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底,李安正陷於他最具商業野心的好萊塢漫畫電影《綠巨人》的後期製作,當他被折磨得身心俱疲「打算退休」時,長期合夥夥伴詹姆斯·夏慕斯把一個名叫《斷背山》的劇本推薦給了他。這個劇本在好萊塢已經流傳了多年,加斯·范·桑特和喬·舒馬赫都曾想拍,但最後也都因為各種原因不了了之。
《斷背山》原是1997年發表在《紐約客》雜誌上的短篇小說,講述了1963年兩個懷俄明州的牛仔在一起放牧時墜入愛河,又在之後的20年間以異性戀者、丈夫和父親的身份繼續藕斷絲連的故事。儘管1978年到伊利諾大學時才第一次公開聽到有人談論「同性戀」,但李安對同性戀題材並不陌生,他的第二部電影《喜宴》就是講述一位在紐約打拼的臺灣男同性戀者以「假婚」欺騙父母的喜劇,在疑惑自己「對懷俄明州同性戀牛仔們的世界能有多清楚」的同時,他被劇本深深打動:「看到最後,我忍不住哭了,我也搞不清我為什麼會如此感動。其實這個故事裡的一切對我都是陌生的,但它的神秘之處吸引了我,就像傑克對恩尼斯所說:『我們只剩下了斷背山。』這句話狠狠地擊中了我,那種『一旦失去,再也無法擁有』的感覺迫使我要拍這部電影。」
李安在《斷背山》拍攝現場
李安在現場指導希斯·萊吉爾和傑克·吉倫哈爾
但是,原著作者安妮·普魯並不認為李安是合適人選。「一個在拍漫畫電影《綠巨人》的臺灣人,想要拍《斷背山》?我簡直被震驚了。」不過和李安在紐約一起吃了包括「洛基山牡蠣」(即油炸牛睪丸,李安在點這道菜時並不知道是什麼)在內的晚飯後,她的疑慮逐漸打消了,正如她對編劇黛安娜·奧薩那和拉裡·麥克穆特瑞的劇本「情節、人物和臺詞都很完整」的高度評價一樣,「李安對故事和美國西部農村的理解說服了我」。
在李安看來,《斷背山》是一個關於「愛的幻覺」的故事,他說:「這是一個超越同性戀或牛仔題材的主題,兩位主人公一定程度上並不清楚什麼才是愛,他們差不多花了20年的時間試圖去搞清楚。」不過李安也深深意識到,《斷背山》註定會成一部充滿爭議的電影,在此之前,鮮有好萊塢主流電影以同性戀為主角,更毋談把視角放在美國的國家象徵之一、最具男子氣概的牛仔身上,而就在《斷背山》小說發表的第二年,一位同性戀大學生在懷俄明州的拉米勒城被虐待至死。作為一個在生活中儘量避免衝突的人,李安如此剖析自己:「一般我的電影主人公都是害怕冒犯或傷害別人,這可能也是我的天性,但另一方面,我又喜歡挑戰和直面衝突,尤其是內在衝突,因為有些問題我們是不能掩蓋的。我非常希望這是一部能夠幫助我們去了解他人最後大家能夠和諧相處的電影。」
但詹姆斯·夏慕斯想得可能比李安更簡單。
這位參與了從《推手》到《綠巨人》幾乎所有李安電影製片和編劇的美國人,並沒有把《斷背山》當成是一次電影的社會化呼籲:「我可沒有『是時候拍這樣一部電影了!世界正期待著這樣一部電影!』諸如此類的想法,我甚至沒感到什麼社會壓力,更多是覺得『我們可以拍部低成本電影,然後好好做份宣發計劃』。」《斷背山》是李安在好萊塢製作成本最低的電影,作為《斷背山》出品公司焦點影業的主席和該片製片人,夏慕斯為影片開出的預算只有區區1400萬美元。
李安與詹姆斯·夏慕斯在《斷背山》拍攝現場
「《斷背山》有什麼對照參考的電影嗎?」
「《廊橋遺夢》。」
在夏慕斯看來,《斷背山》更多是一部針對於女性觀眾的愛情電影,他和李安預想的觀眾群是「35歲或者年紀更大,愛看《傲慢與偏見》的女性」,包括《斷背山》海報都是參考了《鐵達尼號》。在芝加哥大學的一場試映後,臺下有觀眾問李安和夏慕斯:「《斷背山》有什麼參考對照的電影嗎?」夏慕斯半開玩笑說:「《廊橋遺夢》。」現場觀眾反應了半天才笑出來。夏慕斯後來說:「就像所有精彩的愛情電影一樣,我們的首要目標觀眾是女性,而且她們也往往決定了她們的丈夫和男友要跟著看什麼電影。」對於影片的片長,夏慕斯和李安也曾有過爭執。在看過《斷背山》粗剪後,夏慕斯在影院的廁所跟李安抱怨時間太長了:「片子很好,但問題是,它現在是讓人掉三次眼淚和上兩次廁所,我的目標是掉四次眼淚和上一次廁所。」
但現實的情況遠比夏慕斯想像得更為複雜。
對於李安,《斷背山》的完成遠比自己的野心之作《臥虎藏龍》和《綠巨人》要輕鬆得多,整個拍攝氛圍幾乎可以說是其樂融融(除了那場性愛戲讓李安有些苦惱,在拍攝前他甚至寫了一份有13個注意事項的備忘錄,結果這場戲也拍了13遍),在影片完成拍攝的一年後,隨著拿下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和在之後的多倫多等一系列電影節上載譽而歸,《斷背山》在美國開始了小規模公映,而且奧斯卡呼聲愈發高漲,但是當年美國對於同性戀的態度仍然保守(時任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的阿諾·施瓦辛格甚至還否決了同性婚姻法案),《斷背山》還是在美國多地引發了軒然大波。
在《斷背山》美國公映的前一周,猶他州富豪、NBA猶他爵士隊老闆拉裡·米勒宣布旗下電影院禁止放映,理由是「這部電影背離了傳統家庭,非常危險」,同時西維吉尼亞地區也發出了禁映令,而保守派媒體也開始了對影片的攻擊,知名博客寫手馬特·德魯奇貼出了一篇名為《好萊塢震驚:基佬牛仔電影成為奧斯卡領跑者》的博文,「福克斯新聞」主持人約翰·吉布森在影片上映後連續數月在拿《斷背山》開玩笑(2008年希斯·萊吉爾死後,吉布森也不忘諷刺嘲笑,結果被民眾大罵),NBC「今日秀」的影評人吉尼·沙立特形容片中傑克·吉倫哈爾扮演的傑克·特維斯特是「性愛狂魔」,隨後因為同性戀團體的抗議不得不公開道歉。另外,眾多保守派社會團體也紛紛發聲批評《斷背山》以及同年上映的同性戀題材電影《卡波特》、《窈窕老爸》。
李安憑《斷背山》獲得金球獎最佳導演獎,頒獎嘉賓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斷背山》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編劇和男配角三項大獎
李安憑《斷背山》獲得美國導演工會年度最佳導演,希斯·萊吉爾和傑克·吉倫哈爾共同出席
李安憑《斷背山》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獲得此獎的亞裔人士
即使如此,《斷背山》還是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八項奧斯卡提名,李安也成為了第一名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亞裔人士,但《斷背山》還是與最佳影片失之交臂,這也使現場數量眾多的支持者極為不滿,當時頒發最佳影片獎的頒獎嘉賓傑克·尼科爾森就投了《斷背山》一票,當他打開信封發現最佳影片是《撞車》時,他說自己「簡直驚呆了」。事後有評論認為奧斯卡因為恐同症而不願為《斷背山》加冕,因為在奧斯卡頒獎禮之前,《斷背山》已經連續獲得了美國編劇工會、導演工會和製片人工會的大獎,在歷史上還沒有一部這樣三大工會獎在手卻在最後錯失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
10年後的今天,同性戀婚姻在美國已經獲得合法承認,李安憑藉《少年派》二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而《斷背山》也入選了眾多影評人的「十年十佳」片單。那個「我們只剩下了斷背山」的愛情故事,依舊在流傳。
因為主演《斷背山》,當年27歲的希斯·萊吉爾獲得了包括奧斯卡最佳男主演在內的32個影帝提名,也被認為是他演技派之路的發端。其實在剛接觸《斷背山》劇本時,萊吉斯對於自己是否適合出演恩內斯還是猶豫不決,但他當時的女友納奧米·沃茨在讀過劇本之後,鼓勵他接下這個角色。後來,萊吉斯不僅認為那是他看過最好的電影劇本,而且說自己當時應該飛到臺灣去求李安能讓他演這部電影。後來,有人問他「不害怕扮演一位同性戀嗎」時,他說並不害怕,只是憂慮自己演技是否足夠成熟,能夠正確演繹一位同性戀。根據李安透露,萊吉爾有一位同性戀叔叔,是氣質非常粗獷的農場主,但卻長年為自己的身份所恐懼,甚至還非常厭惡同性戀,萊吉爾從他身上得到了不少靈感。
在拍攝過程中,萊吉爾沉浸於角色之中入戲極深,以至於傑克·吉倫哈爾臨時即興發揮都會讓他抓狂,而他投入的方法派表演也給其他演員留下了深刻印象。而這一點從安妮·普魯送給萊吉爾的小說上就可見一斑,上面的籤名是「獻給恩內斯」,因為普魯覺得萊吉爾扮演的恩內斯完全滿足了她對人物的所有想像。萊吉爾在《斷背山》裡的表演得到了廣泛盛讚,《滾石》雜誌評價道:「萊吉爾的表演堪稱奇蹟,他不僅深知如何表現恩內斯的言行舉止,他甚至都知道恩內斯是怎麼呼吸的,他會讓你感覺恩內斯是內心在淌淚。」
萊吉爾的表演打動的不僅是影評人和觀眾。2008年,丹尼爾-戴·劉易斯在因《血色將至》獲得演員工會員最佳男主演獎後,在頒獎感言中宣布把這個獎獻給一周前剛剛去世的萊吉爾,「他在《死囚之舞》和《斷背山》裡的表演,完美而獨一無二,《斷背山》片尾他在自己拖車裡掛起襯衫的那段表演,把我感動得無以復加,也給了我表演上的靈感。」
永遠懷念希斯·萊吉爾(1979-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