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術學院學報丨《美術研究》2020年總目錄

2021-01-13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中央美院藝訊網 ,作者CAFA ART INFO

中央美院藝訊網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資訊網是中國藝術院校中,第一個由學院官方主辦的純學術性藝術資訊網站。網站於2009年1月開通,依託於中央美術學院深厚的學術底蘊和豐富的藝術資源,充分運用前沿學術眼光,傳承藝術經典,促進當代藝術創作,關注藝術教育及研究現狀。

來源:藝訊網

中央美術學院學報《美術研究》

2020年(共六期)總目錄及封面彙編

01

2020年第1期目錄

封面 蘇新平《讀報者》(局部)

2018年 布面油彩 120x90cm

探索與建樹

淬礪求實 以真為師——潘世勳的速寫與油畫 範迪安

不改初心 奮力探索 劉希言

逃逸線 皮埃爾·巴利亞 李适嬿

靈魂的獨白 筆墨的新變——何懷碩的繪畫與見解 薛永年

白描重彩寄語母校 樓家本

校史研究

王琦:走過漫漫革命路 風塵僕僕登講臺 秦建平 趙晶

美育研究

荀子的性情論美育觀 朱志榮

世界美術

「安尼施·卡普爾個展」前言 範迪安

卡普爾的分層宇宙 王春辰

古代美術史

重塑空間與記憶——《大金得勝陀頌碑》研究 張鵬

禮儀、圖像與時間:宋代毛詩圖繪「雀背負盞」式爵及其相關問題 萬笑石

《史集·中國史》中帝王肖像的底本、圖像誤讀及其成因 吳戈

南宋馬遠《水圖》卷考辨 黃耔傑

明清民窯陶瓷漢字圖形設計探究 潘鏡如

近現代美術史

從柯姑娘到雙龍爵士:慈禧六幅油畫像及其現代性表徵 董麗慧

徐悲鴻留法期間三個時段的油畫風貌與藝術軌跡 尚輝

《良友畫報》相關決瀾社藝術傳播研究 李婷

繪畫現代性的興起:對海派繪畫的另一種解讀 趙卿

美術評論與理論

「元繪畫」、元圖像&元現代 邵亦楊

自我表徵的圖像話語及媒介分析——關於中國明清和西方文藝復興時期自畫像的考察 顧亞奇 吳靜

與時代相關的影像態度 林彤

現代電影工業的「十字路口」——對當下「好萊塢體系」觀察的思考 高爾東

美術教育

「徐氏體系」「徐蔣體系」「徐江體系」與「徐李體系」之辨 葛玉君

書評

有情歷史與女性藝術——評姚玳玫《自我畫像——女性藝術在中國(1920-2010)》 靳靜靜

創作與評論

吳冠中的意義 楊衛

重掘傳統精華 開創時代新象——「京派」工筆創新再思考 汪港清 徐智川

任世坤雕塑作品演進之個案研究 史鍾穎

02

2020年第2期目錄

封面 胡偉《海礁》之三(局部2) 2018年

木質構造、宣紙、麻紙、礦物、植物 土質顏料、金銀粉、金屬渣 180×900cm

專題

保護古城文物瑰寶 傳承正定歷史文化 —— 習近平在正定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紀實 王懧

探索與建樹

胡偉 —— 大時代的藝術雄心與視覺宏構 範迪安

我怎樣畫熱帶雨林榕根系列 金鴻鈞

取象造境與共生和諧 —— 康蕾的藝術視域 張鵬

美育研究

論當代社會以及藝術語境中的藝術創造力及其培養 易曉明

古代美術史

北魏邢合姜石槨壁畫研究 李梅田 張志忠

曹霸的盛名與杜甫的「文藝話語權」 —— 兼談詩史與畫史的微妙互動 谷曙光

勾藍瑤水龍祠壁畫圖像與畫意探析 賀景衛 彭 迪

絲綢之路藝術研究

藥師·佛 —— 以圖入史的研究 李 翎

近現代美術史

對徐悲鴻兩幅早期寫生作品的考辨 —— 兼談美術館加強辨析和典藏教材性作品的意義 曹慶暉

20世紀的中國美術史著作中「徐渭」畫史地位的變遷 李永強

《福氏所藏物品清冊》與福開森中國藝術品收藏之路 司開國

國博藏革命歷史畫及其在博物館教育中的作用 李文秋

現當代美術史

現代性認同下的文化尋根 ——周韶華「大河尋源」回望 初樞昊

美術評論與理論

極簡主義的轉向 —— 兼論從弗雷德到福斯特的批評範式之變 張曉劍

陶溪川裡的「鯰魚」 —— 中央美院陶溪川美術館「雕塑家瓷繪作品展」引發的討論 孫振華

設計藝術

尋找建築的意義 —— 現象學維度下的建築設計思維研究 辛塞波 王明賢

塑造凝視 ——「傳播學-媒介學」視角下的設計 鄭梓煜

淺談遊戲化思維方式在體驗性展示設計中的應用 潘晶

超越視覺:感知的文字設計時代初探 胡雪琴

美術教育

行走中的思考 —— 記十七工作室雙導師制實踐 鐘山風 欒雪雁

世界美術

若謎:從《六結》看達·文西的科學意識 陳哩爾

創作與評論

模糊的完整性 —— 對水墨山水創作的自我解讀 董俊超

03

2020年第3期目錄

封面 李丹《鍾南山》 2020年 紙本水彩 105×75cm

建設具有中國文化內涵的「美育學」學科——關於加強「美育學」學科建設的提案 範迪安

美育研究

情感體驗:美育的根本特徵 ——當代中國美育基礎理論問題研究之四 杜衛

美育視域下學校美術教育的創新發展 錢初熹

專題研究

新中國災難主題美術創作的審美取向與藝術特徵 屈健 屈菁

古代美術史

戲嬰、民俗與晚明佛教信仰 —— 陳洪綬《童子禮佛圖》研究 王中旭

土石營造與聖地建構 —— 比叡山文殊樓建築樣式及供奉文殊七尊像考 張書彬

紅山文化勾雲形玉器造型研究 方廣智

梁巘行書書碑風格研究 張見

自然 · 形神 · 氣格——以劉熙載書法理論為中心 劉暢

設計與工藝美術研究

藝術塑造 人文機場 ——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公共藝術實踐 王中

韓、日、英傳統工藝復興經驗借鑑價值研究 梁永峰

中國戲曲服飾紋樣元素碼應用的「新媒體」交互視覺設計 楊青青

攝影藝術

攝影,一場自我祛魅的旅程 王川

略論百年中國風景攝影 崇秀全

藝術史研究

切近藝術史的現場 —— 主持人語 周憲

反思現代藝術 劉毅

「我們時代的藝術」與美國本土現代主義的構想 吳維憶

格子的反思 —— 論馬克·布拉德福德的地圖式繪畫《蒼蠅》 張婷

美術批評與理論

藝術力 ——重識李格爾的「藝術意志」與瓦爾堡之「情念程式」 魯明軍

波普藝術的文化遺產:「後現代性」的起源 柳淳風

材料背後之精神性溯源:當代雕塑家安尼施·卡普爾 徐騰飛

當代藝術

「意境與虛實」美學觀念創構下的數字互動藝術實驗 戴硯亮

當代藝術與著作權法的對話與融合 熊文聰

創作與評論

中國意象繪畫初探 張方白

水墨人物畫語境中的新現實性 秦嗣德

沉默的欣賞體驗 陳瑞雪

04

2020年第4期目錄

封面:範迪安ㅤ白曉剛《延安文藝 永恆華章》(局部)

2020年 馬賽克鑲嵌壁畫 400×1850cm 延安文藝紀念館

中國美育公開課,共建美育共同體 —— 範迪安、靳尚誼、尚輝、馬菁汝訪談錄 範迪安 靳尚誼 尚輝 馬菁汝

探索與建樹

紀念我的老師李宏仁先生 蘇新平

李宏仁先生的大智慧 譚權書

美育研究

中國古典詩詞的當代美育意義 宋修見

絲綢之路藝術研究

胡漢合樂:北周禮佛石刻畫藝術新樣 葛承雍

從趙州到波士頓:端方舊藏隋範氏造像的分合因緣 張建宇

古代美術史

道德與信仰 —— 明尼阿波利斯美術館藏北魏畫像石棺相關問題的再探討 賀西林

拯救鄭思肖:一位南宋「遺民」的繪畫與個人生活 黃小峰

蔣之奇《北客帖》考辨 張衛忠

世界中的明清:「明清中國與世界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吳雪杉

近現代美術史

緬懷父親徐悲鴻 —— 紀念徐悲鴻誕辰 125 周年 徐芳芳

論徐悲鴻美術教育思想的推行 張楠木

延安時期木刻藝術家創作群體特徵及其影響 馬建華

現當代美術史

美術批評對革命聖地山水畫的語法重構 蔣文博

校史研究

從美育到美校:蔡元培與北京美術學校的創立 秦建平

文化遺產

構建中國民間工藝的文化譜系 潘魯生

雲南民間「紙馬」藝 術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創新應用探究 芮法彬

世界美術史

浪漫傳統中的弗裡德裡希與「神性自然」 周 憲

繪畫中的「荒誕劇」 —— 以艾德裡安·格尼與丹尼爾·裡希特為例 李 卓

創作與評論

後疫情時代的博物館策展 葛秀支

觀象·窮藝 —— 第五屆中國當代學院版畫展中的觀念與圖像 周 舉

05

2020年第5期目錄

封面:陳淑霞 《90°》 2020年 布面油彩 210×202 cm

繁榮中國美術,滿足人民審美新期待—— 在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發言 範迪安

美育研究

以學科建設推動新時代中國美育事業發展 高 洪

建設中國美育學的學理思考 範迪安

美育學是多學科交叉而成的應用型學科 杜 衛

中央美術學院美育學科建設的優勢 宋修見

探索與建樹

色慾 —— 讀陳淑霞的畫 冀少峰

「覺著物」的創作思路和切入點 —— 半成品與半製作的偶遇 展 望

絲綢之路藝術研究

論佛教造像中「一佛二弟子」模式的誕生 孟憲實

移動的樂舞:長沙窯瓷器樂舞紋再論 孫 兵

古代美術史

一個智慧的陰謀 —— 北魏漆棺畫中的「二桃殺三士」故事 羅 豐

知識、傳說與製作:陝西靖邊渠樹壕東漢壁畫墓星象圖的幾個問題 王 煜

元末畫家馬琬生平考略 盛 潔

近現代美術史

徐悲鴻使用的「寫實主義」概念 尚一墨

「白社」藝術活動考略及其影響 呂明翠

現當代美術史

重寫「黃河」 吳雪杉

中國現代設計史研究的語境與途徑 周 博

20世紀50年代「大橋」入畫的圖像敘事及視覺修辭 陳 晶

理論與批評

個體、群體與社會:當代藝術創作中的「治」與「愈」 章燕紫

從圖像到圖形 —— 神智學對康定斯基抽象藝術的影響 馬躪非

一種新神話:《磨坊與十字架》中的跨媒介圖像再現研究 張斌寧

當代藝術

居於鄉土的「教養」 ——以渼陂村為例 雷子人

創新與社會 —— 對社會設計的八點思考 周子書

世界美術史

「廚房」裡的「廚娘」與維米爾的宣言 徐紫迪

06

2020年第6期目錄

封面:呂品晶 《雨補魯村改造過程溝通草圖》

2015年 籤字筆 210×297mm×20

提高認識 破解難題 抓住重點 切實推進新時代學校美育改革發展 範迪安

藝術鄉村

「藝術服務鄉村振興」—— 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呂品晶教授訪談 呂品晶 戴 陸

用藝術創意助力脫貧:劍川木雕的發展新路 朱 莉

探索與建樹

「炁象·埴象 —— 馬路 & 呂品昌的藝術雙個展」前言 範迪安

炁象·埴象 —— 馬路&呂品昌的藝術 紅 梅

「無形的劇場」:多知覺體驗與跨場域想像 範 勃

科技藝術

關於成立中央美術學院科技藝術研究院的思考 蘇新平

科技藝術的概念 邱志傑

技術問題與文化的侵蝕 —— 計算機時代新媒體藝術的表徵 趙 炎

「挑戰 × 機遇 2020」—— 科技藝術在中國首屆學術論壇綜述 劉明鑫 孫千惠/整理

古代美術史

誰解其中味 —— 論《紅樓夢》與鑑藏 吳明娣

沈周《東莊圖冊》新探 王 瑀

近現代美術史

高劍父的「十五年計劃」與新折衷主義 鄭 工

民國時期顏料業的生產與經營 吳端濤

《張其翼摹 < 由裡山人菊譜 >》略考 劉玉睿 馬驍驊

現當代美術史

「統覺」的召喚 —— 李琦《主席走遍全國》與美術家的身體重塑 丁瀾翔

理論與批評

藝術史領域的跨文化研究 —— 評《跨文化的藝術史:圖像及其重影》孫 晶

循美而行 次第花開 —— 中央美術學院高參小項目美育實踐 衛 豔

設計藝術

後數字世界中產品差異化競爭策略:產品CMF配置器設計研究 郝凝輝

非遺主題IP:傳承、活化與當下年輕受眾群體之間的共生關係 張召林

藝科融合下的新媒體裝置公共藝術創作課程研究 張新宇 梁存收 金文婷

世界美術史

從布留洛夫到伊萬諾夫:歷史畫的終結與一種新的藝術史 於潤生

《美術研究》/文圖

主編丨吳瓊

編輯丨何逸凡

原標題:《中央美術學院學報丨《美術研究》2020年總目錄》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美術研究》丨2020年第6期目錄
    《美術研究》丨2020年第6期目錄 2020-12-19 11: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術研究|中央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趙嶽作品欣賞
    趙嶽,1995生於北京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201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獲學士學位。202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獲碩士學位,導師王曉輝教授。2018年獲「2018 CEAPVA 亞太視覺藝術交流展」銀獎。2018年獲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獎學金。2017年獲「學院風--首屆全國研究生藝術作品大展」 金獎。2017年獲中央美術學院本科畢業創作展優秀作品三等獎。
  • 丨中央美術學院日本駐地實踐展開展
    2020年10月23日,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家日本駐地實踐展在三裡屯田地藝術中心開展。駐地實踐項目策劃、中央美術學院新聞發言人、宣傳部長秦建平主持開幕式2019年11月,中央美術學院組織實施了首個「青年藝術家國際駐地藝術實踐計劃」,旨在為他們在當今國際藝術領域尋找自己的方位搭建有效途徑。
  • 藝術升|2020 年中央美術學院政策解讀
    沒錯,就是中央美術學院。本篇內容對央美報考情況做一個分析介紹,可供各位考生和家長報考時參考。而一般情況下畫室會在臘月二十九放假,正月初二迎來學生,這個年對於所有準備校考的美術考生來說註定是不平凡的。查看近年中央美術學院的校考情況,考點發生了很大變化。2018年校考考點除了央美的望京校區和燕郊校區外,還有在青島、鄭州、成都、深圳設考點。
  • 美術觀察|中央美術學院鄧依林、李文鈺國畫作品賞析
    鄧依林1996年生於浙江溫州2012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附中2016年保送至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202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花鳥專業畢業作品展示作品名:《濠上觀魚》尺寸:138cm×69cm材質:紙本水墨指導老師:陳相鋒 嶽黔山 謝青 張弓
  • 中央美術學院「虛擬策展實驗項目」 獲評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
    虛擬策展實驗項目教學引導視頻2020年10月30日,教育部發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中央美術學院「虛擬策展實驗項目」 獲評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宋協偉、實驗藝術學院院長邱志傑,客座教授、知名策展人侯瀚如,中央美院學院教授、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總館長王璜生,美術博物館虛擬策展實驗室藝術專業技師權文熙等,參與項目授課及平臺建設,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設計部主任紀玉潔擔任項目設計視覺系統。
  • 中央美術學院蘇百鈞工作室
    蘇百鈞簡介1951年出生於廣州市。1987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研究生,留校任教。2003年作為重點人才引進調任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現任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兼任中國工筆畫學會藝術顧問、 全國美展評審委員。名師介紹晚唐以來,花鳥畫賡續不斷,從容精進,以曼妙綺麗之美盡展中華文化的優雅情致。回望歷史,花鳥畫壇巨擘輩出,遐跡或工或意,法度謹嚴,技藝精湛。其堂堂之成,如高山峨峨,若大河湯湯,嘆為觀止。
  • 中央美術學院2018年高分卷
    【中央美術學院2018年高分卷】1、首先要說明的是,
  • 中央美術學院分數線是多少分?2020年「央美」藝術專業錄取線盤點
    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話,要想了解中國近現代藝術發展史,就要先了解中央美術學院的發展史,這句話並不是狂妄,而是中央美院的確有這樣的實力和資格撐起中國近現代的整個藝術史。中央美術學院的前身是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可以追溯至1918年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倡導成立的國立北京美術學校,美術教育家鄭錦擔任第一任校長。
  • 美術學院(中國電影視覺藝術研究院)導師介紹
    個人研究、創作、獲獎論文:1、《關於美術系虛擬空間設計方向基礎課<素描>的教學思考與探索》,《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3年第6期;2、《電影特技特效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4年第3期;3、《攝影與繪畫的距離》,《美苑》2014年第
  • 扶智 扶技 扶藝——中央美術學院對口幫扶劍川縣紀事
    董志明告訴我們,劍川縣甸南鎮天馬村善作陶器,但過去的產品比較單一,主要是花盆和土鍋,現在的「華麗蛻變」皆因有了中央美術學院的幫助。  2013年4月以來,中央美術學院對口幫扶劍川縣,以提升劍川木雕、石雕、土陶、布扎、刺繡等工藝品的文化附加值為切入點,啟動了「解讀與創意劍川」設計系列綜合課題調查研究活動,助力全域旅遊發展和脫貧攻堅。董志明便是幫扶項目眾多受益者之一。
  • 2020中國藝術類大學排名:中央美術學院排第1,北京電影學院第8
    2020中國藝術類大學排名:中央美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均為「世界高水平大學」中央美術學院,誕生於1918年,初名國立北京美術學校,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國立美術教育學府,也是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開端。
  • 2020年26所美術校考院校最好專業 附:2020年美術校考院校名單
    26所美術校考院校最好的專業美術藝考考大學有綜合大學、美院和藝術院校之分,也有校考、聯考的區別,現在聯考已經過去了,校考即將開始考試,在校考和選擇校考院校的時候,很多美術生不知選擇什麼院校和專業比較好,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2020年美術校考院校的優勢專業,希望能給大家校考有幫助。
  • 中央美術學院開設「移動圖書館」,師生可在校外訪問
    新京報訊(記者 蘇季)2月2日,中央美術學院宣布,在疫情防控期間,為保障師生在校外使用圖書館的電子資源進行學習研究,圖書館及網絡信息中心依託校園VPN開通校外訪問服務。中央美術學院稱,基於安全考慮,通過VPN校外訪問電子資源的方式暫限本次疫情防控期間使用。師生返校後VPN的開放方式以網絡信息中心和圖書館的通知為準。同時,學校提醒師生,訪問資源時勿連續、系統、集中、批量地下載文獻,避免被系統判斷為惡意下載而被凍結機構權限,進而影響其他師生使用。
  • 《美術研究》2020年第6期丨呂品晶教授訪談:「藝術服務鄉村振興」
    原創 美術研究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研究》2020年第6期封面藝術鄉村專題「藝術服務鄉村振興」——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呂品晶教授訪談編者按特別是近年來,學院在「藝術服務鄉村振興」的框架下,結合自身學科特色與優勢,在走進鄉村、走進貧困地區,用藝術知識和才華服務人民,助力脫貧攻堅方面,努力貢獻著自身力量。呂品晶教授系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負責學院對口扶貧工作的統籌與布署。同時,作為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第四工作室導師,多年來致力於「文化鄉建」的研究。
  • 中央美術學院老師教你畫石膏像素描
    在美術學院造型基礎訓練中,經典石膏像寫生課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這一源自西歐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習者通過研究古典藝術傑作中的秘密,習得前人的藝術智慧。從文藝復興熱衷於發掘古物的傳統到普桑、大衛推崇的新古典主義作品,這些代表著人類文明精華的傳世之作成為美術史上的典範,吸引著一代代人研習和膜拜。例如米開朗琪羅的《大衛》《被縛的奴隸》《摩西》等經典之作,既是取用無盡的藝術寶藏,也是一塊塊試金石。
  • 說說中國的九大美術學院
    在中國有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八所獨立建制的專業美術院校,通常稱為"八大美院"。另外,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於1999年11月20日併入清華大學,更名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加上原來的八大美院,行業裡認可的美術學院共有九所。
  • 「史論」金成輝丨20世紀中期民族美術研究所的敦煌考察研究
    文化部組織的這兩次石窟勘察,初步建立了美術家、美術史學者、測繪和攝影專家相互協作的研究模式。1954年3月,中央美術學院敦煌文物考察隊成立,葉淺予任隊長、金浪任副隊長,帶領中央美術學院劉勃舒、詹建俊、汪志傑,華東分院鄧白、史巖、方增先、宋忠元、李震堅、周昌谷赴敦煌莫高窟開展壁畫臨摹和研究工作。
  • 【收藏】中央美術學院校考攻略·央美設計之美
    中央美術學院 美術生的最高求學殿堂之一 書寫著中國近現代美術史和美術教育史的重要篇章。 央美,作為千萬美術生魂牽夢縈的最高求學殿堂 中央美術學院現設有中國畫-學院、造型學院、 設計學院、建築學院、人文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實驗藝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八個專業分院, 並設有造型藝術研究所、繼續教育學院和附屬中等美術學校。
  • ...考生|健康情況登記表與承諾書|招生|中央美術學院|支付寶帳戶|...
    2017周達畫室學子「狀元及第」◎2017年周達學子斬獲中央美術學院全國第1名,第2名!2018周達畫室學子「精兵悍將」◎2018年周達學子蟬聯中央美術學院全國第1名,第3名!2019周達畫室學子「戰功赫赫」◎3人斬獲中央美術學院全國第2名,5人斬獲單科全國第1名。166人參考,斬獲105張合格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