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南開日本研究文庫》入選「全國主要史學研究與教學機構年度...

2021-01-10 教育信息速報

7月24日,中國歷史研究院主辦的「全國主要史學研究與教學機構年度重大成果發布會(2019—2020)」在京召開,《百年南開日本研究文庫》(19冊)入選了2019年度「全國主要史學研究與教學機構年度重大成果」,並在現場展示。

江蘇人民出版社、南開大學出版社共同出版的《百年南開日本研究文庫》,由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原院長、教育部世界近現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楊棟梁教授總策劃、日本研究院院長劉嶽兵教授主編。正如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院士在文庫發布會上所言,該文庫匯集了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領域的學術精粹,是南開史學打造「一流學科」進程中的一項標誌性成果,是為南開大學百年校慶獻上的一份厚禮,是南開深厚學術積澱和文化底蘊的體現。它不僅是南開學脈的傳承,更是南開精神的永續。

文庫編委會在出版說明中期待:本文庫將承載南開精神、貫穿南開日本研究學脈、承前啟後,為客觀地了解日本、促進中日關係健康發展作出新的貢獻;我們也想以此為實現「發展同各國的外交關係和經濟、文化交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想,培養全民族的國際視野和情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世界歷史知識和認識水平,盡我們的一份綿薄之力。

文庫出版之後,得到了學界的認可和好評。目前為止已經發表的書評文章有:陶德民教授:《事實清楚了,道理自然會明白》,載《中華讀書報》2019年11月20日。崔巖教授:《後發國家經濟體制演變的再思考——讀「百年南開日本研究文庫」之楊棟梁新作所感》,載《日本研究》2019年第4期。張曉唯教授:《回望與前瞻:南開早期的日本研究——評》,載《南開大學報》2020年1月1日。王曉秋教授:《中日之間,何用「交涉」而非「交流」——評》,載《博覽群書》2020年第4期。宋成有教授:《實事求是,激濁揚清——評米慶餘》,載《中華讀書報》2020年7月15日。張季風研究員:《日本建構能源安全體系的歷史邏輯與空間邏輯——評》,載《世界知識》2020年第14期。龐德良教授:《解讀日本近代化與農業發展之間的糾葛:探求政策協調的軌跡及其重要性》,載《世界知識》2020年第16期。

還有一些書評正在編輯發稿過程中。這些書評將收入劉嶽兵教授編的《至竟終須合大群——南開日本研究的回顧與前瞻》一書中。該書預計將在南開大學101年校慶之際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來源:南開大學】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百年南開日本研究文庫」第1輯19卷付梓
    本報訊 (記者李婧璇)在南開大學建校100周年之際,以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為中心,集全校日本研究者之力,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和南開大學出版社共同出版的「百年南開日本研究文庫」第1輯19卷已付梓刊行。近日,「百年南開日本研究文庫」新書發布會在南開大學舉行。
  • 張曉唯:回望與前瞻:南開早期的日本研究
    ——評《南開日本研究(1919-1945)》  □ 張曉唯    津門學府南開大學迎來百年華誕,歡慶之餘,回望一個世紀的辦學歷程,清點建校以來的學術成果,應屬題中應有之義,也是策勵今人繼續前行的學業動能。
  • 香港的史學研究
    有的在海外從事教學研究一段時間以後,於80、90年代亦回港執教。同時,亦有臺灣留美學人來港執教。這些學者兼有中國與西方兩種學術研究的訓練,為香港的史學研究注入了新的成份。第三代學者主要有曾一民、黃約瑟、楊永安、蘇基朗、劉健明等。在研究課題方面,政治史、制度史、軍事史、社會史、宗教史方面較有成果,經濟史、文化史較薄弱。90年代初,趙雨樂任教於公開大學,先後出版《唐宋變革期軍政制度史研究(一)——三班官制之演變》和《唐宋變革期之軍政制度——官僚機構與等級之編成》。
  • 《戲曲研究》第一一三輯目錄、2019年度《戲曲研究》優秀學術論文名單、稿約及2020年度約稿專題
    王 偉《戲曲研究》稿約《戲曲研究》2020年度約稿專題二  2019年度《戲曲研究》優秀學術論文名單編者按:自2018年起,本刊從上一年度發表的論文中推選出4篇論文作為年度優秀學術論文,在每年的第一輯予以公布
  • ...的對話——訪南開大學2020年度教育教學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陳洪教授
    「那是1979年的春天,我第一次在南開大學登上講壇,在主樓111階梯教室裡講的是《文心雕龍》的《神思》篇……」彼時,南開大學講席教授陳洪剛剛榮獲南開大學2020年度教育教學終身成就獎,站在臺上發表獲獎感言的他分享了自己
  • ...本分——訪南開大學2020年度教育教學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逄錦聚教授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談了自己從小學教師、中學教師、黨校教師,最後成為南開大學教師並在此教書育人的人生經歷。  自1984年南開經濟研究所畢業留校至今,逄錦聚教授36年間一直從事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教學和研究,先後為本科生開設政治經濟學和中國經濟問題講座,為研究生開設政治經濟學專題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等課程。
  • 大西洋史學研究新趨勢
    作為當代西方史學的重要分支,大西洋史學主張把大西洋內部及其周邊的島嶼、國家和區域等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研究。在大西洋史學家看來,傳統的以國家為中心的歷史敘事有著明顯的局限性,且難以解釋跨國界或跨大西洋層面的各類歷史現象。因而部分歷史學家提出,應從大西洋視角來研究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和歐洲在各領域的互動,以彌補過往研究中的一些不足。
  • 中共天津市委辦公廳與南開大學共建黨內法規研究中心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藍芳 攝影 宗琪琪)11月18日,中共天津市委辦公廳與南開大學正式籤署共建協議,成立天津市首個黨內法規研究機構——南開大學黨內法規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著力打造京津冀黨內法規研究基地、全國黨內法規研究機構的重要力量。
  • 「2019年度中國歷史學研究十大熱點」發布
    「2019年度中國歷史學研究十大熱點」發布金羊網  作者:朱紹傑  2020-04-30 近年歷史學研究熱點具有持續性,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為廣東所長
  • 蘭大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選2020年度「人類起源研究十大新認知」
    蘭大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選2020年度「人類起源研究十大新認知」每日甘肅網1月4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武永明)國際權威研究機構美國史密森研究院雜誌和網站近日評選公布了「2020年度人類起源研究十大新認知」名單,蘭州大學張東菊教授和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員共同主導合作
  • 萬字整理:中國腦科學研究主要研究機構概覽
    ,在Nature、Cell,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ature Neuroscience等國際頂級學術刊物上發表了一大批研究論文,研究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4項、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二項成果入選年度中國十大科學進展。
  • 文匯網:古代文學史研究專家、南開大學教授羅宗強去世
    中華書局微博公號發布消息,古代文學史研究專家、南開大學教授羅宗強於4月29日在天津去世。1956年9月考入南開大學中文系。1961年畢業後繼續在該校攻讀研究生,研習中國文學批評史。1964年畢業。1965年初被分配到江西省贛南師範學院中文系任教。1975年初返回母校,從事《南開學報》編輯工作,後轉至中文系任教。  1986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中國文學批評史專業博士生導師。1991年起,歷任南開大學中文系主任、南開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校學術委員會委員。
  • 2020年度「南開十傑」獲得者
    「南開十傑」是南開授予科研能力最顯著、發展潛力最突出研究生的榮譽稱號日前,2020年度名單出爐,10位「研值」擔當榜上有名,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他們吧!現任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貿易系博士班班長,連續8年榮獲南開大學優秀學生幹部稱號。南開學習的八年時光見證了陳璐瑤的蛻變。她在學術科研中蛻變——在周總理「國家面貌的改變要從經濟面貌的改變做起」的理念下,勵志讓經濟學研究服務於中國發展。她積極參與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讓經濟研究成果在現實中運用。
  • 中國翻譯理論研究回顧與展望
    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已開始在外國語言文學這個一級學科下招收翻譯方向的博士生。2017年,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舉行了翻譯方向博士點招生20周年紀念活動。據統計,自2001年以來,畢業於南開大學翻譯方向(畢業論文以翻譯為研究對象)的博士近70人。
  • 影視史學的多元形態與活力——影像北京與「北京製造」:歷史、現狀與未來高端論壇暨第二屆中國影視史學年會在京召開
    影視史學的研究正進入「精耕細作」階段。確定「影像北京和北京製造」這個主題,主要基於幾個方面考慮:「影像北京」是從國際和人文的視角來看影視史,「北京製造」是從地域和產業的視角來觀照影視史。從人文地理等新研究視角把影視發展和區域文化、地域文化和城市發展結合起來進行考量,是當前影視學研究的新方向和新階段,具有重要的學術、思想和文化意義。
  • 我校現代物流研究中心主編《Contemporary Logistics in China...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萌)日前,由南開大學現代物流研究中心主編,世界著名科技出版公司Springer面向全球發行的2020年《Contemporary Logistics in China》正式出版。
  • 社科院創新工程2015年度重大成果發布會——基礎研究專場
    今天的發布會主要發布2015年度我院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首先,有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培林研究員做主題發布。2015-12-25 09:07:12李培林: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人文和應用兩大部分,今天我們發布的主要是人文領域中的重大成果。應用領域我們還有專場。
  • 劉曉路 | 日本的中國美術研究和大村西崖
    中國的美術史學幾乎都設置於美術方面的大學和研究所中,日本的美術史學除此以外則主要設置於綜合大學中,1889年,在東京藝術大學的前身——東京美術學校開始「美學及美術史」的課程,東京大學也在同年開始"審美學美術史"的課程,由此可視為建立在近代意義上的"美術史學"已經成立。但是,即便在同樣的「美術史」課程中,兩校仍有相當的差異。
  • 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韓國國家研究基金會合作研究...
    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韓國國家研究基金會合作研究項目批准通知中方申請人 中方單位名稱 韓方申請人 韓方單位名稱 1 7201101189
  • 【深度專訪】初曉波教授訪談——中國的日本研究:歷史、現狀與展望
    擁有得天獨厚外國研究優勢的教育部迅速行動起來,發布了《關於高等院校建立研究外國問題機構有關事項的通知》,決定在全國18所高校建立研究外國問題的機構,其中涉及日本研究的學術機構開始大批出現,第二年河北大學的《日本問題研究》、東北師範大學的《日本問題》新中國最早的兩本日本研究刊物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