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蔡子課題組在驅動-耗散量子多體系統中湧現...

2020-12-23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近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刊發了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蔡子課題組的題為「Pattern formation and exotic order in driven-dissipative Bose-Hubbard systems」的文章【1】,報導了其在驅動-耗散量子多體系統中湧現的自發對稱破缺和奇異量子態的工作。

自發對稱破缺是現代物理學的一個基本概念。在平衡態物理中,在低溫下系統通過自發破缺哈密頓量的對稱性,達到能量(自由能)更低且更穩定的有序態。在非平衡系統中,外界的能量輸入和耗散會驅使系統遠離熱力學平衡態,在這一過程中具有不同對稱性的非平衡模式往往會自發湧現。在非平衡物理的框架下,自發對稱破缺這一基本概念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其背後的物理機制不再是能量(自由能)最小化, 而是在外界非平衡條件的驅動下,初始的均勻模式失穩,不均勻的漲落模式被放大,同時不同時空模式之間通過競爭與相互作用達到再平衡,最終贏得競爭的模式決定決定系統穩態的對稱性。非平衡穩態中的模式形成與自發對稱破缺已經成為經典非平衡統計物理研究的重要前沿課題。

相比於經典非平衡系統,由於量子關聯繫統內在的複雜性,量子多體系統中的動力學行為往往更為複雜,也更加有趣。除了常規的模式形成和對稱破缺態(例如條紋相),量子漲落可能恢復被破缺的對稱性,產生出奇異量子多體態,這類非平衡量子物態既不同於經典非平衡系統中的模式形成,也和常規量子多體態(如自旋液體)有本質區別。探索遠離平衡的量子多體系統中的自發對稱破缺與奇異量子多體態的形成機制對人們理解這類新型量子物質具有重要意義。

最近,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蔡子特別研究員與Carlos Navarrete-Benlloch副教授和致遠學院本科生王子健合作,研究了一類具有驅動-耗散相互作用的玻色系統中的非平衡穩態。他們發現,當外界驅動將這一系統驅動到遠離平衡態時,這一玻色系統會展現出某些類似費米子系統的性質:「費米面」在這一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終在「費米面」附近的動量模式贏得競爭,導致玻色子傾向於凝聚在「費米面」附近的動量上。在一般情況下,費米面附近的動量模式之間相互散射,最終一對具有相反動量的動量模式贏得競爭。玻色子凝聚在這一對動量上,在實空間出現具有條紋相的不均勻穩態結構。但是在一種特殊情況下,費米面特殊的「嵌套」結構使得動量模式間可能的散射通道數目極大的增加,這種情況下所有「費米面」上的動量模式都被玻色子佔據,在實空間形成一種密度均勻分布的穩態。這類凝聚在「封閉線」上而不是「分立點」上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是一種奇異的量子多體態,可能幫助人們理解阻挫量子磁性、高溫超導系統等強關聯繫統中湧現的奇異量子物態。此外, 這一驅動-耗散玻色子模型與當前基於超導比特的量子計算實驗平臺具有密切聯繫,這一工作揭示了這一平臺不僅在量子計算方面具有重要的實際價值,其本身作為一種新型的人造量子系統,也可以被用於探索非平衡量子關聯繫統中的基本物理規律。

致遠學院三年級本科生王子健為本工作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學Carlos Navarrete-Benlloch副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學蔡子特別研究員為通訊作者。這一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上海市科委重點項目和上海市人才計劃的資助的支持。

論文連結: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5.115301 

【1】 Zijian Wang#, Carlos Navarrete-Benlloch# and Zi Cai∗,  「Pattern formation and exotic order in driven-dissipative Bose-Hubbard systems」,Phys. Rev. Lett. 125, 115301 (2020)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袁璐琦課題組及合作者研究單光子量子傳輸...
    近日,ACS Photonics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袁璐琦課題組及其合作者完成的題為 「Frequency Manipulations in Single-Photon Quantum Transport under Ultrastrong Driving」的最新研究成果。
  • 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金賢敏、唐豪課題組實現大規模量子網頁...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金賢敏、唐豪課題組在綜合性學術期刊Science Bulletin上以「TensorFlow Solver for Quantum PageRank in Large-Scale Networks」為題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了團隊基於TensorFlow實現的目前最高效的大規模量子網頁排序及量子隨機行走求解器
  • 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沈俊太課題組在模糊暗物質研究領域取得...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沈俊太教授領導的星系動力學團組近期利用銀河系中心分子區的最新觀測數據來限制「模糊暗物質」模型的參數,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天體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論文第一作者為李政道研究所李智博士,沈俊太教授為通訊作者,臺灣大學的薛熙於博士是另一合作者。
  • 大咖雲集 李政道研究所物理新興前沿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交大舉行
    圖說:專場專題討論環節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易蓉)五位諾獎得主與十餘位國內外頂級院士出席,聚焦信息與腦科學、量子物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粒子物理等領域,這兩天李政道研究所大咖雲集。
  •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紀念建院90周年
    10月20日上午,「回歸、凝聚、傳承」物理與天文學院建院90周年紀念大會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陳瑞球樓舉行。他帶領大家回顧了上海交大以及物理與天文學院的歷史,高度肯定了交大物理90年來對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所做出的重要貢獻,並向物理與天文學院的各位老師、各位校友和廣大同學表示由衷敬意和衷心祝賀。
  • 物理與天文學院師生走訪上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6月8日,物理與天文學院近40名研究生在學院就業工作負責人魯佳銘的帶領下,到上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參觀交流,受到華為人力資源部和海思半導體代表的熱情接待。海思平臺與關鍵技術開發部上海分部部長林秀紅、封裝設計工程部劉國文、Cot部門主管蔡紅亮等具體介紹了各部門的主要業務板塊、工作內容、工作特點和人才需求等等,幾位主管表示非常歡迎物理學子的加入,共同為海思的發展出力。
  • 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王偉課題組提出研究重味衰變中光子極化的...
    近日,物理與天文學院王偉課題組在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以 「Novel Method to Reliably Determine the Photon Helicity in B → K1γ」 為題發表了研究重味B介子衰變中光子極化的新方法。
  • 致力物理科研
    王瀟衛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2015級本科生現為物理與天文學院2019級直博生他曾任物理與天文學院本科生學生黨支部的書記,F1507201班的團支書,院青志隊隊長、校學聯聯絡中心副部長。在上海交大的四年,他榮獲一次國家獎學金、兩次範緒箕獎學金、校三好學生、優秀團幹部,所在班集體獲評優秀班集體,黨支部獲評先進黨支部。
  • 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陳黎明團隊首次實現中子鬼成像
    中子成像利用中子的高穿透性和對輕元素靈敏等特性在無損檢測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意義。隨著中國散裂中子源、中國先進研究堆等大科學裝置的建成,中子成像有望在我國眾多領域的研究與應用發揮重要的作用。但大型中子源機時緊張且不具有移動性,限制了其廣泛的應用。
  • 物理與天文學院召開全院工作會議
    接著總結了物理與天文學院「十三五」期間在組織黨建、學科、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影響力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績。學院「十四五」期間將以高水平育人、人才強院、創新引領、深化國際影響為發展戰略,到2025年總體上建成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物理與天文學院。學院「十四五」期間將持續在黨的建設、教學與創新人才培養、學科與基地建設、師資隊伍與團隊建設、科研與創新能力建設、社會服務與聲譽提升等方面下功夫。
  • 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劉江來教授榮獲2019年「科學探索獎」
    近日,經過四個多月的評審,2019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向社會公布。50位獲獎人經過層層選拔,最終從千餘名申報人中脫穎而出,每位獲獎人將在未來5年獲得由騰訊基金會資助的300萬元人民幣獎金。祝賀物理與天文學院劉江來教授獲此殊榮。
  • 二維量子磁晶體中的「幽靈軟模」與KT物理
    圖 1  磁性晶體TMGO中的自旋織構與磁振子—渦旋對激發阻挫反鐵磁晶體是一類非常有趣的關聯量子材料,豐富的多體效應使得其中湧現出新奇的量子物態與相變,不斷吸引著人們在其中探尋凝聚態物理的新範式。在阻挫反鐵磁中,由於存在強關聯效應和磁有序的激烈相互競爭,開展精確理論計算並與實驗對比仍然是亟待解決的前沿問題。在這項研究中,通過結合張量重正化群與量子蒙特卡洛方法等多體計算方法,開展了關聯量子晶體材料的熱力學—動力學的多體研究範式。揭示出反鐵磁TMGO晶體的「材料基因」——量子伊辛微觀模型及其精確模型參數,彌補了前期工作中的不足。
  • 物理學院唐寧、沈波課題組和戴倫課題組合作揭示單層MoS2能谷直接...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寬禁帶半導體研究中心唐寧、沈波課題組與戴倫課題組合作開展了單層MoS2材料在流體靜壓力作用下的光譜性質研究,發現其能谷直接-間接帶隙的轉變。相關工作於2017年11月3日在Science Advances上在線刊登【Science Advances,3,e1700162(2017)】。
  • 同濟大學任捷教授課題組在人工智慧交叉物理學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拓撲聲子是拓撲物理的分支之一,研究從宏觀機械系統到微觀納米振動晶格中的拓撲保護現象,比如無散射的拓撲邊界態,對量子器件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拓撲聲子系統往往伴隨有限尺寸、雜質、隨機、無序無定形等特點,難以用通用的拓撲不變量描述。
  • ...Review Letters》發表了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陳險峰教授研究...
    2019年10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陳險峰教授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 「Superhigh-Resolution Recognition of Optical Vortex Modes Assisted by a Deep-Learning Method」在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
  • 西安交大在量子限域無機滷化鉛鈣鈦礦的激子離化機理方面
    近年來,新型滷化鉛鈣鈦礦量子點由於螢光量子產率高、螢光半高寬窄及螢光波長可調等優點,在太陽能電池、光電探測器、光致和電致發光二極體等光電器件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相比於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全無機鈣鈦礦CsPbBr3量子點具有高的室溫相穩定性、光穩定性和熱穩定性,因此獲得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
  • 科幻電影中的量子物理
    尹璋琦,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技術研究中心準聘教授。
  • 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科研團隊成果獲評「2018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2019年3月19日,中國雷射雜誌社在上海浦東召開「2018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發布會,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科院技物所、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機構的成果獲此殊榮(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金賢敏團隊和盛政明、陳燕萍團隊分獲基礎研究類和應用研究類「2018年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升格為「物理與天文系」—新聞—科學網
    本報上海6月3日訊(記者黃辛)今天上午,上海交通大學宣布將物理系升格為「物理與天文系」。
  • 這場特殊的展覽李政道寫來了賀信,上海交大新成立的這個中心也與他...
    作為量子世界中粒子的基本屬性之一,它常常被與經典力學中的自轉概念進行類比,但實際上本質是迥異的。電子自旋永不停止,這使電子變成了微小的、像地球一樣的磁鐵。對微觀世界規律的探索,有助於人類把握未來科技發展的脈搏。那麼,藝術家們將會用怎樣天馬行空的想像,來詮這一釋晦澀抽象的物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