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路 | 日本的中國美術研究和大村西崖

2021-01-21 Acquired

本文發表於《美術觀察》2001年第7期,此處略有刪節。作者劉曉路教授指出,大村西崖是「最早全面而系統地用近代觀念和考古材料來研究中國美術,成為全世界最早在大學中開設中國美術史課程的教授」,其治學方法在《中國美術史·雕塑篇》中可見範示。



大村西崖恰巧是明治維新的同齡人,他的母校東京美術學校今天已變成東京藝術大學。一個多世紀以來它一直與東京大學並列為日本的美術史學兩大中心。明治初期以來,日本的美術史與美學往往合成為美學美術史學科。但是,這時候的「美學」往往僅指西洋美學,而且經常與西洋美術史共同組成美學西洋美術史研究室。今天,美學美術史學科有分科的趨勢,東京大學就分別設立美學研究室和美術史研究室,唯獨東京藝術大學稱為「藝術學科」。其他有美術史學科的大學中大都再可分為日本——東洋美術史和西洋美術史兩大門類。東京藝術大學的藝術學科由以下四部構成:美學(幾乎是西洋)、日本——東洋美術史、西洋美術史、工藝史。現代中國的美術學則是三部構成:美術理論、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日本所謂的藝術學,無論內涵和外延,都與中國的美術學相近,但日本幾乎不使用「美術學」一詞。


中國的美術史學幾乎都設置於美術方面的大學和研究所中,日本的美術史學除此以外則主要設置於綜合大學中,1889年,在東京藝術大學的前身——東京美術學校開始「美學及美術史」的課程,東京大學也在同年開始"審美學美術史"的課程,由此可視為建立在近代意義上的"美術史學"已經成立。但是,即便在同樣的「美術史」課程中,兩校仍有相當的差異。東京美術學校是作為創造新時代美術的美術教育現場而設置的機構,因此這裡的美術史課程與其說是以歷史研究為目的,不如說打算通過研究古代美術來創造新美術,某種意義上通過臨摹古畫以用於創作為同樣目的。東京大學早在1889年以前10年就開始了審美學的課程,1889年改為審美學美術史,1891年改為美學美術史,它的美術史是作為哲學美學的一環開始的。並且執教者是德國人布塞、克貝爾、以及留德的大冢保治,他們以美學為中心,附帶講授西洋美術史。日本——東洋美術史則稍後才設置,擔任教授的是黑川真賴、藤岡作太郎、瀧精一等和學、漢學方面的學者。如果總結兩校美術史學的差別。第一,東京美術學校是作為美術教育一環開始的,東京大學是作為哲學研究一環開始的;第二,東京美術學校一開始就並列了東洋美術史和西洋美術史,東京大學則從西方美學美術史的移入開始,東洋美術史稍後;第三,東京美術學校的日本——東洋美術史側重於美術教育的範圍,東京大學的日本——東洋美術史起源於和學、漢學體系的考證傳統,發展於近代的歷史學。


日本一一東洋美術史的所謂「東洋」在日本也有廣義和狹義多種:① 最廣義者指整個亞洲;② 一般指以印度、中國、日本為中心的南亞和東亞地區;③ 也有的僅指東亞;④ 最狹義者僅指中國。但在中國,「東洋」卻僅指日本,在其他意義上,一般使用「東方」一 詞。就目前狀況而言,日本的所謂東洋美術史往往僅僅指中國美術史。



在今天日本學界認為美術史屬於歷史學科的分支,故多設置於綜合性大學,重視美術史中的「史」的性質。美術史學科從美術學校移往綜合性大學,東京大學的美術史學科以老大自居,中國學界認為美術史屬於美術學科,故多設置於美術學院中,重視美術史中「美術」的性質。中國的美術史學科是全世界最接近「美術」的,也是最接近美術批評的。


△ 大村西崖胸像,東京藝術大學




在大村西崖以前,日本處於「沒有美術史的美術史時代」,代表人物為芬諾洛薩和岡倉天心。在日本脫亞入歐的時代,他們兩人既是日本美術的復興者,也是日本的美術史開創者,但是他們筆下的美術史實際上是其理論的闡釋。


芬諾洛薩(Earnest Francisco FenolIosa, 1853-1908)先後擔任東京大學,東京美術學校教授。1908年用英語寫作Epochs of Japanese and Chinese Art , 後出德語版(1913)、法語版(1913)、日語版(1921,1978-1981),中文譯為《中國和日本美術的諸時代》,在日本通譯為《東亞美術史綱》。這部著作主要為其理論服務。他不會中文和日語,沒有來過中國。他自己也承認自己不具備研究東方美術所必需的閱讀古典文獻的能力。他的研究主要依據日本美術品和在日本收藏的中國美術品進行,而對同期已在中國廣泛開展的田野考古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視而不見,比如殷墟、敦煌的發掘。同時,他在當時雖被奉為日本美術的權威,其實對日本美術也不過是一知半解,往往妄加評論。當時的藝術品一經他鑑定,便一錘定音,身價百倍。波士頓美術館東方部的藏品便是通過其鑑定而購進的,至今留下很大的負面影響。現在,日本藝術的藏品歷經日本美術史家的重新鑑定已經基本上得到正本清源。但是,中國藝術的藏品卻未能得到正確的認證。我曾參觀過該館的中國藝術藏品,以我淺陋的中國美術史知識,其年代、作者含有較多的問題。遺憾的是,該館的東方部長往往由日本人擔任,影響了重新認定。



岡倉天心的美術史也是「以論代史",美術史只不過是其復興日本美術、倡導日本美術中心論、日本美術優秀論的工具,而且嚴格地說,他並沒有一部美術史著作。然而,正是由於這些理論,岡倉天心在今天日本的地位遠遠高出大村西崖。


△ 大村西崖身穿中式服裝,1921年11月15日於北京,巖田秀則攝




19世紀末期即芬諾洛薩和岡倉天心以後,在東京美術學校的美學美術史教學上發揮最重要作用的是大村西崖。大村西崖是東京美術學校第一屆畢業生,1900年1月兼任東洋美術史的教學,編著了日本最早的中國美術史系列著作,它們與芬諾洛薩的《東亞美術史綱》完全不同,在內容上至今仍有借鑑意義。因此,比起芬諾洛薩和岡倉天心來,大村西崖在中國更加知名。但在日本,芬諾洛薩和岡倉天心的研究者、研究成果眾多,還有相應的研究會,而大村西崖的研究就要冷清得多了。


我曾經指出大村西崖的一生可以分為如下五個階段:① 少年時期(1874-1889),他作為明治維新的同齡人,在家鄉傳統文化的小環境中學南宗畫、漢籍、和書、英語的同時,接受「脫亞入歐」、「廢佛毀釋」這一全國性運動的猛烈衝擊;② 雕塑家時期(1889-1893),他作為東京美術學校第一屆學生,從雕刻科以《聖德太子像》這一雕刻作品畢業,在學校這一專重日本美術的小環境中,他勢必受到校長岡倉天心和美國教授芬諾洛薩倡導日本美術復興這一思潮的影響,儘管以後的他不承認有過這種影響;③ 美學家時期(1893-1897),他在畢業後從事德國美學的研究,在其美學思想中像德國美學家霍特曼一樣主張"自然",因而被戲稱為"大村—霍特曼」,他支持新興油畫團體白馬會的活動,與新設的洋畫科主任教授黑田清輝思想一致;④ 美術批評家時期(1897-1900),他開始以「自然主義」為武器,批判以校長岡倉天心為代表的日本美術優秀論,於是因觀點不同與岡倉天心激烈衝突,遂不得不從東京美術學校辭職,從此成為天心最大的論敵,他還將天心得意門生橫山大觀、菱田春草創造的新日本畫非難為「朦朧體"。⑤ 東洋美術史家時期(1900-1927),他幾乎在20世紀的第一天擔任東洋美術史的教學,開始了他一生最輝煌的時期。




△ 橫山大觀,《迷路的孩子》,1902年(明治三十五年)




1900年1月起,大村西崖在東京美術學校兼任東洋美術史的教學,不久任命為官修《帝國美術史》編纂委員,1901年,正木直彥校長就任,開始了學校的正規化建設。他深受校長重視,被任命為學科專門教官,擔任美學及美術史、中國歷史的教學。1904年4月,他作為聖路易斯萬國博覽會審查官與正木校長一起旅美,又從美國前往英國、法國、德國訪問,在各地美術館飽覽了東洋美術收藏。翌年回國後,他便主要從事以中國為中心的東洋美術史教學。


大村西崖從1889年入校,除了短暫離校外,在東京美術學校共待了35年,先後擔任過雕刻、西洋考古學、東洋美術史、美學、中國歷史、東洋繪畫史、東洋雕刻史等七門課程的教學,在東京美術學校到東京藝術大學的所有教授中,可以說他擔任過的課程最多。其中,有四門直接與中國有關,毋寧說他是以中國美術為中心的東洋美術史來教學的


其次,大村西崖的出版活動也引人注目。他以審美書院為基地,編著和出版了幾十種數百冊東洋美術的論著、畫集,如:《真美大觀》(20冊)、《東洋美術小史》、《中國名畫集》(2冊)、《東洋美術大觀》(15卷)、《東瀛珠光》(6集)、《中國古銅器集》、《中國繪畫小史》、《日本繪畫小史》、《美術聚英》(25冊)。


與國外其他中國美術史家不同的是,大村西崖集雕塑家、美學家、美術批評家、考古家、書畫家於一身,學術融貫東西,英語、漢語堪能,古代漢語根底尤其深厚,能閱讀和翻譯他人敬而遠之的中國古典畫論,喜歡用漢語寫詩作文,本身寫得一手好書法,又能做董其昌風格的水墨山水畫,更重要的是他非常熱愛中國文化。這樣,他對中國美術的認識自然比別人深刻。


△ 大村西崖的水墨畫《溪山閒居圖》,1916年,紙本,51.0*69.5釐米,富士市政府官員佐野藏
△ 1918年,大村西崖在《密教發達史》獲日本學士院獎時的禮服照


如果要舉出大村西崖最重要的美術史著作,那麼應該首推《中國美術史·雕塑篇》。今天使用的「雕塑」一詞,也是他創造的。在此以前,日本通用的是「雕刻」一詞。大村西崖原來是東京美術學校雕刻科第一屆畢業生,但1893年1月9日在校期間他就覺得"雕刻"一詞不準確,而創造"雕塑"一詞。畢業當年的1893年10月,他連續發表《雕塑在美術界的地位》《雕塑論》《造型藝術的歸類》進行了詳盡的探討,他認為:立體造型藝術(plastic arts)有「消滅性的雕刻"(carving)和「捏成性的塑造」 (modeling)兩種技法,所以應該拋棄僅僅包含carving的"雕刻",使用兼容carving、modeling的"雕塑"。他的意見被部分地採納,1899年東京美術學校在保留雕刻系(教授日本傳統木雕)的同時新增塑造系(教授西方雕塑)。


1915年,《中國美術史•雕塑篇》這部代表作由佛書刊行會圖像部出版,成為劃時代之作。在同期的日本,以在中國的田野考古為巨大的試驗地和課堂,建立起了近代的考古學。如果說大村西崖的美術批評觀是偏激的,那麼他的美術史觀就是客觀的,是建立在充分實證基礎上的。這部巨著,第一次將書品、畫品、書論、畫論、書畫著錄等傳統美術史方法和文獻研究、考古研究、藏品研究等近代美術史方法結合起來。旅日中國學者羅振玉為其作序時,沒有掩飾他第一次見到手稿時的驚異心情。尤其珍貴的是,它發表了上千幅的圖版,反映出日本人在中國進行田野考古的實況,也記錄了中國雕塑品流傳日本的現象。遺憾的是這些圖版所反映的雕塑品原件大都不知去向,而我們今天寫作中國雕塑史時不可能再利用這些視覺材料,而是大量採用大村西崖當時不可能見到的比如秦始皇陵兵馬俑等新材料。


由於所採用的視覺材料不同,形成兩種完全不同的中國雕塑史。但是,缺乏其中任何材料,都很難說我們的認識是完整的、正確的。




△ 羅振玉的墨跡橫匾「留書藏石」,落款為「大村先生七周紀念,貞松羅振玉書麓 山寺碑語」。 羅振玉(1866-1940)為中國近代著名金石學家,號「貞松老人」 。辛亥革命後以清遺民自居,長期僑居日本京都,與大村西崖相交甚厚,曾為其《中國美術史·雕塑篇》作序。此為大村西崖去世七周時即1927年4月底所題,「留書藏石」一語出自唐代書法家李邕的麓山寺碑,反映了他對大村西崖的高度評價。




文人畫曾經是中國元明清繪畫的主流,在日本的江戶時代影響到日本,產生日本文人畫。然而,當時的日本人並沒有見過元四家、明四家、四王、揚州八怪、二石、八大等正宗的文人畫,而是接受偶然流傳到日本的二三流畫家的作品。所謂日本文人畫,往往是用這些劣等的繪畫東拼西湊。但是,日本文人畫在18-19世紀到處泛濫。近代對於文人畫的批判,可以追溯到19世紀80年代的芬諾洛薩、康有為、陳獨秀。不同的是:芬諾洛薩對文人畫的批判包含在對曰本一切外來藝術的批判之中;康有為、陳獨秀則是推崇西方藝術而批判文人畫。大村是20世紀第一個站出來為文人畫辯護、並最早主張復興文人畫的人。


1911年,中國爆發了辛亥革命。以後,清宮王府、達官貴人秘藏的書畫開始流向經濟發展較早的日本,日本人首次看到以前從未見過的元明清繪畫精品,在社會上重新喚起對文人畫的關心。與其呼應,東京帝室博物館在1917年4月首次舉行了南宗畫特別展,通過對中國美術史的研究和文人畫的接觸,大村西崖萌發了對中國文人畫的新認識。


恰恰在中國五四運動的同年9月,大村西崖聯合一些同道創始又玄畫社,並著手文人畫復興運動,這在當時的日本或中國都無疑屬於一種反潮流的行為,以後日本的文人畫不僅出現了富岡鐵齋這樣的大家,而且一些日本畫家如竹內棲鳳、橫山大觀、川端玉章、川合玉堂、小室翠雲也在嘗試做文人畫。1921年1月7日,他進而完成自己一生最重要的論文《文人畫之復興》,並在同月25日由東京巧藝社出版在《文人畫之復興》中,他推翻了自己一直堅持的自然主義學說,認為只有「從自然中脫離」,才是藝術的本質。同時他還開始編輯出版《文人畫選》並且利用東京美術學校的講壇和其他講演會大力倡導文人畫。一時,日本在文人畫銷聲匿跡近40年後再次出現文人畫熱。同年10月27日,西崖第一次來到中國便在北京尋求知音,通過金城的介紹,西崖拜訪了陳師曾,兩人一見傾心,又一起討論文人畫問題,非常投機。不久,陳師曾受其啟發,寫作了名篇《文人畫的價值》並親自將西崖的《文人畫之復興》翻譯成中文後會集出版。



△ 富岡鐵齋,《後赤壁圖》,1922年(大正十一年)



大村西崖在畫文人畫的過程中越發想多看中國的古代畫,所以渴望去中國進行實地美術考察。從1921年起,他共到中國考察過5次,具體時間和路線如下:



第一次:1921年10月27日至1922年1月,北京、山西、天津、上海;第二次:1923年4月中的20天,上海、杭州、北京; 第三次:1924年5-6月,奉天、大連、天津、北京、泰山、孔廟、洛陽、漢口、南京、上海;第五次:1926年4月29日至5月2日,上海、蘇州。



△ 陳師曾的墨跡條幅,落款為「辛酉冬月,陳衡悟錄拙稿於安陽石」。陳師曾(1876-1923),為中國近代著名書畫家,又名衡恪,書齋名「安陽石室」,在倡導文人畫中與大村西崖為異國至交。「辛酉冬月」即1921年冬天,可見是1921年10月27日至1922年1月大村第一次訪問中國時,陳師曾在北京書贈大村的。


△ 1925年1月13日,大村西崖第四次訪問中國期間,在北京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水榭太湖石前與11位中國著名文化人的合影。照片上左起:胡適、馬裕藻、葉翰、陳桓、蔣夢麟、沈兼士、大村西崖、錢稻孫、馬澎、沈尹默、張鳳舉、鄧以蜇



他第一次來到北京時,在金城、陳師曾、顏世清的協助下,會見了京華第一流的收藏家30餘人,尤其得到末代皇帝太保陳寶琛的幫助,飽覽了清宮所藏唐宋元明清幾乎所有重要畫家的作品,其中有今天已不知所蹤的李公麟《五馬圖》。在這次旅行中,他共看畫五六千幅,拍照1300餘張,還瀏覽了十三陵、長城、雲岡石窟。在第三次中國考察完畢後,他在1924年6月起稿《東洋美術史》,9月擱筆。他雖然是在短期內完成的,但大大受益於三次中國之旅。


最近讀到《錢紹武談藝錄——關於甪直保聖寺》,錢先生說:「曾有日本人來拍過照片……這個日本人不得了,他一個人帶著照相機到中國來拍古代雕塑,看到甪直保聖寺羅漢驚訝得不得了,把所有牆壁上的雕塑都拍了下來,回去寫了一本書叫《塑壁殘影》。這是留下來的唯一一部資料照相還可以,而且書是珂羅版印的。」錢先生所說的「這個日本人」就是大村西崖。大村西崖的最後一次中國之行是專為考察蘇州甪直鎮保聖寺雕塑而進行的。1926年,當時任南開大學秘書的陳彬和寫信給他,稱該寺保留著唐代名師楊惠之的雕塑,他乃於同年5月到達吳縣考察,回國後著文《塑壁殘影》介紹。尤其可貴的是,書中對保聖寺雕塑為楊惠之作品這一說法質疑,這一質疑以後被證明為正確的。翌年 保聖寺正殿不幸毀於火災,殿內原供有釋迦牟尼和塑壁十八羅漢,火災後半壁坍塌,羅漢像大部損壞,《塑壁殘影》遂成為保聖寺雕塑最原始的文字和圖像資料。1928年,顧頡剛、陳萬裡等著文呼籲社會保護。以後,蔡元培、葉恭綽等籌建古物陳列館於正殿原址,集殘存塑壁和9尊羅漢像於館內,並作局部復原。因此,大村西崖是考察並著文介紹保聖寺雕塑的第一個專家。


△ 大村西崖中國旅行日記原本,1921年12月3日


七、熱衷於中日美術和學術的交流


大村西崖除了與陳師曾為至交外,與北京畫壇首領金城、吳熙曾、顏世清、周肇祥都保持著良好的友誼,還與海上畫派巨匠吳昌碩、王震、唐吉生過從甚密,與胡適、葉恭綽十位北京大學文史類教授也有交往。他特別希望發展中日美術交流和學術交流,創立中日聯合展覽的機制,並為此做了不懈的努力。在第一次訪華時,西崖在北京與陳師曾相約共著《中國大美術史》,然而由於陳在翌年去世而未遂。在上海,他向吳昌碩、王震等中國畫家建議設置日中畫家俱樂部,歸國後廣泛活動徵集贊助者。同時,他拿回中國現代畫家的作品六七十幅在東京、大阪展覽,並選擇其傑作附上畫家簡歷,出版《禹域今畫錄》,向日本美術界廣為介紹。1923年,日中畫家俱樂部在杭州西湖落成,更名西湖有美書畫社,一時成為中日畫家交流的重要據點。1924年,在西崖的積極策劃下,中日美術會館成立,中日雙方的董事長分別由北京美術學校校長鄭錦、東京美術學校校長正木直彥出任,包括西崖在內的中日美術家成為贊助員。1925年,在西崖等人的極力遊說下,日本政府打算與中國政府聯合成立東洋美術研究會或日中美術研究會,以東京美術學校校長正木真彥為日方發起人,並擬在北京美術學校建立其常設機構——東洋美術研究室。日本外務省曾為此多次發文,可惜最終未能實現。但是,1926年中日成立了民間的東方繪畫協會,牧野伸顯、徐世昌(原民國大總統)分別任會長,事務所設在東京美術學校。然而不久,大村西崖去世,帶走了許多未完成的夢。


△ 《禹域今畫錄》所收齊白石作品



附1:大村西崖年譜

1868年10月12日  生於駿河國(今靜岡縣)富士郡。

1889年  作為靜岡縣特選生進入東京美術學校。

1893年  完成畢業雕塑創作《聖德太子像》,畢業後為京都美術工藝學校教諭。

1895年1月  被京美術學校聘為教師,返回母校。

1896年4月  被任命為副教授,同時被任命為全國寶物局監察員、古社寺保存會監察員。

1897年  與岡倉天心校長發生思想衝突,感情對立激化,遂從美術學校退職。

1898年6月  為東京帝國博物館僱傭不久,岡倉校長辭職,他立刻被任命為雕刻科教授,以及教務科長兼庶務科長。

1899年  被任命為東京帝國博物館臨時監察科、雕刻科主任,在慶應大學擔任美學課程教學。10月還兼授西洋考古學課程。

1900年  1月起兼任東洋美術史的教學。被任命為《帝國美術史》編纂委員。

1901年  正木直彥校長就任不久,作為學科專門教官擔任美學及美術史、中國歷史的教學。

1904年  1月發表《西洋雕刻史的研究》。4月作為聖路易斯萬國博覽會審查官與正木校長一起旅美,又從美國前往英國、法國、德國訪問,在各地美術館飽覽了東洋美術收藏。

1905年3月回國  擔任東洋繪畫史、東洋雕刻史教學兼授東洋美術史。

1907年4月  設立審美書院,連續出版東洋美術的圖書。

1911年10月  歸依佛教。

1916年1月  在私立宗教大學擔任藝術史教學。完成《密教發達史》。擔任學生總監。

1919年  擔任美術史研究室主任。

1920年  為9月建立的芬諾洛薩紀念碑書寫碑文。

1921年  校閱芬諾洛薩《東亞美術史綱》的日語譯本(有賀長雄澤)。10月開始夢寐以求的中國之旅。

1923年  第2次訪問中國。

1924年  第3-4次訪問中國。

1926年  第5次訪問中國。

1927年3月7日  去世 。



《洋畫手引草》,1898,與森鷗外、九米桂一郎、巖村透共著。 

《審美綱領》,1899,與森鷗外共譯,霍特曼原著。

《象堂遺芬》,1899,共著。

《真美大觀》(20冊),1899-1908,日本佛教真美協會—審美書院。 

《西洋雕刻史的研究》,1904,《校友會月報》,第2卷第4號。 

《東洋藝術小史》,1905,東京美術學校講義。 

《東洋美術小史》,1906,審美書院。 

《中國名畫集》(2冊),1907,審美書院。

《東洋美術大觀》(15卷),1908-1918,審美書院。 

《東海珠光》(6集) ,1908-1909,審美書院。 

《阿育王事跡》,1909,與森鷗外共著。 

《中國古銅器集》,1909,審美書院。 

《中國繪畫小史》,1910,審美書院,同年漢譯出版。 

《日本繪畫小史》,1910,審美書院。

《美術聚英》(25冊),1910-1917,審美書院。 

《正倉院志》,1911。 

《希臘羅馬諸神傳》,1912。

《中國美術史·雕塑篇》,1915,佛書刊行會圖像部。 

《密教發達史》(5卷),1918。  

《文人畫之復興》,1921,《校友會月報》,第19卷第8號,又玄畫社刊行,翌年由陳師曾漢譯出版。

《中國遊歷談》,1922,《校友會月報》,第20卷第7號。 

《中國墨寶集》 

《日本名畫百選》 

《廣日本繪畫史》 

《禹域今畫錄》,1922。 

《獲古圖錄》,1922。

《圖本叢刊》,1923-1927。 

《東洋美術史》,1924,圖本叢刊會 。

《中國古美術大觀》,1924。

《中國繪畫史大系》,1925,東京美術學校校友會。

《文玩叢譯》,1926。 

《塑壁殘影》,1926。 

《東洋美術史》(2冊),1930-1933,與田邊孝次共著,平凡社。 


文章轉引自近現代美術文獻研究中心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塑壁心影:大村西崖的中國情緣
    費羅諾薩的研究主要依據日本美術品和在日本收藏的中國美術品進行,而對同期已在中國廣泛開展的田野考古並取得的巨大成就視而不見。比如殷墟、敦煌的發掘。岡倉天心的美術史是「以論代史」,美術史只不過是其復興日本美術、倡導日本美術中心論、日本美術優秀論的工具。大村西崖性格倔強,觀點明確,他不贊同「以論代史」,主張「治史論實」。
  • 美術研究|論中國現代美術三大學派的文化整體觀!
    20世紀初,中國美術學界有「國粹」、「西化」和「融合」三大學派,他們的論爭就是建立在東、西文化的二元對立的基點上,他們的研究都力圖建立一種轉型理論,體現出各自的文化整體觀。轉型理論有一不可變更的前提,即現代與傳統有著質的差異,是對立的。
  • 沒有這位日本學者,你可能再也見不到這件千年國寶
    大村西崖銅像。他身著一身中國式的長衫。這位老人名叫大村西崖。這個名字,在今天,無論中國還是日本,都少有人知。但在20世紀初,卻聲震兩國。他是當時日本最出色的美術史學者之一,在東洋美術研究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撰著的《中國美術史·雕塑篇》(即《中國雕塑史》,中譯本2020年9月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直到今天,仍是難以逾越的經典名作。1921年,大村西崖首度來華考察,交遊圈子幾乎傾盡中國南北的書畫界。從遜清朝廷的遺老遺少,到新文化運動中風頭正盛的學者。
  • 被我們忽略的藝術,卻成就了日本學者的一部津梁之作
    20世紀初,一位名叫大村西崖的東瀛學者決定撰寫一部中國雕塑史的研究。大村西崖是日本乃至東亞最早的一批美術史研究者,他雕塑專業科班出身,1893年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他既是首個在大學開設美術史課的教授,同時也開創了用近代觀念+考古材料研究中國美術史的先河。
  • 美術研究|18世紀朝鮮實學者的燕行與西洋美術!
    在燕行前,姜世晃早已對利用西洋明暗法和透視法的西方美術頗感興趣,西方美術對他的寫實主義畫風的形成產生了必不可少的影響。尤其在西洋學對實事求是的朝鮮學問產生極大影響的18世紀,參與燕行的姜世晃的藝術風格和西洋學科的關係是非常矚目的。目前對燕行和西洋畫的研究主要以燕行者們看到的西洋美術和燕行期間發生的事件為主。
  • 西方藝術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派
    亞洲美術日本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狩野派的美術介紹,詳見本公眾號其他文章: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常信【103】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長信【103】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木挽町」創立者狩野尚信【103】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元信【103】
  • 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生——黎勤斌油畫欣賞
    黎勤斌,生於安徽,先後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附中、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本科、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生。參展獲獎 2016 「上山下鄉」 二等獎 中國美術學院10號樓展廳。「淑尤淑離」 中國美術學院附中展廳。
  • 探析日本電影美術發展史和階段特徵
    作為日本電影美術的前輩,歌舞伎劇場建築和舞臺結構先一步經歷了寫實主義、表現主義和構成主義的風格化探索。這些探索為尚處於發展初期的、與其一脈相承的電影美術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視覺參考。日本電影美術對於戲劇空間的再現一直持續到20世紀20年代末,之後才徹底轉向了電影化的場景語言。
  • 美術研究|中國女畫家七人作品展
    1968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附中。杭州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杭州畫院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日本國際水墨畫協會理事。勵國儀 喜上枝頭作品曾獲瑞士國際藝術邀請展銀杯獎,法國拉尼翁國際美術邀請展第二名,加拿大國際水墨畫展楓葉獎,美國世界婦女視角藝術展優秀獎,中國工筆畫工邀請展優秀獎。另有省、市級獎項多起。
  • 中央美術學院學報丨《美術研究》2020年總目錄
    網站於2009年1月開通,依託於中央美術學院深厚的學術底蘊和豐富的藝術資源,充分運用前沿學術眼光,傳承藝術經典,促進當代藝術創作,關注藝術教育及研究現狀。來源:藝訊網——關於中國明清和西方文藝復興時期自畫像的考察 顧亞奇 吳靜與時代相關的影像態度 林彤現代電影工業的「十字路口」——對當下「好萊塢體系」觀察的思考 高爾東美術教育「徐氏體系」「徐蔣體系」「徐江體系」與「徐李體系」之辨 葛玉君書評有情歷史與女性藝術
  • 美術研究|少卿筆呈「呂家樣」談中國畫中的佛教繪畫創作!
    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招標項目「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百年新美術運動研究」(19Z D20) 子課題;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招標項目 「中國畫學研究」(20Z D12);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文人、僧人與黃山景致:漸江山水畫中的流行語言與個人經驗」(19B F075);曾主持第 45 批中國博士後基金資助課題「美術作品中的國家形象」( 項目編號:20090451238) (2009—2010
  • 重看百年前日本學者鏡頭下的中國史跡,或悲或嘆
    他們的這些遊記和拍攝的圖片保存了中國各地的極珍貴的歷史遺存。這套系列叢書所涉及的日本學者中,最早來華的是學者伊東忠太,他一生的涉華調查不下十次,著有《中國建築史》《中國建築裝飾(五卷本)》《東洋建築之研究(上下卷)》《法隆寺》等著作。其於 1925 年撰述的《中國建築史》,是日本第一部較全面、系統的中國建築通史,是其二十餘年來對中國建築考察與研究的結晶。
  • 中國美協會員楊景和:美術創作風格獨具,理論研究眼界新銳
    現為北京京華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北京六品齋精品收藏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出版中國當代美術名家系列叢書《楊景和畫集》、《中國當代書畫名家楊景和》;作品發表於《美術報》、《中國書畫報》、《書畫名家報》、《國畫收藏》、《北方美術》等報刊,作品被中華慈善總會等藝術機構、企業家、收藏家收藏。
  • 美術研究|美術學大師阮璞歷程!
    自此,他對美術史課越來越有興趣,後來終生研究不輟。最不喜歡的是技法理論和透視學課。與同學霍希亮、張堯門、陳尚仁等相善。壽璽先生的父親壽竟吾,是魯迅在「三味書屋」時的啟蒙先生,字、圖章、填詞皆好,詞集有《枯桐怨語》、《消息詞》,還是自己刻的版本,去他家玩時,他隨意談吐對阮都有所啟發,如:「方言可以入詩,俗語不可入詩,謹記!」寒假未回漢,由本地同學陪遊名勝古蹟,陶冶情操。
  • 美術研究|一個自然主義者的繪畫哲學——讀解陰澍雨!
    回顧這三十年中國美術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西方的藝術語言已被聰明的中國藝術家反覆演練得十分純熟,但同時,對標新立異的追逐以及炫耀智力的戲仿中,樸素的審美逐漸變得匱乏。而描蟲技小,猶可見大。小可察毫釐生意,大可觀天地氣象。」從對生命的虔誠和藝術之心來說,陰澍雨有少年人的情懷。陰澍雨 果熟來禽 紙本設色 133×67cm 2016年當一個畫家不以一種被動的姿態來面對生活時,他才會考慮自己在這個大時代中所肩負的使命。
  • 日本園林源於中國,為什麼又和中國園林如此不同?
    《東南園墅》童寯著,童明譯浦睿文化/湖南美術出版社 2018年10月根據童明的介紹,童寯針對江南園林的研究最初是用英語寫就的,其目的是向外界介紹這一中國文化瑰寶。中國雖然有悠久燦爛的造園傳統,但長時間以來鮮有人系統性地進行園林研究。
  • 美術學院(中國電影視覺藝術研究院)導師介紹
    >2004「壽司」圖片,日本,橫濱國際現代藝術展;2004「壽司」裝置,2001級央美畢業聯展;2004「杭州濱江區地鐵站城市設計」  北京,中國,首屆為中國設計大展優秀獎;2005「北京規劃展覽館國際展廳設計」 北京,中國,首屆為中國設計大展優秀獎;2009,參與張紀中版《西遊記》電視劇的美術設計工作;2010
  • 美術研究|畫家要對美進行探索,對繪畫平面、色彩構成做細緻研究
    1964 年1月生於遼寧盤錦,1988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以各專業學科全部優秀的成績被破格留校任教。曾任日本東京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日本太平洋水墨畫會評審委員會委員,清華美術學院高研班導師,中國現代美術研究院院長,國家級大展評委。現任文化部藝術中心中國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聖融美術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美術導師。
  • 日本的「村花」有村架純 中國的「村花」是誰?
    有村架純因為其清純甜美,最開始被中國網友稱為「日本版的奶茶妹妹」, 但之後不少網友覺得有村架純的美貌完勝章澤天,並且親近感十足,越來越多的網友開始以「村花」稱呼有村架純。有村架純是日本很有名氣的演員和主持人。其主演的電影《墊底辣妹》有在中國上映,獲得了高分零差評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