞大陸為中心的研究不同,該書以印度洋作為研究中心,認為印度洋世界體系的演化歷史表明資本主義不是一種歐洲發明,而且形成時期遠早於16世紀。陳博翼指出這部書運用「核心區、半邊緣區、邊緣區」的劃分來討論體系中的支配層級和區域間歷史發展的共同演化特點。最後他對印度洋研究的學術脈絡進行梳理,指出從皮爾森(Michael N.
  • 烏茲別克斯坦面積僅佔中亞的11%,人口卻佔中亞的一半?
    原創 環球情報員 環球情報員 收錄於話題#中亞洞察4個但是,烏茲別克斯坦的國土面積卻只佔有中亞的11%(45萬平方千米)。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不但是中亞人口最多的城市(約250萬),而且塔什幹所在的費爾幹納盆地,也是整個中亞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
  • 中亞國家即將與中國復航,以後從北京來中亞要去大興國際機場
    」需要強調的是:「相信很快會有好結果」這個說法是疫情爆發至今,中國駐中亞國家使館官方公開發布的關於復航最為明確且最為確定的表態。  哈薩克斯坦已經與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復航,哈、烏、吉三國均可通過土耳其和杜拜航班轉飛國內,如果杜尚別與烏魯木齊開通航班,中亞各國同胞就可以通過杜尚別回國了。
  • 來這裡,尋找中亞歷史的足跡
    烏國民族新聞社報導稱,該考古公園的籌備工作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中亞國際研究所(總部位於撒馬爾罕市)負責。該所具有多年考古經驗的國際專家們正在準備項目計劃書。
  • 塔吉克斯坦中亞的高原
    上期介紹了中亞的朝鮮土庫曼斯坦這期介紹中亞的高原塔吉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共和國位於阿富汗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中國之間,是中亞五國中唯一主體民族非突厥族系的國家,也是中亞五國中國土面積最小的國家。
  • 中亞地區為何會生活著30萬朝鮮人?他們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根據數據顯示,在中亞地區有著數十萬的朝鮮人生活,令人驚奇,因為居住在朝鮮半島的朝鮮人離中亞地區十分遙遠,為何會在中亞地區有著這麼多的人數。所以他們決定要先入為主,籤署了一份條約,將居住在遠東地區的朝鮮人遷徙到了中亞地區。而這樣一個如此大規模的遷徙,僅僅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雖然史達林是為了自己的國家考慮才做出這個決定的,但是對於無辜的朝鮮人民來說,這樣一次大規模的遷徙,無疑對他們的生活又是一次巨大的打擊。
  • 蓬佩奧訪哈介紹美國中亞地區新戰略
    蓬佩奧向託卡耶夫介紹了美國即將出臺的中亞地區新戰略的基本內容,稱「新戰略將著眼於促進中亞地區的獨立與繁榮」。新華社發(哈薩克斯坦總統府供圖)  託卡耶夫在會談中肯定了美國與中亞五國「C51」對話機制,強調加強哈美雙邊關係以及經貿、投資、信息技術等領域合作的重要性。託卡耶夫還宣布計劃設立哈薩克斯坦阿富汗問題特別代表一職,以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促進阿富汗經濟發展。  納扎爾巴耶夫在會談中強調兩國為深化夥伴關係作出的努力。
  • 【統籌推進】我市與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學院舉行座談會 推動雙方長期...
    >我市與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學院舉行座談會推動雙方長期深入合作10月23日,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學院第一副院長梁子謙一行來到我市,>據介紹,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學院是經財政部推動、經國家認可批准的總部位於烏魯木齊的政府間國際機構,致力於通過知識合作與共享促進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目前有11個成員國。
  • 為何中亞有很多「斯坦」國家,是啥意思?原來我國也有個斯坦別名
    除了俄羅斯的「夫斯基」,還有一處地方的人喜歡用「斯坦」作地名,這個地區便是中亞。不難看出,中亞大部分國家的名字都以斯坦結尾,例如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等等。那麼,中亞人之於「斯坦」,是不是和俄羅斯人的「夫斯基」一樣也有說法呢?
  • 國是論壇——東歐中亞的「中國式關係」舉行
    本次「國是論壇——東歐中亞的『中國式關係』」專題研討會,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圍繞上合組織總理會議看點、中國與東歐和中亞國家合作新機遇等話題,展開了討論。中國前駐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哈薩克斯坦、烏克蘭大使姚培生表示,中亞地區和中東歐地區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重要地區,尤其是中亞國家處於關鍵地段,這一地區扼守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位於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核心區域,絲路帶建設的成功與否,國內首先看新疆,國外首先看中亞。中亞區域發展前景看好,中國與中亞之間合作領域廣闊,合作的地緣優勢最強。
  • 哪吒神形象演化考論
    丫丫叉叉,撲面來打。」第五十回寫哪吒與大王鬥法:「只見那太子使出法來,將身一變,變作三頭六臂,手持六般兵器,望來。那魔王也變作三頭六臂,三柄長槍抵住。這太子又弄出降妖法力,將六般兵器拋將起去。是那六般兵器?卻是砍妖劍、斬妖刀、縛妖索、降魔杵、繡球兒,火輪兒。大叫一聲『變!』一變十,十變百,百變千,千變萬,都是一般兵器,如驟雨冰雹,紛紛密密,望妖魔打將。」
  • 花刺子模中亞文明起源地
    千百年來,被沙漠包圍的花剌子模人總是在綠洲中與自然頑強抗爭,因而這些夾縫中求存的人民比富庶的河中地區的人多了些堅韌不屈的性格。從地圖上看,花剌子模州只是小小的一溜,但從傳統來說,包括卡拉卡爾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國和土庫曼斯坦一側的很大一片土地都屬於花剌子模地區。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花剌子模和河中地區的關係總是若即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