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紀錄片《中國醫生》,我只想問一個問題 | 校媒FM

2020-11-17 中國青年報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讓全社會的目光聚焦醫生群體。

2019年央視首播的紀錄片《醫心》,於新冠肺炎暴發後不久,更名為《中國醫生》,再一次闖進大眾視野。

紀錄片《中國醫生》是一部以醫護群體為主體的大型醫療紀錄片,以「不刻意渲染患者的悲慘處境」和「不製造獵奇的特殊時間」為理念,走訪全國6家大型三甲醫院,跟蹤拍攝醫生群體真實的工作狀態。

有網友在看完紀錄片後表示,「因為了解,更加敬佩,為我們擁有這樣的白衣天使驕傲。」

紀錄片第一集,河南省人民醫院腦卒中中心醫生朱良付讓人印象深刻,他會在查房的時候和病人開玩笑,「你買紅褲頭了嗎?他買了!」然後告訴病人,「不管買不買都能好起來的,我們一起努力。」他會在剛進家門,吃了一碗麵後,突然接到電話,然後轉身出門,騎上電動車趕回急診室。他會問女兒,同學聽他講課後有沒有打算將來做醫生的?然後被女兒吐槽,「你給我們講課的時候我們才一年級。」

朱良付說,天天作息不規律、工作量大,就擔心有時候會突然死掉。但是他不能死,家庭的責任沒有盡到,自己的醫療責任也沒有盡到。他現在是主任醫師,「國家差不多要用25年的時間才有可能培養出來。我現在44歲,如果我要是死了,那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現實生活中,和朱良付一樣的醫生,還有很多。

不知道此時此刻,屏幕對面的你是否看過紀錄片《中國醫生》。

今天,我們想和大家討論一個問題,「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還願意學醫嗎?」


2.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採訪到兩位在職醫生。

第一位,學醫5年,從醫8年,是一名麻醉科醫生。

第二位,學醫8年,從醫12年,是一名超聲影像科醫生。

關於這個問題,他們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答案。

喬伊說自己走上醫學的道路,是受口腔科醫生姐姐的影響。但是,喬伊對醫生的認識,是從大五實習開始的。「別的工作累了,可以稍微休息一會,醫生做手術幾個小時累了能休息一會嗎?」那個時候喬伊就明白了醫生是一份「不能停下的工作。

實習之初,每掌握一點技術喬伊都很開心,他形容這種感覺「像打怪升級。」「老師做手術,我們在一旁看著,一點點學。」

回憶實習最大的感受,喬伊坦言,「非常累」,但確實想做醫生,覺得自己學了5年,不能白學。最累的一段時間,喬伊一個星期沒見過太陽,「早上天沒亮進科,晚上太陽落山了才出去。」

一年的實習,不僅給喬伊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專業基礎,也讓他對生命有了新的認識。剛實習沒多久,他遇到一個4歲的病人患卵黃囊瘤,「一個小女孩,特別可愛,打針都不哭。」女孩第一次手術時,因為出血過多,「心臟差點停了」。搶救回來後,主刀醫生說腫瘤很大,即使治好了可能也活不了幾年。

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作為醫生的無力,「想讓孩子好,但是這個病到目前為止的存活率確實不高。」他第一次發現,生命比想像的還要脆弱。

實習結束後,喬伊去了一個地級市醫院的麻醉科。吃飯吃到一半被叫走、打算休息突然被叫走、和朋友約會中途突然被叫走,「不知道放了別人多少次鴿子。」這些,都是他工作的常態。他還曾遇到過病人術中大咯血,來不及做防護就直接為病人插管的情況。類似的事,還有很多,但在他眼裡這些都不算什麼,「就好比如果發生戰爭,需要軍人;如果有人生病,就需要醫護人員,義不容辭。」

工作8年,他說自己對醫生這個職業的理解變得更加多元化。不過,關於醫生是一份不能停下來的工作,以及從第一次做手術開始,他心裡就有的一個希望,「病人安安全全出手術室」,這兩點一直沒變。

當問到,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還願意學醫嗎?

他回答說,「沒有如果。」


和喬伊一樣,張芯蕊最初對醫學專業的印象也十分懵懂,只是因為「家人覺得這是一個被社會所需要的職業,挺好的」,就一頭扎進了醫學的海洋,這一紮就是8年。本科臨床醫學5年,研究生影像學3年。

回憶起自己的醫學生涯,張芯蕊坦言,剛上大學的時候覺得學醫十分枯燥。不僅學習年限比別的專業多一年,學習的科目也多很多。

最讓她頭痛的還要數解剖課的時候去實驗室解剖屍體。第一次去實驗室,剛打開實驗室門,撲面而來的福馬林味道,讓張芯蕊完全睜不開眼。「當時第一反應就是往後退。根本不敢看,就希望這堂課快點結束。」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張芯蕊把自己記不住的內容全部畫出來。當時為了應付考試做的圖畫筆記,很多年後,卻成了她醫學生涯中一筆寶貴的財富。8年後,當她真正走近病人,她才明白,任何一個臨床專業都需要熟悉所在領域的解剖知識,「這堂課非常重要」,張芯蕊說。

張芯蕊真正改變對醫學專業的看法是從大三開始的。兩年的基礎課程後,她開始學習臨床專業相關課程。她開始感受到生命的奇妙,「這些課程大多和身體健康密切相關,覺得很有意思。」

大四見習,張芯蕊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急診科接診一位施工過程中從高樓墜落的工人,「還沒來得及推進手術室人就沒了。」這是她第一次知道做醫生的無奈,眼睜睜地看著一個人的心臟停止跳動「覺得挺無力的,醫生也不是神。」

大五實習,張芯蕊在內科,開始學習寫病歷、幫病人做心電圖,和病人溝通病情。她意識到「做一個真正的醫生太不容易了」,紮實的專業知識,良好的溝通能力,二者必不可少。她覺得自己兩樣都沒準備好,決定繼續深造後再去臨床。



研究生期間,張芯蕊選擇了影像學專業,「影像學是臨床醫生的眼睛,就好比戰爭中的偵察兵。」本身就有繪畫特長的她,覺得畫面感強的影像學,將自己的特長和專業結合,通過影像為臨床醫生和患者做出正確、合理的診斷,很適合自己。研究生期間,一次實習經歷讓張芯蕊對醫生這個職業有了新的思考。「老師幫病人做檢查前,一般會讓學生先做一遍。有位病人很不理解,不願意讓實習生給自己做檢查,說話很難聽。」張芯蕊坦言,類似的情況並不少見,而造成這種問題最大的原因,一方面是患者對醫生,以及醫學生培養的不理解;另一方面,溝通不到位也是問題之一,「應該盡最大可能讓患者理解醫生,多溝通。」

今年是張芯蕊從醫的第12個年頭,漸漸地她也有了屬於自己的成就感。懷孕三個月的孕婦被當地醫院診斷患有惡性腫瘤,需要儘快切除腫瘤,同時終止妊娠。孕婦和丈夫不甘心,輾轉到張芯蕊所在的醫院就診。一番診斷後,張芯蕊確認孕婦是良性腫瘤,需要切除,但是不影響孩子正常生產。「孩子出生後他們夫妻倆帶著孩子來見我,特別開心。」

病情的順利解決離不開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這是張芯蕊最大的動力。

談及入職後和讀書時代對職業認識的不同,責任感越來越強,對醫學的判斷更加慎重,都讓張芯蕊感觸很深。她說自己也意識到醫學不是萬能的,「醫學不能治癒一切疾病,沒辦法治癒每一個病人。但每個醫生都會竭盡全力的幫助病人。」

當問到,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還願意學醫嗎?

她回答說,「當然願意啊,但是如果可以的話想換個專業,想離病人再近一點,做臨床醫生吧。」


3.

我們也找到幾位大學生,了解他們眼中的中國醫生。

金融專業的康寧對於醫生的印象來自於醫學系的男友。在她眼裡,學霸、冷靜、嚴謹都是男友的關鍵詞。但相處之後,最大的感受還是「忙」。平日裡相處時間不多的兩個人,到了期末「一個月都見不了一次面。」男友告訴康寧,醫學院的老師們常說,病人不會按照重點生病,所以他們每一次複習、每一次考試,都要更用心,課程強度要更大,「當然,也會有比其他學生更痛苦的經歷。」

不過康寧知道,這是所有醫生在學生時代的必修課。

作為一名醫學生,大四的李雯其實並不在乎累不累這件事情,畢竟讀書時面臨的壓力就已經不小了,只是她說,自己也會有信念動搖的時候。楊文醫生和陶勇醫生被傷事件的發生讓她和同學們有些害怕,也有些憤慨。等情緒過了,大家陷入了沉默。李雯坦言,有時候影響他們信念的不是苦和累,而是對未來的迷茫和不安。

疫情當前,凱康則有些後悔當初沒有學醫。「家人都奮戰在一線,我卻什麼忙也幫不上。」凱康家從太爺爺一輩開始都是醫生,「太爺爺是中醫、爺爺是藥劑師,爸爸是外科醫生、媽媽是牙醫」,到他這一代換了別的專業。了解到凱康的情緒後,父親和他聊了很久。父親說,自己不後悔選擇醫生這一職業,但卻不確定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堅持下去。這個職業需要更為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更需要真正的熱愛與信仰。「比起這份不確定,父親更希望我有一個相對自由的人生吧」,凱康說。


4.寫在最後的話

一部紀錄片或許對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不能起到實質性的解決作用。

但是就像張芯蕊說的「溝通很重要,理解很重要。」

把他們真實的工作狀態和生活狀態搬到我們面前,或許能獲得更多的同理心。

希望因為我們越來越多的信任和理解,能讓那些為這份事業付出時間、精力,甚至生命的人,不管什麼時候面對這樣的選擇題,都可以篤定地說一句,我願意。

策劃| 程思

文字| 程思遊凱康

主播| 張懿黃旭

剪輯| 陳克花

視覺| 聶亞棟

相關焦點

  • 看完這部良心劇我想問:醫生何時才能被真正尊重?
    患者或者患者家屬殺醫生的新聞想必不需要我再多說了。本來以為只是個例,誰能料到最近居然接二連三發生。網上還有個段子:「今年春節,醫生忙著殺病毒,病毒忙著殺患者,患者忙著殺醫生。」這句話,看完真是又氣,又哭。什麼時候,我們才能正視醫生這個職業?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尊重醫生這個群體?
  • 從《中國醫生》看紀錄片的跨圈層傳播
    《中國醫生》,讓我們更懂中國醫生的同時,更提供了醫療題材紀錄片「出圈」的範本。「雲講堂·真力量」聯合創新計劃第三場講座,將在疫情背景下,關注醫療題材紀實作品,以《中國醫生》為例探討紀實影像跨圈層傳播的多方要素。
  • 看了紀錄片《中國醫生》,更加尊敬他們了!
    熬夜看了幾集《中國醫生》紀錄片。坦白說,拍的很好,不煽情不歌頌,更多的是把醫生作為一群有血有肉的普通當事人來展現,但終究還是眼窩淺,哭了好幾次。聯想去年的陶勇醫生被打等幾起上了熱搜的醫鬧事件,再經歷春節以來的疫情防控,被刷屏的國士無雙,耿直網紅醫生語錄、各地援鄂醫療隊……等等一系列過往,半年來,國人對醫生群體尤其是中國醫生的關注、理解與尊敬,似乎到了一個應有的新高度!專業、冷靜、語速快、看病快、寫字草……是以往很多人對醫生的印象。
  • 《中國醫生》醫療紀錄片,聚焦大眾眼中的「醫者仁心」
    幾乎沒有任何前期的宣傳,《中國醫生》自1月27日剛上線便佔據了愛奇藝紀錄片熱播榜與飆升榜的首位。這是國內人文紀錄片首次從醫護群體的視角出發,記錄醫院中最常發生的場景,聚焦普通病患的故事與一線醫生的個人成長。
  • 看完這部紀錄片,你是不是又想騙我去旅行!
    看完《平凡的世界》對陝西有了好感,雖然「黃原」本就是路遙心中一個虛擬的地方。黃原,即黃土高原,也正表明了作者的情懷,路遙熱愛黃土高原,熱愛這片精神家園。路遙生平大部分時間在延安度過,黃原就是以延安為原型寫的。
  • 紀錄片《中國醫生》這個春天我們都想被治癒
    紀錄片《中國醫生》深入全國6家大型三甲醫院的婦產科、急診科、腫瘤科、麻醉科、手術室、ICU等不同科室,進行長達一年的紀實拍攝,鏡頭更多聚焦的是「醫者之心」,以及他們身為普通人的真實悲喜。在疫情暴發期間播出,這部片子被觀眾賦予了特殊的感情。畢竟,這個春天,我們都那麼期待聽到「治癒」的聲音。
  • 紀錄片《中國醫生》:這個春天我們都想被治癒
    紀錄片《中國醫生》深入全國六家大型三甲醫院的婦產科、急診科、腫瘤科、麻醉科、手術室、ICU等不同科室,進行長達一年的紀實拍攝,鏡頭更多聚焦的是「醫者之心」,以及他們身為普通人的真實悲喜。  進手術室是每天要做的功課  在《中國醫生》第一集《摯誠》中,河南省人民醫院腦血管二病區主任朱良付分享了一個真實故事。  曾有一個不幸去世患者的妻子對他喊:「我想把你撕成碎片!」「說我把她家老爺子給害死了……那個老太太一邊這麼說一邊還說『我近來血壓高了,你再給我看看』。但是不耽誤她投訴你。」說這話時,朱良付露出無奈的苦笑。
  • 中國紀錄片《脊柱醫生》深入揭示醫生職業的現實境遇
    近年來頗受關注的系列紀錄片《人間世》擅長以情動人,每一集探討一個問題,比較全面地展示了醫患雙方各自的處境,展示了人們面對生死時的掙扎,大膽地探討了中國人的生死觀。 《脊柱醫生》用醫生懷抱理想遭到現實困境和不同病患的疾苦兩條線索串聯。劉海鷹期待自己的行動可以彰顯出醫生職業的價值。
  • 紀錄片《中國醫生》意外走紅
    《中國醫生》海報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當前,宅家的人們捧紅了一部小眾紀錄片《中國醫生》。這部曾經於2019年在央視四套點映過的醫療紀錄片,1月下旬登錄愛奇藝,播出至今在網站熱度穩居紀錄片類別第一,微博上相關話題討論也已達到1.1億次閱讀量。
  • 今年新出的兩部兒童紀錄片,看完我想了很多
    他上網課做作業的時候,我在旁邊找一些兒童教育的紀錄片來看。本來是想著打發時間的,但是看完後感覺自己之前對孩子未來的那種焦慮感減輕了許多。  這個紀錄片很短只有5集,其中兩集的內容我覺得是必看的,一個是以色列,一個是美國。以色列,是近來備受關注的一個國家。國家人口不多,卻是眾多國家中人口中擁有大學學位比例世界第一的。
  • 寵物醫生的生活才不是擼貓貓狗,看了這個紀錄片我才知道……
    或許有很多人非常羨慕寵物醫生的工作,總覺得每天都能和可愛的毛孩子打交道,生活一定豐富多彩。的確,在寵物醫院會遇到許多開心的事,但除卻這些幸福,很多人看不到艱辛也是存在的。近期,新瑞鵬寵物醫療集團與鳳凰衛視聯合打造了紀錄片《了不起的寵物醫生》。該紀錄片共有5集,每集時長30分鐘。自從開播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愛寵、養寵人士的廣泛關注。
  • 寵物醫生的生活才不是擼貓狗,看了這個紀錄片我才知道……
    或許有很多人非常羨慕寵物醫生的工作,總覺得每天都能和可愛的毛孩子打交道,生活一定豐富多彩。的確,在寵物醫院會遇到許多開心的事,但除卻這些幸福,很多人看不到艱辛也是存在的。   近期,新瑞鵬寵物醫療集團與鳳凰衛視聯合打造了紀錄片《了不起的寵物醫生》。該紀錄片共有5集,每集時長30分鐘。自從開播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愛寵、養寵人士的廣泛關注。
  • 紀錄片《中國醫生》火了
    為了打贏這場抗疫攻堅戰,一個個不畏艱險、主動請纓的逆行者在這個春天感動了中國。而近日正在愛奇藝熱播的紀錄片《中國醫生》更是引發了無數觀眾的共鳴。這部由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建珍拍攝的紀錄片,曾深入全國6家大型三甲醫院的婦產科、急診科、腫瘤科、手術室、ICU等不同科室,進行長達一年的紀實拍攝,鏡頭真實記錄了醫者最普通的生活,以及他們熠熠閃光的職業信仰。
  • 寵物醫生的生活才不是擼貓貓狗狗,看了這個紀錄片我才知道……
    或許有很多人非常羨慕寵物醫生的工作,總覺得每天都能和可愛的毛孩子打交道,生活一定豐富多彩。的確,在寵物醫院會遇到許多開心的事,但除卻這些幸福,很多人看不到艱辛也是存在的。 近期,新瑞鵬寵物醫療集團與鳳凰衛視聯合打造了紀錄片《了不起的寵物醫生》。該紀錄片共有5集,每集時長30分鐘。
  • 看完電影《左耳》,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我的青春是什麼樣的呢
    看完電影《左耳》,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我的青春是什麼樣的呢看完電影左耳後,我就問自己了一個問題:我的青春是什麼樣的呢?她是美麗的,吸引人的,許弋後來逃學去酒吧找她,從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墮落成了一個會逃課的壞學生,吧啦把許弋的照片掛在網上,離開了他。李珥跟吧啦是好朋友,蔣皎知道張漾跟吧啦在一起後,去逼問他,無奈之下他說出吧啦是婊子,蔣皎錄了音,黑人深愛著吧啦,而吧啦愛著張漾,他還想再爭取一下,就拿著錄音給了吧啦聽,吧啦不相信。
  • 大熱紀錄片《中國醫生》總導演回復網友提問:肯定會拍第二季!
    隨著第九集「初心」的播出,在這段特殊時期陪伴了觀眾一個多月的大型醫學人文紀錄片《中國醫生》,也宣告了網播結束。 這部播前幾乎沒做過任何宣傳的紀錄片,憑藉真實樸素的敘事,切中了疫情當下觀眾對醫護人員的高度關注,在豆瓣獲得9.3的高分。
  • 導演程工:中國紀錄片的問題是缺少真正厲害的大哥!
    程工導演接受DOCO熱紀錄專訪 對於自己高強度、機械式的工作節奏,程工也根本不以為意,他表示自己甚至會在鍛鍊身體的同時去聽《紅樓夢》或者看電影; 而對於目前的中國紀錄片行業,程工更是直接坦言,這個圈子的最大問題就是缺少德高望重、乾乾淨淨的厲害大哥……
  • 紀錄片中國醫生講什麼 中國醫生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
    紀錄片中國醫生講什麼 中國醫生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  當前,全國人民正在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在這場戰鬥中,醫院就是戰場,醫護人員就是戰士。連日來,一個個不畏艱險、主動請纓的醫護人員感動中國,全國各地的醫療隊馳援湖北、衝在第一線讓人動容。《中國醫生》系列紀錄片受到廣泛關注也在情理之中。
  • 比《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評分更高的紀錄片:《中國醫生》
    《中國醫生》是以醫護群體為主角的醫療人文紀錄片。該片豆瓣評分直衝國內紀錄片榜首,遠遠超過了《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此前創造的評分高度。最近,小編將《中國醫生》全部看完,心緒久久未能平靜。拋開大家共歷疫情與紀錄片產生共鳴這一因素外,有一個問題值得大家深思:這部紀錄片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沒有特意製造矛盾和衝突去渲染情感,也不歌頌和誇飾,導演全部採用紀實的手法,以一種平和冷靜的視角來記錄醫生們的生存狀態,為何能引發如何大的社會反響?
  • 紀錄片《中國醫生》口碑獲贊 讓無數觀眾淚目
    人們對白衣天使充滿敬意,也有很多人想知道,他們平時的真實生活是怎樣的?紀錄片《中國醫生》給出了解答。 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2分的紀錄片,也讓南京鼓樓醫院和醫生成了焦點。 《中國醫生》正在愛奇藝和安徽衛視熱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