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0日上午,《日本藍皮書(2021)》發布會暨日本形勢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黨委書記閆坤主持了會議的嘉賓致辭及皮書介紹環節。《日本藍皮書(2021)》由中華日本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合作推出,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人員聯合中國國內相關領域的日本問題專家、學者共同完成的年度研究成果。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科研局、社科文獻出版社、中華日本學會、南開大學及中外媒體約50人出席會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副局長郭建宏在致辭中表示,經過日本研究所同仁近二十年的努力,日本藍皮書日益得到國內外各界的關注,形成了較高的學術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他希望日本藍皮書今後繼續遵照院黨組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堅持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對策研究融合發展,以紮實的的基礎理論研究提升應用對策研究,以深入的應用對策研究促進基礎理論研究,進一步重視宏觀、中觀、微觀分析的結合。宏觀,就是將日本放在國際視野下進行研究,側重剖析整體與部分的研究;中觀,就是將日本作為一個整體,究明其年度的特徵及未來走向;微觀,指的是解剖麻雀之法,對日本問題的某些領域和具體問題進行深入的監測與分析。社科文獻出版社楊群總編輯對《日本藍皮書(2021)》的發布表示祝賀,致謝各位作者對出版社的信任和對皮書工作的支持,同時希望皮書在一般問題的梳理之外,也能夠比較注重理論研究方面的深入探討,通過專家學者的學術研究能夠比較客觀、全面、系統地提供對日本的分析。
中華日本學會會長、全國政協委員高洪在致辭中追溯了《日本藍皮書》十幾年的發展歷程,他指出皮書已經在日本研究業界樹立良好口碑,成為國內學術界研判日本動態的品牌性工具書。他還介紹了近年來《日本藍皮書》所獲「優秀皮書獎」和「優秀皮書報告獎」的情況,並基於《日本藍皮書(2021)》作為年度性跟蹤日本形勢的學術成果,強調了動態性、年度性、專業性、跨學科的特徵。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皮書副主編呂耀東向與會專家學者及新聞媒體介紹了本年度藍皮書主要內容。《日本藍皮書(2021)》由總報告、分報告、疫情下的日本、專題報告和附錄構成,對 2020 年度日本各領域的發展情況進行了回顧,特別是圍繞《日本藍皮書》的主題與框架的調整做了詳細說明,以及皮書對新冠疫情衝擊下的日本所做的綜合研究進行了闡釋。在學術研討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學刊》編輯部主任、皮書副主編唐永亮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所長、皮書主編楊伯江做了「新冠疫情劇烈衝擊下的日本——2020~2021日本形勢回顧與展望」的主題報告。2020年,新冠疫情對日本政治、經濟、社會及外交造成全面劇烈衝擊,其「佛系」抗疫模式遭遇重挫,東京奧運會被迫延期。自民黨執政高開低走,首相安倍在原本預計的「高光之年」掛冠而去,後續菅義偉內閣在防疫與提振經濟之間左支右絀,陷入「逐二兔而不得其一」的兩難境地。2020年中日關係出現波動,遭遇新問題、新挑戰。隨著疫情在日本迅速蔓延、美國就疫情溯源問題「甩鍋」中國以及中日東海釣魚島爭端再度凸顯,日本執政的自民黨涉華消極言論和動作增多,菅內閣試圖借「疫情牌」在臺灣以及香港等問題上觸碰中國底線。
隨後,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吳懷中研究員、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副院長張玉來教授、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張伯玉研究員、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經濟研究室研究員徐梅、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社會研究室主任胡澎研究員、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文化研究室主任張建立研究員、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研究員白如純、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綜合戰略研究室副研究員陳祥分別就藍皮書各自所撰寫部分進行了精彩論述,並從不同角度對當前日本內外政策動向以及未來形勢發展趨向進行了深入探討和展望。
《日本藍皮書(2021)》對2020年日本國內外形勢進行了回顧,重點圍繞新冠疫情對日本的衝擊和影響及日本的選擇與應對等,進行了深入討論和分析。在政治領域,長期執政的安倍政府落下帷幕,菅義偉內閣接掌政權;在經濟領域,新冠疫情衝擊下內需外需同步驟降,已接近尾聲的「安倍景氣」加速下滑;外交安全領域,菅義偉內閣繼承安倍戰略性外交理念,周邊關係陷入僵局,其推動「中等強國」合作不遺餘力;社會文化領域,新冠疫情進一步拉大日本社會「格差」,實施多年的「新自由主義」出現新動向。同時,本書還針對上述各領域的熱點問題做了專題分析。藍皮書指出,2020年,日本國內政治、經濟、社會均受到新冠疫情的嚴重衝擊,自民黨雖然憑藉「一強」優勢繼續執掌權柄,但首相安倍晉三在原本預計的「高光之年」黯然退場,曾經作為安倍左膀右臂的菅義偉當選自民黨總裁併就任日本第99任首相。日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的「2020年東京奧運會」因新冠疫情被迫延期,原先期待能夠借舉辦奧運會宣傳本國品牌、推動旅遊業發展、促進消費、刺激投資的美好願景落空。
在經濟方面,2020年第一季度日本實際GDP扣除物價因素後環比下降0.6%,按照年率計算降幅為2.2%,這是日本經濟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4月份 「緊急事態宣言」發布後,第二季度實際GDP扣除物價因素後環比萎縮8.3%,按照年率計算降幅高達29.2%,創二戰以來最大降幅紀錄。此後,為提振經濟、支持遭受重創的旅遊業,日本政府出臺了「Go To Campaign」旅行補貼政策,但面對「抗疫」和「恢復經濟」的兩難抉擇,又不得不緊急叫停。2020年新冠疫情共造成日本20多萬人感染、3000多人死亡,並導致財政狀況惡化、失業人口增加、就業困難、收入減少、相對貧困化程度加深。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安倍高舉高打的「戰後外交總決算」在周邊外交中頻頻受挫。日俄關係進展緩慢,領土爭端更是由於俄羅斯憲法修正案的生效而陷入僵局。日本與朝鮮半島間的關係依然難以打開局面,日朝關係處於「隔空喊話」階段,朝鮮未對日本提出的無條件對話建議做出有效回應。韓國「強徵勞工案」的負面影響持續發酵,兩國關係反覆震蕩、難見改善。相比周邊外交而言,2020年日本外交在東南亞方向取得新進展。為強化與東南亞各國間的合作,日本不顧疫情的影響,堅持開展實地外交,菅義偉上任後將出訪首選定在東南亞。藍皮書指出,新冠疫情下的日本外交最為明顯的特點是推動與「中等強國」間的合作,注重「印太」視閾下的「準同盟」機制構建。日英關係全面推進,安全防衛合作進展迅速。日印雙邊合作全面展開,兩國關係得到升級。日澳合作深化,兩國關係呈現「準同盟」發展趨勢。隨著日本「印太」構想的持續推進,日本與澳大利亞的雙邊合作不斷提升,特別是在軍事安全方面合作步伐加快。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安全的「基軸」,但川普政府秉持「美國優先」主義,令日方不斷承壓,同盟紐帶有所鬆弛。菅義偉上臺後承接了安倍時代「戰略性外交」路線,隨著川普下臺,日美同盟重回強化軌道。美國候任總統拜登在與菅義偉通話中表示《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適用於」釣魚島,凸顯日本在拜登時代的美國外交戰略中的重要地位。
面對疫情衝擊,中日之間既有守望相助、攜手抗疫的溫情時刻,也出現了日本國內將疫情政治化、激化東海局勢等阻礙兩國關係穩定發展的消極動向。2020年的中日關係經歷了高開、低走、徘徊起伏的過程,與此前回暖、穩定向好局面相比,呈現明顯回落態勢。
藍皮書認為,2021年,日本內閣不得不負重前行,面臨抗擊疫情與恢復經濟的雙重壓力。新冠疫情的衝擊不僅改變了日本政治軌跡,還對日本的社會、經濟、文化等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在新冠疫情走勢不明、美國「印太」戰略進一步展開的背景下,受中日兩國間固有矛盾、日本國內缺乏強有力控局人物、涉華國民情感低迷不振等因素影響,中日關係前景呈現較大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