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楊伯江研究員在致辭中表示,經過幾年的發展,在院相關職能部門、社科文獻出版社、中國知網、日本研究六大學會的大力支持下,學刊增刊已連續出版三期,影響力不斷提升。2022年,在院領導的親切關懷和院科研局的大力支持下,日本研究所擬進一步將年鑑性增刊提質升級,創辦《中國日本研究年鑑》。對於辦好年鑑和《日本文論》,他指出:年鑑是以全面、系統、準確記述上年度學科發展狀況為主體內容的資料性工具書,編撰工作務必要在專業性、權威性上下功夫;《日本文論》與《日本學刊》作為姊妹刊,應相互區別,相得益彰,真正實現「雙子效應」;兩刊都應立足國情,緊扣時代主題,著力為建設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日本研究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服務。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總編輯楊群在致辭中表示,學術刊物不僅是發表學術研究成果的載體,對於引領學術研究方向、培養學術隊伍也會起到重要作用。辦好學術刊物需要編輯部和專家學者共同努力,希望《日本文論》繼續朝著長時段、廣視域、深層次、跨學科的宗旨和目標繼續努力,把問題分析得更深入、更透徹;希望明年的《日本研究年鑑》有重點、有亮點,打造好特色年鑑。中國社科院科研局期刊與年鑑管理處處長劉普在致辭中表示,人文社科的繁榮既需要搞好學術研究,也需要做好研究成果的傳播與交流,這就需要辦好學術期刊、學術集刊和學科年鑑等學術出版物。學術集刊和學術年鑑雖然在內容和定位上與學術期刊有差異,但在傳播學術成果、加強學科建設、培養學術人才和開展學術評價、推動對外交流等方面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日本研究所不僅致力於辦好《日本學刊》,每年還出版《日本學刊》年鑑性增刊、《日本文論》,重視為學術研究提供公共產品和平臺,希望《中國日本研究年鑑》早日出版。
日本國際交流基金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主任野田昭彥在致辭中表示,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從1972年成立以來致力於通過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促進國際社會的相互理解,對中國日本研究的了解也是中心的重要工作。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是對日本進行全方位研究的專業研究機構,《日本學刊》《日本文論》等都是了解中國日本研究的重要刊物,希望繼續保持合作,期待兩本刊物未來越辦越好。會議分為「《日本學刊》2021年增刊發布」、「《日本文論》新刊推介」和「大會總結」三個環節。
在「《日本學刊》2021年增刊發布」環節,全國政協委員、《日本學刊》代主編高洪研究員對《日本學刊》2021年增刊情況做了詳細說明。他表示,2021年增刊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科綜述、日本研究主要論文摘要和著作目錄等方面,其在促進日本研究各學科相互了解、引領未來日本研究發展方向等方面得到了各界積極評價。中國知網評價中心副主任張義川就「2020年度日本研究主要論文」的數據來源情況進行了說明,並對未來期刊建設方面提出了寶貴意見,希望未來與《日本學刊》編輯部繼續加強合作。學會代表林美茂(中華日本哲學會會長)、邱雅芬(中國日本文學研究會會長),編委代表蔣立峰(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韓鐵英(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呂耀東(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徐梅(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等與會專家,分別就學刊增刊建設以及年鑑性增刊提質升級等問題進行了闡述。在「《日本文論》新刊推介」環節,《日本學刊》編輯部主任唐永亮就《日本文論》2021年兩輯的選稿、組稿、編輯情況進行了說明。《日本文論》的作者代表蔡鳳林(中央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張豔茹(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張楊(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後)、孫家珅(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研究生)對所發表文章作了介紹。《日本文論》的編委、審校以及資深專家代表高洪、吳懷中(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張季風(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張建立(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張萍(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國際部主任)、蘇金燕(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孟曉旭(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等,就《日本文論》今後的發展方向、選稿組稿、編輯工作等提出了寶貴的意見,並希望《日本文論》能夠在長時段、廣視域、深層次、跨學科的基礎研究方面深耕細作,努力成為中國日本研究成果推介的又一高端平臺。會議最後由楊伯江所長進行總結,他首先感謝大家就進一步辦好《日本學刊》《日本文論》、明確學科和學術定位以及推進《中國日本研究年鑑》的順利啟動等提出的寶貴意見,並作了積極回應。他指出,《日本學刊》和《日本文論》辦刊方針要繼續與日本研究所學科發展建設方向相結合、相一致;需要從資金和人力兩個方面確保《日本學刊》編輯部落實好各項工作。(《日本學刊》編輯部 陳夢莉供稿、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