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寬則寬、當嚴則嚴!最高檢發布「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指導性案例

2020-12-23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記者劉碩)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以「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為主題發布第二十二批指導性案例。這4件指導性案例分別為無錫F警用器材公司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錢某故意傷害案,琚某忠盜竊案,林某彬等人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

最高檢第一檢察廳廳長苗生明介紹,這批指導性案例以問題為導向,體現對不同類型認罪認罰案件的指導,側重闡述檢察機關辦理認罪認罰案件的履職情況,對普遍性、爭議性問題進行適當延伸,增強了指導性和普適性。

此次發布的案例中,無錫F警用器材公司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體現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促進民營企業合規經營、推動社會經濟治理、服務「六穩」「六保」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浙江琚某忠盜竊案針對的是被告人無故反悔上訴情形的處理,檢察機關通過提出抗訴,有利於促使被告人遵守協商承諾,有利於維護司法公正和制度嚴肅性,增進司法誠信,為共同維護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良性運行提供範本。

此次發布的錢某故意傷害案是運用司法救助促進矛盾化解的典型案例。檢察機關受理案件後,檢察官充分了解被害人家屬等方面的實際困難,積極為被害人家屬申請了司法救助金,幫助其解決困難。苗生明介紹,2019年1月以來,全國檢察機關對33040名因犯罪侵害致生活陷入困境的被害人開展司法救助,發放救助金4.89億元。

據統計,兩年多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率、量刑建議採納率不斷提升,並保持在較高水平。今年1月至10月,全國檢察機關在依法嚴懲嚴重刑事犯罪的同時,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辦結人數佔同期刑事案件辦結人數的83.27%。2019年1月至今年10月,法院審結的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辦理的案件中,量刑建議採納率達到89.52%。其中,今年以來量刑建議採納率達到93.47%。

相關焦點

  • 最高檢發布4件「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指導性案例
    最高檢發布4件「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指導性案例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要該寬則寬、當嚴則嚴發布時間:2020年12月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以「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為主題發布第二十二批指導性案例,這4件指導性案例分別為無錫
  • 最高檢發布4件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指導性案例
    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以「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為主題發布第二十二批指導性案例,這4件指導性案例分別為無錫F警用器材公司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錢某故意傷害案,琚某忠盜竊案,林某彬等人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
  • 最高檢:重罪案件即使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也要慎重把握從寬
    記者了解到,日前,最高檢下發《關於認真學習貫徹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對〈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人民檢察院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情況的報告〉的審議意見的通知》,要求各級檢察機關對照審議意見和專項報告要求,結合本地、本院工作實際,有針對性加強和改進工作,推動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更高質量、更好效果適用,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檢察司法保障。
  • 認罪認罰後又反悔?加刑期|最高檢發布第二十二批指導性案例
    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以「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為主題發布第二十二批指導性案例,分別為:無錫F警用器材公司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錢某故意傷害案,琚某忠盜竊案,林某彬等人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
  • 最高檢回應涉黑惡案件如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中國最高檢回應涉黑惡案件如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中新社北京12月8日電 (記者 張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願意接受處罰的,可以依法從寬處理。這是中國司法機關近年來推動落地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 最高檢發布第二十二批指導性案例
    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要該寬則寬、當嚴則嚴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以「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為主題發布第二十二批指導性案例,這4件指導性案例分別為無錫最高檢第一檢察廳廳長苗生明介紹,這批指導性案例以問題為導向,重在彰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某一或某幾方面的制度價值,體現對不同類型認罪認罰案件的指導,側重闡述檢察機關辦理認罪認罰案件的履職情況,對普遍性、爭議性問題進行適當延伸,增強了指導性和普適性。
  • 提升辦案質效 彰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價值——最高檢第一檢察廳負責...
    精準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確保嚴格公正司法、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舉措。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以「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為主題發布第二十二批指導性案例,最高檢第一檢察廳廳長苗生明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1.最高人民檢察院專門就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發布一批指導性案例,主要考慮是什麼?
  • 京師實務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立法沿革和適用現狀
    源頭上,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試點,是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完善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改革部署。法律起點則是授權決定,該法律授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部門,遵循刑法、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制定試點辦法。
  • 寬嚴相濟,推動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高質量發展
    為進一步規範有序推進認罪認罪從寬制度的落實,2020年12月15日,洛南縣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全體幹警認真學習了《最高檢關於人民檢察院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情況的報告》的審議意見的通知。檢察機關應著力更新司法理念,發揮自身主導作用,積極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提升司法辦案效果。2·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要注重把握兩個維度,一是要寬,二是要嚴。
  • 專訪最高檢副檢察長陳國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若干爭議問題解析(上)
    該制度是立法上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全面適用一年多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有效懲治犯罪、提升訴訟效率、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制度的深化適用,實踐中出現了一些爭議問題,也給基層辦案人員帶來了困擾。
  • 認罪認罰,犯罪者的從寬之路
    2019年10月,兩高三部出臺了《關於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認罪認罰從寬措施的出臺,也是圍繞著刑事司法的「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法律宗旨而開展,那麼司法機關為為什麼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這麼重視呢?
  • 對人民檢察院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情況報告的意見和建議
    10月1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了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作的關於人民檢察院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情況的報告,共有19人次發言。現根據會議發言情況,將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列席人員的主要意見整理如下。
  • 最高檢:不能為提高認罪認罰從寬適用率 脅迫嫌疑人認罪認罰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俊)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作為一項重要的訴訟制度和程序,記者了解到,實踐中不少專家、實務工作者強調避免適用過程中為追求適用率而脅迫、誘導犯罪嫌疑人的情況。今天(12月10日),最高檢就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人民檢察院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情況報告的審議意見提出28條貫徹落實意見,其中強調不能片面追求適用率。並提出探索控辯協商同步錄音錄像制度。
  • ...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關於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關於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
  • 認罪認罰從寬:刑事司法與犯罪治理「中國方案」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全面實施以來,最高人民檢察院帶領各級檢察機關站位國家治理全局,著力更新司法理念,充分履行法定職責,會同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和廣大律師,努力把這一制度落實到刑事訴訟各環節。特別是針對該制度全面實施之初,檢察辦案普遍存在不敢用、不願用、不善用的問題,最高人民檢察院提出要堅持實事求是,全面落實制度規定。
  • 開陽法檢兩長同庭履職辦案 推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速裁程序適用
    開陽法檢兩長同庭履職辦案 推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速裁程序適用 2020-12-18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認罪認罰從寬」實施兩年,成效如何?有哪些問題?
    10月15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最高檢檢察長張軍作關於人民檢察院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情況的報告時提到,今年前8個月檢察機關辦理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率達83.5%。不過,這一制度在實踐中出現了新的課題,全程參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設計的最高法刑一庭審判長楊立新坦言,目前很多狀況「始料未及」。
  • 張軍《人民論壇》刊文|認罪認罰從寬:刑事司法與犯罪治理「中國...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全面實施以來,最高人民檢察院帶領各級檢察機關站位國家治理全局,著力更新司法理念,充分履行法定職責,會同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和廣大律師,努力把這一制度落實到刑事訴訟各環節。特別是針對該制度全面實施之初,檢察辦案普遍存在不敢用、不願用、不善用的問題,最高人民檢察院提出要堅持實事求是,全面落實制度規定。
  • 楊立新 | 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量刑建議問題的思考
    四、正確把握量刑建議提出的節點和量刑建議的調整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量刑建議問題的思考本文刊登於《人民司法》2020年第1期作者:楊立新作者單位:最高人民法院隨著「兩高三部」《關於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
  • 檢察機關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作用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對於提高辦案效率,節省司法資源,減輕司法負擔,化解基層司法機關「案多人少」的矛盾具有重大意義。    一、檢察機關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作用    (一)審查核實相關證據,確定案件是否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並不是所有的刑事案件都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司法實踐中該制度主要適用於危險駕駛、盜竊、故意傷害、交通肇事等刑事案件。