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陳凱歌導演的《貓妖傳》,給人印象最深刻的當屬吟著「雲想衣裳花想容」的張雨綺。
至於劇中出現過短短幾個鏡頭的那位白髮嬤嬤,估計很多人都想不起來了。別以為這位嬤嬤只有寥寥數句臺詞,就是個不起眼的小演員。殊不知,她是陳凱歌導演特意請來的一位老藝術家——秦怡老師。
90後,00後可能不知道秦怡老師是誰,但若去問問家裡的父母,秦怡老師絕對是老一輩人心目中女神級別的人物。
1922年,秦怡出生在上海一個封建大家庭裡。外國列強侵華,那是一個極其動蕩的年代。
秦怡在上學時就曾參演過抗戰街頭劇《放下你的鞭子》,16歲那年,她又從學校肄業,毅然奔赴抗日前線宣傳抗日活動,在重慶演舞臺劇唱抗日歌。
有一次,秦怡去攝影師家裡吃飯。一同來做客的客人中有一位叫「鬍子」的男士,他問小秦怡是在讀書還是已經工作了。
那時候的秦怡對演員這個職業還沒有很大的歸屬感,她隨口答道:「做個小演員,在合唱團裡混混。」
「混混?」鬍子很詫異,「你是唱什麼的,怎麼個混混?」
當被問到唱什麼,秦怡就有些驕傲了,她高聲回答:「唱抗日戰爭的歌曲。」
鬍子很嚴肅地說道:「唱抗日戰爭的歌曲,你剛才怎麼能說是混混呢?你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你們歌聲的鼓舞下,走上前線。這樣了不起的事情,可不是混混啊。」
一句話說的秦怡滿面羞紅,也讓她對演員這個行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秦怡後來才知道,這個點醒她的「鬍子」,正是我們偉大的周恩來總理。
也正是有周總理的教誨,秦怡不斷磨練自己,精進演技。先後主演了《草木皆兵》、《戲劇春秋》等話劇,鼓舞著戰士們在前線浴血奮戰。
建國後,秦怡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更是給觀眾帶來了《馬蘭花開》、《鐵道遊擊隊》、《女籃五號》等無數經典影視作品。
「活著,就要拍戲;活著,就不退縮。」秦怡始終把這句話當作演戲生涯的座右銘。
2015年,93歲的秦怡自編自導自演電影《青海湖畔》。
因為電影要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取景,年輕人都會有高原反應產生身體不適的症狀。大伙兒害怕93歲的秦怡老師有危險,就勸她在上海搭個布景,後期再用技術手段處理一下就好了。
但秦怡始終堅持要去青藏高原,因為她覺得身為導演和製片人,要對得起電影創作;身為演員,更要對得起觀眾。
正因為秦怡對演員這份職業始終保持兢兢業業的精神,在抗戰時期,她被評為重慶影劇舞臺上的四大名旦之一,被周總理盛讚為「中國自己的明星」。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98歲的秦怡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國家榮譽稱號。
秦怡無疑是中國最優秀的女演員之一,但回首她這一生,命運似乎對這位年近期頤的老人多有不公。
秦怡的第一段婚姻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趕鴨子上架。
當年還不滿18歲的秦怡被合作演員陳天國一眼相中。有一次,陳天國邀請大家一起去爬山,實則只邀請了秦怡一人。
懵懂無知的秦怡跟著他上了山頂,陳天國突然抓住秦怡向她表白,還威脅秦怡若是不答應他的求婚,他就從山頂上跳下去。
小小年紀的秦怡哪裡禁得住這番恐嚇,逼不得已地答應了他。事後,她本想找陳天國退了這門婚事,可由於從山上下來被嚇的病了幾天,而陳天國怕夜長夢多,早就把兩人要結婚的事宣告天下了。
於是,被逼無奈的秦怡只能嫁給陳天國。
然而,使用了陰謀詭計才娶得美人歸的陳天國並沒有好好珍惜秦怡。他不僅在酒後對秦怡拳打腳踢,甚至還想把親生女兒送給別人。
多年來都默默忍受家暴的秦怡這才痛下決心和陳天國離婚。
秦怡的第二任丈夫金焰是經導演介紹認識的,當時金焰已經是名影帝。但他對秦怡呵護有加,讓在婚姻裡備受傷害的秦怡非常感動。
25歲這年,秦怡再婚。
原以為這段自由戀愛的感情會讓她得到一個圓滿幸福的婚姻。誰知新婚丈夫酗酒,他醉酒後倒是不打人,但總是闖禍,夫妻倆因為這事沒少吵架。
結婚7年後,金焰背叛了秦怡。更讓人心痛的是,秦怡當時還懷著二胎,因為過度傷心傷情,這個孩子沒有保住。
由於金焰不同意離婚,於是兩人開始了長達30年的分居生活。
後來金焰因過度酗酒在拍戲時病倒,在做切胃手術時,又因意外導致金焰只能常年臥床靜養。秦怡放下前仇舊怨,不僅沒有拋棄他,還料理他直至病逝。
秦怡的婚姻生活是不幸的,但老天也沒有放過對她身體的折磨。
1966年,才44歲的秦怡被診斷出直腸癌,醫生甚至斷言她活不長。
然而秦怡不信命,一邊是臥床的丈夫需要料理,一邊是突發精神疾病的兒子需要照顧。無論如何,秦怡都不能讓自己倒下,手術後不久,她就再次重返銀幕。
只是命運仍舊在變本加厲地傷害她,秦怡先後生過四次大病,脂肪瘤、甲狀腺瘤、還切除了膽囊。
每一次手術,她都要在鬼門關走一遭,但每一次她都頑強地挺了過來,因為沒了父親又患嚴重精神分裂症的兒子不能再沒有母親。
兒子金捷是秦怡心中永遠的痛。
因為秦怡和金焰都是演員,沒辦法照顧孩子,金捷從小就被養在外婆身邊。性格內向的金捷常常遭到同學的欺負,但他從來不向外婆傾訴,只一味地憋悶在心裡。
負面情緒長期被壓抑,無法得到有效宣洩,遲早會有爆發的一天。只是萬萬沒想到,金捷的心理疾病一經發作,就再也沒有治癒的可能,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據秦怡說:「在他的印象中,媽媽是專門給他吃藥的人,說他有病,是個壞人,所以要打她。」
秦怡時常遭到兒子的暴打,有一次她拍戲回家,才打開兒子的房門,金捷就劈頭蓋臉地朝她打了過來。
秦怡只能一邊抱著自己的腦袋躲避,一邊苦苦哀求:「不要打媽媽的臉,要打就打媽媽的背。臉打壞了,就不能拍戲了,媽媽明天還有工作的。」
照顧精神疾病的兒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金捷吃的藥會導致他拉肚子。每次金捷在床上拉了肚子就去找媽媽。
秦怡得先把金捷帶到洗手間裡把他洗乾淨,再給他穿上乾淨的衣服,然後去收拾金捷滿是屎和尿的床單和被子。
好幾次,秦怡累到不行的時候都怕自己會突然死掉。可是想想兒子,只有她這個當母親的人才能全心全意照顧他,也只有她這個當母親的人才能給兒子洗屎尿。她只能一邊自我安慰,一邊強迫自己振作精神。
照顧金捷的40多年裡,哪怕自己忘記了吃飯,秦怡卻從沒有一次忘記給兒子吃藥。
秦怡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兒子能恢復清明,然而她不離不棄照顧兒子四十餘載後,飽受精神病折磨的兒子還是先走一步了。
秦怡雖然很悲痛但並不難過,因為兒子金捷早就對她說過:「媽媽,我死了我什麼都不知道,你不要覺得我會難過,你不要為我難過。」
秦怡覺得兒子雖然生病,但很會替媽媽著想。只要兒子覺得不難過,她也就不難過了。
青年離異,再婚遭背叛,中年患癌,四場大病,老年又喪子。任何一個女人經歷其中一件事,也許都不一定能承受的住。
但婚姻的不幸沒有讓秦怡萬念俱灰,病痛的折磨沒有讓她喪失生活的勇氣,兒子的疾病也沒有讓她抱怨命運的不公。
回首秦怡這一生,命運仿佛對她進行了無情的摧殘和折磨。但千錘百鍊之下,反而成就了一個更優秀的秦怡。
儘管命運多舛,但秦怡老師始終抱以一顆赤子之心,去接受洗禮,承受痛楚,面對生活。如果一朵雨中玫瑰,鏗鏘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