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高僧說:「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太「好」的人,往往命苦

2021-01-11 千面略懂先生

為什麼你掏心掏肺對一個人付出,最後換來的卻是冷漠離開?為什麼你事事忍讓,卻還是會被人看不起?答案只有四個字:物極必反。

眾所周知,金庸先生是一代武俠泰鬥,在他的小說中,看似是寫小說人物,實則飽含深意。在《書劍恩仇錄》中,有這樣一句話,就能很好的說明「物極必反」的道理:「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我在年幼時,只知其表意。但聽了一位無名高僧的講解後,方才理解其背後的人生哲理。

僧人將這句話概括為「情深不壽,慧極必傷」。他說,生活中,這四種太「好」的人,往往命苦:

【一】過於聰明的人:工過心計,聰明反被聰明誤

「如果到一個荒島上求生,只能帶三樣東西,你會帶什麼?」僧人笑著問我。

我思考了一會兒,答道:「一個聰明人,一棵果樹,一隻母雞」。

僧人聽了,笑著說:「非也,你應該帶一個傻瓜」。

「聰明人會教我如何生存,為何帶一個傻人,這不是負擔嗎?」我不解地問。

「聰明人主意多,會把果樹砍掉,給你磚木取暖;把母雞殺了,讓你填飽肚子,能解一時之憂,但之後的日子呢?傻人則不一樣,他們不懂如何馬上解決問題,但會執著的拼命努力,最後能種瓜得瓜,種果得果,這才是永久的生存之道」。僧人耐心的解答道。

是啊,巧詐不如拙誠。聰明人主意很多,但往往自負、浮躁、急於求成,最後聰明反被聰明誤。而傻人有傻勁,一味執著的堅持,往往會創造出人意料的奇蹟。

這不是說聰明人不好,而是說太過聰明容易壞事。太聰明的人,總覺得自命不凡,高估自己的實力去做事,其結果往往不如人意。

縱觀歷史上那些悲劇結局的聰明人:雄才大略的周瑜、機關算計的王熙鳳、恃才傲世的楊修等,皆驗證了太過聰明的人,往往沒有好下場的事實。

【二】過於完美的人:事事較真,苛求完美很受傷

生活中,總有一群這樣的人:凡事都想爭第一,處於第二位都覺得自己很沒用;不願聽見任何批評的話,哪怕是一個小意見,都覺得自己做人太差勁……

很多人,將其解釋為是有強迫症。換種說法,其實就是過於追求完美、事事較真。

對此,僧人說了這樣一句話:「佛說,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事。」

這句話告訴我們:對自己要有信心,不要事事追求完美。也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多、太複雜。凡事無需強求、活得安心自在就好。

心理學家巴甫洛夫曾經也說:

永遠不要企圖掩飾自己知識上的缺陷,即便用最大膽的推測和假設去掩飾,這也是要不得的。不論這種肥皂泡的色彩多麼使你們炫目,但肥皂泡必然是要破裂的,於是你們除了慚愧以外,是會毫無所得。

所以說,事事追求完美,不允許自己犯任何錯誤,是不應該的,也是不切實際的。一個人過於追求完美,眼裡聚焦的皆是缺點和瑕疵,這樣很容易受挫。長期此外,可能還會形成「習得性抑鬱」(對生活無法控制而陷入絕望、無助的人)。

當你意識到這一點,你會發現,接受不完美與追求完美是一樣困難的。就像一個人能承認自己的普通,本身就是一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三】過於懂事的人:委曲求全,容易失去自我

小時候,大人總說我們要做一個懂事的小孩,但對於成年人來說,太過懂事並不是優點,而是一個致命的缺點。

「佛教倡導積善成德,懂事一點,包容一切,不是做好事嗎?」聽僧人說到這點,我發表了自己的疑問。

僧人答道:「佛家講的行善,是多做善事,多幫助他人,但並不是要自我犧牲,這樣很容易失去自我」。

太過懂事的人,凡事皆以他人為重,從不考慮自身的感受,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總是為別人的意志和目標而活,這是非常悲哀的事情。

這讓我想起黃曉明在綜藝《中餐廳》中,說的一句話: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很多人理解為這是一種霸氣,是讓人迷戀的霸道總裁的作風。但本質上來說,這就是一種自我意識,是那些太過懂事的人身上最缺乏的東西。

就像心理學中說的:

在我們人生的前半段,有一個重要的課題,就是建立自我。做人要有自己的邊界,有自己的底線。太過委屈求全,你便會成為別人眼裡任意使喚的工具,讓人看不起。

【四】過於重情的人:感情用事易喪失原則,被人利用

「看紅塵,一許芳華,塵埃落定;念成執,海角天涯,志堅情不可摧」。在僧人看來,太過重情的人,常以悲劇告終。天地間,唯情字最為傷人。

網上也流行這樣一句話:掏心掏肺對一個人,要麼得到一生的知己,要麼換來一生的教訓。

事實上,換來的知己屈指可數,得到的教訓反而居多。

太重感情的人,總是活得小心翼翼。在他們的字典裡,沒有「拒絕」二字。再無禮的要求,都會答應。答應之後,再苦再累也要努力去做到。這樣的人,是沒有原則的,容易別人利用,註定活得幸苦。

正所謂:喝酒不要超過六分醉,吃飯不要超過七分飽,愛一個人不要超過八分。凡事不要太滿,物極必反。

無名僧說的這四種「好人」,有你嗎?如果有,那就從今天開始改變。從今往後,做一個只取悅自己,凡事不過度用力,苛求完美的自在人。

作者:略懂居士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萬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湧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略懂居士每天帶你一起識破人生真相,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創,未經許可,不可轉載

相關焦點

  •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這3種人「人好命苦」,希望你不是
    曾讀過一本佛學書籍,是一位大師寫的,它裡面提到了一句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我專門研究了一下這句話,它的字面意思就是:「用情太深,那麼這個情不會長久;過於聰慧的人,勞心傷神。」生活中有部分人總有這種感覺,自己明明是個好人,也不做壞事,也不存壞心眼,為什麼自己就是命不好呢?可嘆的是有這種感覺的人還不在少數。究其原因,無非就是「情深」或者「慧極」,可見「情深不壽,慧極必傷」這句話的智慧了。那麼,具體有哪些人是屬於「人好命苦」的呢?佛教認為有3種人。
  •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高僧:這3種好人,註定命苦
    且他們夫妻與人為善,時常伸出援手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在當地擁有非常好的人緣,日子也剛剛好起來。不料妻子還沒享到福,就斯人已矣。阿萊的故事令人唏噓,難道這世間真是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越是好人越命苦?朋友越想越是解不開這個結,他知道我與當地寺廟裡的一位高僧是相識多年的好友,於是趁著周末,要我帶他一起去寺廟請教高僧,希望能夠為他答疑解惑。當天,我們來到寺廟,見到了高僧,朋友心急地開口說到:」為何連佛都不願意度這樣一個好人?」
  •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說的正是林黛玉
    其實她是從天上來到人間還淚的,情深不壽,慧極必傷這句話用在林黛玉身上正合適。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林黛玉有一句原話是這樣講的,現在這兩年只覺得傷心,反而覺得眼淚比從前要少了。不僅僅是說明她的還淚之緣,而且說明了人的一生情感也是有限。如果一個人把自己所有的情感都拿出來去愛另一個人,她留給自己的愛就很稀少。一個人,如果不能愛自己,她就不能愛別人。林黛玉說,她有先天不足之症。大概癥結就在此處。
  •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深度美文)
    這是因為極端的情況是不被人控制的,大多數情況下,一個事情,一種情緒,當它向著極端的一面去發展的時候,它就會失去自身的平衡,一旦失衡,大多數情況下,個人的能力是沒辦法控制這樣的事情的。所以我們會說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中的道家思考
    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書劍恩仇錄》「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句話因為《書劍恩仇錄》被大家熟知,從字面意思來看,也不難理解:感情深了反倒不容易長久,太聰明的人更容易傷害到自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也因為大師妙筆金句被廣為傳頌。其實,這話本身蘊含著極深的中國古老的哲學思想。大家早都發現了吧,金庸本身就是一位道家高手。在金庸小說中,從武學秘籍、功夫學派、人物的人生歷程等等各個方面和細解都能看出明顯的道家思想,即便是以佛入江湖的《天龍八部》,在佛家的外衣下,卻是更為精彩的道家思考。就拿段譽的絕門武功凌波微步來說,本身就是依據《易經》六十四卦而來。
  • 淺析「慧極必傷,情深不壽」——聰明過頭,用情太深,物極必反!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單從字面意思理解並不是很難,但我是一個喜歡和習慣剖析的人。先說一下字面意思,「慧極必傷」是說一個人極其智慧,聰慧或者聰明,這三個詞意思差不多,但程度由高到低會遞減一些,這裡暫且用聰明這個詞吧,一個人太聰明甚至有些聰明過了頭,是好事嗎?!如果按單一事件看或許是好事。因為聰明,你比別人看問題更廣更遠更深,也更容易運用自己的聰明用最直接的途徑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
    第一層看山是山,就是你說的那些單純的人們,天天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地滿足於平凡的生活。第二層看山不是山,在平淡生活中苦苦掙扎,有著更高的物質精神追求,有宏達的目標和夢想,想要提升到更高的層次,這個階段很容易焦慮,苦悶,抑鬱。第三個階段看山還是山,經歷過掙扎曲折,最後發現平凡是唯一的答案,簡簡單單的像第一層人也挺好。
  • 道一句慧極必傷,嘆一句情深不壽
    冷冷的青石板長街結滿了昨夜的霜被時光遺忘了 不願消融慢慢地 擱淺在回憶裡屋簷下的風鈴聲漸漸遠去流浪到天邊看不清的遠方遠去了 漫長的思念遠去了 無言的守候我獨望天邊如鉤冷月鬢間的青絲染了白雪佛門深院裡誰低眉合十道一句慧極必傷嘆一聲情深不壽戲終人已散誰等到杯中茶涼了換來一句
  •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人生在世,難得糊塗
    金庸老先生曾寫道:「情深不壽,慧極必傷。」無論對誰太過熱情,就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概率,倘若沒有過度的歡喜,便不會有極度的悲傷。「鍾情」一詞來源於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他曾說:「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是我輩。」這是在他喪子時悲傷欲絕,友人對其進行勸慰時,他對友人的回答。聖人忘情,不是說聖人忘情絕欲,而是聖人有情而無累;最下不及情,則是薄情寡義、忘恩負義之輩。情之所鍾,正是我輩,至情至性,所以才會至傷至悲。
  •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
    - 01 -慧極必傷曾國藩說:「為人不可過於聰明。」曾國藩為人低調,懂得收斂自己的鋒芒,從不濫用自己的職權謀取私利。在家書中,他對父親說,如果家裡出了事,寧可自己吃虧,也不要與人到衙門打官司,免得別人覺得我們仗勢欺人。
  •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別太高估了和他人的關係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別太高估了和他人友情中,最深莫過於陪你笑,陪你哭。愛情中,最深莫過於陪你左右,伴你終老。可自古以來,太重感情的人,更容易被感情所傷。中國有句古話叫:「情深不壽,慧極必傷」。這話說得就是太重感情的人,容易受傷。不管是愛情,還是友情,感情裡一旦投入過多,最後只會讓自己受傷。那些說好一起努力的共同夢想,那些說好一起要去的地方,那些說好的不變的約定,最後都可能會隨著時間而瞬間消散。所以,經歷多了,更容易看透人情世故,體驗更多的世態炎涼。
  • 「佚名」說過最經典的一句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你懂嗎?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從小到大不知道讀過多少名言名句,大都忘了。唯有這一句,已經有好幾年了,一直都沒有忘掉。可見此話說的貼切,給人印象深刻,起碼對小編來說,印象深刻。可是,這麼經典的名言出自何人之口呢?查來查去沒找到出處。
  • 納蘭容若: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形容納蘭容若再合適不過
    有這樣一個詞語,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就說,用情太深了反而會使自己受到傷害。慧極必傷就是太聰明了,考慮得很周到,思緒過多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這個成語放到我們大才子納蘭身上來說再合適不過了。納蘭容若康熙年間的一個鼎鼎有名的才子。在他短短三十年的一生中,創作了三百多首詞。
  • 什麼樣的星盤,「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情深不壽,當對一段感情投入的很深,隨之而產生的各種情緒,尤其是憂傷是最傷人身體的,所以,用情太深的人,感情一般難以維持太久。金星在天蠍座或者和冥王星又相位的星盤,更容易出現情深不壽的故事。有時候,指一段感情「不壽」,有時指生命為情所傷。有時又指對方的離去。如果兩個人的合盤中,有金冥相位,也代表了深深的愛戀。 不是當事人,我們很難理解,那比生命更有意義的愛情。沒有經歷過,又怎麼能夠笑話他們愛的太執著。他們一定有自己,不同尋常的體驗。
  •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情感美文)
    煲湯比寫詩重要,自己的才華比男人重要,身材比臉蛋重要,內心強大比什麼都重要情深不壽,慧極必傷。這個悲傷的句子真是不少痴男怨女的心頭好。不要在這麼一個根本不值當的人身上,浪費你的感情和才智?她沉默良久,嗚咽道:我知道,可我就是捨不得,付出太多沒有辦法說離開。一想到分開,我就心如刀割,沒有辦法獨自面對……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果真是痴男怨女揮之不去的自我詛咒。這讓我想起張學良的原配于鳳至。
  • 慧極必傷的兩大星座,太過爭強好勝,往往會引火燒身
    01、慧極必傷的星座大家好,我是adam,今天繼續說佔星。時間寶貴,閒言少敘,直接上圖。佔星,就是根據天象,來推斷一個人的吉兇禍福。天上的日月星辰,為什麼會與一個人的性格和命運,有著神秘的聯繫?將天象與人之吉兇,聯繫起來的關鍵,就是一個人的本命星盤。每一個人的本命星盤,都具有唯一性。每一個人的出生時間,出生地點,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世界上沒有兩張完全相同的星盤。今天要說的主題,是慧極必傷的星座人。正所謂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 林黛玉:慧極必傷,情深不壽
    抑或,所有美的存在必定會成全一個錯誤,若深情一旦被辜負,必定以死來句讀:情深不壽,慧極必傷。一、林黛玉之美黛玉之美,只可意會。賈寶玉第一次見林黛玉,就直呼:「神仙似的妹妹」。「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一派超凡脫俗的美,「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就是黛玉之美的形象寫真。
  •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以及面對的情況不一樣,往往只能以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這幾句話,能追尋的出處,目前是在金庸先生的《書劍恩仇錄》中。先生借乾隆送陳家洛佩玉上之刻字,道出自己人生特別推崇的境界。但是只有,慧極必傷,情深不壽,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這十六個字。有人曾查遍孔孟老莊,以及四書五經,均無所獲。
  •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後面還有兩句,道破人生真諦!
    各位喜歡國學的朋友,今天跟大家聊聊流傳很廣的金句,「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金庸小說《書劍恩仇錄》裡,乾隆送給自己兄弟、紅花會總舵主陳家洛一塊玉佩,開頭就刻著這八個字。都知道金老爺子國學功底深厚,筆下金句頻出。
  •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句話的深意,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句話的深意,沒你想的那麼簡單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哲人,他的一生寫了非常多的至理名言,但是他卻從來沒有說過自己聰明,但是世人卻紛紛被他的智慧所折服,他的一生都在探索生命的終極意義。老子像是一位傳教士,將自己體會到的人生哲理普及給了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