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地鐵圖
剛到法國的時候,坐地鐵是一件比較恐怖的事情,因為巴黎的地鐵實在是有些複雜,相對於上海地鐵的明亮、方便、指示清晰來說,巴黎地鐵是真正的陰暗、潮溼、老舊、複雜、混亂,還瀰漫著一股異味。除了個別幾個門面站臺比較有氣質(比如羅浮宮站),其他大部分地鐵站都讓人感覺是一個第三世界國家的地下系統。尤其是沒有安檢的不安全感和各種黑人大叔大媽的凝視,不得不對自己能否順利到達目的地產生懷疑。
後來我和夥伴總結了一下原因,大概是因為巴黎的地鐵修建得太早了,100多年前的地下建設肯定沒有我們30年前的理念先進啊,想到這裡我深深地感到了尷尬,本來還嘲笑他們的落後,沒想到真正被嘲笑的是自己。
有一次我正在研究地鐵線上的站名,看看我有沒有到站,突然看到一個叫Franklin D. Roosevelt的站名,我一下子驚訝了,這不就是羅斯福嘛,而這一下便打開我好奇的大門。
幾次地鐵坐下來,我發現,一張巴黎地鐵圖就是一部法國史,這話真沒毛病。這篇文章就挑幾個介紹一下吧。
Franklin D. Roosevelt 富蘭克林 D. 羅斯福 1號線
羅斯福,在美國人評選最偉大總統的排名中從未跌出過前三甲(其餘兩位是林肯和華盛頓),無論是法國人還是中國人都對這位坐在輪椅上的總統有著深刻的記憶。可以從站名看出法國人民對這位美國總統的尊敬——沒有一個站名有這麼長這麼拗口的。但法國人依舊將這個站名放在了巴黎最最中心,最最心臟的位置。這就相當於我們把北京地鐵1號線的天安門西站命名為羅斯福站,這是一種何等的氣魄。
至於羅斯福本人,用最簡單的一句話概括他就是,他拯救了世界。
毫不誇張的說,當年羅斯福領導的美國幾乎以一己之力在抗衡肆虐在歐亞的德國和日本。1942年,正是軸心國最強盛的時期,整個世界都在法西斯的鐵蹄下顫抖。在這個時候,法國早已灰飛煙滅、英國龜縮在三島瑟瑟發抖、蘇聯只能依靠寒冬垂死掙扎、中國已然國將不國,而強大的美國也遭受了珍珠港的重創。也正是羅斯福撐起了美國,撐起了同盟國,帶領世界走向光明,而他卻倒在了勝利的前夕。
那麼對法國人來說,羅斯福絕對是一個救星,要是法國有一首《沒有羅斯福就沒有新法國》的紅歌,我是毫不奇怪的。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George V 喬治五世 1號線
在羅斯福站旁邊有一個叫喬治五世的站,這也很有意思。為什麼像法國這樣一個如此仇視國王,甚至在大革命中還砍了國王的頭的國家,要在巴黎市中心以一個英國國王的名號來命名地鐵站呢?
因為喬治五世在一戰時堅定地站在了法國人這一邊,幫助法國、帶領協約國戰勝了德國,儘管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是他的表兄弟。
連骨肉血親都不顧,還要幫助法國人,法國人自然對這位國王心懷感激,尤其是在一戰期間,喬治五世還多次前往法國視察法國軍隊,鼓舞士氣,甚至還從馬上摔下來斷了腿。
這樣法國人就更加感動了,有多感動呢?喬治五世來到巴黎的時候,巴黎居民自發地走上街頭夾道歡迎他,從1789年法國大革命以來,巴黎上空第一次自發地響起了來自人民的歡呼,「國王萬歲」(vive le roi)的口號響徹雲霄,這是一種何等的殊榮。(拿破崙是皇帝,不是國王)
這是當時歐洲各國國王的集體照,前排中間就是喬治五世
有趣的是,這些人都是親戚
Stalingrad 史達林格勒 二號線
我剛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嚇了一跳,這很明顯是蘇聯時期的名字,而且還是冷戰時期命名的。因為二戰結束前,法國被德國佔領,不可能把地鐵站取名為史達林格勒,而1961年以後史達林格勒則改名叫伏爾加格勒。所以這個站名絕對是紀念那位蘇聯領導人,而且還是在冷戰期間。
這讓我有些疑惑,後來查了資料發現,這個站名其實是為了紀念二戰時期的史達林格勒戰役,它被公認為二戰的轉折點之一。從這場戰役之後,德國就開始走下坡路,以法國人這種事後諸葛亮的心態,歌頌一下東方社會主義陣營的武勳也是很可以理解的。
史達林格勒原來叫察裡津,因為史達林在這裡打了一場大勝仗,所以改叫史達林格勒。
Bastille 巴士底 五號線
巴士底,其實就是大名鼎鼎的巴士底獄。一般認為,轟轟烈烈,持續幾十年,影響世界數百年的法國大革命,就是從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攻佔巴士底獄開始的。因為巴士底獄是一座關押政治犯的監獄,它代表著專制、王權和不自由。因此將它攻佔,意味著在人民身上的枷鎖已經打開。
巴黎市民攻佔巴士底獄
Charles de Gaulle étoile 夏爾 戴高樂-星星 1號線
夏爾·戴高樂絕對是真正意義上法國的國父,正是因為他,才有了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也就是今天的法國;也正是因為他,才有了法蘭西第四共和國,就是從德國手裡光復的那個法國。
說實話,我從小就很喜歡他,那時候看一本很淺顯的傳記,一個戴高樂、一個拿破崙,是我喜歡法國的源頭。後來我更加了解戴高樂,我簡直成為了他的粉絲。要把這位偉人展開講絕對要寫一篇長文,我就簡單寫兩個故事吧。
二戰中,就在法國即將被德國擊敗的時候,英國的人員要坐飛機撤回國內。前去送機的戴高樂在眾目睽睽之下,追趕正在滑行起飛的飛機,所有人都不知道他要幹什麼。然而坐在飛機中的英國人明白了,他伸出了他的手,穩穩地抓住了戴高樂,戴高樂就這樣躍上了飛機,飛往了英國。
到了英國,戴高樂做了廣播,他號召全法國繼續作戰,號召法國的海外殖民地繼續作戰,為法國而戰、為自由而戰。高呼法蘭西萬歲的他僅僅是一名準將,連少將都不是,但卻有十數高居中將、上將的法國軍人團結在他的身邊,聽從他的號令。
他的導師,法國一戰時的英雄,二戰時的賣國賊,貝當元帥在這時已經投降了德國,他以叛國的名義三次宣判戴高樂的死刑。然而在戰後,當戴高樂光復國土後,卻特赦了本應被處死的貝當。
還有一則故事則是戴高樂晚年的。在他遵守自己的承諾辭去法國總統後,他僅以一位準將的微薄的退休工資支持著全家的開銷。法國國會本想授予他元帥銜,這是每一個軍人的夢想,但他拒絕了,他說榮譽應該授予每一位將士。
當他離開愛麗舍宮的時候,他向身邊人詢問,能否帶走書房的書櫃。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後,戴高樂按新書櫃的價格付了款,帶回了他在隆貝雙教堂的家。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光中,他以寫回憶錄為生,然而只完成了兩卷,便撒手人寰。
這兩個故事第一個驚天動地,第二個鮮有人知。但我更被第二個故事打動,什麼是功成不居?這就是功成不居。
說回這個地鐵站名,夏爾·戴高樂-星星。其實夏爾戴高樂和星星並沒有什麼關係,就是組成地鐵站名的兩個部分。但我更願意把後面的星星翻譯成「將星」,戴高樂將軍的將星。
夏爾·戴高樂對法國究竟有多重要呢?在他去世的時候,時任法國總統蓬皮杜說了這樣一句話,「今天,法蘭西成為了寡婦。」
戴高樂紀念館的照片牆
Père Lachaise 拉雪茲神甫 二號線
這個車站建在拉雪茲神甫故居邊上,故得其名。拉雪茲神甫是路易十四的御用神父。法國是一個天主教國家,天主教中每個人都要向神父懺悔自己的罪過,拉雪茲神甫就是當時號稱「太陽王」的路易十四的告罪神父。他的地位當然非常顯赫。
但是我想說的並不是拉雪茲神甫這個人,而是在這個站邊上的一塊墓地——拉雪茲神甫墓地。
拉雪茲神甫墓地是巴黎市內最大的公共墓地,埋葬了34萬人,其中無論是像蕭邦、巴爾扎克這樣的名人還是近來剛剛去世的普通民眾,都能葬在這片墓地中,只要有位置即可。這得益於拿破崙曾頒布命令,「拉雪茲神甫墓地不得拒絕任何人的安葬」,因此更有很多其他國家的人葬在這片公墓中。我甚至在給我自己找個空位,到時候刻上「此人來自拆吶,是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埋葬在拉雪茲神甫墓地的名人有很多,我想說的卻只有兩處。
一處是歐仁鮑狄埃的墓,《國際歌》的詞作者。為了找他的墓碑,我走了很多路,最後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回頭隨便看的一座墓,隨意地讀了讀墓主的名字,居然就是歐仁鮑狄埃!他的墓碑是一本書狀,刻有《國際歌》的曲名,作為一名虔誠的國際主義戰士,我甚至學習了中英法德各種版本的國際歌,不過沒學會。
另一處是一面牆,就是當年巴黎公社最後147名戰士集體就義的牆,也叫公社牆。在牆的面前,我似乎還能聽見那天「公社萬歲」的吶喊聲。
R.I.P
公社牆
歐仁·鮑狄埃墓
Invalid 榮軍院 八號線
榮軍院是拿破崙時期修建的一處宏大建築,當時建造它是為了給那些傷殘退伍的士兵提供住所,讓他們老有所依,傷有所居。
拿破崙死後,法國人將榮軍院改建成榮軍院大教堂,將拿破崙安葬在那裡。
可以從榮軍院大教堂看出法國人對拿破崙的愛戴:在教堂一層的四個方位上,有四個守靈的棺柩,除了他的妻子約瑟芬,剩下三個都是法國人心中的英雄。在教堂的地下一層正中央,則擺放著七層的金絲楠木棺,那就是拿破崙長眠的地方,據說他的棺材每層的材質都不同,金銀銅鐵寶石,反正極盡奢華。在棺柩的周圍,是十二個勝利女神在凝視著他,每一個勝利女神代表著他勝利的一場大型戰役。
有人問為什麼法國人這麼愛戴拿破崙?為什麼在他復闢的時候,奉命前去攔截他的士兵在看到他以後就像瘋了一樣為他歡呼把他舉高高?為什麼早已超過服役年齡的退伍軍人還是自發地參加他的軍隊,組成了最最精銳的老近衛軍?
有人說他就是一個靠戰爭鞏固政權的瘋子,但是從建立榮軍院的原因似乎能窺見人們為什麼愛戴他。
對法國人來說,他不僅是一個百戰百勝的元帥,更是他們上千年來唯一的一個皇帝。
現在的榮軍院大教堂
Philippe Auguste 腓力二世 二號線
要不是有這麼個古代的國王,這篇文章的標題就能改成《一張巴黎地鐵圖就是一部法國近現代史》了。其實巴黎地鐵圖還是有很多法國古代元素的,地圖上面有十好幾個站名都是聖XXX的,這都是天主教廷封的聖人,那麼也自然對應了一些故事。
至於腓力二世,就要先解釋一下「法蘭西島」這個概念。「法蘭西島」就類似於法國本土或者是法國政令直接到達的地區的概念,這個概念就來自於腓力二世之前的法國格局,當時法國國王的實際統治地區差不多就只有整個法國的十五分之一,其他地方算是軍閥割據。用中國的概念來代換,就差不多是周天子與諸侯並存,諸侯的影響力明顯高於天子。這當然是中央權力不能忍的,所以腓力二世就通過一系列的徵戰和外交手段打破了這樣的限制。
統一後的法國當然是非常強的,自此以後超過德意志成為了歐洲大陸上第一強國,然後在百年戰爭後成為了整個歐洲的第一強國。
當然僅靠武勳是不足以讓法國人這麼紀念他的,我想更關鍵的是腓力二世建造了羅浮宮(前身)和巴黎大學。
藍色部分就是腓力二世前後法國王室控制的土地
其實整張巴黎地鐵圖還有很多很多有意思的名字,比如Voltaire 伏爾泰站、Victor Hugo 維克多雨果站、Alexandre Dumas 大仲馬站,這幾位都是大名鼎鼎的文人墨客,很多人都很熟悉他們,我也就不介紹了,光是聽名字就知道他們的分量有多重。
總的來說,巴黎地鐵圖還是非常有趣的,對我這種喜愛歷史的人來說,這張地鐵圖就像一張藏寶圖一樣,上面藏著各種寶藏等著我去發掘。
所以我介紹的只是九牛一毛,畢竟不是法國人,很多梗我根本反應不過來。但毫無疑問,一張巴黎地鐵圖就像是一部法國史,相當精彩。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一遊廣記」
※※※我姓分-叫割線呀※※※※
長按圖片以後出現一個菜單,然後在菜單上面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